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职业核心能力 夯实高职优秀拔尖人才的培养基础

2013-06-09郭冬梅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解决问题核心技能

郭冬梅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党的十六大把“造就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作为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目标。2010年我国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人力资源强国,要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并鼓励探索贯穿各级各类教育的创新人才培养途径;鼓励高等学校联合培养创新人才。笔者所在学校积极响应,党委召开专题动员大会,号召倾全院之力培养高职优秀拔尖人才,以此来推动我院的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就优秀拔尖人才培养,学院组织了多轮研讨,师生们共同认为,高职优秀拔尖人才应该具备如下特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兼备,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在经济社会各个行业领域,尤其是行业技术和管理服务领域做出重大贡献,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表现卓越。

对照《国家技能振兴战略》我国职业技能培训三个层面的划分和成功人士人格要素分析,详细分析我院师生对高职优秀拔尖人才特征的概括,我认为强化职业核心能力是培养高职优秀拔尖人才的重要基础。

1 职业核心能力内涵解读

有如专业知识结构一样,人的职业能力结构也有三个互相支持的层次:“职业核心能力、行业通用能力和特定职业能力", 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可通过“冰山层次模型”(见图1)来解读。在这个模型里,水面上显露的层次是职业特定能力,在水面下直接支持这个特定能力的层次是行业通用能力。通用能力的层次可以容易地体察到,然而在其之下更深层次不太容易注意到的就是“核心能力”,核心能力是隐性的,然而它最宽厚,它承载着整个能力体系,是所有能力结构的基础,水下基础层次越宽厚,水面上显露的层次就越强大[1]。

图1 冰山层次模型示意图

“职业核心能力”在不同的国家地区有着不同的称谓,在美国叫做“基本能力”、“软技能”,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及我国台湾地区称作“关键能力”,香港则为“基础技能”、“共同能力”。澳大利亚学者R.Harris认为:“不管使用什么样的术语,均是指可迁移的技能、促进性的技能、通用性的技能。如果打一个比方,关键能力如同建筑砖块之间的水泥浆,它是把一些具体的职业技能组织起来的要素,是使终身学习成为可能的基础。”[2]

1998年,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把职业核心能力分为:与人交流、数字应用、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创新革新、外语应用等 “8项核心能力”。

(1)与人交流能力。与人交流能力是职业核心能力中最重要的一项,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将与人交流能力列于八大能力之首,这是基于对数以千计的职业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与人交流能力是指一个人在职业环境中运用语言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运用语言获得信息和传递信息的能力,运用语言完成一定工作和学习任务的能力。

(2)数字应用能力。数字应用能力是指根据实际工作任务的需要,通过对数字的采集与解读,计算及分析,并在计算结果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并做出一定评价与结论的能力,是日常生活以及从事各种职业必备的方法能力。

(3)信息处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是高职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功,它关系到学生在校学习的质量和毕业后独立汲取知识的能力。学生一旦掌握了一定的信息处理能力,就能提高寻求、鉴别、索取、开发利用信息的能力,使他们无论是吸收新的知识,还是在专业拓展、科研成果转化等活动中都能获得很大益处,为自身将来社会价值的实现提供不竭的动能。

(4)与人合作能力。与人合作能力是指为了共同的目标,两人或多人、 两个集体或多个集体共同完成某一工作或任务的行为。与人合作能力是一项重要的职业核心能力,它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协商合作目标;2)互相配合工作;3)调整合作方式[3]。

(5)解决问题能力。根据我国心理学界的倾向,解决问题能力即为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四个阶段的能力。然而职业活动中的“解决问题”并不仅仅是一个心理过程,它还是一个行为过程:是个体或组织通过已有的知识、经验、技能的重新组合和方案的规划、择优与实施。实现从问题的始态到预设的末态的过程和显现的目标状态[4]。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决于实践能力的积累和发展,对高职优秀拔尖人才尤为重要。

(6)自我学习能力。自我学习能力是指在工作生活中,能根据工作岗位和个人发展的需要,自主确定并自主调整学习目标和计划,灵活运用各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不断提高自我综合素质能力。它是从事各种职业必备的一种方法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以终身学习为主要特点,以各种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手段,以学会学习为最终目标[5]。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学会学习意味着促进学生批判性学习能力的发展;学生批判性学习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拥有反思能力。二是,学会学习意味着学习者的独立学习能力的发展。

(7)创新革新能力。严格意义上讲创新革新能力就是创新能力,创新的内涵包括了革新。创新能力是人类创新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殊能力,其特殊性表现在人们在实践中以知识为基础,凭借个性品质,通过一定的思维活动,新颖而独特地解决问题,生发出有价值的新思想、新方法或新成果。简言之:创新能力是人们在新颖而独特地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思维以及技术的能力。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科院研究生院成思危教授指出:“各国的竞争就是经济实力的竞争。经济实力的竞争本质就是科技实力的竞争,而科技实力的竞争本质是人才竞争,人才竞争最关键的是创新能力的竞争。”创新是一个国家的灵魂,也是高职优秀拔尖人才成长发展的灵魂,没有创新,就谈不上优秀,更谈不上拔尖。

(8)外语应用能力。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信息的承载者,语言的功能是交际。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提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是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在国际化的今天,高职优秀拔尖人才理所当然应拥有国际化的视野和应用外语的信息交流能力。

2 强化职业核心能力对高职优秀拔尖人才培养的意义

2.1 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体现社会对人才的现实需求

职业核心能力决定了一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高低,也决定了社会对人才的现实需求。高职教育的宗旨是为社会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社会的需要就是高职教育的风向标,也是高职教育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的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不断发生变化,社会职业的变换和人员流动速度加快,职场对人才的要求也发生着变化,这些变化使得单纯掌握某一特定职业领域相关知识技能储备的人才很快过时,在快速变化的经济社会里,劳动者被期望具有更大的职业流动性,这种流动对劳动者提出新的要求:不仅要有完成现有岗位任务的胜任力,还要有适应岗位迁移和就业方式不断变化的适应力,如此对于“职业核心能力”的需求就显得尤为迫切。上海交通大学就业指导中心通过问卷方式进行的一项题为“大学毕业生哪些特质被用人单位看重”的调查发现:有敬业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外语好的毕业生最受青睐,此外用人单位对求职学生精神方面的重视程度,在此次调查中表现得很突出,其中责任意识、敬业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在用人单位非常重视的各项指标中位居前三名。我院2011届毕业生跟踪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在求职过程中,表现了一定的能力欠缺,其中以与人交流,解决问题能力为主。以职业核心能力为主体的综合素质已成为企事业单位员工招聘、录用、提升、晋级的主要考核因素。

2.2 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符合人才实现个人价值的内在要求

在一个迅速变化的世界,每个人都面对知识更新替换,都要准备好一生中的多次工作变换。当职业变更或者劳动组织发生变化时,学生所具备的核心能力,成为他们最基本的生活能力和最基本的发展能力,因此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也是学生后续发展的需要。原本高等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教育宗旨,要求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就业竞争能力、从业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和发展创新能力,以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目前,在高职院校的改革实践中,如何处理好“无缝对接”与“全面发展”之间的矛盾,实现针对性与发展性之间的动态平衡,是一个重大的研究与实践课题。我们既要强调专业教学与岗位技能要求的无缝对接,让学生顺利就业,又要注重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职业生涯得到更高、更好的发展,最终实现个人理想,成就个人事业。

2.3 强化职业核心能力是培养高职优秀拔尖人才的关键基础

随着高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各国逐渐认同人才质量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实质,并将加速培养高质量人才放在极重要位置予以考虑。高职教育发展到今天,尤其是近十年的改革发展,不仅办学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社会认可度也在逐年提升。我们完全有理由向社会宣示,要办一流的高职院校,培养一流的高职人才,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上也要出自己的精品,努力促进优秀拔尖人才更好更快地成长。再让我们回归“冰山层次模型”,所谓拔尖人才仅仅是拔高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职业核心能力”作为人才能力构成的基础,基础层次越充实越宽厚,显露出的拔尖能力才会强大。

3 如何加强高职优秀拔尖人才职业核心能力培养

3.1 厘清高职人才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误区

“职业核心能力”的8个能力模块并不是8门割裂的技术,核心能力也不是这些单一技巧的简单组合,它是个体综合运用自身技能去做事的执行能力。因此,“职业核心能力”不能片面地以割裂的技能标准来衡量,它的养成不是知识的获得而是行为的改变。核心能力的培养需要掌握一定的知识,但这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例如创新理念和创新技法中一些知识性的东西是可以习得的,但不经过实践可能永远也走不出因循守旧的习惯和行为。

相应的,强化高职人才的“职业核心能力”也并不是说简单挂靠一些看似目的相同的课程活动就能有效解决的,比如说核心能力中的与人交流能力就不能用听说读写的语文水平来替代,而数字应用能力所强调的也不是数字问题的解决,而是解决问题的数字。“职业核心能力”应该是一个过程能力,要将其培养目的放在完整的职业活动中来理解。

3.2 加强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目前世界各国在核心能力培养上主要采取四种策略:基础策略、整体策略、渗透策略和合作策略[6]。由于我国对核心能力的研究还不成熟以及现存多种类型的职业教育形式,所以我们在研究培养策略时应根据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和各类学校的教学特点选择合适的培养策略。但大体可以从下面四个方面入手:

(1)基础策略:职业核心能力是设计培养体系的基本依据。院校设计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学院教育教学思想的集中体现,是制定教学计划的纲领性文件,同时也是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性文件。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我院不断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极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将职业核心能力要素的培养具体体现到人才培养方案,同时,学院大力推进渗透教育,做优“双百讲坛”,强力推进实践育人,通过构建学生综合素质训练体系,优化设计公选课、各类技能大赛、社团建设、学生自治、文明修身活动、暑期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等,支撑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2)整体策略:综合搭配八大能力,设计具体的核心能力养成项目。由于职业核心能力是处理事件的过程能力,若要养成这种能力必然不能孤立地提升某种或某些能力模块,结合实战项目将八大能力模块看做处理事件必备要素,搭配综合设计想必能收到更好的效果。这方面国外职业培训的两个经典范例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借鉴。

1)专项心理行为训练。团体心理行为训练是国外职业培训的主要形式,它可以职业核心能力的某个或某几个模块为培训目标,通过专门设计的活动进行专项培训。高职院校可借鉴这种培训形式,在充分调查实际情况及需求的基础上,针对学生课余亟待提升的一些方面如交往、沟通、合作、解决问题等进行设计,开设相应的专项心理行为训练课程或活动,课程活动施行以事件处理为核心的项目制,主要目的不在知识技能习得多少,而在于综合运用能力处理事件的提高。

2)体验式课堂教学。传统的课堂模式下,学生多为单向的接受模式,所习得的知识技能并没有与处理事件相结合,自然印象不深。而在体验式教学形式下,课程内容仅仅是一个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载体,提供学生参与平台感受能力作用才是体验式教学方法的本质。体验式教学形式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践,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表达意见、与人合作、信息处理、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尝试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自我提高、最终选定最适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可在课堂中设计多种实践环节,如:通过课题研究、分组讨论、市场调查、成果汇报、现场演示、实践操作等,引导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达到形成、提升能力的目的。

笔者所在的泰州职业技术学院为此专门打造了特定形式的系列主题班会课,学校通过上下几轮征求意见和研讨,结合学生在校学习前两年教育的重点难点和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拟定了40个主题,分四学期实施,主题班会的运行模式是学生团队项目化运作,用自己喜欢的语言和方式实施自我教育引导,强调全班同学的参与。每学期开学前学生自选主题,选择同样主题的学生自主组成一个团队,从确定主题、组织建设、收集资料、制订方案、组织实施到集中考评都由学生自主完成。实践证明,这六个环节中的每一个环节的有效完成都会相应提升专项职业核心能力。

(3)渗透策略:将职业核心技能的培养渗透入院校组织的各项实践活动中。由于“职业核心能力”是一种过程能力,实践活动便成为培养职业核心能力的必由之路。学校范围内能提供的实践活动场所包括:课堂教学、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等,如果能将职业核心技能渗透到院校各项实践活动中,自然要比开设专门的课程活动省时省力且效果更好。

首先,无论是何种实践活动,参与者都要明确首要目的是提升能力。如课堂教学中老师需要自我明确并提醒学生,学习的目的并不止在于知识的识记或应付考试,掌握自我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成为人才的关键。

其次,开放项目活动的组织岗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随着高校学生人数越来越多,管理也越来越不便,很多情况下老师们或学校管理层会发现将一些学生安排指定包办会来得非常省心省力,然而,这样的管理模式或许会造就一小部分能力突出的学生骨干,但大部分普通学生群体也可能因此失去发现自我能力的机会。

国内一些推广素质教育的机构在进行教育培训时经常会引用国外的一个教育理念:Facilitator引导员。与传统的Mentor思想导师不同,引导员更像一个“助产士”的角色,通过一些引导手段使学生们自我生成一些东西。这种“以学生为本”的探究式模式,有助于形成一种“和谐、进取,分享”的氛围,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地投入和贡献于整体课堂及活动中去,使得所有人能够明确责任不是由少数人担着,而是在于每个人,每个人都参与,就会认为自己的参与是有用的。当鼓励大家去为组织的将来着想和做事时,得到的解决方案往往能够更高效,由此学生个体的分析信息、创新及解决问题的技能都会由此而生。因此,无论是班级课堂还是校园活动中,尽量开放项目活动的组织岗位,给予每一个同学参与体验不同能力需求的机会,发现能力长短板,这对于学生充分认识自我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此外,在合作中不同能力的同学也能更好地接触交流,以潜移默化的方式相互影响。

(4)合作策略:将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融入校企合作共同育人的各个环节。 《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明确提出学校要与企业“ 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 、合作发展”。近年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的标志性特点,校企合作能为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提供充足和优质的资源。

校企合作,将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融入课堂教学。切实运用“能力本位,任务驱动,项目引领,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紧密结合就业岗位,以项目为载体,科学设计学习型工作任务,依据工作任务进行能力的分析及相应知识、技能、素养的支撑,将企业文化融入教学,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重要的参与者和任务的实施者,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有意识地鼓励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收集处理信息,独立思考问题,有效沟通,团结协作,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校企合作,将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融入实践教学。将实践教学内容放到企业,使教学直接融入生产环境,让学生亲临其境,进入真实岗位,参与具体工作,学习掌握岗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了解现实社会中不同角色的社会作用,习得人际沟通、与人合作、收集信息、解决问题、改革创新等的能力。

[1]李怀康.职业核心能力开发报告[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7,(1):4-8.

[2]张涛.高职人才的职业核心能力构建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5):90-93.

[3]王晶.高职学生与人合作能力培养[J].科技创业家,2011,(10):238.

[4]贾剑方.谈职业核心能力中解决问题的能力[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5-10.

[5]王汉民,张少华.高职学生“自我学习”核心能力调查与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 版),2011,(3):79-80.

[6]邵艾群.我国职业核心能力开发相关问题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0,(12):82-84.

猜你喜欢

解决问题核心技能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解决问题的设计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