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现状与思考

2013-06-05姬二明

质量与标准化 2013年6期
关键词:纲要公共服务标准化

文/姬二明

我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现状与思考

文/姬二明

当前我国正处于铸造“中国梦”的战略机遇期,党的“十八大”将社会管理与民生并列为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党中央确定的重大战略任务。进一步提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大意义。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是政府及社会组织为促进社会系统协调运转,对满足公众普遍需求的事务进行组织、协调、监督和控制,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为公众生活和参与经济、政治、文化等活动提供保障和创造条件的过程。标准化作为一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普适工具已经过实践验证并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要减少因不规范、不透明、低水平造成的损耗,要优化流程、行为和效果,就离不开标准化;服务型政府、廉洁型政府和高效型政府建设同样离不开标准化。

完成顶层规划 建立联动机制

为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要求,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的“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要求,配合《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标准化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国家标准委联合有关部门,制定《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工作“十二五”行动纲要》(以下简称《行动纲要》),明确了“十二五”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的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

为了从组织体系上确保《行动纲要》的顺利实施,国家发改委、国家标准委、教育部、科技部、民政部等27个部门在2013年4月9日共同确立了国家层面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联席会议制度,明确了“统一管理、分工负责”的推进工作模式,开创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工作的新格局,初步建立了标准实施监督体系及标准化工作运行体系。

为了与《行动纲要》相配套,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民政部、国家邮政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门,先后从行业(领域)角度出发,出台专项标准化发展规划,有效支撑了国家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建设。

国家相关部门遵循“系统设计、重点突破、整体提升”的原则,有序推进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相关标准研究、制定和实施,迄今已开展1 000多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研制工作,覆盖公共教育、劳动就业服务、基本社会服务、公共医疗卫生、人口和计划生育、公共文化、公共交通、公共安全等领域。目前,我国涉及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和分技术委员会(SC)共有117个,占我国现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总数的8%,先后完成了《社会公共服务评价体系研究》、《公共服务重要基础标准研究》等科研项目,初步建立了我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的基础理论体系。

2007年以来,国家先后启动了包括南京市江宁区、杭州市上城区、安徽省广德县、济南市政府等在内的80多项涉及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国家级标准化试点,探索以标准化手段创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新模式。

明确工作目标 推进重大工程

《行动纲要》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出了明确的阶段性目标要求:到2015年底,我国初步建成全面覆盖、重点突出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初步形成制度化、系统化的标准实施推进模式和运转顺畅、协调高效的标准化工作机制,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基本奠定促进社会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效能持续提升的标准化工作基础。

图1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体系

按照要求,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体系(见图1),健全完善了各标准子体系。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并不是封闭的、不变的,而是动态的、开放的,可根据社会发展形势和需求对体系框架及具体内容予以丰富完善。

《行动纲要》特别强调“绩效导向、注重实效”的原则,要求围绕社会管理和基本公共服务重点和急需领域,实施公共教育标准化推进工程、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险公共服务标准化推进工程、公共医疗卫生与人口计生服务标准化推进工程等11项重大工程,并明确具体的预期目标,以保障“十二五”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战略目标的实现。

探索成熟模式 谋求国际突破

全面推动《行动纲要》重点任务和重大工程在行业和地方“落地”,是国家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工作“十二五”发展的首要任务。为确保《行动纲要》的顺利实施,尤其要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完善协调推进的工作机制。在国家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联席会议制度的框架下,建立健全联席会议自身的工作机制,定期对全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工作进行研究,协调解决重大问题,确保联席会议机制运转顺畅、协调高效。

二是探索形成成熟的推进模式。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工作的推进,既要秉承“因地制宜、追求实效”的工作理念,更要注重探索由有关部门、行业、地方、技术机构、承担主体等共同参与、相互配合的良性工作模式;注重及时总结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成功经验,提炼并逐步形成行业性、地域性的共性推进模式,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可在全国范围内全面铺开的可复制、可持续的成熟模式,用于指导实践。

三是加强技术机构建设和人才培养。首先,要积极完善和优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重点领域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标准化工作组的建设,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研究机构的建设,鼓励行业、地方标准化研究院(所)结合行业特色和地方优势开展标准化理论研究,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工作提供有力支撑;其次,要建设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工作专家库,重点形成一批引领发展的高层次专家队伍,加强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有关人员的培养,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实用型人才队伍,以服务事业发展的需要。

四是开展国际交流合作、谋求国际突破。标准是抓手、是杠杆、是导向,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领域,有许多国家标准都是由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转化而来的。ISO制定的公共安全、医疗服务、教育培训等国际标准对我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研制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

推进国际标准化是我国的长期战略,这就需要我国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实质性地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工作,提升我国在这些领域内国际标准的话语权。国家标准化主管部门将鼓励各行业部门和地方主管部门在现有的国际合作项目中增设标准化专项,支持我国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积极参与和跟踪国际标准化活动,并且扩大国际标准化交流合作。

(作者: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服务业标准部社会服务业处处长)

猜你喜欢

纲要公共服务标准化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少先队活动课程指导纲要(2021年版)》为什么做?怎样做?做什么?
公共服务
标准化简述
纺织行业“十四五”发展纲要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