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充分利用汉字文化,促进对外汉字教学

2013-06-13

文教资料 2013年2期
关键词:消寒笔画留学生

杨 宏

(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中文学院,北京 100029)

一、汉字教学中文化教学的现状

汉字是外国留学生汉语学习的难点之一,而汉字教学又是对外汉语教学的薄弱环节,长期以来存在着汉字教学效果不佳、留学生汉字学习效率偏低、识字量有限等问题。

经过几十年的摸索,对外汉字教学的现状有所改观,教师们通过课堂教学实践,结合汉字系统性、汉字字符理据、心理认知规律探索出一些对外汉字教学、帮助留学生识记、使用汉字的新路子。成果有:李大遂的《中高级汉字课教学新模式试验报告》、《汉字理据的认识、利用与维护》、《汉字的系统性与汉字认知》等。

汉字教学改革反映在教材编写上,也有不少可喜成果。例如《汉字突破》(周健主编),打破了汉字孤立教学、结构分析的框框,巧妙地设置词组、句子这样的语境来帮助留学生学习和记忆。每课由课文和汉字知识两部分组成,而在课文部分更为重视让学习者在句子、词语的组合中增加识字量,一般列出一句话,对出现其中的典型汉字(一般是形声字),列出同偏旁的其他汉字及最常见的词语。比如:第二十八课“会议大厅”,“会议大厅就在前面房子旁边。”议正义、仪式;大厅“头顶电灯订单”,前面“射箭剪刀”,房子“地方访问防止组织模仿放心”,旁边“傍晚榜样臂膀”。①理念新颖,在常见组合中有效扩充汉字识字量。

这些努力和成果比较有效地促进了目前对外汉字的教学,但是我们认为在教学内容上更要丰富汉字文化的内容,把汉字发展史、汉字理论相关知识点讲解得更加通俗易懂、生动活泼,从而增强对外汉字教学的效果。

二、目前汉字教学中对“汉字文化”的理解

关于“汉字文化”的概念,各家有不同的说法。按王立军先生的观点,“汉字文化”应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分析。宏观的汉字文化,是指汉字的起源、演变、构形等基本规律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微观的汉字文化,是指汉字自身所携带的、通过构意体现出来的各种文化信息。汉字本身便是一个文化体系,同时又承担着承载文化的使命。所以,汉字文化研究在研究微观的同时也要将宏观的文化作为背景,在研究宏观汉字文化时也要以微观的汉字个体作为范例。②

目前出现在留学生汉字教材中的文化内容,微观文化、宏观文化都有所涉及,但以微观文化居多,根据字形字义来分析得出,主要内容包括,关于图腾崇拜的“龙”、“凤”等,关于农业牧业渔业文明的“年”、“稻”、“逐”,日常生活方面的“饮”、“食”等字,关于汉字结构特征的探讨,比如“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以及结合一组或多组汉字字形体讲解的玉石文化、器物文化等,另外还有书法文化。

这些内容应该说都有教授的必要,但是汉字文化包罗万象生动鲜活,我们还可以更充分地挖掘,来辅助汉字发展史、汉字知识的教学,以便激发留学生汉字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汉字学习的效率。

三、利用汉字文化促进汉字教学举例

需要留学生掌握的汉字知识包括汉字的发展史、汉字造字法、汉字的书写、汉字的结构(外部结构、内部结构)、汉字字体等内容,其实如果放开眼光,在博大丰富的汉字文化的海洋中撷取难易恰当的现象来辅助这些知识点的教学,我们在教学中就能如虎添翼,取得更好的效果,也能给留学生提供更多更为实际的帮助。

汉字笔画、读音、字形、字体等知识都可以借助汉字文化中难易度适合的内容的介绍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下面略举几例:

1.对汉字的总体态度

汉字凝聚着中华文化,也是中华文化的一扇窗,古代中国人对汉字心存敬畏,从“仓颉四目”的传说到“敬惜字纸”的民俗,都可以看得很清楚。

据记载,“敬惜字纸”的传统源于宋代,认为写有字的废纸不可随意扔掉或者踩在脚下、用作其他用途,比如糊窗户或与其他废物混杂,而需丢入字纸篓,专门收集后焚烧成灰,成为字灰,收集起来。每隔一段时间,便开坛祭造字之仓颉,然后将字灰送至江海湖泊,称为“送字灰”或“送字纸”;相应地,也出现了专为焚烧字纸的“惜字塔”,以及专门收集、焚化字纸旧书的“惜字会”;清朝还有大量的《惜字律》,劝人敬惜字纸。清朝《惜字律》的主要着眼点是“敬惜”写出或印出的文字,还有劝导人们在写字时要下笔谨慎,不要损害别人,如清光绪十年刻本《惜字新编》。③

2.笔画

现代汉字是由笔画构成的方块形体,笔画是汉字书写的基础,汉字有点、横、竖、撇、折、提、钩共八种基本笔画,一些笔画还有基本笔形之外的变体。如何使留学生更快掌握呢?对汉字笔画的理解和辨析可以结合《九九消寒图》来进行。

消寒图这种民俗来源于人们“数九”习俗。过去,人们认为“冬至”后就进入“九”了,于是以各种形式的《九九消寒图》来度过数九(八十一天)这段漫长而又寒冷的冬日。

《九九消寒图》主要有梅花式、文字式等几种:

梅花图式消寒图:在白纸上绘制九枝寒梅,每枝九朵,一枝对应一九,一朵对应一天,共有八十一个勾好不着色的梅瓣;每天用墨笔涂满一瓣,还可以根据天气实况用特定的颜色填充一瓣,八十一瓣颜色都填满之时,也是冬尽春来、春回大地的时候了,也有用红色涂染梅瓣的,更给人一种暖气渐生的感觉。

描字式消寒图:在一张印好的九个双钩字上描红,这九个字通常是“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每字九画,九字共八十一画,数九之中每日依次描画一笔,等九个字描完,春天也就来了。这种消寒图,仅在私塾的学生中流行,民间则很少有使用。

最雅致的九九消寒图是集结十八个九画字做成对联,每联九字,每字九画,每天在上下联各填一笔,如上联写有“春泉垂春柳春染春美”;下联对以“秋院挂秋柿秋送秋香”,称为九九消寒迎春联。④

上面介绍的这种描字式消寒图可以在汉字课堂上使用,学生听明白原理后边描画这九个九画字,边记忆汉字八大基本笔画,在实践中学习笔画知识,可以加深理解和记忆,收到很好的效果。

3.字体

汉字的主要字体包括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除了传统的碑帖、书法可以展示外,还可以利用“对钱”的知识。

所谓“对钱”,就是同一种年号名称的两枚钱,它们的大小、薄厚、币材、边廓、穿孔完全一样,只有书法形式不同,我们把这种类型的钱才称为“对儿钱”。这类钱有的是楷书、行书二体成对,有的是楷书、篆书二体成对,有的是隶书、篆书二体成对,等等。除钱文书体不同外,两枚钱币币值相同,形体对等,即钱形大小、钱身厚薄、穿孔大小、轮廓阔狭、钱文位置、字体大小、铜质等各个方面都完全一致,可以成双配对。

对钱是中国钱币造型独具特色的表现形式,留学生欣赏它,既可以检验和巩固字体知识,又是一种美的享受。

四、结语

在对外汉字教学中加入鲜活生动的汉字文化内容,可以有效促进汉字教学,激发起留学生对汉字学习的兴趣,取得更理想的教学效果。

注释:

①周健.汉字突破.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24.

②李晓丹.汉字文化之于对外汉字教学.鸡西大学学报,2012(9).

③参考百度百科《敬惜字纸》.http://baike.baidu.com/view/3932178.htm.

④农村信息网.消寒图文化.http://12582.10086.cn/Main/wiki/WikiDetail/12919.查阅日期2013年1月22日,有改动.

⑤图一,九九消寒图.http://www.k57.com.cn/dispbbs.asp?boardid=3&id=24465&star=7.

⑥图二,对钱.中华古玩网.http://www.gucn.com/service_curiostall_show.asp?id=242637.

[1][汉]许慎.说文解字[M].中华书局,1963.

[2]启功.古代字体论稿[M].文物出版社,1999.

[3]王宁.汉字构形学讲座[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4]韩鉴堂.汉字文化图说[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5]李大遂.中高级汉字课教学新模式试验报告[J].语言文字应用,2011(3).

[6]李大遂.汉字的系统性与汉字认知[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6(1).

[7]李大遂.汉字理据的认识、利用与维护.华文教育与研究,2011(2).

猜你喜欢

消寒笔画留学生
九九消寒图:艺术创作与文化流变
笔画相同 长短各异
——识记“己”“已”“巳”
有趣的一笔画
九九消寒图
十一月节令行乐之消寒 天时人事日相催 冬至阳生春又来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留学生的“捡”生活
九九消寒,踏雪寻梅
一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