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农机具配套比的几点思考
2013-06-21陶秀峰
陶秀峰
近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化实现了快速发展,对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粮食生产、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受土地分散经营、科研投入少、技术水平低等因素制约,当前我国无论是农机装备结构、装备种类还是配套应用效果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如不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将制约我国农业机械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也将影响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构建。因此,应认真分析研究农机产品结构,采取合理的农机具配套措施,提高动力机械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确保农机具的发展适应农业发展的需求。
1 我国农机具配套现状
相关资料表明,目前国外先进水平的农机配套比例高达1:6,而我国只有1:1.6,即一台农业机械的主机在国外配备了6台机具,而在我国只配备了1.6台机具。
(1)装备结构不合理。在农机装备结构上存在着动力机械多、配套机具少,小型机械多、大中型农机具少,低档次机具多、高性能机具少等问题。
(2)配套单一。配套机具主要是耕种机械,收获、节水、农产品加工等机械较少,一机多用和高效复式以及能够综合利用的机械较少,安全环保性能高的植保机械尚没有得到普及应用。随着大马力拖拉机(150马力以上)的发展,配套农机具更难适应需求。
农机动力与农机作业机具的配置不合理,不仅造成农机作业效率低、能耗大,还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农机配套比过低已经成为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一块“短板”。
2 农机具配套比低的原因分析
(1)拖拉机与配套农机具技术水平发展不协调。例如,国内某大型拖拉机制造企业的拖拉机制造技术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生产线也是按照国际先进水准设计的,其生产的拖拉机是一流的,但其配套农机具主要靠国内50多家配套农机具生产厂家生产,这些配套厂家除少数外,其技术储备和经济实力及适应市场能力都无法与拖拉机制造企业相提并论。
(2)拖拉机生产企业基本上只重视主机发展,忽略配套农机具的适应性。2002年以来,我国出现了一轮农机热。在这一轮农机热中主要是主机得到了发展,与拖拉机、内燃机、收获机这些“大件”相比,播种机等最基本的农田作业机械未得到同步发展。随着拖拉机的运输功能逐渐被农用车、汽车替代,拖拉机田间作业功能日趋回归,拖拉机配套机具的问题更加成为农机发展的热点问题。事实上,很多农机具的技术含量其实并不比主机低。拖拉机只有配备上相应的农机具才能进行农田作业。主机厂的“不作为”,使配套农机具的生产输在了起跑线上。
(3)低端产品过剩,仿制品过多,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弱。由于农机配套行业进入门槛低,不少农机企业特别是小型农机企业缺乏研发能力,主要依靠仿制国外和国内知名农机企业产品为生。低水平的竞争,制约了农机化整体水平的提升,影响了配套机具的研发生产。
(4)拖拉机用户的使用习惯和对配套比的认识程度,影响了农机具的配套。一些用户觉得一台拖拉机配套一台旋耕机就足够了,还没意识到主机闲置、资源浪费的问题。
(5)配套农机具收益低。由于农业生产季节性强,购买农机具投入大,相当多的用户特别是个体用户考虑到成本和效益问题,不太可能把所需的农机具配套齐全。
3 改善农机具配套现状的措施和方法
(1)科学制订规划,加强政策引导。要统筹制订农机具的研制与生产以及推广使用的政策和措施。认真做好现有农机具的调查统计工作,全面了解不同地域条件下农业产业发展对农机具的实际需求,提出合理的产品结构布局和调控引导措施,科学合理地制订配套农机具研发生产规划。要有目的地引导拖拉机生产企业等大型农机企业,调整产品结构,把新型、大型农机具的研制作为企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利用自身技术力量强大、资金雄厚、设施设备先进等优势,推进配套农机具的研制和推广使用。要合理确定农机购置补贴范围及比例,建立完善农机报废更新制度,努力实现大中小型机械、高中低档次机械、动力机械与配套农具、粮食作物机械与其他农产品机械合理配置。
(2)建立有效平台,提升创新能力。从国家和省级层面来讲,要创建国家农业机械化技术创新体系,加大科技创新扶持力度,推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农机具关键技术和装备的研发,促进配套农机具更新和完善。要高度重视农机化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切实推动农机化发展的关键、核心和共性问题的研究,通过搭建有效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换。要围绕农用动力、收获机械研发,加快建立一批相对独立和面向全行业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创新平台。
(3)优化装备结构,推动配套升级。要按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不断改善农机装备,提升配套水平。一是在产品结构上要着力调整。优先发展保障粮棉安全生产、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装备,以及农机自动化、信息化与智能化技术装备。要根据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特点,大力发展养殖业、设施农业、农产品初加工业和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机械化,大幅度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二是在改善配套上,要着力改变“脱节”现象。要改变拖拉机生产与配套农机具生产脱节的现状,重点发展大马力拖拉机及其配套机具、节能环保型中马力拖拉机、多功能通用型高效联合收割机、水稻联合收割机和高速插秧机、玉米联合收割机、纤维作物联合收获机、大型自走式喷灌机和主要农产品加工成套装备等产品。三是在科研项目上,要实施重点倾斜。对大马力拖拉机配套节能环保型柴油机及操作系统技术、大马力拖拉机配套农机具关键部件研究、高效通用谷物收获机械主要工作部件研究、农业机械可靠性技术、农产品保鲜及储运技术、农产物料干燥工程技术和农产品功能成分及危害物残留检测技术等要优先扶持发展。由于土地、石油等资源日益紧缺,发展精准农业是大势所趋,要确立精准农业研究方向,并给予财政专项支持。重点加强对精准播种、精准施肥、精准灌溉、精准收割机具等精准农业技术和产品的研究开发,推动激光测量、GPS定位等智能型机械的发展。
(4)建立保障机制,确保推广使用。一要建立宣传引导机制。要加强对农机市场需求的宣传,引导企业生产符合市场需要的高品质产品。要加强对新型、高效农机具性能、特点以及使用效率的宣传,提高用户对新型农机具的兴趣,引导用户按照“高效、节能、环保”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农业机械及其配套机具。二要建立创新示范机制。充分发挥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社的作用,利用他们在人力、机械装备和示范效应上的优势,推广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提高推广使用效率。三要建立社会化服务机制。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体系,完善服务标准,不断优化服务方式,细化服务内容,为用户提供高效优质服务。
(5)规范市场秩序,避免无序竞争。各级农机主管部门应主动协调相关部门,通过设定注册资本金额、企业员工数等具体标准,提高农机行业进入门槛。要采取政策性措施,择优扶持一批重点农机龙头企业,引导规模以上企业兼并联合,做大做强。要引导小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向“做专”方向发展。要加大对违规违法行为的查处打击力度,维护用户的正当权益,促进农机行业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