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校残疾人教育的教学实践
2013-06-19滕燕华
滕燕华
摘要:成人高校随着时代变化也在不断转型中,这给予特殊人群教育提供了机遇。残疾人教育的特殊性需要教育工作者进行思考和探索。本文是从教学实践角度切入,分别从教学理念、教师角色、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四方面来剖析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困扰、思考和阶段性成果,希望能为成人高校的特殊人群教育提供借鉴。
关键词:成人高校;残疾人;教学实践
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到2010年基本建立起终身学习体系,终身教育作为一项规定和任务,这为成人高校在终身教育、继续教育方面带了巨大的契机。但与此同时,随着成人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市场竞争日益严峻,生源能力再不断减弱,原有的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结构等均已不再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所以如何改革怎么改革一直是困扰办学者的一大难题。
近两年来,上海的多数成人高校与区残联合作,开设若干班级培养残疾学生。这既打破了原有的办学单一化格局,为办学难题打开了思路,也为特殊教育与终身教育搭建了桥梁。残疾人群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在中国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社会发展也需要跟上脚步,避免发生“社会堕距”。我国残疾人教育公正性的缺失主要表现在入学机会、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三个方面的不公上。无论是从教育伦理还是从公共产品分配角度出发,社会都有责任让残疾人群有一个公平、公正的教育环境。但要使成人高校的办学格局快速创建,办学形式稳步推进,还需要在教学实践、管理模式等入手。为了培养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残疾学生,必须要注重教学理念、整个教学环节及教学模式等诸多方面。
一、教学理念的确立
试问课堂教学中谁是主体?是学生还是教师。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整个课堂教学的展开就必须是以学生为主导,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才能实现“有效教学”,得到良好的教学收益。而面对特殊教学对象的残疾学生而言,教学理念的确立就尤为重要,不能因为教学对象的特殊性而回避各种教学问题,也不能不重视教学对象的特殊性。教师必须具有“对象”意识,能正确把握教学尺度,从心理学、社会学等视角来思考教学对象的特殊性。残疾学生往往不希望自己被区别对待,这一点常被一些教师忽略。教师们常常避开“残疾人”、“弱势群体”等诸多概念,这对于残疾学生正确看待自己的社会角色、处理人际关系是不利的。教学对象的特殊性注定我们的教学理念随之改变。教学理念的改变也直接渗透到教学心态、教学方式等方面。因此,必须要做到“在教学心态上平等,在教学方式上区分”。残疾学生的心理构建是学校不可推卸的责任,无论是义务制教育还是终身教育。所以,要使学生感受到自身的社会价值,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就必须帮助、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不仅是在初始社会化阶段需要完成的,也是在成人高校的继续社会化过程中需要逐步增进的。
二、教师角色的定位
说到教师,多数人认为最大的功能是教授知识。固然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功能,但除此之外,还有其他需要思考的问题。比如:成人高校的对象是谁?培养的目标是什么?我们说,成人高校的教学对象无论是正常人群还是特殊人群,他们都具有学习能力,这是一个最重要的前提,但是最终需要培养他们成为掌握专业知识,但同时又具有一定的思考力、判断力、创新力等的毕业生。所以,在此过程中,教师更多扮演的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
对于残疾人群体而言,似乎学习是根本,往往教师只注重纯粹地灌输专业知识,而很自然地忽略了对其他能力的培养。我们说残疾人群体只是某一身体部位具有缺陷,他们的大脑多数都是正常的,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间交流中,教师应该同时也有义务去成为组织者和引导者,帮助他们互相熟悉、积极讨论、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奋斗。笔者认为这样的集体具有强大的凝聚力,也让残疾学生更具有班级归属感。从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多数残疾学生碰到提问就会紧张同时无法很好地用语言进行表达,这一方面是因为他们不自信,而另一方面就是长期缺乏语言表达的培养。作为一名教师应勇于探索学生改善表达和思维方面的有效途径。同时,引导更重要的一面还体现在学生心理调适,这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三、教学模式的采用
教学对象不同,教学目标不同,当然教学模式的采用也存在差异。教学模式古往今来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单一教学模式向多样化教学模式发展;由以“教”为主向重“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发展等等。无论何种教学模式说到底是要适合我们的教学对象。而基于对残疾学生的教学经验出发,笔者认为可采用因地制宜的“分层教学”。
首先,针对大专学生。此类学生多数是中专直接报读大专,基础较差,同时学生普遍年龄较大,长期没有参加继续教育,因此,这类的学生非常适应最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学生通过教师知识的传递能较大程度的进行接收。但必须以其他教学方法为辅,否则容易导致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强,不利于自身的独立思考。另一类是本科层次的学生,此类学生基础较好,同时他们在学习方法上也具有个性,此时当以学生为主。
四、教学评价机制的建立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最后一步,也是最容易忽视的一步。它是依据教学目标而进行的价值判断。教学评价的客观性、准确性、科学性是教学关注的焦点,当然也是难点。为了更好地反映整个教学成果,建立一个准确的教学评价机制尤为重要。
目前一般教学中多采用考试尤其是笔试作为教学评价的重要环节和重要手段,它能考察学生对于书本知识点的把握与理解,甚至还能适当地判别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是一个普遍而较有效的评价手段。但是完全通过笔试这一形式来判断教学成果是否过于武断?是否需要更多地评价环节介入?笔者认为,针对知识基础参差不齐的残疾学生,首先,我们必须注重个体差异性评价,这就不能采用笔试进行“一刀切”,个体差异性评价就是注重个体的纵向发展,很好地把握学生的“成长空间”;其次,我们需要注重课程中的教育功能,往往这是最难评价的。残疾学生重新接触学校会有陌生感、不知所措,还有一些学生因为生活工作方面的蹉跎而导致不良情绪和心理,这些都需要教师在课程中给予引导,这些就是教学中很重要的教育功能,而尤其在对特殊人群的教学中更加需要发挥教育功能。尽管这几方面都是教学评价的难点,但也是准确性评价机制建立的前提和基础,可在往后地教学过程中进一步探索。
成人高校残疾人教育是一个新领域,也是一个新起点,教学是成人高校残疾人教育的基础,正因为它的特殊性而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思考、探索、实践、改进,从而形成一个模式,为特殊人群的成人教育多做贡献。
参考文献:
[1]高杭.美国《残疾人教育法案》:法理、实践及其公平意义[J],中国特殊教育,2010(7):23-25.
[2]韩琼.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几个问题[J],中国成人教育,2005,(7):14-15.
[3]马宇.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问题探索[J],现代教育科学,2012(5):147-149.
[4]庞文.社会公正视域中的残疾人教育保障体系研究[D].黑龙江: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16-27.
[5]孙庆华、刘志丽.创建无障碍学习环境 发展残疾人远程教育[J],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07(1):13-16.
[6]孙志超.论美国残疾人教育工作者的权利问题[J],继续教育研究,2012(8):190-192.
[7]王千.我国成人高校办学理念创新研究[D].安徽:曲阜师范大学,2009:3-25.
[8]易长发、方光荣.关于成人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几点对策建议[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4):5-7.
[9]余小波.我国成人高等教育转型的研究[D].福建:厦门大学,2007:87-157.
[10]朱宁波.关于残疾人高等教育形式之探析[J],中国特殊教育,2001,(3):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