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纳西语比较范畴句法体现中的不对称机制

2013-06-15杨维娜

文教资料 2013年36期
关键词:省略例句句法

杨维娜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云南 德宏 678400)

一、纳西语比较范畴句法体现中比较项的对称分布

諬藜r31句式中参与比较的比较主体和比较客体在句法形式上的对称,主要是由于句法体现中某一或某些句法成分的省略、隐含、移位等因素造成的。通过考察实际语言调查得来的语料得出諬藜r31句式中比较主体和比较客体在句法形式上的对称分布有三种类型:Ⅰ:X+Y+諬藜r31+R;Ⅱ:X+Y+諬藜r31+D+R;Ⅲ:D+nw33,X+Y+諬藜r31+R。

(一)类型Ⅰ:X+Y+諬藜r31+R

该类型中比较主体X和比较客体Y在句法体现上的充当成分既可以是词、短语,又可以是小句。当比较项的充当成分是词或短语时,一般要求比较主体和比较客体在词类范畴上一致。X与Y既可以是体词,又可以是谓词。当比较主体X和比较客体Y同为体词时,句法体现中比较点通常省略或隐含。

例句1中省略了比较点“价钱”。例句2中省略了比较点“身材”。例句1、例句2中的比较点也可以看做是隐含的语义成分,分别隐含了比较点“价钱”、“身材”。

这些省略或隐含的比较点及其所表达的语义信息,体现在充当比较结果项的句法成分的语义之中。从语用学的角度来看,这正符合了Levinson的会话含义三原则中的数量原则[1]及Horn的会话含义两原则中的关系原则[2]。 上述例句1、例句2中,交际双方通过比较句中句末的形容词,能够激活该形容词多代表的属性名词以此判读出比较点。

当比较项为事件或行为动作时,比较主体X和比较客体Y的充当成分在句法形式上通常体现为小句的形式。

他唱比我唱合适。

(二)类型Ⅱ:X+Y+諬藜r31+D+R

该类型中比较点和比较结果以主谓短语的形式出现在句末。

例句5、例句6中由于比较点的移位,即比较点由位于比较主体和比较客体之间移位至位于比较标记諬藜r31与比较结构之间,使得比较项在句法形式上实现了对称。

(三)类型Ⅲ:D+nw33,X+Y+諬藜r31+R

该类型的特点是比较点以“D+nw33”的形式作为话题位于句首。

比较句式中,比较点并非必有成分。在实际的语言使用过程中比较点可以省略,可以隐含;即使在句法体现中比较点必须出现时,其在比较句式中的句法位置根据会话双方的交际需求或会话策略也有不同的体现。

二、纳西语比较范畴句法体现中比较项的不对称分布

纳西语中句法形式上比较项的不对称分布比对称分布要复杂得多。諬藜r31句式中参与比较的比较在句法形式上的不对称分布主要是由比较本体的参与、比较点的参与、比较主体的隐含、比较客体的省略等因素造成的。

(一)比较本体的参与

在实际语言应用过程中,交际双方有时会就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进行比较,在语义上该事物是作为比较主体和比价客体的共同领有者或共同施事者而存在的。

例句11是就同一人物的不同所有物进行的比较,句中“t拶a33phi31”是比较主体“ku33mu31”和比较客体“ba33la31”的共同领有者。例句12是就同一人物的不同能力进行的比较,句中“thw33”是比较主体“ndz藜r33”和比较客体“誼i31nd拮藜r33”的共同施事者。这些共同的领有者或共同的施事者,在句法上称之为“比较本体”。上述各例句中本应位于比较客体之前的领有者或施事者在句法上都被删除。

(二)比较点的参与

比较点是比较的内容,是比较主体和比较客体所共同具有的某种属性特征。新平彝语中比较点在比较句式中的句法位置相当灵活,可以位于比较主体和比较客体之间,可以以话题的形式位于句首,可以紧随比较比较諬藜r31之后,还可以位于比较主体之后和比较客体之后。句法体现为:

①:X+D+nw33+Y+諬藜r31+R; ②:X+Y+D+諬藜r31+R;

③:D+nw33,X+Y+諬藜r31+R; ④:X+D+Y+D+諬藜r31+R;

⑤:X+g藜33+D+Y+g藜33+D+諬藜r31+R;

⑥:X+g藜33+D+Y+g藜33+諬藜r31+R;⑦:X+g藜33+D+Y+諬藜r31+R。

他的帽子比你的便宜。

(三)比较主体的隐含

比较范畴的语义要求至少要有两个参与比较的比较项——比较主体和比较客体,但在实际的句法体现中,常常出现比较主体空缺的现象。

上述例句中的比较主体都被隐含。由于参与比较的比较主体与比较客体一般都是同属于一类语义范畴,具有共同的某一属性特征,这样两个比较项才具有可比性。句法形式上比较客体的存在允许比较主体的缺位。在交际过程中,会话双方或多方可以通过比较客体的语义特征及句末的比较结果激活并判断出比较主体。从语用层面上看,句法形式上比较主体的空缺并不影响比较句式的合语法性,也不会影响交际者对句子的理解。

比较主体的隐含是有条件的。只有当比较主体处于现在的时间或比较主体恰恰处于交际双方或多方所处的时间、空间时,比较主体才可以隐含。上述例句中隐含的比较主体都是处于现在的时间阶段。例句15中隐含的比较主体为“现在的办法”,例句16中隐含的比较主体为“目前的米”。

(四)比较客体的省略

比较范畴的语义要求在比较句式中必须出现比较客体,而当比较客体的某些成分与比较主体相对应的该成分相同时,比较客体中的这些成分在交际过程中往往省略。正如不对称分布的类型:X+V+be33+Y+諬藜r31+R。该句式中比较客体Y后就省略了应位于比较主体后相同的句法成分“V+be33”。

纳西语中典型的胜过句式諬藜r31中比较项的对称分布与不对称分布是有规律可循的。语用层面上的省略和语义层面上的隐含完全可以解释这些不对称机制。另外,比较句式中比较主体的参与和比较点的参与是纳西语比较范畴句法体现上不对称机制的两个因素。

[1]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169-172.

[2]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172-179.

猜你喜欢

省略例句句法
述谓结构与英语句法配置
偏旁省略异体字研究
中间的省略
省略
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