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对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的影响

2013-06-19陈宇晖

艺术教育 2013年5期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音乐教育高职院校

陈宇晖

【内容摘要】21世纪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传统的音乐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新媒体音乐传播已经成为音乐在现代化大众传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试通过对新媒体概念理解的阐述,分析在新媒体环境下,对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在教师素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新要求,探索提高高职院校音乐教育质量的方法。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 高职院校 音乐教育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在21世纪的高速发展,新媒体音乐传播成为音乐在现代化大众传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媒体技术开辟了广阔的传播领域,丰富了音乐传播的资源,也改变了传统的音乐教育方式。如果说印刷传播时代的贡献是对信息文本“量”的复制,那么新媒体时代的传播则达到了“质”的飞跃,声音和图像作为信息来处理,利用现代数字技术将之活生生地还原,同时对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也产生了各种新的积极影响。

一、新媒体环境下的音乐新生活

(一)新媒体的内涵

追溯人类音乐传播的历史,经历了从原始的音乐口头传播形态,到更高的文明发展阶段文字、乐谱的传播形态,再到人类梦想的实现,如音频录音技术的突破,现在又到了音乐传播技术的飞跃——数字音乐技术的运用,人类音乐传播的历史,显示传播技术一次又一次的重大进步与重大发明,都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也推动了音乐传播的发展。新媒体技术使音乐产品的形态、音乐生产和欣赏的方式等方面产生了质的变化。

对于新媒体的界定,学术界可谓众说纷纭。10年前,人们认为互联网就是新媒体,或者说数字媒体是新媒体,但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媒体的概念有了较大的延伸。

首先,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是在电信网络基础上出现的媒体形态,它包括使用有线和无线通道的方式。

其次,新媒体是以应用现代数字技术为主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甚至还来自于微博和博客,笔者认为这些都可以归纳为新媒体。相对于报刊、户外广告、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无论新媒体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什么,其核心是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如今,新媒体由于自身信息量庞大、涉及面广泛、使用便捷快速、有很强的互动性等特征,逐步变成人们喜欢的接受信息的工具。

(二)新媒体的本质

新媒体环境下的音乐传播作为一种复合的传播方式,兼具音乐和科技的双重属性,这也使得网络音乐传播蓬勃发展。网络音乐的内容一部分来自传统音乐作品,而另一部分则是利用新媒体技术创作的音乐资源,但这两种音乐来源最终都将作为数字化形式,使音乐产品的形态发生改变。音乐作品不再像以往一定要依存于某个播放载体或媒介,离开这些载体音乐作品就不能独立存在。新媒体时代的音乐可以独立存在,音乐作品以音乐文档的形式存在,需要播放时仅借助一个播放工具即可,这些存储和播放的过程都可在计算机上完成,从本质上改变了音乐传播的形态和物质载体。

欣赏者只要拥有数字载体(如电脑、手机、IPAD等)和网络就能随时随地欣赏自己喜欢的音乐,而这种欣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

第一,它和广播电视一样有一种“即时性”,人们能及时了解到新的音乐作品和音乐动态。尤其是当今智能手机的普遍应用,其外形小巧、携带方便,强大的运用系统几乎能与电脑相媲美,这也为传播的即时性奠定了技术基础。

第二,运用新媒体音乐传播技术使欣赏者能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信息,建立自己的“音乐信息库”,使欣赏者成为主动方,超越了广播电视节目的固定模式。虽然广播电视也有很多频道供人们选择,但内容和时间都被限制在一定范围内,而网络则让人们的视野开阔,并提供了多种个性化的音乐生活。

第三,新媒体音乐最重要的特点是建立在“信源与终端一体”这个特征上带来的“互动性”,它可以让人足不出户与音乐生产者、音乐爱好者等交流,尤其是目前流行的微博、博客等新媒体,实现了人们可以和任何人实时进行交流。

(三)新媒体环境下的音乐新生活

新媒体不仅使音乐欣赏方式发生了巨变,也改变了音乐生产方法。计算机充当了重要的音乐生产工具,音乐生产者运用现代化的录音软件、技术以及电子合成器设备,在一台计算机上便可以完成从构思到实现音乐作品实际音响效果的全部过程,包括记录乐谱、记录声音、编辑声音以及变换音色、节奏、力度、效果等。这样一来,音乐产品的成型就不用像以前那样需要作曲家、演唱者、乐器演奏者、表演者等角色同时来完成,音乐生产者一人就能完成以上的工作,节省了制作成本,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制作完成后,还可将音乐作品上传到互联网与大众分享,这时,音乐的社会传播与社会交流活动就已经开始。创作者能够独立、自由而充分地利用新媒体技术展示其创作思想、审美倾向、旋律构思、和声处理等系列艺术与技术的创造,这是一种“原创性”“个体性”的创作,从作曲家对音乐商品载体(唱片、广播电视和演出活动)的依赖和受其束缚来说,这是一种根本的解放。

新媒体音乐的加入,是对传统纯粹音乐表演形式的有力挑战,让对音乐学习者自身素养要求很高的纯音乐表演形式转向平面化发展,更深的音乐内涵常常运用视觉等辅助方法去展现。在欣赏新媒体音乐的时候,欣赏从纯粹的听变成融合视听的立体感受,最后在信息平台发表体会、相互交流学习心得,这种互动性和概括性也是新媒体传播方式的特点。音乐创作技巧与现代化的数字手段的结合产生新的思想观念与新的听觉习惯,新的音乐环境极大地影响着碰触数字化生活的人,新媒体环境下的音乐生活已经彻底融入人们的生活。

二、新媒体环境对高职音乐教育的新要求

(一)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主动适应新媒体环境是工学结合的客观需要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职业院校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把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基本内涵就是强调学生学习与就业的结合,建立开放性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这些也是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方面的本质区别。

在当前环境下,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应主动适应新媒体环境,才能实现在工学结合基本模式下,培养真正满足社会需求的音乐人才。调查研究显示,几乎所有高职院校都在不断创建校外实训基地,寻求校企合作教学项目,高职院校中的音乐专业也努力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一方面学校与企业共同合作,如文化传播公司、演出策划公司等,企业将订单或项目交给学校,并提出具体的任务和完成目标,学生在校内专业老师的指导下,研究项目、制定计划、建立工作小组、明确职责,运用新媒体的数字音乐技术完成企业订单。在此过程中,学生逐步了解市场需求和动态、熟悉工作流程、明确企业要求,培养团队合作能力,提高专业技能,最终培养成独立的职业音乐制作人;另一方面,有些高职音乐专业参照企业岗位任职要求制定培养方案,推行多学期、分段式的教学组织模式,学生在校内学完初步音乐制作知识后,进入录音棚或企业协助MIDI音乐制作工作,了解录音软件的应用与实际操作,再回到学校更进一步学习配器、数字音频(包括混音与录音)等技术,不定期地进入企业实习。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过程中,企业能帮助学校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学生,学校也能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

(二)新媒体环境对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的新要求

音乐教育作为音乐传承方式之一,也因新媒体的发展获得了新的动力,产生了积极影响。笔者认为,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应不断适应新的发展环境,积极促进教师素质的提升和教学改革等,满足新媒体环境的新要求。

1.提升教师素质

目前,在高职院校中,现有的音乐教育师资队伍主要是音乐专业院校的毕业生或师范院校音乐专业毕业生,也有部分是从表演团体转到音乐教育中的,这些教师在音乐专业院校学的是专业声乐、器乐以及作曲理论等,要适应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工作,达到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在当今新媒体环境下,对数字音乐技术的学习与掌握难度更大,这就要求教师自身要与时俱进,努力学习新的数字音乐技术,作为院校、教育行政部门,也要加大对数字音乐师资培训的力度,使音乐教育师资队伍能较快适应新媒体环境下的新的教学环境。

2.拓展教学内容

(1)调整高职院校音乐课程设置

当前,在新媒体音乐环境下,极大地充实了传统的音乐教育内容,很多新学科、新专业、新课程应运而生。而目前,在大多数高职院校音乐教育教学中,在具体课程的设置上,仍受专业音乐教育课程设置的影响,整个音乐课程设置多以学科知识为本位,和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需求相脱节,不能体现课程的综合性。笔者认为,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应积极进行课程设置调整,增加现代数字音乐相关课程,如音乐录音、音乐制作等,适应新媒体环境的发展要求。

(2)进行高职院校音乐教材建设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高职院校音乐教材的选用没有特定标准,在教材的建设上投入不够,质量也令人担忧。从已经出版的一些教材中可以看出,教材编写的着眼点和专业院校的课程设置是一脉相承的,没有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的特点,这就使高职院校的学生缺乏兴趣。因此,在高职院校音乐教材建设上,要在新媒体环境的理念和基础上加大投入,需采用传统教材与最新的数字音乐相结合的教材,这种调整正是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发展的必需措施。

3.丰富教学手段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促进了音乐教育手段的变化。以电脑为基础的多媒体设备被广泛运用在教学中,多媒体课件能将教师的板书、图片、音响资料融为一体,将教学内容更直观、全面、便捷地展示给学生。在音乐表演专业课的教学中,教师还可将学生的弹、唱等内容运用制谱软件将其同步记录,这一方面能让学生更真实地听到自己弹唱的声音,提高对声音的辨析能力,还可将记录下的声音编辑成各种音乐效果,如加入其他乐器,增加声部,编配伴奏等,这些教学手段、方法的改变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形式,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践能力。

4.变革教学方法

新媒体的出现使学习者获取知识的手段更为多样化,学习的内容更丰富,教师的教学方法与要求也产生了变化,课堂不再是学生唯一获取音乐信息的地方。以音乐表演专业学生为例,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在新媒体环境下,教学应该从原来的单向灌输升级为双向沟通,拓展学生自学的机会与空间,除了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解示范,还应该给学生更多的课余时间,让他们随时从网络资源中获取各种演奏、演唱版本的视听机会,并与老师探讨、研究对于不同演奏、演唱版本的认识和区别,实际上可以打破音乐教育长期以来“言传身教”的传统教学模式,形成一种“开放性、互动性”的教学环境。

5.服务社会,形成“社会音乐教育”的氛围

对于初级音乐爱好者来说,也能够通过网络上的名师教学视频,循序渐进地自学,且享受教学、视听一体化的全过程。而对于专业音乐工作者而言,可以登录专门的网站,通过付费方式下载所需的通过新媒体将纸质版的音乐期刊、书籍形成数字化的电子杂志,就可以获得所需要的音乐期刊、书籍的资料,而且往往电子杂志比同刊名的纸质版更早上传到互联网上。

新媒体在网络上的运用使接受音乐教育的群体更加庞大,“社会音乐教育”逐渐成为与“学校音乐教育”并行发展的新型教育体制,达到音乐教育服务社会的目的。

结语

总之,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媒体技术还会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而发展,新媒体也将更全面、更深入地影响人们的音乐生活。高职音乐教育只有不断适应新媒体环境下社会音乐生活的变化和需要,才能真正焕发生机和活力,培养具备全面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的音乐应用型人才,服务于当今新型社会。

参考文献:

[1]曾遂今.中国大众音乐[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2]宋祥瑞.音乐与大众媒介[M].武汉:武汉出版社,2009.

[3]汤亚汀.城市音乐景观[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

[4]赵志安.中国音乐文化教程[M].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广东文艺职业学院

(责任编辑:贺秀梅)

猜你喜欢

新媒体环境音乐教育高职院校
新媒体与英语听力自主学习策略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数学教育方法的优化
试析央视六一晚会的视觉传播及创新路径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