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江传统农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013-06-05吴发源李亚民陈静

学理论·上 2013年4期
关键词:黑龙江问题对策

吴发源 李亚民 陈静

摘 要:通过对黑龙江省传统农区现状的分析,近而解析黑龙江省传统农区存在的问题,一是土地资源的稀缺造成人地矛盾,一是农村空心化引起劳动力资源的短缺,三是农村公共事业与城市比差距大。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改变现有的二元制度、加大对“三农”的投入、适当增加农村的人口基数和建立人才循环的良性运行机制等路径对策。

关键词:黑龙江;传统农区;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0-0088-02

一、黑龙江省传统农区现状

黑龙江省土地总面积47.3万平方公里(含加格达奇和松岭区),全省农用地面积3 950.45万公顷(2008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其中:耕地1 187.1万公顷、园地6万公顷、林地2 440.43万公顷、牧草地222.64万公顷、其他农用地94.44万公。目前,全省人口为3 831.2万,农业人口为1 975.2万(其中14岁以下、65岁以上的农业人口估算为400万,每年转移农村劳动力约530万人。),实际从事农业生产的有效劳动力约为1 045万人,全省人均耕地面积0.31公顷(合4.6亩/人),农民人均耕地0.6公顷(合9亩/人),农民人均经营耕地面积约为1.14公顷(合17.1亩/人)。全省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4 097.8万千瓦,拥有农用拖拉机142.1万台,农用运输车16.1万辆。2011年,黑龙江省农业经济(农林牧渔业)总量增加值1 705.6亿元,其中:种植业增加值1 167.8亿元、林业增加值60.3亿元、牧业增加值423.5亿元、渔业增加值2.1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31.9亿元。农村劳动力转移实现劳务收入407.7亿元,农业人口人均年收入10 699元。

二、黑龙江省传统农区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土地资源的稀缺造成人地矛盾

随着粮食价格不断上涨,国家对农户进行补贴之后,土地承包价格也随之价格逐年上涨,现在大约每亩(667平方米)土地已经达到300元左右,土地弃耕现象已经杜绝,部分农民对一些可开垦的废弃地也几乎开垦殆尽,甚至部分草原、滩涂、山地也被承包户开垦成粮田进行耕作。耕地资源达到极限,耕地几乎已经不能增加。许多过去已经进城经商、务工的农民,为了规避农业税而主动把耕地退给集体,现在又回来索要耕地,由于进行过几次村集体的卸债,经济状况不好的村集体的机动地都抵债给债主10年甚至更长,经济状况好的也抵债3-5年,没有地源分给要地农民,由此引发的上访问题层出不穷。

(二)农村空心化引起劳动力资源的短缺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和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多,劳动力短缺也影响到了农村。部分50-60年代出生的第一代农民工带领子女离开土地,在城市从事各种工作,他们几乎已经在城市扎根,他们的子女不会也根本从事不了农业劳动,土地几乎全部承包给亲友耕种,少数返乡的在城市从事体力劳动的农民工也快要丧失劳动能力,只能从事辅助性的农业生产。70年代以后出生的能够吃苦耐劳的农民也有将近一半在外出务工。80年代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已经没有了父辈的坚韧与耐力,务农与务工之间大多数都会选择去城市打工,并且更加注重享受。农村空心化已经成为事实,并有逐渐加重的趋势。大型农业机械及高效农药、化肥的普及使用使农业劳动强度日益减弱,新生代农民已不习惯于传统的高劳动强度的精耕细作。但是能够熟练使用大型机械及先进科学技术的有效劳动力匮乏现象日趋显现。

(三)农村公共事业与城市比差距大

1.金融方面

农村金融机构少,农业资金保障不充足,民间借贷仍然是农民筹集农业生产资金的重要手段。第一,农业银行撤销了在乡镇的网点不再服务农业,农村信用合作社尽可能地压缩了面向农村的贷款,邮政储蓄银行源源不断由农村向城市输血。第二,由于早些年农民不重视个人信用等级,盲目或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为他人进行担保贷款,造成部分农民信用等级低,不能够再进行贷款。

2.教育方面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有力执行和大量外出务工人员子女随迁,农村适龄儿童呈几何级数递减趋势,从2000年开始撤并了许多农村教学点(村小学),周边几个村屯保留一个小学或者只保留乡镇中心小学。大多数保留下来的小学校不是寄宿制学校,家长不是早晚接送学生就是把学生寄存在私人食宿点,导致经济负担重、安全隐患多,即使是寄宿制学校,8至10岁的小孩的生活自理能力也不能够完全适应寄宿制学习生活,让本应在父母身边享受亲情的孩子过早进入集体生活,造成了许多诸如亲情缺失等问题。乡村学校教师队伍断层严重,几乎没有新鲜力量加入,造成乡村教师青黄不接。很多乡村的教师都是上世纪70-80年代民办教师转正的,科班出身的教师很少,大专及大学以上学历的就更少了,特岗计划及三支一扶来了一批教师,但也很快回到城里工作,并且对新知识、新设备的更新慢。

3.医疗卫生方面

医疗资源这几年来改革力度很大,药费昂贵、以药养医、新农合外地就医手续繁琐仍是主要问题。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的制度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不同,保费在不发生治疗费用的情况下不进行逐年累积,而是自动清零,更受基层医疗机构的工作疏漏和服务质量的影响,许多农民不参合。很多常年在外务工的农民带领家人在城市中已经有固定的住处,几年也不回农村老家,土地、户籍等却都留在了农村老家,土地及一些事物都交由在家务农的亲友代理,一旦生病不能享受城市职工的医疗保险,只能回老家的医院看病。新农合缴费时间太固定,不少外出务工农民会错过缴费时限,不得不下年参保或者不参保。

三、解决黑龙江省传统农区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改变现有的二元制度

家庭联产承包制三十多年的政策红利已经消耗殆尽,已经不能促进农业的健康快速增长。大型农业机械、化肥、农药以及其他的农业先进技术大大地降低了劳动力的劳动强度,也极大地解放了附着在土地之上的劳动力,适宜在大地块大面积的经营生产。但仍有部分农民不适应新的生产力仍然固守田园,“小而全”“花花田”比比皆是,先进生产力和土地经营的规模优势效应不能够显现。其深层次的原因仍是土地、户籍等二元格局极大地削弱了农民作为公民与城市居民一起享受同等国民待遇,不能使离开农业的农民真正地离开农村,也不能使土地有效、高效的流转、经营。应加快土地、户籍等制度的改革及其配套政策的制定,探索出一条以农民不失去土地经营权属为前提,由农业生产单位或个人利用先进的种植技术规模经营大量土地,农民取得优于自身经营效益的财产性收入道路。

(二)加大对“三农”的投入

对传统农区,尤其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进行补贴,包括对农业生产与当地政府财政的全面补贴,粮食安全关系国计民生与国家战略安全。对农业生产者的货币化的补贴转为政策性补贴,如给予贴息贷款、土地优先发包权等、配套专业农机合作社政策;把对农业生产者的“提前扶持”转变为“以奖代补”,对效益好、有带动力的农业生产单位或个人进行奖励。同时对重要的农业生产区和财政状况不好、不适宜发展工业的县市进行财政补贴,解决农业主产区的后顾之忧,使之不为财政的拮据而担心,不为各项指标考核而劳神。当地政府才能竭尽全力、一心一意保证农业生产,保证粮食安全。

(三)适当增加农村的人口基数

农村人口的老龄化及农村的空心化不利于农业农村的健康持续发展。经济繁荣和生活富裕的农村需要本地乡土人才的几代人连续的努力,如果后续人口及人才不能保持稳定的供应,将会导致新增的劳动力创造的价值不能够维持社会的正常需求,造成经济社会的退步。

(四)建立人才循环的良性运行机制

教育、卫生、文化等方面人才的缺失加剧了农村与城市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强化农村自身造血功能,建立乡村自身人才的培养机制,培养大批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根植于农村、愿意服务于农村的本地实用人才。要对引进到农村工作的教育、卫生、文化等各类人才在经济、生活、出路等方面给予相应的政策,使他们在为农村、农民服务的时候自身也有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张纯,孟凡晶.论黑龙江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方政府责任[J].前沿,2011,(22).

[2]赵瑞琴.黑龙江省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

猜你喜欢

黑龙江问题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羡慕等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铅笔长高了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黑龙江出版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