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浅析

2013-06-08孟祥瑞

学理论·中 2013年4期
关键词:相关因素心理健康大学生

孟祥瑞

摘 要:大学时期是学生各个方面逐渐成熟与完善的关键时期,处在大学阶段的学生身负学习重任,而且还面临着诸如恋爱、就业等压力,假如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的处理,很有可能会给学生到来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除了与学生个人的成长密切相关之外,还关系着民族素质,直接影响着新一代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培养。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措施有二:加强个别心理辅导;加强团体心理咨询。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相关因素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1-0083-02

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状态,在这种心理状态的持续下,个体能够保持生命的活力,具有相对积极的内心体验,而且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进而使得个人身心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该具备敏捷的思维能力、稳定的情绪、积极的心态、自信好强、独立坚强、敢作敢当的勇气,以及活跃的思想等人格特征。换言之,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必须要能够随着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心理结构,要能够在各种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一、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因素

(一)个性特征

一个人的心理面貌集中反映在他的个性上,个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个人色彩浓厚、稳定的心理倾向与心理特点的总和。个性对个体的社会适应能力、人际关系,以及做事的风格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通常会表现出情绪不稳定、神经质等现象,并且心理问题越严重,表现出的特征越明显。相关调查显示,个性越稳定的学生,越不容易出现心理方面的问题。同样,性格开朗、外向型的个性能够有效减少心理问题产生的几率,而情绪缺乏稳定性、相对倔强的个性则会增加心理问题产生的几率。与此同时,掩饰性维度将个体对社会的认可程度有效反映出来,掩饰性越高的个体,对于社会认可的需求也就越高,这些个体在为人处事方面也就比较全面地考虑社会的行为规范,即面临着较小的社会压力,心理问题也就比较小。因此,个性特征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中有着关键性的作用。

(二)应对方式

所谓应对方式,是指个体在进行紧张精神的摆脱时,进行自我调节的素质。应对方式对个体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应对方式属于影响心理健康的中介变量,对压力与后果的严重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于个体心理健康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应对方式与大学生的身心症状有着密切相关,积极应对能够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而消极应对的作用恰恰相反。与此同时,情感应对方式也与学生的心理状况相关,诸如逃避等消极应对方式很有可能会导致学生身体功能、社会功能等降低;诸如勇敢面对等积极应对方式则很有可能会提高身体功能,使得人际关系得到改善。因此,积极的应对方式能够有效解决问题,避免心理问题的发生;而消极的应对方式不仅不能够将生活中的问题解决好,还有可能增加心理问题产生的几率。

(三)心理素质

当代大学生的阅历比较浅,社会经验严重不足,而且有大量的独生子女,生活能力不足,同时缺乏正确的认识,很有可能受到社会上不良思潮的影响,进而产生各种心理问题。一些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他们害怕失败,当面对较大的挫折时,往往会产生心理障碍。也有一些学生由于遗传因素导致的个体形态相貌差异,不能够正确认识,进而出现心理失衡现象。实践证明,自尊水平较高的学生比较自信,更能够得到大家的信任;自尊水平较低的学生,具有多样性的破坏行为,往往对好朋友表达的感情不给予相信。

(四)学习适应

学习适应好的大学生能够合理安排学习工作,主动调节学习情绪,将学习的压力放在适度水平。大学是学生由以往的学习阶段进入到创造阶段的过渡时期,在探索性与专业性方面都有所增强。与此同时,大学校园还是高水平人才的聚集地,竞争非常激烈。在这样的环境下,很多学生适应不了崭新的学习环境,逐渐出现了焦虑和抑郁等现象,而与中学老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相比较,大学老师的教学方法更加灵活,课本往往只是辅助而已。很多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无法接受这种变化,进而逐渐出现了消极的心理。同时,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同时,大学生就业逐渐市场化,传统包分配的就业模式早已被摒弃。此外,大学生的数量飞速增长,很多学生面对压力逐渐失去了信心,这也是导致学生抑郁、焦虑的原因之一。

(五)生活习惯

大学生生活习惯的好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当前,体育锻炼被广泛认为是保证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有规律的体育锻炼能够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与此同时,由于受到时间的允许,以及科学技术的积极影响,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大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日益增多,进而使得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也受到相应的影响。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心理焦虑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计算机网络的影响。

二、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

大学生是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的群体,越来越高的不良心理健康发生率逐渐引起了社会各部门的高度重视。研究表面,心理健康水平低是当前影响大学生学习成绩、导致大学生人际关系紧张、退学率日益增高等问题的重要原因。心理问题严重的大学生甚至出现了自杀的行为现象。因此,如何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逐渐成为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的任务。

(一)加强个别心理辅导

个别辅导属于常见的心理干预方式之一,也是目前最有效的解决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的辅导方式之一。加强个别心理辅导的着重点是矫质性目标,其属于心理障碍干预的关键性手段。心理障碍干预的主要方式包括认知疗法、放松疗法、森田疗法,以及领悟疗法等。通过有效的个别心理辅导方法,能够进一步将心理问题行为矫正,并且能够有效降低大学生的退学率,以及自杀率等。

(二)加强团体心理咨询

所谓团体咨询,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心理咨询活动。团体咨询具体指通过对社会实际情景中的人际交往进行模拟,促进大学生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通过学习、观察、认知,以及探讨、调整等方式来使得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得到改善,日渐学习新的行为方式与生活态度,最终使得良好的适应过程得以发展。在心理咨询的团体活动中,通过发挥集体的力量,以及有效的心理咨询,定能够科学解决大学生共有的心理障碍,进而实现每一个大学生的自我调节、自我适应能力的提高,最终使得大学生健康成长。

面对当前日益严重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很多高校都采取了一定的团体心理咨询措施。有的大学通过对松弛与认知行为技巧的团体咨询活动进行大学生的心理干预,待活动结束之后,接受团体心理咨询治疗的学生在焦虑水平、压力水平,以及悲观程度上都有效降低。实践证明,通过对大学生进行一定的团体训练,不仅能够使得大学生的抑郁与焦虑状态得到改善,而且还能够提高大学生的自尊水平。与此同时,通过采用认知疗法进行大学生团体心理咨询,能够使得就有神经质倾向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得到改善。因此,团体心理健康咨询活动不仅能够及时有效地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而且能够有效解决大学新生入学适应问题,促进大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适应大学生活,使得神经质倾向得到有效矫正,提高大学生的自信心。此外,从事团体心理咨询的工作人员还必须要具备高水平的专业能力,由于心理咨询属于新生事物,目前还没有专门的培训机构与学校,所以从事心理咨询的教师与医生多只是经过短期的培训而已。

1.心理教育

各大高校在进行团体心理咨询活动时,可以展开科学心理教育,诸如每个月进行一次心理知识讲座,每年组织学生参加心理健康节活动。同时,还可以将心理健康课程纳入到大学生的必修课中,使得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有效的培养。

2.心理预防

各大高校要在每一届新生入校之后都建立起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而且要定期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进行诸如问卷、测试等调查,一旦发现存在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要及时给予矫正,通过谈话等方式预防大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

3.心理训练

各大高校要对大学生群体进行健康人格的科学培养,适度调节情绪,逐渐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引导学生树立自尊、自主、自强的意识。实践证明,进行了心理训练之后,大学生在强迫、抑郁、焦虑等方面的症状得到了良好的改善。有的大学通过将感情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分析,以及社会心理学等课程作为选修课在教学中落实,结果显示学生在强迫、抑郁,以及心理焦虑等方面的表现比接受课程教学之前好很多,教学结果非常乐观。因此,心理训练在高校心理教学中的作用也是不容小觑的,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而提高为社会培养出一批批综合素质高的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做贡献。

三、总结

大学生是国家发展的栋梁之才,在各大高校都在扩招的同时,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小觑,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很多,不仅有学生自身的因素,更有生活环境、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面对诸多大学生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我们必须要采取切实有效的心理问题的预防与治疗措施,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平、心理健康的人才,满足社会、国家发展的人才需求。

参考文献:

[1]贾维鹏,杨占全,闫莉琴,刘力丽,高显兰,岳彩玉,韩利元.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民康医学,2003.15,(6).

[2]王凤.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6,26(4).

[3]舒曼,袁爱清,徐紫云,徐朝亮.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因素研究[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5,22(6).

[4]陈华.527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调查[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12(4).

[5]张付全,唐秋萍.医科大学生心理卫生状况及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1).

[6]祝晓强.网络环境下高职心理学教学与心理干预策略创新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7).

[7]马利,刘巍.10年来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结果的meta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08,(3).

(责任编辑:田苗)

猜你喜欢

相关因素心理健康大学生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大学生就业趋势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剑杆织机设计与人机工程相关因素分析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