泰兴市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对策研究
2013-06-21成圣江
成圣江
1 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是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
截至2012年底,泰兴市的农机总动力为55万kW,拥有联合收割机1 240台、插秧机1 480台、拖拉机4 800台,配套各种农机具8 000台套。全市有农机经营人员1.2万人,全年实现农机作业收入3.2亿元。主要粮食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5%以上。农业机械承担了农村80%以上的农业劳动量,替代出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其他产业。
坚持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是十八大确定的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政方略。农业现代化必须以农业机械化为前提,工业化、城镇化也需要农业机械化把大量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因此农业机械化在“四化”同步发展战略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从适应全市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村各业转型升级的需要看,目前泰兴市农机化发展现状已不适应形势发展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农机装备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老旧农机更新慢,动力主机与适用机具配比低,粮食作物生产环节以外的农业机械发展严重滞后。
(2)农机农艺融合不够紧密,一些先进适用技术的集成推广受到制约。
(3)农机应用操作人员缺乏系统培训,不能科学用机,作业质量、作业效率和作业收益都比较低。
(4)农机经营服务体制机制不成熟,市乡两级农机公共服务能力不足,民间农机服务经营的专业化、产业化、规模化程度偏低。
上述不利因素严重制约了该市农机化持续健康发展,农业机械化的转型升级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2 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对策研究
农业机械化的科学发展,关键在于满足农业现代化建设需求,促进农机化发展从量的扩张向量质同步提高转变,从分散的无序经营向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经营转变,从依赖国家补贴和行政推动向更多依靠农业生产自主需求转变,不断提升农机化运行质态,增强农机化持续发展后劲。
泰兴市农机化发展转型升级的途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探索:
(1)调整优化农机装备结构。科学测定农业机械配备系数,充分发挥农机购置补贴、农机报废更新、农机作业补贴等政策措施的杠杆作用,促进农机新机具、新技术引进推广,增加农机动力主机与农机具的配套比,提高农机具的适应性和使用效率。
(2)提高农机具科技含量和整体效益。目前该市的手扶拖拉机保有量大约在4 000台左右,这些机械包括其所配套的农机具80%以上都已严重老化,效率低,能耗高,操作人员工作环境差,劳动强度大。相当一部分的水利排灌机械、农产品初加工机械还是10多年前的老式产品,早已过了报废更新期。此外,还有相当一部分粮食收获机械也都还是初期产品,超期服役多年,作业质量差,粮食损失率高,能耗污染严重。对于上述机械应该采取相应措施,在国家和省农机报废更新补贴基础上,采取地方配套补贴、免费实地检验等办法,鼓励或强制淘汰。大力发展功率大、性能好、能耗低、舒适环保的新型农机具,尽快实现农机具更新换代。
(3)创建和培育各种形式的农机化试验示范基地。随着农业产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业机械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宽,农业机械的品种、服务领域、运营方式等多种多样,差异性越来越明显。因此,要在完善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示范基地建设的同时,加快选择和培育经济作物和设施农业机械化示范基地,以培育示范基地为抓手,促进适应现代大农业发展的广泛意义上的农机化整体发展,确有实效地提高全市农机化综合水平。
(4)创新和完善农机化发展管理服务模式。一要加快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本着积极发展、逐步规范、强化扶持、提升素质的原则,创建星级合作社、示范合作社,努力增强农机合作社的专业化、产业化、规模化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二要加快充实基层农机服务力量,加强农机服务队伍建设。目前全市各乡镇农机专业服务人员严重短缺,并且年龄大、文化程度低,有的乡镇甚至没有专门的农机服务人员,基层农机服务人才断层现象越来越严重。应通过招录农机专业服务人员以及对现有人员加强培训等多种途经,加快充实乡村两级农机服务力量,确保农机新机具、新技术得到及时的推广应用。三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机农艺融合机制。在农村规划调整、农田水利建设、高标准农田改造等项目实施中,同步考虑农机化发展要求,在机库、油库、配件库以及机具行走通道建设等方面,实现同时规划、同时建设、同时使用运行。要在种子选型、农艺规范、生产方式标准化等方面充分体现农机、农艺的有机融合,并形成长期有效的运行机制。
(5)加强领导,建立机制。要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掌握实情,制定并出台相关扶持政策,推动农机化转型升级;要在组织领导、更新观念、行政引导、典型示范、资金扶持上出实招,步步为营,整体推进,使这项关系全市“四化”同步发展的系统工程建设取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