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校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分析

2013-06-07林旭星唐艳超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年20期
关键词:合理化负相关幻想

林旭星唐艳超

1.福建省福州市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福建 福州 350101;

2.南京军区杭州疗养院海勤疗养区,浙江 杭州 310002

在校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分析

林旭星1唐艳超2

1.福建省福州市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福建 福州 350101;

2.南京军区杭州疗养院海勤疗养区,浙江 杭州 310002

目的:探讨在校护理专业学生应对方式特点、影响因素,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二者的相关性,为在校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357名在校护理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采用一般资料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应对方式问卷CSQ。结果(1)在校护理专业学生在面临应激事件时倾向于采取解决问题、幻想、求助的应对方式;(2)学历、年级与解决问题、求助呈正相关,与自责、退避、合理化呈负相关,担任班级职务数与解决问题、求助呈正相关,与自责、幻想、退避呈负相关;年龄与合理化呈负相关;家庭子女数、家庭背景与求助呈正相关;(3)SCL-90总分与成熟型应对方式呈负相关,与不成熟型、混合型应对模式呈负相关。结论:应对方式是影响在校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的个性化指导。

护理专业学生;应对方式;应激;心理健康

应对方式是指个体在面对挫折和压力时所采用的认知和行为方式[1]。应对方式分为成熟型、不成熟型和混合型。成熟型应对方式能减轻应激,促进健康。不成熟型应对方式则会加重应激,有碍健康。作为未来的护理工作者,在校护理专业学生 (以下简称护生)面临着学业、就业和逐渐要适应繁重、压力大、高风险的护理工作环境,培养其成熟的应对方式、促进心理健康是护理教育者的工作重点之一。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在福州、杭州两市5所医学院校抽取在校护生357名,其中本科、大专、中专人数比例≈1∶1∶1,均为女性,平均年龄(18.90±1.69)岁。共发放问卷357份,收回问卷357份,无效问卷12份,有效率96.6%。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在校护生,愿意参加本次调查,既往无精神病史。

1.2 方法 采用调查表调查在校护生的一般情况、应对方式及心理健康水平。①一般情况调查:采用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对被试者的性别、出生年月、学历、年级、家庭背景、家庭子女数、担任班级职务数等进行调查;②应对方式问卷 (CSQ)[3]:应对方式问卷有六个分量表,分别为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和合理化;其中 “解决问题-求助”为成熟型应对方式,“退避-自责”为不成熟型应对方式,“合理化”为混合型应对方式;③症状自评量表(SCL-90):采用Derogatis(1975)[4]编制的症状自评量表,该量表有10个类别,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他,共有90个项目;每个项目分为五级评分 (从1~5级),1=从无,2=轻度,3=中度,4=相当重,5=严重。每个因子最低1分,最高5分,得分越高,心理症状越严重。

1.3 测量过程 研究者统一培训后到各个点进行调查。利用班级自习时间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测试,采用匿名方式填写调查问卷,并当场收回问卷。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包录入调查问卷数据,2人同时录入并进行数据校正,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在校护生应对方式表1可见,在校护生在解决问题、幻想、求助这三方面得分较高,在自责、退避、合理化这三方面的分较低。

表1 在校护生应对方式得分±S)

表1 在校护生应对方式得分±S)

注:a为中位数。

项目 得分解决问题0.77±0.28自责 0.40a求助 0.60a幻想 0.60a退避 0.46±0.18合理化 0.18a

2.2 在校护生一般情况与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 表2可见:学历、年级与解决问题、求助呈正相关,与自责、退避、合理化呈负相关,担任班级职务数与解决问题、求助呈正相关,与自责、幻想、退避呈负相关。年龄与合理化呈负相关。家庭子女数、家庭背景与求助呈正相关。

表2 在校护生一般情况与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 (r值)

2.3 在校护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分析在校护生SCL-90总分为1.64±0.45。表3示,成熟型应对方式与SCL-90总分呈负相关,不成熟型应对方式、混合型应对方式与SCL-90总分呈正相关。

表3 在校护生SCL-90与应对方式的相关关系(r值)

3 讨论

3.1 在校护生应对方式特点 应对是个体对现实环境有意识地、灵活地、有目的地调整行为[1]。面对应激事件或环境,成熟的应对方式表现为受测者常能采取解决问题和求助等方式来应对,而不成熟的应对方式则表现为受测者常以退避、自责和幻想等方式应对困难和挫折。调查显示,在校护生解决问题、求助、幻想3种应对方式得分较高,说明在校护生在面对应激事件和环境时倾向于采取成熟的应对方式,较多采用找人倾诉、寻求建议、改变自己原来想法等方法理智地应付困境,在生活中表现出一种成熟稳定的人格特征和行为方式,而比较少采用退避和自责这一不成熟应对方式。但是不成熟型应对法方式中的幻想的得分为0.60,得分较高,表明在校护生的心理素质还不成熟,可能与在校护生普遍年龄较小、社会阅历少有关。而调查的这5所学校在校护生几乎都是女生,学校管理严格,护生与社会接触面相对其他院校学生少,很多问题学校会替护生思考和解决,导致在校护生社会阅历少、对生活充满幻想有关。

3.2 在校护生应对方式与影响因素相关分析 应对方式受很多因素影响,从表2得知,学历、年级与解决问题、求助呈正相关,与自责、退避、合理化呈负相关,担任班级职务数与解决问题、求助呈正相关,与自责、幻想、退避呈负相关。年龄与合理化呈负相关。家庭子女数、家庭背景与求助呈正相关。①学历:学历与解决问题、求助呈正相关,与自责、退避、合理化呈负相关,说明面对应激事件,学历高的倾向于采取成熟的应对方式,这与其他研究相似[6-7];高学历个体相对而言年龄稍大些,社会阅历相对多些,自我调控能力和情绪控制能力好,而且高学历社会评价高,就业压力小,发展空间大,自信心足,比较容易建立积极的应对方式[8];而中专生与大专生在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中逐渐处于弱势,学历层次低,发展空间小,就业压力大,自信心不足,面对应激事件易倾向于采取不成熟的应对方式;②年龄:在校护生年龄与合理化呈负相关,表明在校护生年龄越小,在面临困难和挫折时有退缩,越容易为自己的不足寻求理由和出路,这样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加重应激;③年级:年级与解决问题、求助呈正相关,与自责、退避、合理化呈负相关,说明年级越高,越倾向于采取成熟的应对方式;护生刚入校时面对陌生的环境,社会各种支持系统还没有完全建立,加上很多人第一次离开父母,平时在家都是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到校后经常觉得独立无助。随着年级的增长,逐渐适应环境,建立了自己的朋友圈子,可求助对象增多,应对方式也逐渐趋向成熟;④家庭背景:家庭背景与求助呈正相关,即来自城镇高收入家庭的护生比来自农村低收入家庭的护生更容易采取成熟的应对方式。来自农村低收入家庭的护生在经济上比较敏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导致不愿与人沟通,朋友圈子小,可求助对象少,从而影响了应对能力,这与孙宏伟研究相似[8];⑤家庭子女数:家庭子女数与求助呈正相关,说明家庭子女数越多,在校护生越倾向于选择求助的应对方式,可能由于家庭子女多,当遇到问题时,经常会求助于其他兄弟姐妹,综合大家意见,从而倾向于选择积极的应对方式,而独生子女虽然在家庭中得到父母更多关注,但这个时期护生正值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出现心理冲突和情绪行为问题的高发阶段,面对应激,更倾向于求助同龄人,而不愿意求助父母,因此,当独生子女缺乏朋友时,就会手足无措,更倾向于选择消极的不成熟的应对方式;⑥担任班级职务数:担任职务数与解决问题、求助呈正相关,与自责、幻想、退避呈负相关,说明担任班级职务数越多,越容易采取成熟的应对方式;一般而言,担任班级职务是个人能力的象征,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容易建立自信心;担任班级职务数越多,人脉越广,可求助的人就越多,人多智慧多,而且担任班级职务使护生自然去维护自己正面形象。

因此,他们在面对应激时,会从自己身上找出原因,发现自己不足与差距,从而通过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在一点一滴进步中体会成功的快乐,解决问题越来越理智。3.3 在校护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分析 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1]。调查结果显示,在校护生成熟型应对方式与SCL-90总分呈负相关,不成熟型和混合型应对方式与SCL-90呈正相关,这与以往研究相似[9-10],说明面对应激事件,成熟型应对方式的个体能够积极面对问题和寻求帮助,调动可利用的自身资源,促进问题的解决,从而有效克服焦虑、恐惧、偏执、敌对等消极的心理,缓解心理压力,促进心理健康;而不成熟应对方式的个体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倾向于采取幻想、自负、退避、合理化这4种消极的应对方式,不能及时脱离困境,容易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的负面情绪,损害心理健康。此外,焦虑、偏执、抑郁因素更多影响了成熟应对方式,而敌对、强迫更多影响了不成熟应对方式。

4 对策

4.1 一般措施 应对方式作为一种中间变量,影响着应激反应的性质和强度,进而调节应激与健康与疾病的关系[11],因此,在护理教育中,教育者应通过讲座、录像、情景模拟、角色转换等方式创造各种压力应对环境,传授压力应激应对技巧,提供各种压力应对的支持系统,教会护生如何有效利用自身资源,乐观应对,找出问题关键所在,尽可能减少消极负面情绪,使护生体验成功应对的过程和喜悦,增强自信心[2],从而提高在校护生的应对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若在校护生面对应激事件倾向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时,教育者应有针对性指出不足之处,指引其采用合理的正确的应对方式,鼓励护生勇于面对困难和挫折,有效解决问题,从而减轻心理症状。

4.2 个性化指导 调查结果显示应对方式受一般情况影响,因此应针对在校护生不同的基本信息,采取个性化指导,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应对能力,从而提高护生总体健康水平。如从护生入校开始,就建立并及时更新个人信息档案,包括学历、年龄、年级、家庭背景、家庭子女数、担任班级职务数等,由辅导员-班主任-任课老师-心理咨询师构成教师团队,根据护生不同情况,创造不同的压力应对环境,采取不同的应激训练模式,培养在校护生积极应对能力。如对刚入校的学生,开展各种专题讲座,鼓励其多参加义工活动和社团活动,适应校园环境和气氛,尽快建立同伴支持系统,鼓励其多与高年级护生联谊,多向其吸收经验,在生活和学习中多给予赞赏和表扬。现在在高校中实行的导师制,就是很好的老师-学生、学生-学生交流沟通的方式,增加了一条支持系统。针对农村低收入家庭的护生,给予更多恰当的关注,使学生既能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又不会因为自己被照顾而显得不合群。例如多给予勤工俭学机会,部分缓解他们经济压力,减轻在经济方面的敏感性,减少自卑心理,树立信心,在公平竞争的基础上多给予担任班级职务的机会,在为班级服务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喜悦感,并增加了社会阅历,提高了自身综合素质,更有利于应对能力的提升,促进心理健康。对于中专、大专生,通过专题讲座、临床教师现身说法等方式让他们职业定位准确,减少对工作的幻想,脚踏实地地学习,并鼓励其参加更高学历的考试,增强自信心,从而面对应激时,多采取解决问题、求助等积极的成熟的应对方式,减少采用幻想、退避、自责等不成熟的应对方式,提高总体心理健康水平。

[1]陈瑜.男护生应对方式与心理状况的相关性分析 [J].护理学报,2010,17(3B):69-71.

[2]吕爱艳,侯爱和,王会芳.高职护生自我概念、应对方式及心理健康相关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6):516-519.

[3]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 (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出版社,1999:109-114

[4]Derogatis L R.How to use the System Distress Checklist(SCL-90)in clinical evaluations[M].Psychiatric Rating Scale,VolⅢ.Self-Report Rating Scale,Hoffmann-La Roche Inc,1975:22-36

[5]唐艳超,林旭星,蒋育男.在校护生心理健康水平影响因素的路径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6):388-390.

[6]尼春萍,刘健,刘喜文.临床实习护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07,7(3):4-6.

[7]孙爱华,郑修霞,孙宏玉.本科护生社会支持、自尊、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07,7(6):6-9.

[8]唐艳超,郁小红,林旭星.在校护生应对方式对心理因素的影响 [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3):168-170.

[9]孙宏伟,庄娜,田玉胜.实习护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08,5(5):243-245.

[10]朱文娟,李惠萍,杨玲.本专科护生特质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相关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9):1-3.

[11]陆小兵.护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探讨 [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24):1-3.

R471

A

1007-8517(2013)20-0016-03

2013.08.12)

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项目(2010-02-48)。

林旭星(1978-,女,在职研究生,福建闽侯人,讲师,主要从事护理教育工作。E-mail:522861023@qq.com。

猜你喜欢

合理化负相关幻想
N-末端脑钠肽前体与糖尿病及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呈负相关
机械制造工艺的合理化机械设计
基于认知合理化的会计舞弊治理:研究基础与框架策略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合理化建议为交通企业发展注入活力
锁不住的幻想
更 正
翻译心理与文本质量的相关性探析
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学习焦虑的调查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