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艺三题

2013-06-17陈子芃

文艺论坛 2013年14期
关键词:塞尚毕加索画画

○陈子芃

风景写生/陈子芃 油画 2009年冬

谁在借毕加索的手画画?

毕加索,一个名词。

翻开约翰·伯格写的《毕加索的成败》:“在很小的时候,毕加索就发现自己处在一种神秘的中心,至今还没有人能够确切地解释一个天才儿童如何获得或发挥他的记忆和知识。在他的心智里天生就有现成的门路吗?或者他不过是天赋里有一种被过度夸大的感受性?在一般的想象中,天才——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常被认为具有奇妙的超自然的能力,他总是被视为一种他身外力量的代理人……多数的天才相信他们是一种被驱使的工具。”当我看到书中这些话,我隐约猜到答案也许就是天赋,因为道不明,所以是上天赋予的,也称为异禀。英国诗人济慈论天才的特征:它非它自身——它无自身——它是一切——它什么都不是——它无特征——它喜欢光影——它存于风中。毕加索自己也说:“绘画比我强得多,它使我做它要的。”天才似乎处于被控制的地位,这似乎是神力,但这个神力不就是他自己么!其实他已经完全控制了自己的世界,他绝不是受谁摆布的木偶,而是独裁者。画家要有独裁精神,要有强大的控制力,天才画家们好奇的该是自己的潜意识竟强大到建立起一个自己完整的艺术王国。而外人不用担心,他们活得很好!而且那些迷恋者不就是进去参观的游客么?

伯格说毕加索画画时:“完全投注于当下的意念或时刻。过去、未来、计划、原因及结果全遭抛弃,他彻底地顺从于眼前的体验。他所完成的或成就的,只有影响处在顺服状态时的他才算数。”说明毕加索诚服于当下自己最真实的感受,而且一定是在高度集中的状态,不受“伪感受”(即对未来或过去已经不准了变形了的感受,或者说是记忆) 的影响。这个真实是他自己的真实,是主观的私人的。但这有什么关系?他创造了自己的世界。毕加索说:“每一个人都想要了解艺术。但对绘画,他们必须了解,他们最好能够明白,最重要的是,一个艺术家不得不工作,而且他自己不过是这世界中微不足道的一点,并且,该重视的不再是他,而是这个世界中其他许多取悦我们的事物,虽然我们无法解释它们。”对于我而言,体会并收集各种感知是我的爱好,这不代表我因为想要得到一些特殊的经历而不顾惜自己。不过我还真能做交换,它们真的比我对我自己更有趣更重要。但这与爱自己是不矛盾的,反而因为我是如此爱那些感知所以我越发爱我自己。

女孩NO.3/陈子芃 水彩 2009年

毕加索艺术中所应用的几种样态都是为当下而做的。他从不重视研究的精神,当他发现某些事物可以表现,就去完成它。他从不做尝试或试验。无论何时他觉得有话要说,就用一种他认为该用的方式去说。只是不同的动机必然需要不同的表现方法。这并不意味着演化或进步,而是一个人想要表达的观念与表达那个观念方式的一种适应。他不希望别人看不懂它的画作就直接把他归类到神秘主义里面去。的确,为什么要去研究呢?艺术创作怎能在实验室中进行!该遵循的过程应该是感受然后表达,而非戴着透视镜去分解到支离破碎。他说他很难了解现代绘画给予“研究”一词的重要性,在他看来,研究对绘画毫无意义,重要的是去发现。这句话不可断章取义,他已经是站在一个相当的高度了,比如他早已对人体解剖了如指掌,他十五岁时画的一张人体素描,造型就已经非常准确到位而且富有高度审美。也许跟他小时候的学习经历有关。总之怀着严谨的科学态度去学习基本常识是必修课。而且这句话的主语是现代绘画。现代绘画是对抽象的意象的体悟和表达,古典更多对表现的写实的有精准的要求。就“研究精神”的理解则是要“煞有介事地”“认真地”“科学地”探讨,而艺术更需要用感性去温和地体味,所以“了解”“发现”更适用于用心去做艺术,做生活。

能感觉到毕加索对艺术的坦诚。这和他个人修养的高度基本成正比,越高束缚他让他退却和害怕的东西就越少,人就能更坦诚。这让我想到吴冠中老年时的言行,以及现在一些激进艺术家在能容忍他的范围内聪明地“放肆”,却一直不触碰底线。

毕加索是独特的。没有其他任何艺术家能在他一生的创作中,每一组作品会那么独立于稍前的作品,又与其后的作品那么毫无关联……毕加索的不连贯性常被视为他旺盛的创造力,以及他保持年轻的奇妙方式的一种证明。比较一下他在1954-1955两年里画的《理发》 《围黑围巾的杰奎琳》 《坐着的女人》等作品,就会发现风格截然不同,那正是他无限创作力的表现。

安眠在自己的普兰世界里

不管你是否懂一点美术知识,塞尚这个名字都如雷贯耳。19世纪末他被推崇为“新艺术之父”,现代艺术的先驱,引导了后来出现的现代油画流派。在探索绘画先知的十九世纪画家中,最有成就和影响的就是塞尚。

塞尚21岁才开始画画仍旧重视基础训练,从一些早期的素描作品里看出他在努力掌握人体结构,纯碎地学习研究,几乎不带任何风格手法和主观表现。他早期的风景画其实水平一般,决不能从中看出他的天才。他没能考入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原因是他“虽具色彩画家的气质,却不幸滥用颜色。”但是却能从一些有力的笔触和色块中看出他是一个对绘画偏执且执着的有自己想法的年轻人,即便当时他父亲阻挠和生活拮据也没能阻止他热切地画下去。

塞尚是个孤独者,颜料和画笔才是他争夺话语权表达自己艺术观念的武器。在他之前的画家几乎都把注意力放在再现客观对象上,而塞尚认为画画应该是寻求各种关系的和谐,而不应该盲目去复制客观对象。这个观点在他中期的画里得到了体现,他蓝色的果子,歪仄的罐子,偏激的厚重的布,整个画面看上去结构感很强,却又十分和谐。

他野外写生的作品更是生机勃勃,能看出他画画时的怦然心动。他画的林间是满眼丰富的颜色,但与印象派不同的是他不会跟着光跑,他的画永远不会像个轻盈的女子一样舞蹈而是像坚毅的勇士矗立在原本的位置,他关注的不仅仅是表象,他关心的更是物与物之间不可插楔的结构关系。他想告诉人们,那些东西真实地在那里,怎么能因为光线便忽视它们本身的重量、体积感和它们内在的关系呢?也有人不喜欢塞尚的画,说塞尚的画全是脏颜色,结构给人一种错乱和病态的感觉,而且和Bonnard一样总是画他自己身边的一点小东西。

对于这种观点,我只能是默默无语。每个人都有权力喜欢或讨厌任何人做的艺术,艺术是一种感觉的表达,糖也会有人不喜欢它的甜味,我只是觉得那正是他的世界。我并不觉得塞尚很闭塞很内向,不然他怎么肯大方到用画笔告诉我们他生活中一切让他感动的东西呢?他可是当年那个藉借一个苹果震惊整个巴黎的人!

他晚期很精彩的几张作品,着色更薄更通透灵动。他好像不再纠结于画面中的任何事物,没有焦点,一切都是顺其自然淡淡带出,但对整体的氛围把握却能用最少的笔触诠释得最有力最让人流连于画境中。他画的维克多山就像初生的婴儿睁眼的那瞬间恍惚,也许是他画画前总是睡上一觉,画面便是他睁眼那刻最真实的感动。

莫非人的死生能从画面里卜知?我突然想到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项偏径文化就是测字算运,也许你不信能从你写字的运笔、力道或是字形中看出你身体中的端倪。塞尚画面透露的气质和他创作鼎盛时期的画风,呈现出山中浮云般的半仙状态。他逝世前两年的绘画境界已超然世外,这正是他的艺术绽放得最灿烂的时刻。而花开最艳时也临近凋零,不过他已经寻找到了真正属于自己艺术的自由国度,在其中无拘无束地畅游,他获得了一颗宁静而永恒的心,永远安眠在自己普兰的世界里。

艺术品需要不可解读性

意大利,在我看来代表着一些欧洲国家,更具体点说是让我联想到了一些衰落的贵族,因为其丰富的文化底蕴,欧洲文艺片一直堪称经典不断。

意大利的实验电影一部分继承了欧洲文艺片的风格。他们挖掘的东西都很深,就像人介于梦与醒的混沌状态,本来在现实中好好地活着却忽然跌入未知的边际模糊的潜意识王国里去了一样。有一个影片说:“门在这样的夜晚找到你,一张折过多次的白纸在你眼前摊开,你不停地描黑,打钩,不停地选择,解释你自己。”女预言家在你耳边不停地建议,最后只剩下一张张疲惫不堪的脸。也有介绍艺术家的影片。有一位艺术家在“艺术品需要不可解读性”的观点上与我不谋而合。当你对你想表现的东西了解到透彻时,你想表达的欲望也该所剩无几了吧?艺术是需要一些“神秘主义”的。

记得一部美国电影中男女主角有这样一段诙谐却不乏深意的对话:

“要是我声称已经把你看透,那简直就意味着我把你不当回事儿了,意味着我觉得你浅薄和乏味。”

“那你可以把我想得再坏一些!”

剪秋/陈子芃 油画 2010年

我确定我是热爱艺术的,这样我也能确定老天是爱我的,因为艺术家是上帝的宠儿,能有一些时间进行艺术创作。艺术创作就像进入了一个虚幻的游戏世界,最大限度地摆脱了现世给肉体的桎梏。有人也能借此暂时逃离,就像去做个梦,只有精神病者会一梦不醒。“冥想”实际上就是一种超然的艺术境界。但人毕竟是人,灵有现实的依托也就需要回到现实世界。当精神艺术回到现实,就变成了“实货”的后期运营和处理。我从不认为艺术需要承担什么深厚的意义或使命,我承认一切形式的艺术,同时也承认生命及其生活的各种形式的存在,还有自然、宇宙以及一切。就像一部片子里说,当他们终于发现“想成为一名艺术家什么都不需要”时他们便成为了艺术家。

忽然想到以前听到的一则故事,美术学院的课堂上每位学生要拿一幅自己喜欢的画剖析含义。一位法国艺术生拿的是一张画有女神站在悬崖边将飞欲飞的油画,给的诠释是有关于零界状态。我听完吃了一惊,我们何曾对绘画做过这么深奥的哲学探索?平时总是围绕着技法来考虑,谈论的是怎么画准怎么画像。“修思”是个人的事情,不可能拿到课堂上来探讨和交流,课堂上有的只是老师满意的沙沙排线声。看来中外的艺术院校早已不是在一个层面上发展了。或许我们早已忘记我们做的应该是艺术。

弗里德里希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画家。他逝世后,其友卡鲁斯发表的《名言录》 中记录了他的一段话:“闭上你的肉眼,以便用精神之眼看你的画,然后把你在黑暗中看到的东西拿到阳光下来。应当忘却对大自然孜孜不倦的研究,在有限之外发现无限。”发现是浪漫的天职。我猜他应该是想说要闭上眼遗忘表象,用意识观察,看到的是它传达给你的本质,即使是错觉也是正确的感知。正如他的画,邀请人凝视永恒。

无论何种艺术形式,电影也好,绘画、文字也罢,传达的都是孜孜不倦生的气息,即使是叹息也是对生的歌颂。非常理解陈逸飞不愿意自己的艺术局限于一张画布,也非常理解陈丹青转攻笔墨丹青,无论种种都是他们的艺术,都是大家的艺术。

猜你喜欢

塞尚毕加索画画
《梦》和毕加索
隐士塞尚的十八封信:我每天都在进步 尽管百般艰辛
毕加索之夏拾遗
《牛》毕加索
看不懂没关系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5)
左拉“贬低”塞尚
我爱画画
左拉“贬低”塞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