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的制高点在哪里?
2013-06-13
云商的未来不是没有店,而是化店为无形,处处皆有店,店可以在街上,店也可以在你的家里、你的手上。
娃欧:指娃哈哈集团旗下、以国际精品百货为主的全国性连锁百货零售商业项目娃欧商场(WAOW PLAZA),2012年11月29日,娃哈哈集团建业25周年庆典当日,第一家娃欧商场在杭州钱江新城正式开业。
云商:指苏宁最近提出的“云商模式”,是一种“店商+电商+零售服务商”相结合的新零售业模式。历经三年网商运营,苏宁总结出:第一,电子商务的主力军应该是店商,而不应该是电商,零售盈利的精髓取决于本地化的经营和服务;第二,电子商务的发展要由零售企业自己主导,而不是由电商服务商主宰。
“娃欧”和“云商”看似矛盾的战术布局其实反映了一个重要的商业共识:零售业的商业影响力走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无论是娃欧所代表的制造业的“零售冲动”,还是云商所代表的连锁零售业王者的“云商升级”,都在揭示一个共同的方向,即“占领现代零售或者未来零售业的制高点”就是“占领未来商业的制高点”。
在过去的20年间,中国的零售业在经历过连锁化扩大规模、专业化提升效率、商业地产化创造利润的三级跳之后,多种新业态如雨后春笋般快速迸发和涌现出来,而一些传统的零售业态在百花齐放的争鸣中逐步退出舞台,近年网络零售的快速发展又加速了业态创新和业态变革的速度。
那么怎样才能抓住零售业态变迁的规律和脉络?
零售的本质
要回答这些问题,还是要先回归零售业态的商业本质。无论每家零售企业有什么样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手段,都离不开一个基本点,就是有足够多的客人在这里购物,并且可以持续。这个基本点就是零售的本质:即“满足购买需求,创造消费快乐”。
再具体一点,零售即“满足了什么人的购买需求,创造了什么样的消费快乐”。在这个基本描述中,有3个关键点:什么人,.购买需求,消费快乐。
“什么人”的问题就要“因地制宜”。我们可以用地域特点用人均可支配收入——“钱”,和人均可支配时间——“闲”这两个指标来做特征标识,这个地域的级别可以大至跨省级别,也可以细到居民社区级别。并且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闲”这个指标更重要。
“购买需求”解决的是客群和商品对应的问题,你不会考虑在贫困山区卖爱马仕的围巾就是这个道理。
“消费快乐”才是真正的核心,零售业态要解决的是同样的商品,如何能更好地创造消费快乐的问题。而“快乐”看起来却是个很主观的问题,人群不同答案不同,于是多种零售业态共存的情况将会长期出现。
我们可以找几个极端的例子来说明“业态”与“人”的对应关系:
“有钱又有闲”的适用业态可以用奢侈品专营店做代表,可以参照杭州西湖岸边的奢侈品牌门店;“没钱但有闲”的适用业态可以是集贸市场,到目前县级城市里仍然大量保有这样的集贸市场;“没钱也没闲”的适用业态可以研究一下富士康工业园区周边的生态。
而“有点钱但是越来越没闲”的人群更多地拥挤在大都市里。这部分人的工资在上涨,吃一顿饭的金额也在涨,钱不值钱了;有车了,但是交通占据的时间更长了;假期比以前多了,但是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少了……
这时候,消费快乐就有了不同的诠释:别让买东西这件事太费劲,如果一定要出去,那就一次把很多事情都搞定,不然不值得把时间花在路上。
于是,为了让客人消费快乐,大都市的综合零售业态就变成了:有充足的停车位和交通便利比位于市中心重要;有丰富的全品类商品组织比单一品类的专业店重要;除了购物,能够容纳餐饮、娱乐、休闲等服务设施,让人进来就一天不用出去。
业态组合创造机会
其实零售业态就是这么回事。越是大城市,交通成本越高、人均可支配时间越少,购物中心也就越发达。事实上,我们由此来分析,商超、便利店、百货公司、网商等每种业态都是在以上的价值平衡中寻找立足点和定位的。
然而,购物中心的高速发展,并不意味着不搞商业地产就不能做零售了,恰恰相反。购物中心的发展反而给专业零售商创造更多的发展机遇,业态之间的组合变化越来越有创造性。
举例来说,商超和购物中心虽然商业模式不同,商超以采销为主,购物中心以联营为主,但是都有店中店。
商超的店中店是用大面积、长租期的方式压低了租金成本,并用店中店的方式丰富商品种类,提高坪效。购物中心的店中店却是销售额贡献的主体,定位完全不同。这些零售业态的客群不同,定位不同,就形成了零售业态的矩阵结构,可以用不同的商品匹配不同的客群。
目前,娃欧面临的不是业态选择问题,而首先是目标选择问题。举例来说,如果真想把欧洲商品卖好,大可不必自己搞百货商场,快速在各种渠道铺货是正解;如果要打造欧式生活风情,那就别仅仅在商品上使劲,而要在购物环境上下功夫;如果真想做高端百货,那就先去山西、内蒙开几个百货商城,可能比在杭州更有机会。
而苏宁云商的挑战也绝不仅仅是大家表面上看到的那些东西。云商的未来不是没有店,而是化店为无形,处处皆有店,店可以在街上,店也可以在你的家里、你的手上。
这也绝不只是苏宁一家的问题,而是整个零售商业升级和革命的问题。事实上,最难的首先是意识,然后是习惯,最后才是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