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力教学的几点建议
2013-06-14贾志恩
贾志恩
高中物理关于摩擦力概念部分的教学是力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学生认为难学,教师认为难教,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与教学实践来谈谈有关摩擦力的教学。
一、要有合理的教学设计
在摩擦力教学上,许多教师认为只要按部就班地把课本知识讲到位,然后让学生多做习题来进行知识的消化,学生就能正确理解摩擦力了。特别是一些教师喜欢根据课本的顺序,先讲有关静摩擦力的所有知识,然后再进行滑动摩擦力的内容,最后让学生做题。笔者进行了实践研究,发现这样的教学效果很差,在摩擦力的教学上必须要有合理的教学设计。笔者认为在摩擦力的教学上应分为三课时进行:第一课时要使学生认清摩擦力的概念,静
摩擦力、滑动摩擦力以及最大静摩擦力,要使学生认识摩擦力的产生条件;第二课时要让学生动手实验,亲自探究出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公式,要让学生探究出摩擦力的方向,包括滑动摩擦力及静摩擦力;第三课时要和学生一起探究出判断摩擦力有无及方向的一套方法,特别是静摩擦力,要使学生练习相关的题目,使学生举一反三。在每一节课后,笔者必须进行相应的分析,有不足的地方,在下一节课要进行改进和完善。这样的设计顺序符合学生的的认知特点,能使学生循序渐进地认识摩擦力,学生的学习效果会很好的。
二、重视实验在摩擦力教学中的作用
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学生不做实验,物理是学不好的。许多教师认为学生在初中已经做过探究摩擦力的实验,所以高中不重视实验了,有些教师进行演示,有些都不进行演示,而是直接讲实验。其实学生在实验中才能对摩擦力的本质认识更清楚,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得到探究,在探究中才能更加科学地、更加深入地理解概念,特别是有关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在实验中让学生自己探究出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公式,学生会理解深刻。所以,教师在摩擦力的教学中必须重视实验,有条件的学校最好进行学生实验,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既不浪费时间,学生学习效果还好。
三、在具体的情景中创设认知冲突
学生对摩擦力概念的建立是本节教学的关键环节,在教师引入摩擦力的概念后,大部分学生对摩擦概念的认识还只是处在识记阶段,理解很浅显,他们对“相对运动”“相对运动趋势”还没有正确地理解,没有深入地理解,比如教师问:“运动的物体一定受的是滑动摩擦力吗?受静摩擦力的物体一定是静止的吗?”许多学生回答都是肯定的。鉴于此情况笔者建议教师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景,以此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实现概念转变。如以上所提的问题教师可以用手摩擦桌子,桌子静止,也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传送带运物体的例子,让学生看到桌子受到滑动摩擦力而静止,传送带上的物体受到静摩擦而运动,或者让学生自己通过小实验举出例子,从而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对这一问题的错误的前概念。
四、在摩擦力概念教学过程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人本主义理论提出“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在学习过程中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所以在摩擦力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灌输式”的教学要彻底否定,教师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和谐的、融洽的、被关爱和理解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环境当中学生才能有效地暴露出自己的前概念,教师因而能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的前概念,并且能及时转变学生的前概念,使教学变得更有效。
另外,在摩擦力的教学中对概念的引入、建构和最后的反馈都要特别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生做实验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学生间进行讨论,讨论时学生和学生之间是在一个和谐的、地位平等的和相互包容的环境中向对方展示自己的观点,虽然学生会暴露出理解的不足,但这样是对学生个性的肯定,是对学生发表自己观点和对学生主动权的确立,同时教师会对学生的错误理解进行针对性的辅导,使得教学变得更有效。因此,在摩擦力的教学中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摩擦力的教学变得不再枯燥无味,而在学生进行实验中,在学生讨论中,在更加和谐有趣的环境中,学生主动地去构建科学概念。
(作者单位 山西省万荣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