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导图的自主听力教学环境的构建
2013-06-14邓辉敏
邓辉敏
(华南师范大学 增城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
一、现状分析
目前,国内听力教学的研究课题较为集中。根据检索统计的结果,探讨听力教学的文章占总量的33.3%,其中引起研究者更多关注的是英语听力课堂教学模式(李娜,2010)。
随着英语听说交流能力越来越得到重视,过去只以考试为目的英语听力课堂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教学的需求,一系列新的、有效的课堂模式呼之欲出。在英语专业低年级阶段,学生们普遍对社科领域、时政新闻缺乏背景知识,导致听力材料受限,一定程度上束缚了老师发挥的空间。教师如何打破这种困境,在教学方式上引入新的概念,既能改善课堂氛围和充实课堂教学,有效实现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又能引导学生课后自主思考与学习,成为笔者过去几年探索和实践的方向。
本文将运用图式理论的概念,引入思维导图这一载体,分析教师在听力课堂如何营造自主听力(activelistening)的环境,以及学生如何通过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加强对听力材料的理解和运用及训练思维能力。
二、图式理论在听力教学中的运用——以思维导图为载体
图式(Schema)的概念最早由德国哲学家康德提出,这一概念逐渐被后人丰富从而衍生出新的含义,其中最著名的是20世纪30年代英国试验心理学家巴里特(Bartlett),他利用图式理论对人的记忆做了一系列实验,结果表明,人们没有按照字义记住故事的事实,而是把事实同化于他们所具有的带有本文化特征的图式中。根据这一研究结果,他提出了图式用于语言理解的基本原则,即借助从记忆中激活的知识结构,填补文章中未表述的细节,从而达到理解文章的目的。根据图式理论的观点,当输入的新信息和大脑中已有的图式相吻合时,大脑中原有的图式就会得以进一步加强;如果大脑中原有的图式和所接触的新信息有差别,人们就会调整大脑中原有的图式,使其与新信息相吻合;如果大脑中没有和新信息相关的图式,人们就会主动构建新的图式。”(杨艳华,廉洁2006)
图式理论分三种类型:语言图式(linguistic schema)、内容图式(content schema)、形式图式(formal schema)。(王巧平,图式理论在英语新闻听力教学中的运用。)
听力材料包罗万象,学生们背景知识的缺乏直接导致听力理解出现障碍,因此建立一个“背景知识库”迫在眉睫。因为作为一种复杂的语言与思维相互作用的过程,听力理解的过程并非是一个吸收声学信号的被动的心理过程,而是一个牵涉到合成和分析的主动的心理过程,而且还与人们的知识有关。(梁岚林,2004)。学生掌握的背景知识越多,脑海中的图式就越多,这些图式互相补充,激发记忆,促进理解,学生在听力过程就越轻松。
图式理论的模式说明学生在学习时应有意识地整理已有知识和建立新的知识框架,这一过程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大有益处。而其中一种有效的载体就是运用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最早由英国著名教育专家和心理学家东尼·巴赞(Tony Buzan)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思维导图是一种思维、学习、记忆的模式,它将各级主题的关系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标识出来,运用关键词、图像、颜色等因素构建思维的层级图,利于人们理清和记忆信息之间的关联。思维导图进入中国已经20年了,并得到了广泛应用。
近年来不少业内同行在思维导图在听力教学的应用上做了有价值的探索,胡勇忠、吕灿、徐巨成(2011)尝试在听力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提高高职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刘鹏列举三种图式并剖析图式理论在听力理解和听力教学中的应用。白志刚、赵敏(2011)对思维导图在英语专业听说课中的应用进行实证研究,并得出结论:思维导图的应用可以促进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这些研究都为听力教学与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素材,然而,在如何运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将自主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方面,可借鉴的研究结果仍屈指可数。
笔者探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积极处理和运用信息,在一次次的听力任务中增长知识,锻炼思维能力,加强听说交流能力,以下是一个实例分析。
本次选取的教学对象是本科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课程名称为“英语听力”,主要教学目标为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能力。
实例分析,结合教材内容Step by step 3000,第10单元For peace and development,课堂上补充关于联合国维和行动这一话题的听力材料,选自http://www.economist.com/node/21556608。
1.学生在课前对相关话题进行信息搜索并整理。首先,在上课之前,学生搜索并分类与peacekeeping相关的词汇,整理与话题相关的知识,以下为部分学生的思维导图:
2.对比、讨论和交换信息以实现最大化的信息共享,从而达到两个主要目的。
(1)充实学生的已知信息。学生思维活跃,获取信息的途径多样化,因此可能生成截然不同的思维导图,因此这个环节能使学生扩大视野,增长见闻,事半功倍。
(2)最短时间内重温信息,为听力活动做准备。部分学生会因时间的转移而对材料生疏,此时的口头交流及可视化的信息框架能使学生尽快进入相关语境,在感官上与背景知识方面都做好准备。在这个案例中,经过信息共享,学生们对维和行动各方面知识,包括其组织、功能、任务、财务情况、相关新闻事件等有了初步了解,为听力活动了做了充分的准备。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是指引、补充、控制时间。
3.听力过程:教师结合教材话题设计问题。
听力材料主要是介绍联合国维和部队的任务、组织和发展,考虑到听力材料的难度,老师将它分成三小节,听完每小节后,学生回答一个或两个问题.问题如下:
第一小节:
(1)Can you describe the range of missions that the peacekeepers are undertaking?Please name a few countries mentioned.
第二小节:
(2)How much money has been spent in maintaining the peacekeeping in Africa?
(3)How much money has America spent in the last decade in Iraq and Afghanistan?
第三小节:
(4)What exactly do peacekeepers do?How has the nature of work changed during the past decade?
(5)Which countriesprovidethe troopsfor peacekeeping?
设置的问题作为指引,能帮助学生基本缩小听力范围,明确具体讨论的内容是哪些,迅速地在脑海中搜索已有知识,即听前准备的思维导图,当中与这一内容相关的信息,做好充分的准备。
4.听完材料后学生重新用Mind map整理信息。
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强调,有意义的学习就是把新知识和原有知识联系起来,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知识结构中。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们在小组内,对听到的信息进行筛选、分类、重组。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已有知识与新知识融合,使用mind map将信息以各种关联分层,组成了新的“已有知识(prior knowledge)”可视图。以下是学生使用Mindmap软件制作的一个知识集合图,结构清晰,有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来思考和理解这一主题。
三、结语
如此反复练习,学生的社科知识会迅速扩充,视野变得开阔,对问题的探究寻求多角度、多层次,慢慢形成了好的思维习惯。在听力活动中,如果学生能有一个整体观,有意识地辩听并记录内容的结构,并补充细节,那么笔者相信这一能力不仅有助于培养良好的听说交流能力、思维能力等,而且能满足当下无法规避的应试要求。
[1]李娜.英语听力教学研究述评[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2).
[2]图式理论与英语听力理解[J].大连民族学院,2006(2).
[3]王巧平.图式理论在英语新闻听力教学中的运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10.
[4]梁岚林.图式理论下的听力课新型教学模式的运用[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
[5]胡勇忠,吕灿,徐巨成.利用图式理论和思维导图提高高职学生英语听说能力[J].当代教育理论和实践,2011(1).
[6]刘鹏.图式理论在听力教学中的运用[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7]白志刚,赵敏.思维导图在英语专业听说课中应用的实证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