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渗析法去除电镀镍回收液中的有机物

2013-06-17李双全马晓鸥杨金庸

电镀与涂饰 2013年7期
关键词:电渗析工作电压电镀

李双全,马晓鸥*,杨金庸

(五邑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广东高校轻化工清洁生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 江门 529020)

采用离子交换法或膜分离法处理电镀镍漂洗废水,可得到镍含量为2~20 g/L 的镍回收液。由于镍电镀液使用了整平剂、光亮剂等有机添加剂[1-2],因此,镍回收液中含有一定量的有机杂质。研究镍回收液中有机杂质的去除,是提高镍回收液质量,使之能返回镀槽再利用的基础。

镍电镀漂洗水中有机物的去除常采用活性炭吸附法[3]和氧化法[4]。它们都有各自的缺点,如活性炭工艺复杂,失去活性后需要脱附再生处理;氧化法操作则较为繁琐。电渗析作为膜分离技术的一种,是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利用离子交换膜的选择透过性,以电位差为推动力,对电解质进行浓缩和分离的过程[4-5]。镍回收液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电镀液中添加的各种光亮剂,这些光亮剂为多组分混合高分子有机化合物[6],多为非离子型物质,少部分为阴离子型物质(如十二烷基磺酸钠)。电渗析技术用于去除溶液中的离子型物质,而非离子型物质和大分子物质则不能通过[7]。在电场作用下,镍回收液中的少部分阴离子型有机物将被迁移到阳极室,非离子型有机物则留在淡室不被迁移,镍离子则迁移到阴极室(浓缩室)。本文根据该原理,用电渗析对镍回收液进行处理,以求达到分离回收液中的有机物并对镍进行浓缩的目的。

1 实验

1.1 试剂与仪器

试剂:紫脲酸铵、氯化钠、EDTA、氯化铵、氨水、氟化铵均为分析纯。离子交换膜,上海上化水处理材料有限公司。

主要仪器设备:三室电渗析装置,自制;pH 计,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赫尔槽直流电源,昆山高品精密仪器有限公司;5B-1 型COD 快速测定仪,连华科技公司。

电镀镍回收液:实验所用镍回收液为江门某电镀厂镍漂洗水浓缩液,镍离子含量为1.999 g/L,CODCr为341.5 mg/L,pH 为6.2。

1.2 分析方法

溶液中镍离子浓度的检测采用EDTA 滴定法[8]。

有机物含量采用5B-1 型COD 快速测定仪测定,该仪器的原理为重铬酸钾法(GB/T 11914-1989)。为方便表示浓室中有机物的去除率,用有机物浓度与镍离子浓度的比值h 来表示有机物的相对含量,即

1.3 试验装置

采用如图1所示的自制三室电渗析装置。三室从左至右分别为阳极室、淡室、阴极室(浓室),室内均采用双花异向离子交换膜分开。阳极为钛涂钌电极,阴极为钛板,电源采用直流电源。隔板厚度2 mm,蛇形通道,无隔网。

图1 电渗析处理镍回收液装置示意图Figure 1 Schematic diagram of device for treatment of reclaimed nickel plating solution by electrodialysis

镍浓缩液进入淡室进行循环,在电场作用下,淡室中的镍离子透过阳离子交换膜进入阴极室(浓室),非离子型有机物留在淡室,阴离子型有机物在电场作用下迁移到阳极室。因此,阴极室中镍离子浓度不断升高,而有机物含量理论上不增加。

1.4 试验流程

阳极液为自来水,考虑到电渗析过程中会发生电极反应,在阳极产生氯气,而水中的余氯会慢慢氧化离子交换膜,缩短其使用寿命[9],因此阳极液不循环使用。起始时,浓、淡室各自通入镍回收液,并让其各自循环。为尽可能减少镍离子在阴极发生电解沉积,浓室pH 用硫酸控制在1.7。

在恒电压操作条件下试验240 min,每15 min 记录一次电流,最后分别测定浓、淡室中镍的浓度和有机物含量,计算浓室中COD的相对去除率和浓缩1 mol镍离子所消耗的电能。

COD 的相对去除率η 的计算公式:

式中h0为浓室初始COD 相对含量,h 为浓室最终COD相对含量。

能耗计算公式:

式中C 为浓室最终镍离子质量浓度(g/L),C0为浓室初始镍离子浓度(g/L),V 为循环浓水体积(L),M 为Ni的摩尔质量(58.7 g/mol),U 为工作电压(V),I 为电流(A),t 为运行时间(h)。

2 结果与讨论

2.1 浓室中Ni2+浓度与COD 随运行时间的变化

在探索实验中,调节淡室、浓室的流量均为3 L/h,浓室流量为3 L/h,工作电压为2.5 V,观察浓室中Ni2+与COD 含量随运行时间的变化,其结果见图2。

图2 浓室中Ni2+与COD 浓度随时间的变化Figure 2 Variation of Ni2+ content and COD with reaction time in concentrate compartment

从图2可以看出,随着电渗析的进行,浓室中Ni2+浓度迅速增加,而COD 浓度则增加缓慢,实验结束后仅增加了13.3%。这个现象印证了电渗析对非离子型有机物没有分离、浓缩作用的理论。本实验正是利用该现象,对镍回收液中的有机物进行分离去除并对镍进行浓缩。

2.2 工作电压对COD 相对去除率的影响

调节淡室、浓室流量均为6 L/h,考察不同工作电压对COD 相对去除率和能耗的影响,结果见图3。从图3可以看出,随着电压的升高,COD 的相对去除率逐渐升高。当电压达到5.5 V 后,随着电压的升高,COD相对去除率的增加变得缓慢,而能耗则大幅度增加。

图3 工作电压对COD 相对去除率的影响Figure 3 Effect of working voltage on relative removal rate of COD

随着电压的升高,推动力增大,更多的镍离子从淡室迁移至浓室。而对于溶液中的有机物,当推动力增加时,其迁移速率的增加没有镍离子快,所以COD的相对去除率在增加。当电压超过5.5 V 时,能耗开始大幅度增加,而COD 的相对去除率却只有小幅度的增加。这是因为,在电渗析过程中,电解质离子在膜内的迁移速率远大于在溶液中的迁移速率。当电流增大时,溶液中的离子一旦补充不上,在膜的表面就会发生水解离现象(H2O = H++ OH-),大量的H+和OH-离子参与迁移运动传导电流[10],极化现象开始发生,能耗增大。此时,浓室内镍离子的浓度并没有增加,所以COD 的相对去除率增加缓慢。

综合考虑COD 去除率和能耗两个指标,确定本实验的最佳工作电压为5.5 V。

2.3 淡室流量对COD 相对去除率的影响

调节浓室流量为6 L/h、工作电压为5.5 V,考察不同的淡室流量对COD 相对去除率和能耗的影响,结果见图4。

图4 淡室流量对COD 相对去除率的影响Figure 4 Effect of flow rate in dilute compartment on relative removal rate of COD

从图4可以看出,随着淡室流量的增加,COD 相对去除率先增加后降低,当淡室流量为6 L/h 时,COD相对去除率达到最大,而能耗最小。这是因为在溶液和膜之间存在一个界面层(或称为滞留层)[11],当增大淡室流量时,淡室内的湍流程度增大,界面层厚度减小,离子穿过膜的阻力降低,能耗减小。但淡室流量过大会使溶液在隔室内的停留时间变短,离子还来不及迁移至浓室就已经排放出去,所以存在一个最佳淡室流量。本实验中淡室流量为6 L/h 时,COD 的相对去除率最高,能耗最低,效果最好。

2.4 浓室流量对COD 相对去除率的影响

调节淡室流量为6 L/h,工作电压为5.5 V,考察不同的浓室流量对COD 相对去除率和能耗的影响,结果见图5。

图5 浓室流量对COD 相对去除率的影响Figure 5 Effect of flow rate in concentrate compartment on relative removal rate of COD

从图5可以看出,随着浓室流量的增加,COD 的相对去除率有小幅度的增长,当浓室流量达到6 L/h时,去除率达到最大值。这可能是因为随着流量的增加,隔室的湍流程度增大,减小了边界层阻力,镍离子更容易通过离子交换膜而浓缩,COD 的相对去除率得到提高。而随着流量的进一步增加,膜两侧产生了较大的压力差,使溶液中的水分子由压力大的一侧向另一侧迁移,产生了压差渗漏,使溶液中的COD 和镍离子得到同步浓缩。由于主要考察COD 的相对去除率,因此选6 L/h 为最佳浓室流量。

3 结论

以电渗析法分离去除电镀镍回收液中的COD,浓室流量不是影响分离效果的主要因素,但工作电压和淡室流量对分离效果有显著的影响。当工作电压为5.5 V、淡室流量为6 L/h 时,运行4 h,COD 的相对去除率能达到56.9%。电渗析可高效分离电镀镍回收液中的有机物,为电镀镍回收液的净化提供了新的选择。

[1]方景礼.电镀添加剂理论与应用[M].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

[2]沈杭军.镀镍漂洗废水处理及回用工艺的研究[D].杭州: 浙江大学,2006.

[3]李平,马晓鸥,莫天明.电镀镍漂洗废水中有机物去除的研究[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0 (3): 165-166.

[4]戎馨亚,陶冠红,何建平,等.化学镀镍废液的处理及回收利用[J].电镀与涂饰,2004,23 (6): 31-35.

[5]高隆绪.电渗析给水处理[M].北京: 中国铁道出版社,1987: 150-160.

[6]邵刚.膜法水处理技术[M].北京: 冶金工业出版社,1992: 23-98.

[7]周文勃.电镀废水中有机物的去除研究[D].杭州: 浙江大学,2008.

[8]邹群,徐红娣.电镀溶液分析技术[M].2 版.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94-97.

[9]杜文婷.基于改进BP 神经网络的电渗析脱盐率预测[D].大庆: 东北石油大学,2012.

[10]马会霞.盐水浓缩的电渗析工艺研究[D].大连: 大连理工大学,2012.

[11]陈浚.电渗析法处理含铅废水的研究[D].杭州: 浙江工业大学,2004.

猜你喜欢

电渗析工作电压电镀
磷酸铁锂电池在离网光伏通信基站 供电系统的应用研究
中水回用电渗析中试实验研究
电渗析水处理工艺的技术改进施工研究
独特而不可或缺的电镀技术
电渗析对锂离子中间产品液分离及浓缩性能的影响研究
电渗析在热电厂反渗透浓水回用中的应用
一种基于SiPM的具有高能量分辨率的紧凑型溴化镧γ谱仪
如何提高工作电压测试的安全系数
嵌入式软PLC在电镀生产流程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电镀与环保》2015年(第35卷)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