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开卷考试复习策略
2013-06-04王洁梅
王洁梅
【摘要】开卷考试注重的是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联系现实的分析、理解和概括能力的考查,这需要学生加强对基础知识点的掌握,同时也需要教师及时捕捉各种有效信息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初中历史;开卷考试;学习能力;复习策略
历史开卷考试考查的核心是学生的能力。那么,对于历史教师来讲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以适应开卷考试呢?
1、正确认识开卷考试
一提到开卷,绝大部分同学认为,平时看不看书无所谓,反正中考时可以带课本和复习资料,到时翻书找答案就行了!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看法!这不仅与实行开卷考试的初衷背道而驰,而且严重影到学生在历史课堂中的积极性、主动性。中考历史命题考查范围广,综合性强,遵循“以能力立意命题”为趋向,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的识图、读表、分析理解、归纳总结等能力的综合。虽然所涉及的内容都是教材的重要知识点,大部分同学对所给的题干、材料、提示等也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但在具体解答时仍然会觉得无从下手。思想问题是个大问题,只有把思想上的误区解除了,才能对提高考试成绩起到好的效果。
因此,在教学中要告诫学生,开卷考试要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没有牢固的基础知识作铺垫,根本谈不上各方面能力的提高。除此之外,开卷考试更注重的是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联系现实的分析、理解和概括能力,这就需要扩大学生自己的知识面,需要教师及时捕捉各种有效信息给学生补充“新鲜血液”。
2、以教材为本,教育学生科学用书
2.1 熟悉课本、选好复习指导书。太多的资料和试卷让学生在考场上无从找起,徒耗时问。所以要以教材为本,选好一本复习指导用书,要求每一位同学备齐所有课本,把它放在书桌的一角,随时翻看,熟悉课本和抓住每一课的框架,识记提纲和要领。对于平时在课堂、练习、考试或老师补充的新知识点,要做好“移栽”,记录到教材或复习用书的相应的知识点处,这样在考试中才能很快地查找到。另外,要告诫学生有关的知识应尽量消化在平时的学习和复习中,考试时应做到不翻书就能解答。对实在找不到答案的题目,再翻书查找。
2.2 学会整理笔记、消化知识点。很多学生在上课时就只是埋头把老师说的知识点一字不落到都记上,密密麻麻地写了一大片,往往却停留在“死记硬背”这个层次上,对基础知识点、基本观点的内涵根本没有“消化”。考试时,出于侥幸心理,照搬照抄,最后写出来的答案与试题的要求“貌合神离”相距甚远,反而浪费了时间和精力。因此,在教学中,针对这种情况,就要告诫学生要学会整理笔记,不要把所有东西都往书上记,应当有选择摘抄一些重要的、系统化的知识点。同时,抄东西时要分门别类,把知识划分成不同的专题,如:现代经济的发展变化、近代现代抗争与探索史等。这样,针对不同问题分门别类地去查找,省时、省力并提高了复习效率。
3、明确各复习阶段重点,简化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3.1 全面复习时,侧重基础,针对考点知识进行有重点的复习。讲课时,师生共同整理出主题单元的历史线索,突出一个“精”字。例如:复习中国近代史第一主题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时,首先从标题中我们就要明确可分为“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两条线索。然后,围绕这两条线索再对相关的基础知识点进行有重点的复习。
3.2 纵横比较,构建知识网络。如果所学的知识在头脑中无条理地堆积在一起,就容易产生混乱,造成知识的混淆,也不易有效地将这些知识信息还原、再现。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将知识简化,这就需要善于归纳和整理。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着知识掌握不系统,认识不完整的情况,以单元复习为主,侧重于细节和各个单元中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要做到点、线、面相结合,点、线成面,做到点实,线清,面广。
3.3 深化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具体做法是关注重大时事和社会热点问题,重视联系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实际,学会运用教材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分析重大时事和社会热点问题。例如:学了日本的《大化改新》、《明治维新》后,对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什么启示?这就将课本知识延伸到现实生活中。并且要注意从全球史观的角度,认识不同地域的文明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作了重要贡献,用生态文明史观阐释工业文明与生态发展的矛盾,从而深化理解科学发展观。
4、全面演练、教授方法。提升能力
4.1 要明确题目给出的历史时间,把握关键词,准确判断。并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能力,熟悉中考题型,全面演练知识、技巧、方法,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的解题能力。
4.2 认真审题,加强材料题的训练。材料题是绝大多数学生的薄弱环节,很多学生在做题时都没有“审题”的意识,拿起笔就写,往往答得很泛、不得要点,分数很低。因此,要严格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审题习惯与答题能力。
首先,要认真分析所设问题,切忌先阅读材料,再分析问题。
其次,要仔细阅读理解材料,切忌不看材料,跟着感觉走,想到哪儿写到哪儿,直接凭感觉答题。我们必须从提供的材料中尽可能地搜寻“问题信息”,即进行“材料处理”的过程。
再次,要紧密结合教材内容,注意知识迁移,切忌单靠所提供的材料答题。“材料在书外,答案在书内”是材料解析题的重要特征。对此我们必须回忆教材中有关知识,并将提供的材料和教材相关内容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为最后总结答案提供基础。如果仅凭材料,往往难以回答完整。
最后,总结答案时要进一步审清、审准设问,文字表达注意条理清晰、言简意赅,切忌答非所问,杂乱无章,辞不达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