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200m项目的分段体能分配矩阵分析*
2013-06-05廖婷张长青
廖婷,张长青
(1.武汉体育学院运动训练学院,湖北武汉430079;2.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体育课部,湖北武汉430050)
游泳200m项目的分段体能分配矩阵分析*
廖婷1,张长青2
(1.武汉体育学院运动训练学院,湖北武汉430079;2.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体育课部,湖北武汉430050)
以200m竞技游泳项目为切入点,采用速度系数的数理统计方法对优秀游泳运动员的体能分配方式进行矩阵分析。结果表明:(1)大多数顶尖选手采用了第一个50m最快,第三个分段最慢的体能分配方式;(2)中国运动员多在第一个分段速度系数较高,游速较快,对后程冲刺阶段的速度耐力的重视程度不如开始和途中游阶段;国际顶尖选手,前分段与后分段相差较小,体力分配比较均匀。
游泳200m项目;体能分配;矩阵分析
作为竞技体育周期性项目的代表之一,游泳项目的战术体现往往是通过分段游程合理的体能分配来实现的。游泳项目中的游程,表示运动员游完一段比赛距离的全部过程。分段游程则是指将一段距离的比赛平均分为若干个段落,从而便于监控与评价运动员在不同分段中的比赛表现。本研究着重分析当今世界泳坛的顶尖游泳健将的游程体能分配特征,从而建立比赛中分段游程的最佳体能分配模式,运用到我国青少年游泳运动员的选材与运动能力发展的过程中,从而尝试为青少年游泳运动员提供最优游程体能分配发展模式的参考。以200m竞技游泳项目为切入点,对优秀游泳运动员的体能分配方式进行探讨。
1 国内外游泳分段游程体能分配研究动态
1.1 比赛各阶段技术参数的研究
在国内,从1987年第6届全运会开始至今,都延续着对游泳比赛技战术进行的确定和评价。在这些战术分析研究中惯用方法是首先将比赛全程进行四个段落划分:出发、途中游、转身和冲刺。具体细分则根据赛时变化,从而导致分段标准各异,距离各样,如出发段的距离指标就有四五种之多。
国外相关研究则是另一番景象。前苏联曾将100m游泳比赛细化为10个组成部分。日本研究人员也针对国内的一些高水平游泳锦标赛在赛中的分段游程进行了大规模的记录与分析,主要侧重于出发、转身与到达前后段5m的分析,并将其与途中游区分开。而美国与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将出发段延长至15m,转身前后7.5m,冲刺段5m,其他为途中游段。
纵观这些研究,笔者发现有一个观点得到了大部分学者的认同,即游泳项目分段游程体能分析的关键是途中游阶段。良好的途中游程能力的发挥是整场比赛取胜的重要保障,也是训练水平正常发挥的最佳体现。稳定正常的途中游还能使在赛中稳定心态,消除焦虑紧张状态。
1.2 比赛前后程战术的分类研究
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著名游泳教练欧内斯特W·马格拉索指出在水平不相上下的选手之间比赛时,往往是那些善于扰乱对手游速的选手获胜。运动员除应善于掌握配速之外,还应学会比赛中的攻防策略。运动员应知道对手何时会采用何种战术,并知道如何挫败他们的战术,并对几种游泳比赛中常用的攻防战术进行了研究。他首先将游泳比赛战术形象地分为“攻势战术”与“守势战术”两类。同时指出在“攻势战术”中又有前程快游、前程慢游、比赛中程加速游以及领先游、跟游。在“守势战术”一类中包括对手快游时、对手慢游时、比赛中程对手突然加速时以及当对手采用跟游战术时四种。分析较为详细具体但缺少直观性。
在我国,谭义明在1994年率先对全国第七届运动会的游泳比赛中选手们的表现进行了相关研究。他采用前后程百分率的数理统计方法对参赛选手的战术分配情况进行了剖析与归类。在战术运用上划分出“争权夺标”、“后发制人”、“负分段”三种方法。谭义明延用自身对游泳分类战术的研究方式对24届、25届、26届、27届、28届奥运会的游泳各单项的所有获奖运动员(前3名)进行了分析,并得出了相似的结论。黄奕华(2000)针对我国游泳项目上“距离越长、差距越大”的局面,对男子1500m自由泳项目进行了战术研究。在战术类型中分析涉及“前快后慢、途中平稳”、“前慢后快”、“前快后慢”、“相随战术”。认为“前快后慢、途中平稳”、“前慢后快”战术是可取的,能促其体能充分发挥而夺得优异成绩。“前快后慢”战术可能招致赛程中被动,“相随战术”要有合适的条件和对手才能运用。
1.3 比赛各游程分段百分率的规律研究
早期,美国的康西尔曼在其“美国游泳技术与训练”(1968)一书中,专门对此进行了讨论。他认为用较均匀的速度游完全程的方法是可取的,并制定出“均匀速度表”供教练员和运动员参考。美国西部伊利诺斯州立大学游泳总教练汤姆·施威首创用电脑数理分析的方式,对1984年美国大学游泳锦标赛各项目比赛前16名运动员比赛时各分段成绩的百分率进行了分析。康西尔曼提出用运动员所要达到的成绩乘以他所建立的理想的百分数,就可得出每个分段的理想成绩。用这种方法给出运动员具体的分段成绩以作为训练强度的参数,可使运动员经过训练达到某一特定成绩。哈尔科夫国立体育学院的皮里普克·奥诺普里因科对现代历届奥运会各项目获奖者分段成绩的研究、分析结果也表明,世界优秀游泳运动员仍以十分均匀的速度游完全程。
同是美国著名游泳教练员的欧内斯特W·马格利索在“配速”一文中指出分段游程体能分配的重要性与迫切性。配速不合理,比赛前程运动员体内会积聚过多的乳酸。酸中毒的结果致使能量代谢过程减缓,划水力量减弱,动作节奏失调,游速下降。在400m距离以上的比赛中,配速尤为重要。在100、200m项目中,同样应重视配速的作用。以100m项目为例,定义自由泳前后50m差应在1.0~1.5s之间;蛙泳3.5~4s;仰泳1.2s。前中国游泳国家队总教练陈运鹏在执教期间也总结提出了“一名100m运动员的成绩,应等于两个50m绝对速度的和再加上4.5s。”郑闽生(1998)对“纪录和奥运最好六成绩”与“中国最好六成绩”两个群体分段速度百分率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分析,发现我国运动员分段速度百分率总体趋势与国外优秀运动员是一致的。
张明飞(2002)所撰写的硕士学位论文“优秀长距离自由泳运动员比赛全程速度分配特征的研究”为我们在全程体能分配研究上揭示了部分规律。他延用了分段百分率的数理统计方法,通过对20世纪90年代173名中外优秀男女长距离自由泳运动员比赛全程中速度分配特征进行分析,确定了全程分段速度的定量参数,为教练员科学准确地制定比赛速度分配方案提供了较为简便与直观的参考和依据。他建立了比赛全程各分段成绩百分率模型,并利用模型建立的速度分配表,为训练和预测长距离自由泳成绩提供了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相比同类研究来说,分段游程百分率的研究是目前游泳项目全程体能分配研究使用最为广泛、最为直观的研究方法。运用百分率指导体能战术的分配具有一定价值。
1.4 比赛分段游程速度系数的统计分析研究
针对游泳项目特点,廖婷、郑伟涛率先采用速度系数的数理统计方法率先对游泳比赛200m和400m自由泳比赛成绩各分段速度特征的战术应用规律进行分析研究。兰亚红、廖婷分别采用速度系数这一指标探索了国内外蹼泳和游泳项目战术应用的一般规律。
分段游程成绩在中长距离游泳比赛中既可以准确反映运动员控制自身速度的能力,也可显示出选手的赛中分段体能分配情况即周期性竞赛项目的战术特征。由于游泳比赛成绩受外界条件的影响较少,利用比赛的绝对成绩或速度只能比较每次比赛过程中的运动员的战术特点。而在以往的有关游泳战术分析的文章中,多半采用了平均分段速度这项指标来对游泳过程的战术进行分析,但是平均分段速度没有反应出战术过程的普遍规律,而只是针对于该次比赛的情况。因此,这里引入“无因次系数”。“无因次系数”是一个统计学上的概念,原理是通过无因次处理后的数据在比较分析中不具有显著性差异。这样就可以对所有运动员的数据进行公平分析对比,找出实质性问题。
定义一个速度系数指标,即:
VA-全程比赛的平均速度;VS-分段游程的平均速度;ES-速度系数。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收集了2009年~2011年国内外各重大游泳赛事中200m项目上的比赛成绩和分段成绩资料。具体赛事包括: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亚洲锦标赛、世界锦标赛。
2.2 研究方法
选用速度系数的统计分析方法,把200m项目按平均的比例分为4个分段,运动员在整个比赛过程的体力分配情况就由每一个分段成绩得以反映,有的选手在第一个分段体力分配最多,第一个分段的速度也相应是最快的,有的是第二个分段最快,还有的是第三个分段最快,也有第四个分段最快。通过研究,我们发现重大游泳赛事中各位游泳好手在比赛时所采用的分段游程速度结构分配特点各有差异。为了准确辨识优秀游泳选手分段游程体能分配的具体差异,反思该差异与其最终成绩与名次之间的关系,本文通过对研究对象进行统计计算,绘制相应的速度结构模式图。
每种模式都用两个参数来表示:最快的分段和最慢的分段。比如某运动员第一个分段最快,第四个分段最慢,则可表示为“1-4”,即前面的数字代表最快的分段,后面的数字代表最慢的分段。再如:“4-1”代表,第四个分段最快,第一个分段最慢。这12种模式可以用一个矩阵给出。矩阵的列代表最快的分段(从1到4),矩阵的行代表最慢的分段(从1到4)。(注:n代表采用该速度结构模式的选手类型数;RANK1、RANK2、RANK3分别代表世锦赛中前三名选手;ASN代表亚锦赛中1~3名的最好成绩,视为亚洲顶尖。CHN表示国内锦标赛、全运会记取的1~3名最好成绩,视为国内顶尖。)
表1 游泳项目分段体能分配速度结构运用分析矩阵
3 结果与分析
统计结果如下:
采用“1-4”模式的选手类型最多,为29种,分别为:女子200m自由泳:RANK1,RANK2;200m仰泳:RANK1,RANK2,RANK3;200m蛙泳:RANK1,RANK2,RANK3,ASN,CHN;200m蝶泳:RANK1,RANK2,RANK3,ASN,CHN;男子200m仰泳:RANK1,RANK2,RANK3,CHN;200m蛙泳:RANK1,RANK2,RANK3,ASN,CHN;200m蝶泳:RANK1,RANK2,RANK3,ASN,CHN;
采用“1-3”模式的有16种选手类型,分别为:女子200m自由泳:RANK3,ASN,CHN;200m仰泳:ASN,CHN;男子200m自由泳:RANK1,RANK2,RANK3,AHN;200m仰泳:RANK2;RANK3;ASN,CHN;200米蝶泳:RANK2;ASN,CHN;
采用“1-2”模式的有6种选手类型,他们分别是:男子200m自由泳:CHN;男子200m仰泳:RANK2;女子200m自由泳:RANK3,ASN,CHN。
采用“4-2”模式的有3种选手类型,他们分别是:女子200m自由泳:ASN;男子200m自由泳:ASN;女子200m蛙泳:CHN。
采用“2-3”模式的有0种;采用“2-4”模式的有0种;采用“2-1”模式的有0种;采用“4-1”模式的有0种;采用“4-3”模式的有0种;采用“3-1”模式的有0种;采用“3-2”模式的有0种;采用“3-4”模式的有0种。
由此可以看出,在游泳项目不同距离不同泳式不同类型选手中,采用第一个分段最快,第四个分段最慢的模式最多,在64种选手类型中有29种采用该比赛分段速度结构模式,并且国际顶尖前三名所占比例也最多;其次就是第一个分段最快,第二个50m最慢的模式,有90名优秀选手采用该比赛模式,占22.7%。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在决赛中有16种类型选手运用采用第一个50m最快,第三个分段最慢的体能分配结构方式完成赛程,且采用较多的是将第二个分段降到最慢的。
从生理学能量供给的角度分析,游泳运动员完成200m项目是需要动用三种供能系统的,磷酸盐(ATP-CP)系统、乳酸—糖酵解系统以及氧饱和或稳态(有氧)系统。三种功能系统相互转换,参与能量的产生过程,只是供能的比例有所不同。磷酸盐系统治能供全速游很短的时间(大约5~10s),这段时间只能全速游25m左右,继续游进所需要的能量主要靠乳酸供能系统提供,此系统能量的产生不需要O2,糖酵解产生能量,同时造成乳酸堆积。通常乳酸的峰值出现在运动后2~3min,正是相当于优秀游泳运动员游200m左右的距离。此时,如果还保持一开始的强度,乳酸就会急剧升高,仅仅在此系统的供能下,ATP就会减少,即有氧参与供能。只有在第三分段进行适当匀速调整,最后一个分段才能调动最多地能量供给进行有效冲刺。
4 结论
(1)通过对国内外重大游泳比赛的200m项目的体能分配矩阵分析发现,在决赛中大多数顶尖选手采用了第一个50m最快,第三个分段最慢的体能分配方式。另第二个分段最慢的体能分配模式都是较合理的、采用较多的。
(2)大多数中国运动员在第一个分段速度系数较高,游速较快,对后程冲刺阶段的速度耐力的重视程度不如开始和途中游阶段。
(3)国际顶尖选手,前分段与后分段相差较小,体力分配比较均匀,由此可见他们凭借自身能力优势在决赛中能够发挥良好的控制能力,以最为省力、适宜的体能分配方式游完全程,游速更均匀。
[1]仲宇,邵松柏.游泳蹲踞式和抓台式出发技术的运动学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7(3):83-88.
[2]松井健.寺田晶裕.立贞荣司,等.日本游泳运动员200m自由泳比赛中每5m的速度、划频和划幅变化的研究[J].体育方法与研究(日文),1998(1):87-93.
[3]王倩,马楠.我国优秀竞走运动员比赛中的速度变化与战术运用[J].辽宁体育科技,2005(5):37-38.
[4]谭明义.奥运会优秀游泳运动员参赛战术探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0(1):80-84.
Matrix Analysis of Physical Ability Distribution in Different Phases of 200m Swimming
LIAO Ting1,ZHANG Chang-qing2
(1.Sports Training Dept.,Wuhan Sport Univ.,Wuhan 430079,China;2.Sport Dept.,Wuhan Vocation and Technique Inst.,Wuhan 430050,China)
With the statistics of speed index,the paper adopts the matrix analysis to analyze the physical ability dis⁃tribution ways of the excellent swimming athletes.The research findings show that 1)most of the excellent swimming athletes swim fast in the first 50m and allocate the least physical ability in the third phase;2)the Chinese athletes swim fastest in the first phase and pay less attention to the speed and stamina in the third phase than that in the be⁃ginning and the process while the international elite swimming athletes have equal physical ability distribution.
200m swimming;physical ability distribution;matrix analysis
G861.1
A
1672-268X(2013)05-0085-04
2013-07-26)
国家社会基金项目(13CTY027);湖北省体育局项目(2008A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