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镇空间结构重组与联合发展策略
——以江苏沿江地区过江通道建设为背景

2013-06-09薛华培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5期
关键词:泰州南通城镇

薛华培,崔 洁

(1.南通大学 建筑工程学院,江苏 南通226019;2.南通大学 杂志社,江苏 南通 226019)

城镇空间结构重组与联合发展策略
——以江苏沿江地区过江通道建设为背景

薛华培1,崔 洁2

(1.南通大学 建筑工程学院,江苏 南通226019;2.南通大学 杂志社,江苏 南通 226019)

江苏沿江地区以过江通道为联系纽带的新城市组团与功能地域空间的逐步形成,不仅沟通了长江两岸城市的联系和苏南向苏北辐射的通道,而且加快了沿江地区城镇空间的拓展和集聚,促进了长江两岸城镇轴的融合,使原有的区域城镇空间结构发生了变化,跨江组合的城市组团开始形成。对这些城市组团的合作发展策略需要认真研究和探讨,以充分利用过江通道建设带来的发展契机,在实现区域空间结构重组和优化的同时,积极引导两岸城市的联合发展,以推动江苏全省经济的协调、快速发展。

过江通道;沿江地区;城市组团;城市合作;发展策略

江苏沿江地区在广义上是指省会南京和镇江、扬州、泰州、常州、无锡、苏州、南通7个地级市所属的地域范围,土地面积占江苏全省的46.8%。2012年沿江8市的国内生产总值合计为38766.6亿元,占江苏全省的79.8%[1],占全国7.5%[2],经济技术实力雄厚,是我国3大核心都市圈之一长三角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长江开发和沿海开发中,江苏沿江地区是沿江与沿海联动开发的关键地区,对江苏全省乃至整个长三角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日趋突出。近年来,随着多条跨江通道和快速路网的兴建,沿江两岸城市的联系不断加强,苏南向苏中、苏北辐射的通道不断增加,跨江延伸的城镇发展轴不断形成。在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的同时,江苏沿江地区的城镇空间组织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传统的城市组群(团)趋于弱化,以过江通道为联系纽带的新城市组团与功能地域空间逐步形成。因此,应充分利用过江通道建设为江苏沿江地区创造的有利条件,积极引导两岸城市进行区域合作和共同发展,促进苏中、苏北经济崛起,为江苏全省经济的平衡、快速发展开拓新的宽广空间。

一、江苏境内的长江过江通道建设

长江江苏段长达370公里,长期以来,长江天堑不仅在地理上阻隔南北,把南岸和北岸天然划分为两个不同的区域,更在经济版图上形成苏南、苏北(含苏中)两个不同的经济区域。由于历史原因,苏南地区的经济一直发展较快,苏北地区的经济发展较弱。沿沪宁线地带成为江苏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且由于南北交通的不便,苏南经济向苏中、苏北辐射一直受到限制,发展不快。进入21世纪以后,伴随着江苏省区域发展战略从南向北的逐渐转移,沿江开发战略逐步实施,沿江地区成为经济要素流动的主要区域,在江苏省率先实现小康目标中的战略地位不断提升。为了突破长江的阻隔,江苏境内跨越长江的公路、铁路通道建设不断加快和完善。

1999年,江阴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为江苏贯通长江南北,统筹全省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2004年润扬长江大桥建成,将镇江、扬州两市联为一体;2008年和2011年,南通境内的苏通大桥和崇启大桥相继建成通车,彻底改变了南通与苏州、上海隔江相望的局面,为南通市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继二桥和三桥以后,2012年南京长江四桥建成,为扬州及苏北与南京的联系又开辟了新的便捷通道;同年年底,经镇江扬中连接常州市的泰州过江通道建成,使经济发展较弱,1996年才升级为地级市的泰州有了与苏南直接联系的过江快速通道,成为苏中地区城市网络中的核心节点城市。

为了彻底打破长江天堑对沿江两岸经济发展的制约,把长江打造成立体化的交通网络,江苏在2020年以前还将规划建设一系列公路、铁路过江通道,其中位于南通天生港的沪通铁路大桥暨锡通过江通道和位于镇江五峰山的公铁两用桥已经着手建设,江阴铁路大桥也在规划之中。这些公路、铁路过江通道的陆续建成,不仅加强了江苏沿江地区的两岸社会经济联系,促进江苏南北区域共同发展,也打通了上海都市圈、杭州湾城市群与苏中、苏北地区的要素流动通道。

二、过江通道对江苏经济发展和城镇体系结构的影响

(一)过江通道贯通了江苏南北交流与辐射的通道

江苏省的地域形态特征是东西向比较短,南北向比较长,在润扬、苏通、泰州等长江大桥建成以前,江苏省的宁通、沪宁、东陇海这3条主要的空间轴线都是东西走向,没有跨江延伸的南北向空间轴线,使全省整个空间结构表现为横向的“三”字型结构。由于缺少苏南向苏北、苏中辐射的通道,全省区域经济主要表现为南北不协调,而东西不协调程度比较小。一系列过江通道的建成,贯通了南北交流的通道,一方面江南发达地区可以通过其产品、资金、人才、信息的流动,将其经济动力和创新成果辐射到苏北的欠发达地区,有利于苏北欠发达地区的经济成长;另一方面还加快了苏北欠发达地区产品及原料市场的增加和技术改良的步伐、扩大就业机会。改善南北的不协调程度,对促进江苏省的经济整体协调发展有重要意义。

(二)过江通道促进了长江两岸城镇轴的融合

由于长江的阻隔而平行发展的两条城镇轴,随着跨江交通条件的变化将不断趋于融合,形成一条整体的城市发展走廊,这是大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城镇空间结构演变的必然趋势。而长江两岸一旦融为一体,将使江苏出现真正意义上的沿江地区,那么,江苏就可以从现在的3大区域演变为两大区域;沿江地区和淮北地区。江苏的“区域共同发展”战略,就集中表现为沿江大发展、淮北大开发。在已经通过审批的《江苏城镇体系规划(2012—2030年)》中,把长江两岸的“两轴”整合为“一带”,即原沪宁和宁通两条城镇聚合轴整合为沿江城市带,并通过加密过江城市交通、打造城市组群来加强跨江联系,加强苏南对苏中地区的辐射带动,加强沿江城市带的整体性,以超前战略思维引领长江两岸的一体化发展。[3]

三、基于过江通道的城市空间结构重组及其发展策略

过江通道与区域快速交通网络的建设,不仅为沿江城市及企业集团发展多方面、不同层次的合作与整合创造了条件,也使原有的区域城镇空间结构发生了变化。随着区域内网络化结构的形成,沿江地区传统的“一圈两轴”(苏锡常都市圈和宁通、沪宁城镇轴)结构将趋于弱化,基于过江通道的新城市组(团)将会形成和发展。因此,对这些城市组(团)应予以积极引导,构建“紧凑型城市、开敞型区域、网络化发展”的沿江城市带。在实现空间结构重组和优化的同时,促进沿江两岸核心城市的联动发展,形成江苏省乃至长三角最具活力的城市走廊,带动苏中、苏北及全省的经济发展。综合多方面因素,江苏沿江地区将形成镇(江)扬(州)、常(州)泰(州)扬(中)、澄(江阴)张(家港)靖(江)和苏(州)(无)锡(南)通4个新的城市组团(图1)。

图1基于过江通道的沿江地区城市组团示意图

(一)润扬大桥与镇扬城市组团

镇江与扬州位于京杭大运河与长江的“黄金十字”交汇处,因其地理位置盛极一时。镇扬两市既是长江两岸城市走廊承东启西的重要节点城市,也是联系苏南和苏北的重要枢纽城市,但由于长江的阻隔,过去两市的联系并不方便,经济合作与城市联合一直受到限制。2004年建成通车的润扬长江大桥和规划建设中的五峰山公铁两用桥,为两市真正进入“同城化”时代,实现一体化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从区位来看,镇扬城市组团的区域发展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北,将江苏南部经济发展的势头和要素向苏北扩散;一是向西,沿长江两岸将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发展的势头和要素由东向西扩散,辐射到安徽等泛长三角腹地。这两个方向的发展如果形成合力,其增长极作用就可能逐步显示出来。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镇扬两市的地理特征和人文环境极其相似,作为联动发展的城市组团,具有一体化的基础,长江岸线、发达的物流业、丰富的旅游资源等,都可以强化镇扬两市的名城效应和同城化效应。目前镇扬二市的合作已经逐步从战略研究,向区域规划制定、体制和机制创新、政策协同等纵深推进,在交通基础设施、旅游、文化资源共享、医疗服务、社会保险、环保等领域取得了许多阶段性成果。[4]

(二)泰州大桥与常泰扬城市组团

处于沿江地区中部偏北的泰州市,过去由于长江的阻隔,并远离南京和上海,在区域版图中处在相当不利的位置,是江苏沿江地区9个城市中最薄弱的节点,和苏南的差距较大。2012年底泰州大桥的建成通车,不但改善了泰州的跨江交通条件,为泰州经济发展创造了强有力的增长点,而且使泰州作为苏南向苏北辐射的中继站,恰恰变成了一个核心地区,接南连北,东西依托,区位优势得以提升,与周边城市的关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江通道经泰州市东外环线过江达镇江的扬中,再跨江进入苏南,使泰州的经济发展能够直接与苏南及上海对接,既扩展了泰州的区域发展空间,也为“一桥跨三市”的泰州、常州和扬中紧密合作,组成城市联盟创造了条件。

近年来,由于区位及经济同质竞争等因素,苏南常州市的经济发展已经相对落后于苏州和无锡。而泰州过江通道的建设,给常州拓展腹地,实现跨江联动发展带来全新的历史机遇。通过与泰州、扬中的合作,搭建新平台,创建新机制,跨区域整合产业要素与资源,提升城市竞争力,使常州确立新的区位发展优势。

由于常州和泰州的主城区均与长江港口分离,因此,处于泰常过江通道两岸的扬中和泰兴成为该城市组团的重要联系节点。从长江的岸线资源来看,虽然常州与扬中的岸线条件较差,但泰州的高港区和泰兴市具有更长、更优的岸线条件;而经济发展水平常州远好于基础较弱的泰州;扬中的土地和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且具有产业和生态优势;3个城市分别为大中小城市,城市组团的体系结构比较合理。该城市组团要充分利用和整合长江岸线、土地、产业、劳动力等方面的资源,发挥各种资源和生产要素在经济合作中的作用,通过走差异化的发展道路,获取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实现产业梯度转移和升级[5]。

(三)江阴大桥与澄张靖城市组团

江阴长江大桥是江苏沿江地区最早建成的过江通道。大桥不但将两岸的江阴和靖江直接相连,而且使距江阴大桥11公里的张家港与江阴、靖江连为一体,构成了富有增长潜力的发展与成长三角。江阴大桥建成后不久,靖江和江阴就以城市联盟的形式开始了区域合作与共同发展,2003年全省第一个跨江联动开发区——“江阴开发区靖江园区”开始建设,目前发展态势良好。在制度创新模式中,澄靖两市的合作被学者称为“靖江—江阴模式”。[6]因此,澄张靖三角作为连接苏南与苏北的最佳枢纽点,需要因势利导,作为江苏经济的新成长点予以积极培育。

从发展条件来看,自然资源特别是长江岸线资源的合作开发是这3个县级城市成功组合的基础。江阴和张家港二市的岸线余量较少,而靖江的岸线余量比较充裕,3市通过合作共同开发长江岸线资源具有广阔前景。有学者提出,在条件成熟时可建立三江市,以求3市更快的发展,岸线资源的更好开 发 。[7]

总之,在空间联系、资源利用、职能分工上高度相关的澄张靖城市组团,江阴、靖江与张家港3个城市,应发挥位于江南的张家港和江阴区位优势显著,作为对外开放基地,经济实力强劲,经济发展迅速的优势和靖江承接苏南、辐射苏北的桥头堡功能,重点发展临江工业,实施统一、高水平的规划建设,促进基础设施衔接互补,全面提高这一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

(四)苏通大桥与苏锡通城市组团

直接受到上海辐射的苏州、无锡、南通3市,借助于已建成的苏通大桥和即将开工建设的锡通过江通道(与沪通铁路大桥共建),形成了江苏东部、长江下游的城市组团。和传统的苏锡常都市圈相比较,苏锡通城市组团更强调与上海的联系。据资料统计,2009年苏锡通3市在江苏省所有城市与上海经济联系强度绝对值的排序中占据前3位,反映出苏州、无锡和南通与上海之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关系,并且合作效应体现比较明显。[8]事实上,自苏通大桥建成以后,南通和苏州、无锡的城市合作已经取得初步成果,与上海的联系也在不断加强。2009年启动的苏通科技产业园是苏州、南通两市跨江联动开发、推动区域共同发展的合作园区,也是江苏省沿海开发和跨江联动开发的重点项目,2010年3月,无锡和南通两市政府签署了《关于加强两市战略合作的框架协议》。《协议》包括5项内容:着眼区域共同发展,建立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建立合作协调机制,强化两市联系与沟通;携手开展园区合作,加快开发区共建工作;积极发挥各自优势,加快产业互动发展;积极开展全方位交流,提高两市合作成效。《协议》明确,双方将共同开发建设位于南通通州区经济开发区的锡通科技产业园。[9]

在《江苏城镇体系规划(2012-2030年)》确定的全省区域空间结构中,依托沈海高速的沿海城镇轴(原连通城镇轴)是江苏最长、也是唯一的南北向城镇发展轴[3],而苏锡通城市组团中的苏通城镇轴正是该轴线跨江南延的部分。苏通城镇轴在江北包括如皋、海安、南通(含通州区)、海门等4座城市,跨苏通大桥后与江南的常熟、苏州(含吴江区)相连,其中南通为中心节点城市。除苏州和南通外,该城镇轴中的4座城市均为县级市,因此,大力促进中等城市的发展、提高城市化水平是培育和发展苏通城镇轴的主要任务。充分利用南通的滨江临海优势和在沿海开发中的战略地位,积极组织江海的联运。加快建设临海港城、港镇、临港产业园,以港口工业和其它制造业的发展为基础,将苏通城镇轴建成江苏新型工业化地区。

四、结语

交通运输结构的改善是引导区域城镇空间结构改善最主要的外部条件。对江苏沿江地区而言,长江过江通道的不断建设和完善,必将对江苏沿江地区的城市发展和空间结构产生重要影响,并为区域城镇结构的重组与优化创造了条件。因此,通道的建设应能合理地组织进城市的空间要素中去,通过城市外部、内部交通环境的改善以发挥通道的联结与伸展轴作用,引导区域城市的优化组合。[10]当然,基于过江通道的城市组团的划分是相对的,沿江地区本身具有其整体性和开放性,需要全区域的协调与合作以贯彻实施江苏的沿江开发战略。而且从更大的区域范围来看,沿江地区又是长三角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一体化发展的进程中,每一个城市作为这个群体或者网络中的一个节点,其发展都与整个区域的发展紧密相连。此外,行政体制是比长江更大的“天堑”,如果不能突破行政区划的限制,就不能在区域合作中取得 “双赢”和 “多赢”,过江通道建设带来的发展契机就不能充分地发挥。因此,在城市组团乃至更大的区域内,促进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的发育完善,把现代市场经济下的资源配置方式用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依靠市场力量突破行政壁垒;在城市和区域规划中突破行政区划的限制,强化城市组团的自然联系和整体性,实现组团内城镇空间组织的一体化,真正使过江通道建设产生的效应在“区域联动”、“区域一体化发展”中最大化。

[1]百度文库.江苏及各市2012年GDP[EB/OL].(2013-03 -04)[2013-05-12].http://wenku.baidu.com/view/238953b7f121dd36-a32d82b3.html.

[2]国家统计局.2012年我国GDP同比增长7.8%[EB/OL]. (2013-03-04)[2013-04-18].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3-01/18/c_124248419.htm.

[3]张泉.《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30年》战略方针的思考[J].城市规划,2012(9):45—51.

[4]朱鹏英.“十二五”扬州推动宁镇扬同城化和区域合作发展[EB/OL].(2011-01-16)[2013-03-04].http://www.chinanews.com/gn/2011/01-16/2791189.shtml

[5]童峰.江苏南北产业转化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89—92.

[6]甄峰.全球化、区域化与江苏沿江区域空间重构[J].城市规划,2006(9):31—35.

[7]王志宪,虞孝感,刘兆德.江苏省沿江城市带的构建与发展研究[J].地理科学,2005(3):274—279.

[8]张晓敏.泛长三角地区城市间经济联系实证研究——基于地区专业化指数对GDP的修正数据[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09:28—30.

[9]丁亚鹏.无锡南通共建通州科技产业园[N].新华日报,2010-03-12(A02).

[10]刘力锐,黄荣定.公交都市:城市交通拥堵的源头式治理——以温州市公共交通发展为例[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48—52.

【】【】

The Strategies of Regional Spatial Struture Reform and Cities Cooperation——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of Passages across the River in Areas along Yangtse River in Jiangsu

XUE Hua-pei1,CUI Jie2
(1.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Nantong University,Nantong 226019,China;
2.Magazine Office,Nantong University,Nantong 226019,China)

The gradual formation of new city group and functional area and space linked by passages across Yangtse river in Jiangsu province not only connects cities on banks of Yangtse river and sets channels of exchange between the south and the north of Jiangsu,but also accelerates the expansion and merge of cities along Yangtse river,promotes the integration of city axes on both banks of Yangtse and changes the original regional city spatial struture. Some new city groups across the river start to form.The cooperativ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these cities must be carefully studied and discussed so as to take advantage of the development opportunity brought about by the construction of those passages across Yangtse river.At the same time of reconstructing and optimizing the regional special structure,we should guide the joint development of cities on both banks of Yangtse and enhance fast and harmanious development of economy in whole Jiangsu Province.

passage across the river;areas along Yangtse river;city groups;city cooperation;developing strategy

C912.81

A

2095—042X(2013)05-0047-04

10.3969/j.issn.2095—042X.2013.05.011

(责任编辑:刘志新)

2013-07-30

薛华培(1958—),男,江苏扬州人,博士,教授,主要从事城乡规划研究。

崔 洁(1958—),女,安徽长丰人,副编审,主要从事编辑理论与实务研究。

猜你喜欢

泰州南通城镇
幸福水天堂——泰州
2.5 MPa及以上城镇燃气管道与输气管道区别
蓝印花布:南通独具特色的非遗传承
非遗南通
南通职业
文化边城镇远
泰州古韵
南通中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城镇排水系统量化指标体系研究
城镇医保支出为何跑赢消费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