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头穴透刺配合局部针刺治疗面肌痉挛临床观察

2013-06-12郭宇鹏戚秀杰

上海针灸杂志 2013年8期
关键词:头穴面肌电针

郭宇鹏,戚秀杰



头穴透刺配合局部针刺治疗面肌痉挛临床观察

郭宇鹏1,戚秀杰2

(1.北京丰台医星中西医结合医院,北京 100070;2.海南医学院中医学院,海口 571101)

比较头穴透刺配合局部针刺与常规局部针刺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差异。将60例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透刺组和对照组,透刺组采用头部感觉区、运动区透刺结合局部针刺的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局部针刺治疗;10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进行疗效对比及症状积分变化观察。透刺组改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为96.4%,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8.9%(<0.05)。头穴透刺配合局部针刺疗法对面肌痉挛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总有效率优于单纯局部针刺疗法。

透针;针刺;面肌痉挛

面肌痉挛又称为面肌抽搐,为仅限于一侧面部的不自主阵挛性抽搐,多发病于中年以后,女性多见。本病病因未明,可能为面神经的异位兴奋或伪突触传导引起。面肌痉挛属中医学“筋急”、“风证”范畴。本病虽大多中年以后发病,但仍然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特别是现代社会,人们的精神压力不断增大,这种情况发生的几率也随之增加,患者在承受精神压力的同时,也会使病情进一步加剧。对于本病的治疗,西医治疗效果并不佳[1],临床上大多采用中医针灸疗法[2-6]。为了提高针灸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笔者近几年在临床上对面肌痉挛的患者进行了系列研究与观察,并在常规针灸方法的基础上不断加以改进,取得了较好疗效,本试验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观察头穴透刺配合局部针刺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为临床使用提供佐证。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0例患者均为2008年7月至2012年12月北京丰台医星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门诊患者,按患者就诊顺序随机分为透刺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透刺组中男8例,女22例;年龄最小31岁,最大65岁,平均41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8年,平均39个月。对照组中男8例,女22例;年龄最小33岁,最大62岁,平均41岁;病程最短0.5个月,最长7年,平均39个月。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透刺组脱落2例,对照组脱落3例。

1.2 诊断标准[7]

①早期多为眼轮匝肌间歇性抽搐,逐渐扩散至同侧面部的其他面肌;②抽搐程度轻重不等,可因劳累、精神紧张及谈话等因素加剧,入睡则抽搐停止;③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并除外需鉴别疾病。如癫痫小发作、功能性睑痉挛(多发于老年妇女,常为双侧性眼睑痉挛,无下部面肌抽搐)、Meige综合征(也称为睑痉挛-口下颌肌张力障碍综合征,表现为两侧睑痉挛,使睁眼困难影响视物,严重者可引起功能性视力障碍。同时伴口舌、面肌、下颌、喉和颈肌肌张力障碍,老年妇女多发)。④行头颅CT、MRA检查排除占位性病变。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患者知情同意情况下自愿参加本研究者。

1.4 排除标准

①纳入后患者依从性差,发生严重不良事件、并发症或特殊生理变化,不宜继续接受试验,自行退出等视为脱落病例;②试验未坚持l/2疗程者,视为自行脱落。患者进入试验后大于1/2疗程,计入疗效分析。

2 治疗方法

2.1 透刺组

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针灸治疗学》[8],头穴采用面肌痉挛对侧运动区(顶颞前斜线)、感觉区(顶颞后斜线)下2/5段,局部取穴四白、攒竹、丝竹空、合谷、太冲、三阴交、足三里。头部透刺取0.30 mm×40~50 mm针灸针,在运动区、感觉区的下2/5处进针,针尖向下与皮肤成15°角平刺,到达帽状腱膜,捻转得气;局部取穴采用0.30 mm×40~50 mm针灸针于四白、攒竹、丝竹空处与皮肤成45°进针斜刺,合谷、太冲、三阴交、足三里穴与皮肤成90°直刺,捻转至针下有酸胀感为度,针柄接G6805-2电针仪,选连续波,频率1.7 Hz,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留针30 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 d,连续治疗2个疗程。

2.2 对照组

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针灸治疗学》[8],取四白、攒竹、丝竹空、合谷、太冲、三阴交、足三里穴。采用0.30 mm×40~50 mm针灸针,四白、攒竹、丝竹空与皮肤成45°斜刺进针,合谷、太冲、三阴交、足三里穴与皮肤成90°直刺,捻转至针下得气有酸胀感为度,针柄接G6805-2电针仪,选连续波,频率1.7 Hz,强度以头部抖动为度;其余操作同透刺组。

3 治疗效果

3.1 面肌痉挛程度评定

将面肌痉挛的强度按Cohen Albert标准[9],0级为无痉挛;Ⅰ级为外部刺激引起轻度痉挛;Ⅱ级为轻度痉挛,可见面部肌肉颤动、无功能障碍;Ⅲ级为中度痉挛,面肌痉挛明显,有轻微功能障碍;Ⅳ级为重度痉挛,严重痉挛和功能障碍,影响工作和生活。复发标准为痉挛强度上升>Ⅰ级。

3.2 疗效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2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所有患者均在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

治愈:患侧面部无牵拉抽动,随访半年无复发。

显效:面部牵拉抽动、麻木基本消失,在天气及情绪变化时偶有发作。

有效:面部牵拉抽动次数明显减少,痉挛持续时间缩短,相邻两次痉挛间隔时间延长。

无效:症状无变化。

3.3 治疗结果

3.3.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透刺组总有效率为96.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9%,经统计学处理<0.05,说明头穴透刺配合局部针刺治疗面肌痉挛有较好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单纯局部针刺治疗。详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n(%)]

注:与对照组比较1)<0.05

3.3.2 两组治疗前后痉挛症状分级变化比较

从表2可见,两组患者治疗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治疗后分级评定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说明头穴透刺配合局部针刺疗法与单纯局部针刺都可以改善面肌痉挛患者的症状;两组患者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说明头穴透刺结合局部针刺疗法在改善面肌痉挛分级评定方面优于单纯局部针刺。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痉挛症状分级变化比较

4 讨论

面肌痉挛属中医学“风证”范畴[10],以一侧面部不自主抽动为主要症状,轻者仅眼睑抽动,休息后即止,重者累及口角,后期可有喎偏之变,在中医历代文献中则有“目膶”、“筋急”等记载,如《针灸甲乙经》:“目膶动,与项口相参引,刺承泣”,这些病证与西医学之面肌痉挛的临床表现基本相似。

针灸治疗本病疗效确切,传统的针灸治疗方法一般采用局部针刺进行治疗,也可以依据不同患者的证型加减穴位进行治疗,但是这种针刺方法对于一些患者来说效果不理想,因此现在很多学者试图改变对面肌痉挛传统的针灸治疗方法,而选用更易于操作,同时疗效较好的其他针刺方法进行操作,本研究采用的头穴透刺疗法就是其中较为重要的方法之一,其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使用方便、无不良反应、取穴少、痛苦小,患者容易接受;较之单纯的局部针刺,本研究采用头穴透刺配合局部针刺疗法,将针灸传统针法加以改进,同时以中医经典理论结合现代病理解剖特点于一体,疗效更明显。

中医学认为头是人体阳气汇聚的地方,脑居颅内,由髓汇聚而成,为“神明之府”,故选取头部穴位进行治疗可以调节全身脏腑之虚实,通调十二经气血[11]。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针刺头部穴位,一方面可以按照大脑皮层的功能定位在头皮部的投影区,调节大脑皮层的功能,另一方面头针对机体的功能有一个综合的调节作用,有试验结果表明[12],头针可以改善动脉供血,调整交感神经功能,缓解血管痉挛,降低血管紧张度和阻塞程度,改善脑部循环,解除肌肉痉挛。面肌痉挛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在众多学说中血管压迫理论较为经典[13],血管压迫导致了面神经根可逆性脱髓鞘改变,进而引起神经元之间发生短路,最终导致痉挛发作,而针刺头部腧穴可以缓解血管压迫,针刺后能明显改善细胞聚集和血液黏度,进而缓解面肌痉挛患者的症状。

透刺作为一种刺法,其理论萌芽始于《内经》,如《灵枢·官针》记载:“合谷刺者,左右鸡足,针于分肉之间,以取肌痹……直针刺者,引皮乃刺之……”,金元医家对此法亦有载述。明代杨继洲在《针灸大成》对《玉龙歌》的透穴法作了详细注解,发展了透穴刺法,如头风痰饮刺风池时注明“风池刺一寸半,透风府穴,此必横刺方透也”“液门沿皮针向后,通阳池”。笔者采用的透刺疗法,是以一针作用于两穴或多穴,采用不同的针刺方向、角度和深度进行治疗的一种刺法,透刺能加强表里经及邻近经脉沟通,促进经络气血运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电针是在针刺得气后,在针上通以接近人体生物的微量电流,利用针与电两种刺激相结合,以防治疾病的方法。本研究采用的是连续波高频密波,其优点是能代替人做较长时间的持续运针,节省人力,且能比较客观地控制刺激量。电针刺激既无痛苦又可达到恒定、规律的刺激频率,故近年来许多学者对电针进行了探讨。有学者研究表明[14],不同频率的电针刺激对面肌痉挛患者的治疗效果是不一样的,其中高频电针刺激治疗效果最好。本研究中采用的就是电针的高频密波,不仅可以增加针刺的强度和作用时间,也能抑制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缓解肌肉和血管痉挛,故而达到治疗面肌痉挛的目的。

基于以上种种,本研究将局部针刺与透刺结合在一起,既充分利用了透刺的强大针感,同时又可激发局部针刺调节神经的机制,故而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方面取得了较好疗效。

以上研究目前是基于临床试验,为了进一步揭示其机理,笔者拟定下一步采用动物实验的方法对头穴透刺配合局部针刺疗法治疗面肌痉挛做深层次的机理探讨,为临床应用提供佐证。

[1] 戚可名.神经外科诊疗常规[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8 -89.

[2] Wang LX. Treatment of 53 cases of facial spasm with acupuncture[J]. J Acupunct Tuina Sci, 2009,7(4):233-234.

[3] Du HY, Yu XY.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aligned needling in trea- ting idiopathic blepharospasm[J]. J Acupunct Tuina Sci, 2013,11(2): 101-103.

[4] 薛广生,杨志洋.穴位注射配合火针点刺治疗面肌痉挛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2,31(12):920.

[5] 何乐中,钱拉拉,黄克勤,等.针刺配合耳尖放血治疗面肌痉挛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2,31(9):647-648.

[6] 曾晓智,彭庆.热敏灸为主治疗面肌痉挛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2,31(4):239-240.

[7] 吴承远,刘玉光.临床神经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713-718.

[8] 王启才.针灸治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42.

[9] Cohen Albert. Estimation of efficacy to hemifacial spasm[J]. J Neurosury, 1963,4(2):441.

[10] 高学军,刘克军.针刺辅以揿针治疗面肌痉挛33例[J].中国针灸, 2006,26(9):628.

[11] 唐强,朱肖菊,吴北峰,等.头穴丛刺针法治疗急性脑梗塞116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5,21(3):43-44.

[12] 廖穆熙.CT定位围针法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

[13] 李世亭,王旭辉.面肌痉挛的诊断与治疗[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1,10(6):481-484.

[14] 曹莲瑛,张伟,沈特立,等.不同频率电针治疗面肌痉挛临床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6):372-373.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Point-through-point Acupuncture with Scalp Acupoints plus Local Acupuncture for Hemifacial Spasm

-1,-2.

1.,100070,; 2.,571101,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point-through-point acupuncture with scalp acupoints plus local acupuncture and conventional local acupuncture in treating hemifacial spasm.Sixty patients were randomized into a point-through-point acupuncture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 The point-through-point acupuncture group was intervened by point-through-point acupuncture with sensory and motor regions of scalp acupoints plus local acupuncture,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intervened by local acupuncture, 10 sessions as a treatment course. The therapeutic efficacies were compared and the changes of symptom score were observed after successive 2 treatment courses.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6.4% in the point-through-point acupuncture group,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88.9% in the control group (<0.05).Point-through-point acupuncture with scalp acupoints plus local acupuncture is significantly effective in treating hemifacial spasm, and it has a higher total effective rate than local acupuncture alone.

Point-through-point method; Acupuncture; Hemifacial spasm

R246.6

A

10.3969/j.issn.1005-0957.2013.08.657

2013-01-29

1005-0957(2013)08-0657-03

郭宇鹏(1975 - ),女,主治医师

猜你喜欢

头穴面肌电针
针刺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的研究进展
面肌痉挛如何护理
头穴丛刺干预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及脑组织含水量的影响∗
头穴丛刺对AD大鼠cAMP-PKAc-CREB及胆碱能的影响*
针刺头穴结合开音穴在脑卒中后失语症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根管治疗意外治愈面肌痉挛1例
电针改善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效果
头穴电针结合言语训练治疗脑卒中言语失用伴口颜面失用的临床研究
低频电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30例
电针及高频热疗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