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学视角下的中小城市机构养老问题分析——以吉林省X市为研究个案

2013-06-05

关键词:屏蔽养老群体

王 乐

2010年10月,中小城市经济发展委员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社科文献出版社联合推出 《2010年中国中小城市绿皮书》(以下简称《绿皮书》)。《绿皮书》显示:“市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下的为小城市,50-100万的为中等城市。”[1]2011年出版的《中小城市绿皮书》则显示:“截至2010年底,我国共有中小城市2212个。”[2]根据现有资料的推算,我国有24.78%的人生活在大城市和农村以外的中小城市,而且随着城市化的逐步推进,中小城市将吸纳越来越多的人口。与大城市相比,中小城市的服务设施落后,社区组织、民间机构数量较少,服务资金、服务设施获取途径少;与农村相比,中小城市的老年群体缺乏农村留守老人、孤寡老人那样的社会关注和政策扶持。所以,中小城市的机构养老存在着更易被忽视的社会问题。本文以吉林省X市(X市为吉林省地级市,市区人口263769,属于中小城市)养老机构为例,对其中10家养老机构进行个案研究,对养老机构中的127位老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最终通过对96份有效问卷(有效率达75.6%)和访谈资料的整理,总结出我国中小城市养老机构中存在的很多问题。

一、养老市场中低端经营与违规经营并存

X市有养老机构29家,床位数超过50张的有4家,在20张到50张之间的有10家,低于20张的有15家。根据吉林省民政厅于2009年颁布的《吉林省民办养老机构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民办养老机构收养人员床位设置,至少城区新建不得低于50张,县城新建不得低于30张。现有的民办养老机构,至少具备20张床位,方可予以登记管理。”[3]可见,29家养老机构中,在床位设置上符合规定的仅有14家。

我国《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的规定:“老人院、老人疗养室、老人病房等合居型居室,每室不宜超过3人”[3],在笔者实际调查的10家养老机构中,有9家存在将3名以上老人安排同一居室入住的现象。

另外,通过实地调查发现X市的养老机构存在违规经营的现象,一些养老机构并未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根据《吉林省民办养老机构管理暂行办法》第七条规定:“任何社会组织和个人举办民办养老机构,必须向当地民政部门提出申请,履行审批登记手续,取得《社会福利机构设置批准证书》和《民办非企业登记证书》,方可开展业务活动。 ”[3]3显然,未在民政部门登记的养老机构属于违规经营。

X市养老机构还存在场地设施、环境卫生、服务质量等均不符合国家、省级有关部门的规定的现象。在环境设施、服务质量,违章经营等诸多问题并存的低端经营下,老人群体的生活状况和质量令人担忧。

二、社会网络断裂与社会参与程度下降

老年群体的社会网络大致包括:家庭成员、亲属朋友、原单位同事、社区邻里、活动伙伴以及服务人员。一方面,进入机构养老,居住位置发生改变,与家庭成员、社区邻里的交往频率明显下降;另一方面,退休使老人退出原来的社会角色,社会地位发生改变,与同事、朋友的交往机会减少。老人原来的社会网络很难维系,甚至发生断裂。

对X市养老机构的调查发现,养老机构老人的交往范围比较小,在调查的96位老人中,有88位老人表示每天多数时间主要和现在的同伴一起,有8人总是自己一个人。当问及多久与原来的亲戚朋友见一次面,有23位老人1星期见1次,19人1个月见1次,11人2个月见1次,34人半年以上见1次,还有9人曾经的亲戚朋友都已经不在了。

除社会网络断裂外,养老机构老人进行社会参与的机会也相当有限。大部分老人表示从未参加过政治活动,如选举、集会、监督等;有些老人表示,在原单位或原社区时曾经参加过,进入养老机构后从未参加;还有些老人认为政治活动与自己无关,不愿意参加。当被询问您是否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时,老人选择经常参加的7人,偶尔参加的25人,从不参加和没有机会参加的64人。

缺乏社会参与与社会对老年群体的忽视直接相关,社会参与程度下降,即是社会排斥的结果,又是新一轮排斥的开始。此外,老年群体自身的文化程度、身体条件、养老机构管理人员的管束、居住环境的限制等也限制老年群体的社会参与。

三、社会结构对老年群体平等社会需求的影响

(一)地区不平等下的老年群体不平等

X市某区位于吉林省,是典型的欠发达地区。

表1 2011年度北京市某区与X市某区城市居民经济状况对比表 (单位:元)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X市某区与发达地区(北京市某区为我国经济较发达地区)的经济水平存在很大差距,在地区建设方面,这种差距更为明显。

据了解,北京市某区开展为老年人提供补贴、发放养老助残券等活动,还组织“义工理发队”、开设老年餐桌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相比之下,X市某区很少举行为老年群体组织的服务活动,老人能够享受的社会服务和社会资源都相当有限。这种巨大的差距在不同地区显现出来,造成不同地区老年群体的不平等。

(二)同质性群体中的社会不平等

在笔者访谈的过程中发现,同为X市某区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他们之间的不平等也相当明显。

张姓老人,男,87岁,入住福寿园养老院2年。退休时是电业局副局长,现在每月退休金3000多元。

裴秀珍,女,73岁,入住福寿园养老院3年。从未参加过工作,一直是家庭妇女,现在赡养费由4个子女分摊,每人每月100元。

表2 2011年度北京市某区与X市某区老年服务设施对比表

王淑琴,女,83岁,入住春梅老年公寓5年。靠女儿每个月给500元生活费养老,因为户口不在X市某区,经常为得不到最低生活保障金而苦恼。

这种差距的原因可以追溯为职业、户籍等社会不平等的结果。进入养老机构的老人,他们已经没有了职业划分,但曾经从事的职业仍然影响着他们晚年的经济状况。虽然我国正努力调整城乡二元体制,但城乡差距仍然存在,户籍制度的限制仍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在对养老机构老人进行访谈的过程中,笔者时常听到“我是农村来的”“我户口不在这”的讲述。一些老人由于户籍不在X市某区而拿不到国家最低生活保障金的现象仍然存在。这种户籍制度使同住养老机构的老年群体之间产生分化。

四、社会屏蔽引起对老年群体的社会排斥

社会屏蔽的思想来源于韦伯:“各个社会集团都试图将获得资源和机会的可能性归属到具有某种资格的小圈子里,社会屏蔽就是为此设定的这样一套资格的程序,符合资格者能够获得最大的收益,于是,就必须选择某种社会的或自然的属性,作为排除他人的正当理由。 ”[4]

老年群体由于身体机能衰退,很难适应社会的急剧变迁。这种自然属性的变化成为其受到社会屏蔽的主要理由。社会屏蔽是通过社会排斥实现的。在社会方面,他们被迫退出原来的工作岗位、社会地位甚至家庭地位,放弃曾经占有的经济资源、社会资本,并逐渐沦为社会弱势群体;在文化方面,他们被贴上“老而无能”“老而无用”的标签,受到社会排斥;在社会制度和政治权利方面,他们或者由于社会参与程度下降,或者由于文化影响,丧失或主动放弃原有的社会地位、政治权利,甚至话语权。

通过对X市某区养老机构的走访,笔者发现老年群体的经济状况、生活条件并不理想。国家最高金额社会保障金的金额是每月300元,而从X市统计局获得资料显示,X市城市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月消费支出为303.5元,即国家最高金额社会保障金的金额仍不及城市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每月消费支出。另外,养老机构的平均每人使用面积仅有13.8m2,比平均每人的城市住房使用面积少9m2。正如李斌博士所说,他们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受到主流社会的排挤,而日益成为孤独、无援的群体”[5]。经济方面的排斥为政治、文化、社会、家庭等多方面的排斥埋下隐患。除了物质方面的差距,老人的精神生活、社会网络资源都很匮乏。老年群体的社会参与程度非常低,尤其是政治参与程度更低,究其原因,有老年群体个人能力限制的原因,也有政治排斥的原因。政治排斥容易引起制度排斥、文化排斥,老年群体的意愿、需求很难得到表达,使群体的地位、权利更加得不到维护。如此形成恶性循环,对老年群体的社会地位及群体利益相当不利。老年群体由于缺乏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而被边缘化或隔离,他们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及心理诸方面长期处于劣势。

社会排斥源于社会屏蔽,而形成社会屏蔽的原因则是社会不平等。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家庭,来自各方面的排斥相辅相成,交织在一起构建起庞大的循环网,共同作用于老年群体,使他们成为被排斥的对象,沦为社会弱势群体。对老年群体的社会屏蔽与社会排斥不利于社会整合,使社会不平等问题更加突出。尤其是家庭排斥,更加有悖于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

综上所述,我国中小城市的养老机构存在诸多问题,机构养老的老年群体更忍受着社会排斥、社会网络断裂、社会资本减少、社会不平等多重压力。因此,中小城市机构养老需要得到更多关注,机构养老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

[1]中小城市经济发展委员会.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报告2010[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10.

[2]中小城市经济发展委员会.中小城市绿皮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社科文献出版社,2011.

[3]吉林省人民政府.吉林省民办养老机构管理暂行办法[EB/OL].[2009-11-30].http://www.jl.gov.cn/zfgkml/auto335/auto344/201011/t20101118_59136.htm

[4]李强.社会分层十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5]李斌.社会排斥与中国城市住房制度改革[J].社会科学研究,2002(3).

猜你喜欢

屏蔽养老群体
把生活调成“屏蔽模式”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朋友圈被屏蔽,十二星座怎么看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养生不是养老
如何屏蔽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几乎最佳屏蔽二进序列偶构造方法
养老之要在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