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体会

2013-06-05孔庆兰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年3期
关键词:溶栓心肌梗死病情

孔庆兰

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体会

孔庆兰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体会。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我院2009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观察分析,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指导患者正确休息与活动,同时还要对患者的饮食进行干预,将资料进行总结归纳。结果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观察,对患者每一阶段的实际情况做出详细的护理指导,能够有效控制病情,利于病情恢复与治疗,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另外,患者的不良情绪也有所改善,与护理干预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使患者的病情能够得到控制,利于治疗,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护理干预;急性心肌梗死;临床体会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患者冠动脉忽然中断供血,其相对应的心肌就会出现持久性急性缺血,最终导致患者出现心肌坏死的现象。急性心肌梗死往往发病忽然,并且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及生命安全,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一直呈现上升趋势[1]。据统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由于病情影响以及医院环境的压抑,可能会出现抑郁状态,且不良的心态还会严重影响病情的治疗与恢复。为了能够舒缓患者住院时抑郁、悲观等不良情绪,促进患者与医护人员的配合治疗,使疾病能够早日康复,本文对我院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调查,针对患者住院期间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获得较好的效果,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我院2009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观察分析,其中男50例,女50例,年龄35~79岁,平均年龄为(50.5 ±7.1)岁,对获得的心电图进行检查,从观察患者心电图所示:46例为前壁,15例为广泛前壁,14例为下壁,12例为前间壁,8例为下后壁,5例为无Q波型心梗。

1.2 护理方法

1.2.1 饮食干预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4~12h内,一定要给予患者流质类食物,保证饮食清淡,尽量减低胃部的扩张。另外,要对患者的饮食进行严格的护理干预,保证患者的饮食符合“四低”要求,即低糖、低盐、低脂、低胆固醇,保证饮食足够清淡,提倡患者饮食习惯的转变,宣传少食多餐的优点,减轻患者的心脏负担;同时,在保持清淡饮食的基础上,患者应多摄取蔬果等膳食纤维,戒烟酒及禁忌性食物,保证饮食符合规定要求。

1.2.2 活动与休息指导早期发病的急性期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尽量避免过多活动,卧床休息二至三周,首先,保证患者手术后的第一周不能下床,绝对卧床休息,特别是在手术后的一至三天内,患者的病情很不稳定,保证居住的病房环境干净,保持安静。手术后的第二周,患者可进行轻松的自主翻身,另外,在不下床的基础上,患者也可以进行简单的上下肢伸展活动。术后第三周,患者能够从床上坐起,第四周患者还可以在病床边坐立;第五周,患者可下床,在病房内进行缓慢的走动。如果患者没有出现并发症,可提早下床时间,不会影响太大;另外,患者应保证每次20min的活动,能有效降低患者体内的低血压现象,每天进行3~5次用药,并且坐起时患者的动作要轻缓,避免拉伤手术伤口出现局部感染。

1.2.3 病情观察对患者进行持续心电监护,时刻关注相关指标变化,如心率、心律、心功能以及血压等的变化。如果发生心肌梗死未超过6h的患者,可以按照医生的叮嘱进行溶栓治疗,但前提是患者无活动性出血、脑血管病史及消化性溃疡等溶栓治疗中的禁忌事项;另外,进行溶栓治疗时,医生可根据实际规定要求进行溶栓药物的配制,保证配制成分的准确比例,配制完后将溶栓药物输注入患者体内,密切观察患者在使用溶栓药物后的反应,关注患者是否出现过敏反应或副反应,如出现出血等严重现象时,医护人员应及时终止治疗,对应急措施进行处理。输注溶栓药物后,定期对患者的心电图、心肌酶情况进行详细的检查,观察患者胸痛是否得到缓解。溶栓成功的指征是患者胸痛的情况是否有缓解、ST段是否回降。

1.2.4 疼痛护理干预按照医生的叮嘱,对患者给予药物硝酸异山梨醇酯或硝酸甘油,也可以对患者进行肌肉注射50mg~100mg的哌替啶,或对患者进行皮下注射5mg~10mg的吗啡;患者病情较严重,相隔1~2h后应对患者进行再次注射,两次注射后,可以每隔4~6h对患者进行注射,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功能,避免受到抑制。对于一些疼痛症状较轻的患者,可采取0.03g~0.06g罂粟碱或可待因进行口服或肌肉注射,注意患者服药后的反应。

1.2.5 心理护理干预患者出现疼痛症状时,要有专人陪伴左右,对患者进行心理支持。患者住进重症护理病房后,医生要向患者详细讲述疾病的情况及疾病可能会发生的变化,并保证在医护人员的严格监督下,会得到及时的治疗,最终病情会减轻,转危为安。另外,还要向患者讲述不良心理情绪会加重心肌负担,增加心肌耗氧量,不利于有效控制病情,从而使患者缓解不良心理情绪。治疗时,医护人员的态度要亲切、操作动作要轻柔,使患者放松紧张、恐惧的情绪,同时,医生要向患者解释治疗方法以及治疗时需要配合的方法,交流中要时常鼓励患者树立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配合治疗,早日康复[2-4]。

1.2.6 出院后健康干预医护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实际生活环境、心理因素、病情轻重程度以及受教育程度等各项指标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叮嘱患者出院后需要定期进行复查,要根据自身情况,针对性加强日常运动,劳逸结合,还要注意饮食,多食蔬果、戒烟酒,饮食要遵循低盐、低糖、低脂以及低胆固醇,避免肥胖,增加心脏负担,保持平稳的心态,按时服药,促进疾病的康复[5-7]。

1.3 统计学处理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患者病情,有利于疾病的治疗与康复,与护理干预前比较,护理干预后患者的心理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与护理干预前有明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护理干预前后患者情绪比较[n(%)]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中的主要表现为休克、心律失常以及心力衰竭等,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并且发病急,发病时还伴有剧烈的疼痛及呼吸抑制现象,会让患者产生一种濒临死亡的感觉;对患者而言,就是一种强烈的精神刺激,心理上难免会出现不良情绪,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抑郁反应,心情悲观、情绪低落、自我感觉差、对所有事物都缺乏兴趣,同时还伴有强烈的自责、失眠以及食欲障碍。据统计,超过65%的AMI患者都出现抑郁症状[8-9]。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根据患者的病情轻重程度不同、实际心理状况以及抑郁出现的根本原因,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为患者提供心理护理,使患者提高自信心,有效的调整心态,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有利于促进疾病的康复[10]。综上,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护理指导,能够使患者转变心态,积极参与自我护理,有利于疾病的治疗与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1] 赵三梅.护理干预对心肌梗死患者心理健康与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8):267-268.

[2] 刘梅颜,胡大一.心内科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27(09):660-661.

[3] 赵水平,胡大一,许竹梅,等.心血管病诊疗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17-118.

[4] 张红,李萍,严建雯,等.老年人体育锻炼及其对抑郁障碍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5,11(10):850-852.

[5] 易巧云,任小红,李乐之,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伴抑郁状态的治疗与心理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6,12(29):2745-2746.

[6] 王军,宋翠芳.64例老年抑郁症心理干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4,10(08):467-468.

[7] 赵金娣,杨亚娟.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护理进展[J].上海护理, 2005,15(01):54-56.

[8] 梁纪凤.护理干预对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护理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2):332-334.

[9] 程宝霞,洪涵涵,陈丽调,等.护理干预对肺癌患者癌性疲乏与生活质量的影响[J].上海护理,2010,10(02):42-44.

[10] 张文,罗震.护理干预对心肌梗死患者心理健康与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0):217-218.

R473.5

A

1673-5846(2013)03-0402-02

藤县人民医院,广西梧州 543300

猜你喜欢

溶栓心肌梗死病情
冠心病支架后病情稳定,何时能停药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CT灌注成像在rt-PA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