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黑龙江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

2013-06-04李玉平

科技致富向导 2013年9期
关键词:样地公益林物种

李玉平

1.基本情况

为规范调查方法,明确技术要求,确保调查方法符合实际,增强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编写了《黑龙江省第二次全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调查操作细则》,明确了内容、细化了标准,规范了程序和方法。一是扩大了调查物种的范围,在国家规定的7个调查物种的基础上,将山槐、水曲柳、风箱果、黄菠萝、紫椴、人参等6种黑龙江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纳入了调查范围。二是根据调查物种的生长环境及分布范围,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调查方法。根据不同调查物种的分布区特点,分别采用线路调查,验证一类、二类和国家公益林样地、补充增设样地等方法,确定其分布范围和数量。结合二类调查林相图、地形图、卫星影像图以及全国第一次调查成果资料,对调查物种的分布区进行了初步区划,对分布区内各物种调查线、一类样地、国家公益林固定样地进行图面布设。

2.技术方法

(1)根据二类调查成果确定分布区:二类调查成果资料对于大多数调查物种的分布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红松、兴凯赤松、核桃楸等乔木树种是调查的主要内容,历次调查已对其起源、胸径、株数、面积等测树因子进行了详细记载;分布比较广的刺五加等灌木树种,在植被调查中均记载了其盖度、高度等因子。

(2)利用样地资料确定物种分布区:我省已经建立了完善的森林资源监测体系,形成了覆盖全省市县林区的森林资源固定和临时样地数据库,包括一类清查样地数据库、国家级公益林监测样地数据库、二类调查样地数据库。本次调查我们对样地样木数据进行分析,利用样地空间位置,作为修正二类调查资料确定物种分布范围界线的依据。

(3)线路调查验证分布区界线:利用二类调查数据确定调查物种的分布区,经样地空间位置修正后,考虑调查成果的时效性和调查成果精度,根据调查物种生境和立地条件,采取线路调查的方法进一步核实验证调查物种的分布范围和植物群系的变化对调查物种分布的影响,采用GPS定位在卫星图像上细化调查物种的分布界线的方法,确定分布界线并绘制成图。

3.调查物种的数量确定

(1)利用资源监测样地调查:对于红松、核桃楸等乔木物种,采用系统抽样法进行调查。即提取调查物种分布区域内的一类清查样地、国家级公益林监测样地,并对其进行现地调查,用调查后的样地数据计算调查物种的数量。

(2)固定样地加补充临时样地调查:由于兴凯赤松分布分布区域相对集中且面积区较小,仅采用一类清查样地、国家级公益林监测样地数据推算其数精度太低,因此,我们在调查中采用了在兴凯赤松的分布区内等距设置一定数量的样方,与一类清查、公益林监测样地合并计算的方法,推算调查物种的数量。

(3)设置临时样方调查:对于兴凯赤松、松口蘑、刺五加等非乔木物种或分布区较小,不适合系统抽样法调查的物种,采用典型抽样法进行调查。即在该物种的分布区内等距设置一定数量的样方,根据样方内物种的密度计算调查物种的数量和分布。

4.目的物种调查情况

(1)兴凯赤松分布范围与面积:根据二类调查林相图,确定兴凯赤松的分布范围,将兴凯赤松纯林及混交林单独勾绘,参照高清卫片对其分布范围进行修正和调整。共勾绘卫片6幅,区划有兴凯赤松分布的小班138个。设置一条长度为3000米的调查线,经线路调查后,确定共有4个群系分布有兴凯赤松,分别是赤松林、柞树林、针阔叶混交林和软阔叶混交林。其比重分别为赤松林1500米,占50%;柞树林600米,占20%;针阔叶混交林300米,占10%;软阔叶混交林600米,占20%。根据线路调查结果,再次修正兴凯赤松的分布范围,最后确定兴凯赤松的分布面积为5653公顷。

(2)物种数量调查:采用设置临时样方典型抽样法调查。在兴凯赤松所处植物群落中选取代表性的地段,设置临时样方,共设置了20m×20m的正方形主样方21个,副样方84个。其中赤松林内设置6个主样方,柞树林、针阔叶混交林、软阔叶混交林各设置5个主样方,具体计算见下表:

结果兴凯赤松的分布面积为5653公顷;株数为2689558株;蓄积为208273立方米。

5.几点体会

一是建立专家咨询机制,是提高调查科学性前提:针对植物调查专业性强、手段要求新、精度要求高的实际情况,为保证调查工作质量,提高调查工作精度,提升调查成果的科学性。在前期准备工作中,经查阅相关资料,在专家组的指导下,确定了调查物种的生长习性、分布特点以及分布的林分类型、植被类型等信息,为外业调查提供理论基础;确定了适合我省实际情况的,具有针对性的各目的物种调查方法,为高效、优质完成调查工作创造条件。

二是加强培训和考核,是保证调查质量的基础:在外业开展前,采取集中讲解、分组讨论、集中答疑和野外实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认真学习相关技术规定,统一技术标准和操作方法。通过实习与考核,增长了调查人员的业务水平,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是应用新技术,是提高调查先进性的依据:在内业准备中,利用“GIS”技术将二类调查小班线与前期调查物种范围进行叠加,应用坐标系统转换使其相互匹配,参考历年森林资源监测样地和二类调查样地点位数据属性,为准确确定调查物种的分布范围提供了技术支持;应用“RS”遥感技术,将各调查物种的分布范围落实到卫星影像图上,并根据影像特征进一步修正调查物种的分布界线,形成了符合林地利用现状的调查物种分布区图;在样地布设和线路调查工作中,应用“GPS”定位技术,实行所有样地、样方以及调查线路的轨迹定位,并将定位坐标或轨迹落实到调查物种分布图上,作为修正物种分布区界线的参考依据。“3S”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调查工作的先进性。

四是以往调查成果的应用,是提高调查效率的保证:近年来,我省森林资源监测体系逐步完善,形成了覆盖全省市县林区的森林资源监测体系,建立了监测、调查森林资源数据库。包括经7次复查的一类固定样地9076个;经过两次复查的国家重点公益林监测固定样地20170个;经过2次复查的县级固定样地10370个;二类调查临时样地79000个;二类调查小班空间数据及属性数据200余万个。本次野生植物调查,充分借用了这些小班数据和样地数据,优化了调查手段,提高了调查工作效率。

6.建议

(1)优化部分物种的调查手段和方法:受气象因素影响,分布及产量不稳定的物种,优化调查方法,采取三年连续调查,取平均值的方法确定分布区及产量情况。建议对珍贵稀有物种,要求现地不设调查标志,建立稀有植物空间信息保密制度,加强调查过程中的植物保护措施。

(2)细化部分物种调查内容:保护植物调查应根据不同植物的特点,有针对性确定相应的调查项目和内容。如数量很多、分布广,药用价值高、采集量大。建议调查时增加产量或生物量等调查内容,通过连续调查,反映刺五加的再生能力,以及资源消耗和动态变化情况。

(3)建立保护植物监测体系:建议将保护植物监测纳入森林资源监测体系,及时反映保护植物资源变化的动态信息,科学指导国家、省保护植物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样地公益林物种
桉树培育间伐技术与间伐效果分析
小陇山林区麻沿林场森林抚育成效监测调查
丽水发现新物种
龙泉七成公益林实现信息化管理
回首2018,这些新物种值得关注
浅谈关于我国公益林管理的初步思考
国家级重点公益林管理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让公益林保护利用有法可依
世界上的15个最不可思议的新物种
疯狂的外来入侵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