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肉羊规模养殖与羊肉生产的发展现状分析
2013-06-05李捷张艳康苏尤力许承云王惠
李捷,张艳康,苏尤力,许承云,王惠
(新疆畜牧科学院科技信息研究所,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新疆肉羊规模养殖与羊肉生产的发展现状分析
李捷,张艳康,苏尤力,许承云,王惠
(新疆畜牧科学院科技信息研究所,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通过对新疆肉羊规模养殖与羊肉生产现状的分析,认为现阶段养殖方式、过高的饲养成本、产业政策、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因素对新疆肉羊规模养殖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特别是农区养殖成本的增加、牧区生产母畜的减少以及政策、人口和经济效益的驱动,更加凸显了新疆羊肉市场供给失衡的现象。
肉羊;规模化养殖;羊肉生产
新疆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畜牧业一直是新疆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由于新疆多民族聚居和穆斯林人口居多的特定条件,养羊业在畜牧业生产中始终处于重要的和不可替代的位置。在全国肉羊优势区域布局规划中,新疆肉羊产业被列入西北肉羊优势生产区域,更加说明新疆肉羊产业在全国同行业中所具有的地域优势,以及肉羊产业在新疆畜牧业和新疆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 新疆肉羊养殖的发展与变化
从新疆养羊业整体情况来看,1949年新疆羊存栏为765.11万只,占牲畜存栏的73.76%;1978年羊存栏为1 927.34万只,占牲畜存栏的77.82%,羊出栏数382.76万只,羊肉产量为5.32万t。2010年羊存栏为(国家审定数据)3 013.37万只,占牲畜存栏的80.95%,是1978年的1.56倍;羊出栏数2 947.22万只,是1978年的7.7倍;羊肉产量为46.95万t,是1978年的8.8倍;2010年畜牧业产值为375.79亿元,其中:羊肉产值为177.9亿元(按2010年羊肉产量46.95万t和价格37.9元/kg),占畜牧业产值的47.34%。
从时间顺序上看,羊存栏数由建国初期1949年的765.11万只发展到1965年的2 192.31万只,增长了186.53%,年递增6.8%。羊肉产量由4.16万t增加到6.51万t,增长了56.49%,年递增2.18%。之后,受文革以及“以粮为纲”政策的影响,加上此时段新疆养羊业发展的重点是细毛羊培育,毛肉兼用型羊是养羊业的主要发展方向,致使全疆羊存栏头数由1965年的2 192.31万头下降到1978年的1 927.54万头,减少了12.07%,年递减0.98%;羊肉产量由1965年的6.51万t下降到1978年的5.32万t,减少了18.27%,年递减1.54%。
改革开放以来,自治区党委先后颁布了《关于发展畜牧业的方针和若干政策的规定》(草案)、《关于农村牧区若干政策问题的补充规定》(试行草案)和《关于当前农牧区经济政策的若干试行规定》等规定。从放宽到放开饲养自留畜,推行定包奖、包群到户以及牲畜作价归户,实行户有户养的牧业生产责任制。从1980年开始。又实行活畜定基数收购,超购加价50%和对自留牛羊全部加价收购的政策。与此同时,取消了饲养自留畜的限制,开放牲畜集市,允许农牧民的牲畜及部分畜产品进入农贸市场销售。1984又决定对活畜实行按比例加价和畜产品定基数收购的政策,允许完成基数以外的畜产品进入市场议价销售和跨地区长途运销,扩大农牧民销售畜产品的自主权,并相继调整提高畜产品的收购价格。党中央连年发布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出台了一系列推进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的方针政策,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农牧业快速发展,新疆畜牧业也得到了较快发展,全疆牲畜存栏由1978年的2476.78万头(只)增加到1995年的3 724.32万头(只),增长了150.37%,年递增2.58%;羊存栏由1978年的1 927.34万只增加到1995年的3 009.02万只。增长了156.12%,年递增2.82%。
自治区党委、政府坚持以农牧民增收为核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不断加大农业和农村经济战略性结构调整的力度。1996年、2002年、2008年和2011年四次召开全疆畜牧业工作会议,高度重视畜牧业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牧民增收,先后出台了《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畜牧业若干问题的决定》和《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强调将畜牧业作为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突破口之一,以改造提升传统畜牧业和开拓创新现代畜牧业为方向,以现代畜牧业“六大体系”建设为重点,实现以种植业为主向以畜牧业为主的转变,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战略决策,有力促进了新疆畜牧业的健康、稳定和快速发展。
新疆畜牧业从整体上初步实现了生产格局由传统的草原畜牧业为主向农区、草原、城郊畜牧业并举的转变,经济地位由依附和从属于种植业的副业向农业和农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的转变,生产模式由粗放、低效的单一化生产模式向规模、高效的产业化经营模式转变,生产方式由自给自足型向商品经济型的转变,增长方式由依赖数量增长向质量效益的转变。羊存栏数由改革开放初期1980年的2 105.43万只增加到2010年的3 013.37万只,增长了43.12%,年递增1.24%;羊肉产量由6.48万t增加到46.95万t,增长了624.54%,年递增7.07%,其中,羊存栏数和产肉量均在2006年达到了峰值,分别为4359.5万只、66.99万t(见图1)。虽然2006和2008两年的自然灾害影响了畜牧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牲畜数量的下降和畜产品产量的减少,但新疆畜牧业总体仍在稳步发展。
图1 1978-2010年新疆羊存栏、出栏与产肉量变化
2005年之后,新疆肉羊饲养数量持续减少,特别是生产母畜数量的不断减少,严重影响了肉羊产业的发展。同时在养殖业和种植业比较效益的驱动下,新疆林果面积迅速扩大,农作物及草料种植面积大幅度减少,农区因饲草短缺而无法保证牛羊的草料供给,加之养殖成本的连年上升,出现了饲养规模减少的趋势。
从人口变量上看,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新疆常住人口2 181.33万人中,汉族人口874.61万人,占总人口的40.1%,各少数民族人口1 306.72万人,占总人口的59.9%。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约126万人,增长了16.77%;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约210万人,增长了19.12%;其中维吾尔、哈萨克、回族等穆斯林人口为1 230万人,占总人口的58%,牛羊肉是其主要的肉食品(见表5);在新疆南疆三地州,穆斯林人口所占人口比例更高达95%左右,他们对肉食的选择主要是牛羊肉,特别是羊肉的消费成为硬消费,弹性小,可替代的肉食主要是禽肉,但由于饮食习惯所限,目前替代或补充的比例还较小。而且新疆非穆斯林群众普遍喜食牛羊肉,肉食消费也以牛羊肉为主。
2010年,来疆的国内旅游人数达到3 038.0万人次,比2005年的1 465.0万人次增长107.0%。按新疆人口1.68%的年均增长率计算,加之外来旅游及务工等流动人口数量的大幅增加、饮食结构的改变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以牛羊肉为主的肉食消费数量存在刚性增长,对牛羊肉的市场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见图2)。
图2 1978-2010人口增量与羊肉产量变化情况
从资源变量上看,全疆耕地面积由1949年的121万ha增加到2010年末的412万ha,增长2.4倍,开垦的荒地基本上是天然草原。林果种植面积从2005年的47.7万ha,发展到2010年的99.1万ha,增加了108%。而全疆苜蓿种植面积却由2005年的19.7万ha,减少到2010年的8.9万ha,减少了55%。国家统计局乌鲁木齐调查队专项统计结论显示,自2011年起,新疆将有1 000万ha草原禁牧,预计将核减1 000多万只羊。随着新疆、内蒙古、青海、甘肃等畜牧大省禁牧面积的扩大,将进一步造成牧区羊存栏数的减少。而羊的大量繁殖又需较长过程,因此,新疆肉羊规模化养殖是解决和保障羊肉生产以满足市场需求的重点工作之一。
2 新疆肉羊规模化养殖与羊肉产量的比较分析
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新疆羊产业的发展,多次做出重要指示,要求加强肉羊问题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加快产业发展。自治区农口单位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立足我区实际,以提高肉羊综合生产能力为根本,编制完成了《新疆新增1 000万只出栏肉羊综合生产能力建设规划(2012-2015)》,通过实施游牧民定居肉羊圈养舍饲、肉羊高效增产、饲草料保障体系建设、羊肉替代品发展“四大工程”,实现全区3年新增出栏肉羊1 000万只的发展目标。随着国家、自治区对肉羊产业扶持力度的加大和产业政策的引导,至2010年,新疆已有年出栏100~499只肉羊的场(户)40 355个,年出栏500~999只肉羊的场(户)2 966个;年出栏1 000只以上肉羊的场(户)401个(见表1)。截至2010年末,新疆已拥有包含畜牧业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畜牧行业合作社、专业养殖协会、畜产品行业协会等肉牛、肉羊农牧民经济合作组织112家,合作组织直接吸纳农牧养殖户1.8万户,发展牛羊养殖专业户5万户,建设规模养殖小区达到800多个。肉羊规模化养殖比例占到20%,较2005年提高4个百分点。
表1 2011年新疆肉羊养殖规模分布
从规模化养殖程度来看,目前新疆年出栏1 000只以上养殖场(户)所占比例仅为0.03%,出栏比例3.50%,大多数还是年出栏100只以下的、自然经济占据一定主导地位的小规模生产养殖场(户),其年出栏数所占比例为67.24%,仍体现为以散养为主。肉羊养殖仍然是农村散养户家庭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
从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羊肉消费量来看,2005-2010年新疆猪肉、牛肉产量稳步增长,羊肉产量2008年开始大幅下降,羊肉价格明显上升;城镇居民猪肉、牛肉消费量略有增加,但羊肉消费量略有减少;2005-2011年新疆农村居民猪肉、牛肉消费量增幅不大,但羊肉消费量却并没有因为价格的上涨而下降,依然处于增长的态势(图3、图4、图5)。其原因一是农村人口中穆斯林人口比重相对大于城镇人口;二是2005年以来新疆羊肉价格持续上涨,非穆斯林居民有猪、鸡、牛等多种肉食品可以替代,但穆斯林居民则仅有牛肉、鸡肉做部分替代。
图3 2005-2010年肉类产量
图4 2005-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肉类消费情况
图5 2005-2010年农村居民人均肉类消费情况
从新疆肉羊存栏和出栏情况来看(见表2),羊存栏数从1951年的906.3万只增加到2010年的3 013.37万只,增长了3.3倍,而出栏率却由1951年的7.25%增加到了2010年的97.80%,出栏率增长了13.5倍,其主要原因一是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和多胎肉羊的培育,以及肉羊商品率的增加,二是农牧区、养殖企业等外购羊的育肥,三是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小区和龙头企业的发展加速了畜群的周转。2008年的大幅下降一是起因于2006和2008两年的自然灾害,二是退牧、禁牧和减畜等政策因素,三是2006年农业普查后,国家统计局依据各省普查的畜牧业数据对全面统计数进行了调整,并开始对各省每年数据进行审定。从2008年开始畜牧业数据以各省调查总队的畜牧业抽样监测的数据为依据,经国家审定后为定案数。但全面统计的数据也同时存在,且与国家审定数据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如2010年新疆全面统计数据的牲畜存栏总数为4 943万头(只),而国家审定的数据为3 722万头(只),相差1 221万头(只)。
表2 新疆历年羊存出栏情况表 万头只、万只
从近几年羊肉价格走势来看(见表3),2005年至2006年,新疆羊肉价格小幅波动,2007-2008年受通货膨胀影响羊肉价格呈阶梯式大幅上涨,而2009年羊肉价格并没有随着通胀的回落价格出现回落,反而仍然小幅上涨,2009-2010年羊肉价格又有了跳跃式的增长,并且羊肉价格持续以比较高的涨幅不断上涨。其原因一是北疆退牧、禁牧和减畜等政策因素;二是南疆地区的农业结构调整,突出发展林果业、设施农业。农业产业发展政策的调整,使土地的利用方式和利用效率的评判标准也随之调整,玉米、苜蓿、青贮等饲料性生产占用的土地明显下降,农作物秸秆的数量下降,因此,羊的饲养受到了影响,同时影响了肉羊的市场供给。而需求一端不仅没有减少反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旅游人口、外来务工人员的大幅增加而增长,并且南疆农民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得到了实惠,发展林果业增加了南疆农民的收入,收入的增长进一步刺激了羊肉的消费,在供给不增反降的情况下,需求反而大幅增加,羊肉价格持续上涨也就成了必然。以往,新疆羊出栏一般集中在秋季,羊肉价格一般是春略高于秋季。从2007-2009年开始,羊肉价格则呈持续走高趋势。
表3 2005-2011年新疆羊肉价格一览表 元/kg
从肉羊养殖和羊肉生产情况来看(见表4),截至2010年新疆肉羊规模化养殖比例仍然较低,大规模饲养(场)户所占比例很小,肉羊饲养的规模化程度也不高。自1978-2010年,羊出栏率逐年攀升,由1978年的19.9%增加到2010年的97.8%,说明新疆市场对羊肉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但从年产肉量和个体产肉量来看,2010年新疆22个牧业县羊平均产肉13.77万t,15个半农半牧业县羊平均产肉16.26万t,48个农业县羊平均产肉20.18万t,1995年至2010年,全疆出栏羊个体平均产肉量仅为17.8 kg。由此可初步认为新疆由数量型向效益型转变的进程中依然存在肉羊个体单产水平不高的问题,特别是牧区和半农半牧区,虽然新疆肉羊扩繁技术已日渐成熟并得以推广应用,但羊肉产量特别是个体产量的下降,暴露了肉羊品种选育、改良和饲养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反映出新疆近几年基础母羊存栏降低和过早、过渡出栏屠宰等现象对新疆肉羊规模化发展产生的影响。
表4 新疆历年羊存栏、出栏与羊肉产量情况统计
3 新疆肉羊产业规模化发展问题与建议
经济效益是畜牧产业发展的动力。以满足家庭需要为生产目的的自给型畜牧业难以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只有以生产商品、面向市场以盈利为目的的商品型畜牧业才是肉羊规模化生产的基础。目前制约新疆肉羊产业规模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需求强劲增长,资源承载有限,养殖成本直线上升
1952年新疆人口为465.17万人,到2010年人口达到2181.33万人,半个世纪增长了3.7倍,使人均拥有牧草地面积由2000年的2.78 ha下降到2010年的2.34 ha。
从表5、表6数据可见,1964-2010年,新疆总人口数增长了200.04%,年均增加31.62万人次;1995-2010年,来疆旅游的国内外人数由534.36万人次增加到3 144.53万人次,增长了488.47%,同样增加了市场羊肉的消费量。而以羊肉为主要膳食的穆斯林农牧民,随着近几年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对羊肉的需求量更是大幅增加。
表5 1964-2010年新疆总人口及少数民族人口增长情况 万人
表6 1995-2010年新疆旅游人口变化情况 万人次
为遏制草原生态恶化的趋势,自2004年起国家在新疆开始实施“退牧还草”工程,一部分草场实行禁牧、休牧、轮牧等,使放牧的草地数量有所减少。受禁休牧、自然灾害、生产成本上升、消费需求增加等因素影响,草畜矛盾已成为阻碍畜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近年来新疆羊肉产量、供应量持续下降。受全国范围内粮食价格上涨的影响,2009年以来玉米、菜粕、麸皮等价格不断增高,特别是2010年度玉米价格一度涨到1.8元/kg,直接导致育肥成本上涨。此外,在核桃、红枣等经济作物收购价格持续走高的形势下,部分农牧民放弃了养殖业,也转向比较效益高的经济作物种植业。2005年,全区羊肉产量59.9万t;2007年达到60.5万t;之后,羊肉产量不增反降,到了2009年,羊肉产量下降到43.8万t;2010年为46.95万t,比2005年减少了13万t。到2012年一季度,全区羊出栏860万只,同比下降了2.8%。另外,在国家对种植业补贴政策的刺激下,一些牧区为提高土地短期收益,将草场或饲草料地改为“粮”田,也直接造成饲草料价格的上涨。目前全区玉米价格由2007年均价1.2~1.3元/kg涨到1.9~2.0元/kg;麸皮由2007年均价1.0~ 1.2元/kg涨到1.3~1.7元/kg;青饲料上涨0.8元/kg、苜蓿上涨0.9元/kg、棉仔壳上涨0.5元/kg,人工价格也涨了一倍多,同时仔畜价格也大幅度上涨,直接导致养殖成本上升。
3.2 缺乏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肉羊养殖业出现萎缩
近年来,由于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以及人口的刚性增长和流动人口的不断增加,对鲜羊肉食品消费量也在不断增加,而肉羊养殖业发展缓慢,供需不平衡,造成产品价格大幅上涨。据统计,新疆羊的存栏数从2005年4 355.5万只缩减到2010年3 013.4万只,下降30.8%。迄今为止,国家在生猪生产、奶牛养殖和种植业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但适用于肉羊产业发展方面的政策很少。由于现阶段新疆大部分地方还是分散养殖的模式,受资金的约束难以形成规模,造成全疆肉羊养殖业生产能力下降,从甘肃、青海、内蒙古等省区调入活羊的频次和数量都有大幅上升。
从农牧民个人投资看,农牧民面对当前良好的羊肉市场行情,虽有发展生产的意愿,但自我积累能力弱,缺乏资金支持,金融部门发放的小额信贷期仅为1年,不仅信贷资金少,手续繁琐、贷款周期短,而且到位时间晚,新疆养殖户多是在7-9月开始大量收购羊只,但银行放款时间却集中在10月,形成了羊多、价低时没钱买羊,有钱时可购羊数量少、价格高的局面,制约了养殖户扩大养殖生产的能力。
3.3 羊肉产业化组织程度低,产业链间风险和收益不对等
肉羊产业链不仅包括养殖者和消费者,还包括饲料加工企业、活羊贩运商(也称经纪人)、屠宰加工、批发与零售商等利益主体。但消费者和养殖者始终是产业链中承担市场波动风险的利益主体,无论市场价格如何波动,产业链中间环节仍可获得固定利润,而养殖者除了要承担市场风险外,还要承担对产业链其他环节不产生影响的自然风险和生产风险。这种风险收益的不对等以及比较利益的低下,势必严重挫伤养殖户的生产积极性,并由此严重影响新疆肉羊规模化养殖的进程。
因此,建议首先要加大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力度。认真开展畜牧业区域和产业发展平衡经济理论研究,合理配置和保护性开发利用现有资源,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有序开展品种引进、改良和商品杂交工作;其次,为加快恢复和增加能繁母羊数量,应对产羔母羊给予适当补贴;第三,要结合畜牧业生产特性,健全政策性牧业保险制度,制定简单、可行、易于操作且符合农牧民实际的信贷和保险产品,建立畜牧产业化再保险和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增强农牧民抵御风险的能力和养羊的积极性;第四,要加快肉羊优势产业带建设,提高肉羊生产的区域集中度,将散养模式在区域上进行集中,提高农牧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通过区域肉羊生产的稳定增长,来保障肉羊产业的安全发展;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养殖户”等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让专业合作组织成为名副其实的中介组织,使企业和养殖户形成真正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第五,调整农业结构,增加饲草料供给。草地农业是新疆农业结构调整的现实途径。新疆农业结构调整要协调粮食、棉花、林果、饲草料种植的关系。在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做强国家优质棉生产基地,巩固和提高棉花产业基础地位;发展特色优质高效林果业,全面提升林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同时,种植业结构围绕畜牧业发展进行调整,大力推广一年两作的粮食和饲料作物耕作制度,走农牧结合、以农促牧的发展道路。积极倡导把现有耕地中一部分中低产田、风险棉区和效益比较低的农作物退耕还草,大力发展草地农业,以农业生产方式大量种植人工牧草,辅以饲料作物。同时要实行舍饲养殖发展畜牧业,形成以草为主业以草换奶、以草换肉,为新疆肉羊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第六,加速发展草业产业化,把草业建设加入草农畜综加贸的经营体系,实行草农结合、草畜结合,对种草的农牧民给予适当补贴,鼓励农牧民种草种料,慢慢转变牧民靠天养畜的传统观念,实现立草为业。第七,大力发展反刍动物饲草料加工业,通过整合资源、地区联合、引资扩建、强强联合等多种措施做大做强反刍动物饲草料加工企业,利用现代提取技术、先进配方,重点生产转化率高、利用率高的反刍动物饲料。
[1]夏小平,李秉龙.中国肉羊产业发展特征、矛盾及对策[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2,(1):54-62.
[2]苏尤力,杨奎花,王惠,刘娜娜,许承云.新疆85县市牛羊肉生产的专业化程度分析[J].草食家畜2012,(1): 12-15.
[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统计年鉴[M].
[4]新疆商务厅.关于我区牛羊肉市场供应、消费和价格情况的调研报告[R].2011.
[5]杨奎花,刘娜娜,苏尤力,王惠,许承云.新疆发展设施畜牧业的必要性与发展思路[J].草食家畜,2010,(4):17-19.
[6]陈晓勇,敦伟涛.影响我国农区肉羊发展的关键因素及发展对策[A].2010中国羊业进展[C].2010.
[7]王惠,杨奎花.新疆现代生态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16):374-375.
[8]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改革开放三十年国家统计局农业统计资料[M].2009.
[9]郑江平.新疆羊产业发展研究[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7:107.
[10]霍丽.简论建国以后毛泽东的农业经济思想[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3):48-53.
[11]国家统计局新疆调查总队.关于改善新疆牛羊肉供给及价格调控的对策建议.
The Analyst of Mutton Sheep Scale Raising and Mutton Production in Xinjiang
LI Jie,ZHANG Yan-kang,SUYOULI,XU Cheng-yun,WANG Hui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Xinjiang Academy of Animal Science, Urumqi 830000,China)
Through analyze mutton sheep scale raising breeding and mutton prodution,find that in current stage,the feeding management,the breeding cost,industrial policy,the social economical activities,climate and environment changes are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mutton sheep scale raising in Xinjiang.Especial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such as feeding cost increasing in rural area,the number of ewes decrease in stock-raising districts,the influence of policy and population increase,and the drive of economic benefit,caused a supply imbalance on mutton market in Xinjiang.
mutton sheep;scale raising;mutton prodution
S8-9
A
1003-6377(2013)01-0001-08
2012-12-18
农业部2012年生猪等畜禽产品统计监测预警项目;自治区公益性科研院所项目“新疆肉羊生产及流动情况分析”。
李捷(1962-),女,副研究员,长期从事畜牧业经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