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农机化与信息化融合的对策与建议

2013-06-21汪冰清

江苏农机化 2013年2期
关键词:农机化农机信息化

汪冰清

农机化信息工作是农机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机信息化就是要将信息技术应用贯穿于农机化发展的各个方面,以农业机械化为基础,利用信息化推动农机化发展,引导农机参与市场竞争,提升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农机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将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1 江苏农机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的现状与成效

1.1 建设门户网站,搭建对外宣传的平台

2004年,省农机局完成门户网站建设。2006年、2009年江苏农机化信息网进行了两次改版,及时发布新闻、通知公告、工作动态等重要信息。网站突出“信息公开、公共服务、公众参与”三大功能,采用文字、图片、视频点播等多种信息发布方式,开设在线访谈、会议直播栏目,增强信息传播的及时性;设立领导信箱、咨询投诉、民意征集等互动交流栏目,提供信息查询、热点问题解答以及RSS和邮件订阅服务,提高了农机行政管理效率。省农机局门户网站连续多年被农业部农机化司评为“信息化工作先进单位”,2008-2010年连续三年被省政府评为“优秀政府网站”。省农机局4个直属单位及全省13个市都建立了相应的农机化信息网站或网页,在全国农机系统率先实现市级与省级农机化信息网的网络互联。部分县农机部门也建立了不同形式、不同规模的农机化信息网站,有的还将信息网络延伸到了乡村和农机大户。

1.2 扩大“平安农机通”运营范围,进一步增强为农服务手段

在通过网络、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介进行广泛宣传的同时,利用手机普及率高、方便携带、沟通及时便捷的特点,省农机局在2009年与江苏移动公司联合开发了“江苏平安农机通”。通过手机,农民可以免费查询牌证办理、农机保险、违章记分、监理执法、作业市场、服务电话、购机补贴和新产品新技术等8大类42项信息,切实提高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效率。截至目前,全省入网用户已达41万人,各地通过“平安农机通”向农机手等入网用户发送农机年检、购机补贴、政策法规、安全常识、天气提醒、农机文化等信息达2 500万条次。“平安农机通”已经成为广大农机手的“政务通”,农民增收致富的“顺风耳”“千里眼”。“平安农机通”在农机安全管理和为民服务中的重要作用已日益显现。

1.3 建设“省农机信息化为农服务视讯系统”,为农机化快速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当前,3G网络和互联网高速接入技术为远程视讯平台的建立提供了技术和物质基础,建立各级农机部门及专家、农户和农机企业之间的互动平台,可以有效缩短技术交流和反馈时间,及时解决农机用户遇到的问题,更好地为农户提供便捷、有效的服务。

(1)建设省市农机视频会议系统。农机部门视频会议系统,对于及时传达上级政策文件、会议精神,加强地区之间经验技术交流,协调处理紧急事件,节约行政成本,密切农机系统联系,形成农机系统发展合力将发挥重要作用。2012年省农机局积极争取省财政支持,在全省13个省辖市农机局建成一个支持任意时段会议、功能齐备、操作便捷的农机系统视频会议系统。

(2)建设农机推广培训及维修服务视频系统。覆盖全省范围的推广视频系统,可对基层推广部门和农机合作组织进行网络化培训,实现高效低成本培训。建成在线维修知识库、新产品宣传推广平台以及拥有多元化服务能力的呼叫中心,可对一线农机维修点提供技术支持,让专家进行远程诊断和技术指导,实现一站发布多点共享。发挥网站载体作用,创新新技术、新机具推广模式,提高农机科技网络培训水平。

1.4 利用物联网等新技术,提升农机装备信息化水平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实施精细农业。在传统的功能型农业装备上引入信息化、智能化技术,是新时期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农业低耗、高效、优质、安全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因特网等电子信息技术的广泛普及,物联网技术、“3S”(GPS、DIS、DKS)等一些信息化技术在江苏农机化生产和管理中得到探索应用。无锡、南京、常州、昆山、张家港等市县将作物生长管理模型等感知农业技术示范应用于水稻、设施农业生产,取得了积极成效。常熟市董浜镇利用物联网技术开发的智能农业管理平台,实现了农产品从选种、育苗,到生产管理、订购销售等产、供、销全过程的高度感知及可控,实现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同步增长。无锡市鹅湖镇水产养殖物联网智能控制管理系统的建成,实现节本增效20%左右,亩均增收1 000元以上;同时可减少水产养殖污染,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农业部南京农机化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组织开展的植保用无人驾驶飞机、无人驾驶蔬菜移栽机等智能农业装备研发也取得了积极进展。

2 农机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对信息化认识不足,观念滞后

部分工作人员对于信息化认识不够,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学习意识不强,认为信息化仅限于在电脑上处理些公文、在网上浏览信息,对于信息化建设的范围、意义认识不足, 仍习惯于传统作业方式,延误了信息化系统的推广应用,没有真正意识到全面开展信息化建设对于农机管理工作的巨大推动作用。

2.2 农机化信息投入不足

信息化建设资金匮乏,基础设施配备不齐。虽然目前信息化建设硬件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与农机化发展的现实情况、农机管理工作的新要求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信息化建设资金筹措渠道有待于进一步理顺。

2.3 信息化专业人才匮乏

各级农机部门大多没有从事农机信息化建设的专业人才,不能熟练掌握信息化新技术,难以适应信息网络建设和应用管理工作需要。

3 加强农机化与信息化融合的对策与建议

农机化与信息化融合是做好当前农机管理基础工作的有效途径,应该牢固树立信息化管理服务理念,以信息技术为平台,全面提高农机工作信息化应用水平,有效提升农机管理行政效率,以信息化带动和促进农机管理现代化、规范化。

3.1 加强领导,提高思想认识

加强信息化建设是提升农机管理工作水平、加快农机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各级农机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农机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制订发展规划,明确目标任务,采取有效措施,及时研究和解决农机信息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建立分管领导为主要责任人、具体工作人员为直接责任人的信息化工作责任机制,制订相关管理制度和激励措施,形成工作合力,各负其责、相互配合,推动农机信息化有序发展。在推动农机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坚持科学规划、有序推进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网络平台,避免重复建设,对具有共性的应用软件系统,实行全省统一研制,共享使用,防止低水平的重复开发。

3.2 增加投入,提升装备水平

解决了资金制约问题,信息化工程建设才有保障。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成本投入大、技术要求高的系统工程,仅依靠农机部门自身财力投入是不现实的,各级农机部门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和财政部门的支持,加大对农机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确保将信息收集加工、发布应用、信息化培训、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和系统维护等必要的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要加强与同级信息化建设部门的协调沟通,将农机信息化工作纳入当地信息化发展规划,争取稳定的经费投入,逐步建立长效发展机制。要创新投入机制,积极引导农机企业、农机合作组织参与农机信息化建设,逐步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实施、各类市场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格局,推进农机信息化发展。各列名联系企业也要积极加大对信息化工作的投入,加快发展智能化、绿色化农机装备,以信息化推动装备优化升级。

3.3 加强培训,普及推广信息技术

在加快农机化与信息化融合、推进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在加大投入、注重建设的同时,要不断强化技术培训,着力解决普及应用难题,通过组织培训、召开会议、网上交流等形式,开展多种层次、内容广泛的业务培训和经验交流,使信息技术应用发挥最大作用,取得最大成效。着力培养信息技术骨干,全面推进农机生产、管理和作业的信息化、自动化。

3.4 强化应用,推进农机信息化建设

(1)建立资源共享的全省农机信息网络系统。依托省农机化信息网,对现有和在建的“二网三系统”(农机化信息网、农机产品展示网,为农服务视讯系统、短信系统、农机管理业务应用系统)进行整合,实行资源统一配置、统一协调,实现八大子系统的融合、兼容、安全运行,对各子系统的数据库实现管理、共享和巡检。平台建成后,形成以省级“二网三系统”信息服务平台为主体,覆盖全省的农机化信息服务体系。

(2)建立农机应用救灾系统。利用信息技术来调度全省主要农业机械的作业,确保有重大自然灾害时,能够及时开展抢收抢种。

(3)加强信息化技术在农业装备中的应用。一方面,要将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应用到农机产品的研发和制造中,生产出先进适用的农机产品;另一方面,要加快物联网等新兴信息化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和应用,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猜你喜欢

农机化农机信息化
沃得农机
春来好时节 农机备耕忙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不一样的农机展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贵州农机化》2018年征稿启事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