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蒙”针法治疗耳鸣疗效观察

2013-06-11李丹丹张倩王瑞辉

上海针灸杂志 2013年3期
关键词:针感针法穴位

李丹丹,张倩,王瑞辉



“发蒙”针法治疗耳鸣疗效观察

李丹丹1,张倩2,王瑞辉3

(1.天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天津 300193;2.陕西中医学院针灸推拿系,咸阳 712046;3.陕西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殷克敬名老中医工作室,咸阳 712000)

针刺疗法;耳鸣;发蒙法

耳鸣是临床常见病症,在没有外界相应声源或电刺激的情况下,发生于耳内或头颅内的异常声音感觉,是听觉功能紊乱所致的一种常见症状,内耳的血管痉挛常是耳鸣发生的重要原因。耳鸣一般分为主观性和客观性。客观性耳鸣的治疗在于治疗引起耳鸣的相关疾病,以达到治疗的目的。本文只讨论主观性耳鸣。中医学又称耳鸣为“聊啾”、“苦鸣”、“蝉鸣”等,是患者自觉耳内吱吱作响,似蝉鸣状,或哄哄有声,妨碍听觉,若症状逐渐加重,可发展至耳聋。殷克敬教授为陕西省名老中医,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他对《内经》针法颇多研究,且有独特见解,临床应用多能应手而效。他运用《灵枢·刺节真邪》[1]篇所载“发蒙”针刺法治疗耳鸣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笔者临诊随师治疗耳鸣30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0例耳鸣患者均来自陕西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名老中医工作室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最小24岁,最大62岁;病程最短15 d,最长30年。对照组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65岁;病程最短6 d,最长27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参照《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及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耳鸣的诊断制定纳入标准[2]。①主观性耳鸣[3]为第一主诉,伴随有耳胀闷、头昏沉重、痛或眩晕、胸脘满闷、痰多、口苦或口淡无味,舌质红或暗红,舌尖边有瘀斑和瘀点;②脉象滑或沉涩;③耳部检查鼓膜完整,活动度良好,乳突X线摄片或CT片排除中耳、内耳疾患,电测听听力、耳鸣响度和频谱匹配检测,无治疗禁忌证患者;耳鸣严重程度为2级以上患者[4];④患有其他疾病,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者;⑤同意接受针灸治疗者。

1.3 排除标准

①外耳道闭塞、中耳疾病、鼻咽癌、听神经瘤、脑外伤等病因明确的耳鸣;②伴有严重的抑郁症或其他精神性疾病者;③患有严重的心、肝、肺、肾、血液或影响其生存的疾病者[5]。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取听宫、翳风、中渚穴。风邪外袭加泻合谷;肝胆火盛加泻行间;脾胃虚弱配补足三里;痰火郁结泻丰隆;肾精亏损补太溪。穴位常规消毒,选用0.30 mm×40 mm毫针,听宫、翳风穴用“发蒙”针法,即术者站患者患侧(若双侧耳鸣可先针刺一侧再针刺另一侧),左手拇指爪切穴位,右手持针直刺进针1.2寸,行针时中指按耳屏以闭耳窍,拇、食指持针柄行泻法,小幅度捻转针体,使患者自觉有针感放散至耳内即可,配合呼吸补泻法,同时松开中指以开耳窍[6]。余穴常规针刺,行平补平泻,留针30 min,每3~5 min行手法1次。每日1次,6 d为1个疗程,休息1 d后进行第2个疗程。

2.2 对照组

取穴同治疗组,所有穴位均采用常规针刺,方法、疗程同治疗组。

3 治疗效果

3.1 疗效标准[7]

痊愈:耳鸣消失,1个月以上不复发者。

有效:耳鸣影响工作和睡眠转为仅在夜间或安静环境中出现;或持续性耳鸣减轻为偶发。

无效:耳鸣无改善。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3 治疗结果

由表1可见,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6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1),提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n(%)]

注:与对照组比较1)<0.01

3.4 病例介绍

患者,女,23岁,学生。2011年3月1日初诊,患者自诉双耳耳鸣2个月,以右侧为重,诱发原因不明,自觉嗡嗡声响,以夜静为著,情绪不佳时耳鸣加重,有嗜睡感,曾采取针灸并服用中药治疗效果不佳,后间断服西药(具体用药药名不详)症状仍未见缓解。遂慕名我院名老中医殷克敬教授来工作室就诊。患者神清,精神一般,面色略白但润,纳可,二便正常,时有痛经。舌质暗红,苔薄白,脉沉弦。耳部检查鼓膜完整,电测听听力有所下降,对耳鸣响度和频谱进行匹配检测。西医诊断为耳鸣(双侧);中医诊断为耳鸣(肝胆火盛兼有瘀血内阻型)。取听宫、翳风、中渚、行间,听宫、翳风两穴用“发蒙”针法。针后耳鸣较前明显减轻,治疗2个疗程后患者耳鸣症状基本消失,再治疗1个疗程后痊愈,随访至今无复发。

4 讨论

耳鸣是耳部疾病或全身多种疾病的常见症状,还与患者的心理状况、精神因素及体质条件等有关。西医认为内耳的血管痉挛常是耳鸣发生的重要原因,血管壁增厚、毛细血管硬化,同时伴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的眩晕;听觉障碍、耳鸣失聪也可由大脑缺血所致;卡他性中耳炎、持续的高血压血管硬化,也会影响听神经。中医学认为,内耳及其以上之各级听觉中枢病变所致耳鸣,多因脏腑功能失调,阴阳气血亏虚,耳窍失养,或经脉痹阻,气滞血瘀所致;但外耳、中耳病变所致耳鸣,多因外感风邪,或肝火上炎,或痰郁化火,上扰耳窍所致[8]。所以,针刺有关穴位能疏经通络,活血化瘀,聪耳开窍。

由于六腑阳经,均上于头,头为神明之府,与神志、听觉、视觉、面部感觉有关。听宫、翳风穴又是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三经的交会穴,此三经脉均能至目外眦而后直达耳中,针刺配合“发蒙”针法,使针感通过耳直达病所,深吸气闭气行针,加强针感。用针之妙已达极点,启发唤醒蒙昧状态,因此称为“发蒙”。穴位手法相配以开窍聪耳,醒神明目。殷教授根据《灵枢·根结》中“少阳根于窍阴,结于窗笼,窗笼者耳中也……”记载,他的经验刺听宫必达其宫,行针时要求很快闭气,认为结者是经气所归之处,行针后反应在耳内作响,即针感效应。针后耳内即刻清明,并可控制针感往来,可达到治疗效果。

[1] 傅贞亮,张登本,杜臣莱.黄帝内经灵枢经析义[M].银川:宁夏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9.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一辑)[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314.

[3] 王洪田.耳鸣诊治新进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8.

[4] 刘蓬.耳鸣程度分级与疗效评定标准的探讨[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04,12(4):181-183.

[5] 丁雷,王嘉玺,刘大新.针刺听宫穴治疗耳鸣疗效观察及影响因素分析[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4(6):430-432.

[6] 高娅伟.殷克敬教授治疗神经性耳鸣耳聋经验介绍[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99,22(5):9.

[7] 牟元丽,章如新.针药结合治疗耳鸣的临床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 2010,28(10):120-121.

[8] 冯荣昌.穴位贴敷配合中药治疗神经性耳鸣33例[J].上海针灸杂志,2009,28(4):235.

2012-08-23

陕西省中医管理局资助课题(2011LC05)

李丹丹(1987 - ),女,2011级硕士生

王瑞辉(1963 - ),男,教授,E-mail:wangruihui1963@126.com

1005-0957(2013)03-0211-02

R246.81

B

10.3969/j.issn.1005-0957.2013.03.211

猜你喜欢

针感针法穴位
针感量表的研究现状及新量表的设计思路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浅议无极针法之九元气血针法
夏季穴位养心
针感及其物质基础相关研究进展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视觉针感量表在脑卒中手痉挛状态治疗中的应用※
新型安慰针产生“安慰针感”的随机对照试验*
朝医太极针法操作规范
初探皮部针法治疗腰肌劳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