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研究

2013-06-08韩伟

学理论·中 2013年4期
关键词:主要内容理论基础思想政治教育

韩伟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面对新形势的挑战,重新审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个体的内在精神世界和个体生存发展的价值,分别从政治导向、精神激励、人格塑造、行为规范等几个方面对其进行更加全面的认识,这对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实际效果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理论基础;主要内容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1-0297-02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含义

1.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含义

马克思主义从主客体关系的角度来考察价值的概念,即价值是客体属性对主体需要的满足关系,它是一种关系范畴,只有在人与客观世界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才能表现出来。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义是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为了使其成员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产生正是基于价值主体对于价值客体的一种需求关系。具体地说,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这种客观实践活动对人们某种需要的满足,是人和社会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认识活动中建立起来的,把人和社会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作为标准以衡量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及其性质是否与人的本质、目标和发展需求相一致、相符合、相贴近的一种客观的主客体关系。这种关系的最本质表现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全面进步。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和认识活动对大学生内在需要满足的程度。它反映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自身性质和功用来满足大学生需要的效益关系,以及作为客体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及其属性与功能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大学生的需要的特定关系。简而言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就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及其性质对大学生的存在和发展所具有的肯定意义。按照价值主体划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可分为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就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与大学生作为个体的内在价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主要表现在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导向上,精神动力的激发,个体人格的塑造以及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规范等几个方面。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研究的理论基础

1.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理论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是相对于人的片面发展而言的。人的片面发展是指私有制的旧式社会分工造成的使人终身束缚于一种职能的畸形状态,这种片面发展的人,只是承担一种社会局部职能的局部个人。而马克思主义争取实现的人的全面发展指的是个人劳动能力多方面的、充分的、和谐的、自由的发展。具体包括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充分自由发展,人的才能的多方面的发展,个人社会关系的高度丰富和发展以及个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活动中,要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自由的发展为目标,实现其对大学生的个体价值。

2.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理论

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报告确立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地位,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即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保障人民群众的各项权力和利益,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实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具体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上,就要凸显大学生个体价值的教育理念,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人格、尊严和权益,关注大学生的知识能力道德情操的全面培养,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真正以实现以人为本为其价值目标。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内容

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大转型时期,社会结构和层次多样化,生活方式和精神生活多元化、经济利益关系复杂化,这种复杂的社会环境给当代大学生带来巨大的挑战。为了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个体价值实现的实际指导作用,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大学生个体价值的主要教育方向体现为以下几方面。

1.引导政治方向,增进政治认同

所谓引导政治方向,就是运用启发、引导、教育、监督、说服等方式,把人的思想和行为引导到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正确方向上来。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步伐,西方各种思想文化的渗透,以及网络虚拟文化带给大学生的冲击,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导向功能则显得愈加重要。我国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引导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大学生的政治认识和政治觉悟,增强大学生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判断力,培养大学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目标,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目标,牢固树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即全人类解放的远大理想和信念,坚持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旗帜的政治立场,增强民主法制观念,形成有利于我们的社会发展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政治认同和政治信念。这是作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题中应有之意。不仅如此,在增强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同时也促进了大学生实现社会化,“人的社会化过程,就是一个人为了适应社会不断地学习并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从而达到全面发展的过程。”大学生能够通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积累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技能与知识,并且掌握一定社会的运行规则与主流观念,并将其内化为自身的思想意识并转化为相应的行为,这就为他们遵循社会文明道德规范,充分履行社会义务和责任,更好地融入社会,为自己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满足精神需求,激发精神动力

人的积极性来源于人的需要,需要越强积极性就越高。人的需要又包括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人们在生产、生活中,既有工作上、物质上的交往,也有思想上和感情上的向往。这种思想上和感情上的向往,形成人们的精神需求。面对社会的强大竞争压力,大学生经常处于一种焦虑、困惑和迷茫的状态,他们亟须一种心理关怀和人文关怀,渴望建构内在完善的信仰体系,从而形成强大的精神支撑和内在精神动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指导大学生面对人生和生活当中的许多困惑与烦恼,维护并坚定他们所寄托的、弥足珍贵的价值观念和理想信念,指导他们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主动参与社会实践,满足精神需求与丰富精神世界从而促使他们寻求人生的终极价值和提高精神境界。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强大的精神激励作用,能很好地化解大学生的浮躁情绪,挖掘其内在潜能和热情,在满足大学生精神方面需求的同时也激励其自觉地参加社会实践与锻炼,从而在追求目标实现的同时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与个人素质的全面提高。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人们的竞争意识和市场意识强化,经济利益成为人们发展的内驱力,但是激发人们的社会主义积极性,既要正确的经济手段,又要有有效的精神激励,要靠思想政治教育。

3.塑造个体人格,促进人格完善

人格是个人相对稳定的比较重要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包括一个人的品质、品格、情操格调、思想境界、道德水平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道德教育主要是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掌握和内化社会占主导地位的道德规范,培养其健康的道德情感和持续的道德践履能力,形成社会所需要的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对大学生精神世界的人文关怀,是为了提高其人文修养,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从而促进人际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协调发展,实现自然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规范调控行为,培养四有新人

规范调控行为,就是对大学生行为的规范、调节和控制,对于偏离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目标的不合理的行为进行界定,对于符合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目标的行为给予肯定,对于干扰、冲击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目标的行为进行排斥和纠正。从现实情况来看,现代社会呈现开放性、复杂性、多样性、变化快的特点,人们的思想行为也出现多层次、多样性、多变形状况。针对这种状况,如果我们只用一种理论性的、抽象性的思想观念进行引导,而没有明确具体的规范加以规定和约束,就很难把人们的思想行为导向一个正确统一的方向来,甚至可能会出现更多思想道德越轨、失范的情况。无规矩不成方圆。所以面对现在的状况必须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规范性,发挥其规范调控作用。我国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个体目标就是要培养“四有”新人,即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其基本要求是要加强政治民主教育和公民法制教育,首先,加强宪法教育,使受教育者正确认识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以及掌握民主与法制的辩证关系,增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当家做主的民主意识与依法治国的法制观念,充分认识并行使其作为国家主人翁地位享有的政治权力,做知法、懂法、守法的法制公民。同时大学生作为国家公民,要正确认识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增强大学生的爱国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充分行使公民权利的同时,认真履行公民应尽的义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积极倡导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行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指导下,培养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把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引导到统一的方向上来,形成一股汇集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力量。另一方面通过纠正和排斥干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正确方向的言行,严格遵循 “八荣八耻”,规范其行为活动,保证大学生的行为合乎基本的公民道德规范的要求,并且通过反复的多样的有成效的教育活动使大学生最终养成健康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一个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合格人才,从而才能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实现中华民族近百年来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郑永廷,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张小川.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D].成都:西南大学,2006.

[3]刘建军.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人价值[J].教学与研究;2001,(8).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中发[2004]16号文,2004-10-15.

[5]李莫.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研究及其实现研究[D].沈阳:东北财经大学,2010.

(责任编辑:许广东)

猜你喜欢

主要内容理论基础思想政治教育
软件工程技术的研究目的和发展前景
浅议中职计算机基础课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新形势下高职生诚信档案的有效构建方法
罗辀重教育思想探析
会计准则变革的非预期效应理论框架构建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刍议水利工程验收档案资料的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