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蒲江:产城共兴的“一生之城”

2013-06-04供图蒲江县经信局

中国西部 2013年7期
关键词:蒲江蒲江县产城

文 / 胡 静 供图/ 蒲江县经信局

一个地处成都远郊的小城,在城市发展中不盲目追求效益,不急功近利在经济指标上一味追赶,而是立足自身实际筹谋未来,抓住“以人为本”的核心,创新理念,以长远的眼光谋划可持续性发展。蒲江,一幅城美民富的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蒲江全景图

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远郊的小城——蒲江,近两年来名气大增。世界500强工业企业——德国博世集团震撼入驻,总投资达64亿元的香港本旺集团、苏州宇扬包装材料公司等9个产城一体项目集体落户,“寿安新城”频频见诸报端,被各级媒体争相报道,备受社会关注。据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蒲江县寿安新城是成都产城一体发展的示范点。蒲江,这座名不见经传的,成都市域经济第三圈层小城,何以如此令人瞩目?成为全市示范的“寿安模式”又有何独到之处?记者走进蒲江去探寻答案。

产业兴城:三圈层小城露出“尖尖角”

从成都出发,经绕城高速上成雅高速,一路顺畅。进入蒲江,迎面而来的清新空气和整洁的街道是第一印象。

尽管地处成都远郊,区位条件和工业基础都不占优势,但“市域经济的薄弱点,恰是未来发展的重点和爆发点。”蒲江县委书记施跃华说,三圈层具有比较成本优势、空间容量优势、环境容量优势,具备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提速升位的重要载体和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成本低洼地”和“集聚高地”,将成为全市发展最具潜力、最有冲劲的后发地区。

五大兴市战略中,“产业倍增”无疑处于核心地位。多年来,蒲江工业经历了从“分散布局、粗放经营——一县一园区”,到“集中发展——一区一主业”、“一主业多特色”集约、集群发展的过程,新型工业化得到深入推进,工业实现从粗放经营向集群集约发展的跨越。

蒲江县工业区管委会副主任王正荣向记者介绍,2011年,全县人均GDP为28672元,约合4543美元,工业经济对蒲江县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1.3%,拉动蒲江经济增长9.3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占蒲江GDP的比重由2010年的40%提高到42.9%。2011年,荣获“中国特色产业百强县”、“中国最具特色经济发展潜力县”等称号。

蒲江的各乡镇也因地制宜主推特色主业,集约、集群发展。蒲江的寿安镇已被国家作为国家级包装印务产业基地进行培育,正在全力打造“中国印务包装产业基地”。目前除成功引进德国博世集团两个项目和日本伊藤忠集团入驻外,同时还引进了蒲东印务创业园、合联产业园、广东天龙油墨、杭州大精机械等国内关联知名企业25家,协议总投资41亿元,其中已有13家投产。

拥有蒲江县西部区域中心镇和茶产业特色镇双重称号的成佳镇,则依托起源于唐朝,历史悠久的茶叶资源,大力发展茶产业,全镇拥有茶园1.816万亩,是“国家级茶叶标准化示范区”和四川省三大茶叶产区最集中最大的产区,年交易额达4亿元以上,已形成川西茶叶交易中心,正在致力于打造“中国西部茶都”。

快速发展的工业经济为实现产城一体、融合发展提供了历史的必要条件。按照“产城一体、商住平衡”的规划理念,成都市大力推进“立城优城”战略,联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进程。而蒲江县针对当前工业化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城镇的集聚、辐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主业支撑带动作用有待进一步增强等实际,也在积极探索“产城一体”融合发展模式。

寿安模式:“理念新”带动“产城兴”

作为成都市“两化互动、产城一体”发展示范点的寿安镇,近来被媒体频频报道,“寿安模式”到底有何独特之处呢?记者深入寿安,探寻究竟。

寿安镇位于蒲江县东部、成都平原西南边缘,全镇幅员面积87.63平方公里,人口5.6万,是成都市优先发展重点镇。发展需要资金,对于财力相对薄弱的蒲江而言,“钱从哪里来”是发展中需首先解决的问题。穷则思变,变体制机制,创新发展。蒲江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探索出了一条“引入市场主体办园区、吸引社会资本建城市”的新路子。

据蒲江县委常委、副县长、县工业区管委会主任鲜荣生介绍,2010年,蒲江县制定了将寿安打造成“成都现代印务基地”和县域副中心的发展战略,按照“市场主体、产城融合”的理念启动寿安新城建设,推行了“政企合作、市场化运作”的社会资金投入机制。

2010年4月,由青羊工业建设发展公司、蒲江兴蒲公司、成都旭龙投资公司,分别出资60%、24%和16%,共同组建青蒲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基础设施及配套投入与建设,利用社会资金开发建设寿安新城。

理念有了,机制也创新了,接下来就是如何着手实施的问题了。蒲江对此的回答是:环境先行。由政企共同出资组建的青蒲公司2010年9月动工,依傍蒲江河,用半年时间打造了环境优美的寿安新城综合服务中心,并斥资6000万元,对蒲江河进行改造。走进招商服务大厅,恢弘大气又细节周到。抬眼向窗外望去,清清的蒲江河静静流淌,岸上也并不杂乱,绿茵如织,能与欧洲小镇媲美。

就在这座综合服务中心,世界500强和国内知名企业相继签约入驻寿安新城。2011年11月博世包装技术项目正式入驻,今年1月便建成投产,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 “蒲江速度”令行业惊叹。如此高的效率是如何达到的?博世包装负责人给出了答案,“我们在蒲江感受到了什么叫细致入微的服务,从餐厅的投用到用电的科学规划、人力资源的培训,我们想到的和没有想到的,蒲江都会第一时间解决。”博世包装成都公司代理总经理兼厂长何品纯甚至带着一家人来到寿安开创事业。

寿安新城建设实现的三个转变,投资和建设均由政府为主转变为以市场为主,由园区招商转变为载体招商,由土地招商转变为厂房招商,不仅吸引来了博世这样的世界500强工业企业,对科技型成长型中小企业也颇具引力。四川御品轩瓷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曾学富说:“企业入驻,若建厂房需要18个月,而租厂房只需6个月,给企业缩短了投产时间,提高了效率。”

蒲江县将11.43平方公里的寿安新城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统筹考虑镇域的经济功能、社会功能、生态功能,将城市服务功能深入产业区内,使生产区、生活区相互融合。在企业入驻园区之前,以开放园区的理念规划建设功能复合的“高端产研住综合体”、“企业服务港”,涵盖吃、住、娱、银行网点、政务网点等配套功能,方便了员工生活,提高了工作效率。寿安的产城一体建设,真正抓住了城市发展的核心——以人为本。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环境研究所副研究员单菁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城市的发展不是为城市的发展而发展,也不是为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城市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该是‘以人为本’。”

一个地处成都远郊的小城,在城市发展中不盲目追求效益,不急功近利在经济指标上一味追赶,而是立足自身实际筹谋未来,抓住“以人为本”的核心,创新理念,以长远的眼光谋划可持续性发展,实属难能可贵。而这也是它为自己探索出来的最合适的道路。这就是“寿安模式”的核心秘密。

“栽下了梧桐树,自有凤凰来”,世界500强、国内知名企业相继而来。人才是建设最宝贵的财富。博世包装机械装备技师陈朋,本来就是蒲江县寿安人,以前在外打工,博世入驻寿安后,从外地回到寿安,他一脸笑容地说:“离家近,家的温馨也感受到了,在家的待遇也不比外面差,对未来的希望比以前高了很多。”

在“梧桐树”浓荫庇护下的人们生活质量也与日俱增。“确确实实寿安环境变得很优美,就跟一个小成都一样。”寿安人方月英笑容满面地说。同是寿安人的王世淦老人很喜欢改造后的蒲江河,他说:“每天吃完晚饭都会和老伴来河边散步,再过十年,寿安的变化会更大。”

王世淦老人的预言与寿安的近期目标不谋而合。预计5至8年后,寿安新城将建成城区人口8万人、年产值超过100万元、年利税超过15亿元的规模,建成西部一流的特色生态产业基地、绿色印务包装基地。

茶都成佳:产、贸、生态巧融合

寿安的产城一体建设模式今年已在成都市全市推广,而蒲江并不只有一个寿安。蒲江县成佳镇是成都市重点镇,成雅高速公路和川西旅游环线穿镇而过,全镇幅员面积39平方公里,生态环境优良,森林覆盖率达49.5%。成佳自古盛产茶叶,是国家茶叶标准化示范区核心区,享有“中国绿茶之乡”美誉。

成佳镇党委书记钟锐向记者介绍,成佳镇按照“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规划建设原则”,整合资源,彰显特色,整体打造“西部茶都”。产业规划突出特色集群,坚定“茶为核心,三产联动”是两化互动的动力引擎,明确产业目标就是高端发展茶叶基地、茶叶加工、茶叶品牌、茶文化乡村旅游。在规划产业的同时,优化完善城乡体系结构,坚持产业高端与新型城镇融合发展。从空间布局和规划设计等方面对镇域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了修订和完善,以场镇为核心,合理布局“同心家园”、“茶海之岛”等6个农民新型社区,形成环境田园化、空间人性化、风貌多样化、交通网络和配套标准化的新型城乡形态。

记者来到成佳镇同心社区,满山的茶叶长势正好。社区书记王君贤向记者介绍:“同心社区人均2亩地,以前种植水稻,每亩每年收益1500元,还要除去人工费及其他费用;现在主要以茶产业为主,每亩每年收益能达到4000-5000元,人均年收入8730元。而且90%以上的茶农都跟茶企签了协议,不仅保障了茶叶的销路,而且收购价也比市场价优惠。同心社区百姓的日子是越过越好了。”

同心社区六社茶农,致富带头人杜若坤家有四口人,12.3亩地种茶,每年能收入5万多元,几年来,不仅把前些年孩子上大学欠的债还完了,还住上了楼房,开上了小车,生活越来越幸福。

蒲江县茶叶基地

据王君贤介绍,茶园管理采用“政府引导,龙头企业带动,茶农为主体”的方式,创新了“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的统防统治茶园模式,全面采用黄板、灭虫灯等物理、生物措施防治病虫害,建立了茶叶质量追溯体系,茶叶质量安全水平达到出口东亚和欧盟标准。全镇2.2万亩茶园通过GAP(中国良好农业规范)认证,其中获有机认证的茶园1万亩,被命名为国家级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

突出的茶产业资源优势,奠定了成佳镇茶叶加工企业集群发展的坚实基础。全镇共有茶叶加工企叶66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2家,在全国率先使用天然气、电力清洁能源进行蒸青绿茶生产,率先将现代机械制作与传统手工工艺相结合进行名优茶生产。抱团打造的区域公共品牌——“蒲江雀舌”,以其“色翠、香高、味醇、形美”的独特品质,于2010年底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2年品牌价值已达到10.52亿元。而成佳镇也从2010年起被确定为一年一度“中国采茶节”的永久会址。茶文化旅游业也随之而起。

不仅有产业,成佳镇还考虑到了贸易和物流,今年1月引入社会资本启动了占地400亩的西部茶都茶叶交易中心的建设和运营,将于年底完工。建成投用后将形成集茶叶贸易、电子商贸、品牌展示、国际物流配套、大型涉茶会务等功能为一体的生态、现代、国际的茶叶贸易中心,成佳镇作为川西绿茶产区核心区的集聚辐射能力和承载带动能力将再次得到提升。

成佳镇在做强产业支撑的同时,整合各方面的政策、资金、项目,统筹推进新型城乡形态构建。总投资2.24亿元,实施了场镇改造,对场镇风貌、绿化、市政配套设施、景观节点等进行改造,城镇功能日臻完善,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同时,以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理为抓手,快速推进了农民新型社区建设,推进城乡环境治理,并完善了全镇交通体系建设。2011年,被四川省委、省政府授予“四川省环境优美示范镇”称号。

一个产业优势突出、城乡形态优美、公共配套完善、社会和谐文明的生态田园城镇正逐步呈现。

交通保障:开放的蒲江外向发展求共赢

蒲江实践说明,经济欠发达地区也可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在“两化”互动、统筹城乡中赢得发展先机。蒲江县“产城一体”建设因地制宜,以人为本,一幅城美民富的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然而,开放的蒲江并不只拘于一隅,在整个成都、四川,乃至西部、全国发挥着它的作用。

交通对于城市发展相当重要,它能有效地把城市功能连结起来。据蒲江县委书记施跃华介绍,蒲江正按照“促进骨干交通路网跨圈层联结”的要求,首攻交通、大兴交通,全力做好县域“小网络体系”与成都经济区“大网络体系”的无缝对接,着力抓好成蒲铁路、成新蒲快速路、成都经济区第三绕城高速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加速破解交通制约发展的“瓶颈”,力争更加紧密地联接中心城区,更加紧密地融入全国、全球交通和经济大循环。

蒲江毗邻“天府新区”,发展包装印务、食品饮料、特种设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高度契合了“天府新区”新材料、新能源、电子等产业发展,尤其是位于寿安新城的“中国包装印务产业基地”,距离“天府新区”区域半径仅为15公里,包装印务产品配套便捷快速。目前,“天府新区”的不少企业,已是蒲江包装印务企业的客户。

随着成新蒲快速路建成通车,以及规划建设中的成蒲铁路、成都经济区第三绕城高速路等重大交通项目的实施,蒲江区位优势更加明显。而且,蒲江还是成都的西南门户、“进藏入滇”的咽喉要道,发展现代工业所需的物流成本更低、产业配套更便捷。

蒲江,这座美丽的川西南小城,在“产城一体”的探索上,在城市的建设和百姓幸福感的提升上,不止露出了“尖尖角”,更将开出璀璨的“花”,香飘四海。

猜你喜欢

蒲江蒲江县产城
蒲江县:深化“党建+”模式 提升医保服务质效
蒲江县提升服务效能 打造“暖心医保”
蒲江县:助力打造乡村振兴就业创业示范县
产城融合,功能复合——上海办公大楼方案设计浅析
蒲江县医保局稳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
丘海雄 产城融合+创新驱动 海珠创新湾擎动下一个产业风口
千亿投资、国家战略、500强扎堆 中新知识城“产城融合”对标“世界级”
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探讨
——以“蒲江雀舌”为例
早市名茶 蒲江雀舌
城市发展新结晶——产城融合一体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