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时代的高校图书馆再造
2013-06-04龙文
龙文
【摘要】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文献信息在组织、获取方式上都呈现出明显的数字化及网络化特征,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和信息中介地位正面临挑战。在巨变的信息环境中,只有重塑图书馆,才能推动图书馆的发展,彰显图书馆的存在价值和意义。而重塑图书馆的关键,在于改变传统的图书馆管理及服务方式。
【关键词】信息化;图书馆;挑战;对策
1、引言
图书馆是收藏并提供知识和思想成果的地方,而高校图书馆又是高校的有机组成部分,哈佛大学第21任校长艾略特曾经提出图书馆是大学的心脏,可见图书馆在高校中的重要作用。但是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当下,颇具强势的数字资源将取代馆藏纸本资源的说法,馆藏纸本文献利用率下降的趋势,以及通过网络即可获取文献信息的现状,都令图书馆存在的意义和价值面临考验,在面对这些繁杂现象和诸多说法的时候,图书馆界对今后图书馆发展表现出的担忧并不是毫无道理。然而任何一个作为社会个体的人,信息需求都是其生存和发展的真实需求,或可换一个角度来看,信息环境挑战的并不是图书馆,而是传统的图书馆管理及服务方式。可以说,在文献信息存在形态和获取方式的巨变中,只有重塑图书馆,才能推动图书馆的发展,彰显图书馆的存在价值和意义。
2、信息化时代高校图书馆面临的挑战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文献信息的组织、获取方式上都呈现出明显的数字化及网络化特征,信息环境的变化改变了读者获取信息的方式,拓展了获取信息的渠道。相对于传统图书馆的信息环境来说,当前读者阅读行为和信息需求以及对图书馆的认知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2.1 读者阅读行为和信息需求的变化给图书馆带来的挑战:读者是图书馆赖以生存的基础,其阅读行为的变化从根本上影响着图书馆的发展。据2012年公布的“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_2]:2011年中国18~70岁国民上网率达到54.9%;其中有63.1%、46.3%的网民将阅读新闻、查询各类信息作为主要网上活动;值得注意的是,有16%的网民将阅读网络书籍、报刊作为主要网上活动;互联网的信息获取功能越来越受到网民的重视,各类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均有明显增长。近几年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与之相反的是网上阅读量在迅速增长,高校的阅读情况亦如此,从目前各种调查中可以发现,高校师生到馆率、图书馆文献借阅率都在下降,信息载体的数字化和信息传播的网络化正使传统图书馆文献收藏和交流功能受到空前的挑战。
目前,高校师生对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利用是相当广泛的,对他们来说,获取这些资源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搜索引擎(如谷歌、百度等),图书馆并不是首选或者说唯一的网站。在网络化、信息化社会的大环境中,高校读者对传统图书馆资源以及服务的依赖程度呈下降趋势已是不争的事实。信息新技术、新载体已经动摇了高校图书馆诸多概念的根基,读者信息需求呈现出阅读浅层化、娱乐化、快餐化的现象,并且越来越多的读者选择通过图书馆以外的渠道获取所需的信息与资料,而只是把图书馆当作借还书或者自习的场所。可以说,高校图书馆转型的压力与动力均来源于读者信息行为的变化,能否准确把握读者需求的变化、准确判断目前图书馆所处的竞争态势,是高校图书馆变革的前提。图书馆需要冷静思考、仔细研究读者需求的新特点,这也意味着图书馆将面临新的信息使命:信息资源的集成整合与服务,并且需要面对其他信息行业的竞争。
2.2 读者对图书馆认知的变化给图书馆带来的挑战:门户、购买以及存档功能作为图书馆的传统核心功能,其内涵包括:科研中定位信息的出发点或入口,即门户功能;购买学术期刊、书籍、电子数据库等文献信息资源,即购买功能;作为检索、保存、跟踪资源的资源库,即存档功能。随着信息环境的迅速改变,高校师生的信息获取方式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同时其对图书馆的使用以及对图书馆所能提供的价值的感知,也发生了明显的转变。以前,师生几乎完全依赖于图书馆获取其所需的信息资源,图书馆员则指导师生发现信息或者促进这些资料的发现。随着师生们逐渐通过互联网获取所需资料,图书馆在信息获取过程中的门户作用正逐渐下降。
根据美国伊萨卡战略与研究部的教师调查显示:随着时问的推移,认为图书馆门户功能重要的人数逐渐下降,而认为图书馆购买功能更加重要的人数逐渐上升。2011年OCLC发布的《图书馆认知2010))报告确认了这种趋势,随着读者通过互联网自我利用信息行为的增加,图书馆作为信息门户的作用正在逐步下降,已经没有人将图书馆门户作为查找信息的首选入口了。
另外从信息服务的角度来看,图书馆是信息生产者与信息利用者之问的中介,然而随着信息环境的改变,文献信息行业与其他信息服务行业的界限日渐模糊,信息交流与服务体系也面临重组。一方面是读者与信息资源直接接触的可能性增强,自我利用信息行为增多;另一方面是原先的信息生产者开始通过互联网直接向读者提供信息服务。这些变化使得信息检索以及获取逐渐非中介化、非专业化,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和信息中介地位正日益消失。
3、信息化时代的高校图书馆再造
在当今的信息化环境中,图书馆界内外人士都对今后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提出了种种担忧,高校图书馆的传统定位、办馆理念、馆藏结构、流通体制、管理结构等等,能适应这些已经发生并将继续发生的变化么?高校图书馆如何应对这些变化,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3.1 重新规划图书馆的功能定位:传统的高校图书馆是一个专注于获取、维护和提供本地实体馆藏服务的机构,是教学、科研必不可少的学术服务机构,只是被动的等待读者来到图书馆才为其提供服务。然而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读者完全可以跨过图书馆直接获取信息,获取信息变得十分便利,图书馆在信息获取过程中的地位受到挑战。新的信息环境下,图书馆应当避免仅仅从自身的资源、优势和能力出发去建设一个服务,然后被动的等待读者上门。而应当以读者为中心,根据读者不同层次的需求去改变其服务方式,积极提供有附加价值的服务,使图书馆服务融入到读者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去。高校图书馆已经从“文献资源建设为中心”的时代进入“以读者为中心”的时代,这是对旧有的图书馆思维、服务方式的挑战,图书馆应积极适应这种变化,转变为一个提供多样化信息的知识服务中心,以支持研究、教学和学习的需要。
3.2 将技术融入到图书馆服务中:正确的理解信息技术发展给图书馆带来的影响对图书馆来说至关重要,信息技术的发展使读者对于图书馆的需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数字化资源、网络存取、搜索引擎等使得读者对图书馆传统文献和服务的依赖性在减弱,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读者信息需求在减弱。信息技术带来的传播方式、检索效率以及互动服务等,为图书馆丰富馆藏形态、提升服务模式提供了契机,依托信息技术,图书馆需要更加有效的将读者需求融入图书馆服务机制中,改进技术手段,构建全新的数字图书馆,强化数字馆藏、数字资源的存储与检索。
未来的图书馆应该体现网络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实现知识的“云检索”,利用信息定制、推送等随时随地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技术能够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效率,将图书馆服务随时随地的融入读者的学习与科研中去,使得“泛在图书馆”成为可能。
3.3 从收藏型图书馆到创新型图书馆:图书馆最基本的社会职能是广泛收藏文献以记录人类文化遗产,传统图书馆在收藏职能的推动下形成了以纸质文献为主体的资源体系。在新的信息环境下,馆藏的概念和质量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数字资料成为图书馆新的馆藏形式,同时也实现了从一馆收藏到多馆合作收藏的转变。另外由于声像设备的引进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图书馆能够提供的服务已经超越了传统的文献,文化娱乐功能得到加强,这也是新的信息环境下图书馆出现的新职能。由于图书馆资源丰富,拥有宽敞宁静的场地以及现代化的声像设备,同时到馆读者中也不乏娱乐型读者。因此,高校图书馆在履行好基本的文献服务的同时,帮助到馆师生缓解学习生活中的紧张和压力也是一个重要的服务方面,这种集文化休闲为一体的服务模式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3.4 发展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过去,图书馆建设的重点是放在技术的引进以及与技术机构的合作上,而现在,问题的焦点已经转移到了如何发展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上。国内外许多图书馆都在思考和积极努力来发展这种学习共享空间,针对到馆读者减少的现状,尝试通过学习共享空问提供给读者一个学习讨论和集体创作的场所,强化图书馆作为读者学习活动场所的功能,从而创造一个与信息、学术有关的新型图书馆。
根据国内外一些先进图书馆的经验,在馆内开设咖啡厅便是顺应环境变化的服务创新之举,其目的就是为高校师生在紧张学习之余提供了一个轻松悠闲的交流空间和文化休闲场所。在这个空间里,读者可以学习、休闲、娱乐和交流,更重要是读者在利用馆藏资源遇到问题时,随时都可以向图书馆员咨询以得到帮助,可以说,咖啡厅的设立拓展了图书馆传统功能的内涵与外延,也是对高校图书馆功能定位的大胆创新。
3.5 打造学科知识服务团队:虽然图书馆不断通过改善环境、开展微笑服务、提升馆藏资源质量等举措,努力提升自己的服务水平,但是缺乏内涵深度的服务还是使得图书馆远离学校教学科研主战场。图书馆应该转移传统以收藏为中心的馆务活动和服务机制,建立学科馆员的联络系统,着重于服务教学研究,努力推广馆藏资源和服务。学科化服务体现了“以用户为中心”的图书馆服务理念,与传统的图书馆模式相比,学科化服务不再以传统的图书馆主体文献资源来组织服务,而是以用户为中心,按照用户对象的学科、专业来组织服务,并强调融入学校教学、科研的动态过程。图书馆学科化服务将文献信息的发现、搜集、获取、分析、整合等作为后台支持,为学科用户提供超越资源范围的助理式服务,有利于促进图书馆信息服务平台的构建,提升图书馆的竞争力。
4、结语
新的信息环境下,图书馆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如果图书馆的发展墨守成规、停滞不前,那么其终将被淘汰,如果图书馆与时俱进,服务不断推陈出新,那么其必然会永葆活力。图书馆不应局限在有限的空间和能力范围内,应当勇于拓展自身的发展空间,延伸自身的能力范围,彰显图书馆在网络时代、信息和知识社会中的价值和作用。在未来,作为组织机构形态的传统图书馆或许将不复存在,但这并不意味着图书馆的消亡,以服务为导向的图书馆作为一种社会功能必然会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