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净新西兰:地球上最后的“天堂之国”
2013-06-03王丽
王丽
《魔戒》中充满原始气息的神奇密境,曾让无数人心驰神往:远古峡湾、冰川、湖泊、热带雨林、广袤的草原和漫山遍野的新西兰红鹿,构成一个田园诗歌般的童话世界。可是,当您踏上这个大洋洲最大的岛国时,千万不要“痛骂”导演彼得·杰克逊没有把这里最美的景色拿出来和观众分享。因为当地令人震撼的绝世美景实在太多,真不知该如何取舍!难怪好莱坞著名导演卡梅隆要在新西兰买地,出巨资打造《阿凡达2》片场!
南太平洋上的绿宝石
新西兰,这片坐落在南太平洋上的狭长小岛,以其优美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毛利风俗闻名于世。它由北岛、南岛两个主岛和斯图尔特、坎贝尔等几十个小岛组成,面积虽然和日本相当,人口仅区区350万。地广人稀,使许多原始风景得以很好地保留。
当飞机在奥克兰机场徐徐降落时,我们所鸟瞰到的是碧蓝的湖泊、墨绿的山林、青青的草原。走下舷梯,一股特有的岛国风情扑面而来。伸手可及的参天巨杉,旅者犹如触摸到了原始森林的神奇力量。有趣的是,除了城市的商业区外,人们都在城市的外围居住,家家都住得像别墅,两层的房子,美丽的花园,令人十分羡慕。
当地的风光很有特色,虽然都是自然风光,但和澳洲、加拿大有着显著区别。新西兰岛是从澳洲板块分离出来的,所以有众多火山和山脉。几十万年前冰河时代蚕食大地,最后留下了数不尽的冰山和湖泊。这种由冰川形成的湖泊非常漂亮,而漂亮的就是她那翠绿色的湖水。翠绿的湖水、远处带雪顶的山峰、和随处可见的草地和绵羊,组成一道亮丽风景线。新西兰是没有荒山的,因为郊区所有的土地都被碧绿的草地所覆盖。当然了,还有草地上成片的绵羊和红鹿。新西兰到底有多少只羊?答案是7000万只,也就是人口的20倍。
导游小姐告诉我们,在这里,你每走过三个地方,其中一个有可能就是国家公园。新西兰有三分之一的国土都是受保护的国家公园,自然伸手可触。由于没有老虎和狮、豹等危险动物,我们可以踏着小径,走进大自然最美的深处。头顶上白云衬着蓝天,阳光明媚,简直令人心醉。
先去的是“鸟岛”,它位于奥克兰以西45公里处,曾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世界30大美景之一。这个地方栖息的鸟类叫做塘鹅,是世界上数量很少却在逐渐增长的鸟类。它与当地人的保护是分不开的,因为鸟岛是新西兰政府规划的一块自然保护区。走上石阶,登上附近的一座山顶,这里是塘鹅的天然“观望台”,我们纷纷用相机拍下这令人难忘的奇特景象。
观望台上,密密麻麻地聚集着数以千计的海鸟,有的在玩耍,有的在展翅,有的在打盹,小鸟在学步,“咿咿啊啊”的鸟叫声与海浪拍打悬崖的声音奏着交响乐。这里就是它们的家。有人在海边一坐下,海鸟就会围着飞过来,期望人们喂面包,唧唧呱呱地。
其间我们看到了一种很有意思的鸟,个头挺大,嘴巴尖尖的,羽毛都是灰色的。它们性格温顺、胆小、不会飞,只在夜间出来活动。也许是物以稀为贵的原因,没想到这种当地特有的KIWI(几维鸟),竟是新西兰的国鸟。
远处,汹涌的浪花不停地在海面上跳跃,一些冲浪爱好者在海浪中自由自在地上下翻腾,令人惊讶羡慕。鸟岛还以其碧蓝的海水和明媚的阳光著称,海水非常温暖,冬季也在20度以上,素有“无冬海湾”的美誉,而且一年四季游人如织。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使这里成为海豚的乐园。海豚生性活泼,喜欢与人亲近,水性好的可以尝试与海豚嬉戏。奥克兰的海边,还有海龟群在沙滩上爬动。
走进神秘的罗村庄
罗托鲁阿,是个拥有7万人口的小市。或许是曾经的地震与火山对这里的大自然有过最精心的雕镌,再加上这里特有的人文景观,使得小城成为镶嵌在新西兰北岛中部火山湖畔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是新西兰北岛非常美丽的城市,全市遍布热泉,市郊森林密布;湖光潋滟,山色迷离,游禽戏水,海鸥翔空,空气中硫磺弥漫,热泉灰黄泥浆沸腾,加之毛利文化多姿多彩,前来观光的游客终年络绎不绝。
阳光明媚,驱车前往罗托鲁阿。出了奥克兰市区,就是纯美的乡村景象。那天高云淡之际会,那广阔农场牛羊之徜徉,那森林默立之从容,构成色彩斑斓层次分明的油画。车行其中,仿佛消逝了所有声音,只留下不断的美景向后移去。车,便如同船,静静地漂行于美丽水面镜泊。所有声音都消失之时,便只剩下感受的心,惊讶地想叫喊出来……
Queenstown的第一个傍晚,我们在镇子上溜达。这个旅游胜地景色迷人,让人感到目不暇接。忽然天空飞满红霞,颜色漂亮得不得了。我们立刻拿出相机来捕捉这仿佛镀了红光的山水。但此情此景仅仅持续了几分钟,不一会就消失殆尽。夜幕降临,湖边如此热闹。
这里居住的2万毛利人种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民族。他们的皮肤略呈棕色,身体高大粗壮,英语讲得也有些难懂。尽管毛利人只占新西兰人口的9%,在英国航海家库克发现太平洋中这块绿洲之前,他们却是这块土地上的最先开拓者。
据说他们的祖先,是最早从库克群岛驾着独木舟乘着信风,辨认天上的星星,尾随候鸟的踪迹,经过千里跋涉来到新西兰的。从公元950年起就在岛上居住。直到1642年欧洲人才抵达这里,那是荷兰人Abel Tasman在完成澳洲航行后,顺便来到了新西兰的西海岸。他的探险很失败,甚至连几个水手也被毛利人吃了,只得匆匆返归荷兰。英国船长Cook于1769年带着三个水手航行到了新西兰,他要比荷兰人仔细得多。在去遍了南、北岛后,他发现这并不是块“南大陆”,就宣布英国拥有了新西兰,直到今天,新西兰海拔3764米的最高峰,还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我们前往毛利人村庄的路上,导游小姐教给大家几句简单的问候语,并介绍了他们对待客人的最高礼遇——鼻吻。远远看到毛利人在等候,负责接待的是位漂亮女士,就是人称“爱米”的专职接待员。“喀哦入哇!”我们几乎是同时发出这句刚刚向导游学来的毛利语“您好”。
她带我们走进充满原始气息的村落。首先看到一片古时的草舍、岩洞、树屋、树穴、树哨、弯弓石器、大刀长矛……使人立刻产生在翻阅历史的感觉。进入一个手工编织大厅,毛利人正在干活,许多说不出名称的太平洋岛上植物都能被毛利人编成美丽的动物玩具和用具,那略呈灰色的扁厚而长的箭麻宽叶,经毛利人用铁梳一刮,雪白的叶筋就如尼龙丝,当即编织成小巧的坤包。在一个木刻厅,我们参观了传统雕刻。一个个毛利人在各自的位置精雕细作。看得出,刀凿下的木质坚硬如铁。许多作品都是人物挂像,古代的,当代的,赏月的,打猎的,栩栩如生。我们边看边听介绍,在我们参观的过程中,每一位毛利人对来客都显着得体的礼貌与微笑,没有人东张西瞧,更没有一人停下手中的活。
快要结束访问的时候,“爱米”已经和我们很熟。快要告别了,她在近旁望着我,似乎是要说什么,我主动地告诉她:“I am Chinese!(我是中国人)”她欢喜地大声呼叫:“Oh,Beijing!”记得她将北京重复了两次,周围人此时都望着她和我。只见她端正地站定,目不转睛地微笑着望着我,右手轻轻抬起,此时的我,虽然觉得有点突然,还是十分礼貌地镇定一下,按照事先被告知的毛利人的礼仪,当女士示吻时,男士主动上前一步,抬起双手,张开双臂,两手轻轻搭上对方双肩,慢慢地,先是鼻尖,后是前额,看准对方的相同点,轻轻地贴靠。我十分成功地完成了与毛利人鼻吻的动作,尽管有点拘谨。鼻尖接触的一瞬间,身旁来自其他国家的同行者们的相机频频发出闪光,这闪光里似平隐含着无声的羡慕。
除神秘的毛利人村庄外,在北岛漫步于新西兰的雨林也是一种很奇特的体验。头上是茂密绿枝叶,眼前一片巨大的蕨类、树蕨、藤类和棕榈,脚下是柔软的苔类和地衣铺成的地毯。当地最高的树,毛利人称为“卡希卡提亚”,高达60米,一种名为罗汉松的松柏科植物。但是新西兰最著名的树是贝壳杉(Kauri),全世界最巨大的树之一。离这里不远的怀波瓦森林里有一棵周长17.2米,高51.2米的贝壳杉,已有2100岁,是当之无愧的“森林之王”。而雨林中跑着、飞着撒欢儿的各种野生动物,将这里装点成为他们的天堂。
寻找“纳尼亚王国”
自从《纳尼亚传奇》三部曲火热公映后,它们像一本装满浪漫与神秘的魔法书,使无数人都产生了马上飞赴拍摄地新西兰的欲望,去寻找那些熟悉的森林、溪流、乌兽,还有传说中的英雄……
其实新西兰原本就是个浑然天成的“纳尼亚王国”:绵延高耸的山脉、白雪皑皑的峰峦、水汽蒸腾的火山、晶莹璀璨的湖泊、深嵌大陆的峡湾、线条优美的海滩、青翠茂盛的雨林。在《纳尼亚传奇II》里,神秘童话世界的入口不再是衣橱,而是伦敦的地铁站,随后时空切换,站台换成了巨大的石拱门,英国和新西兰之间一站直达。4个纳尼亚的小主人冲向近在咫尺的蔚蓝海洋,在白沙滩与海水中嬉戏玩耍,背景则是新西兰北岛最著名的景观——教堂湾。
教堂湾的名字,来源于其逼真的造型。由于海水的侵蚀,石灰岩岩壁形成了酷似巴洛克式天主教堂的拱形,而海中“漂浮”的白色角砾岩也像极了教堂,尤其在雾气萦绕的清晨更加显得似真似幻。教堂湾所在的科罗曼德半岛位于奥克兰以东,拥有新西兰最好的海滩。这里也是古代毛利人山寨的所在地,毛利人将巨大的角砾岩称为“蒂胡胡”,如果站在岩壁高处巡望,很像一艘向海岸驶来的大船船头。
为了保护这处无与伦比的自然景观,新西兰政府下达了汽车禁行令,即使从最近的停车场出发,也需要步行大约1小时才能到达教堂湾。不过,每年仍有数万人背着行囊徒步到这里,租上一艘颜色斑斓的皮划艇,寻找那些不为人知的海崖洞穴和神秘的湖泊、潜河,或者简单地享用带来的三明治,和来回散步的海鸟一起享受碧海晴天。
如果还觉得不够惬意,就再往南走一段,来到温泉海滩。这里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几个火山地热海滩之一,自己动手在沙滩上掘一个足够容纳自己身体的大坑吧,然后安静地等待海水注满坑池。没错,这是你亲自打造的温泉!跳进这样的温泉池里泡上几个小时,绝对有“偷得浮生半日闲”的逸趣。
奥克兰西南方的伍德山森林是探险家的乐园,这里也是影片中女巫的营地,茂密的森林里充满诡秘的气息,不过若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千万不要贸然进入!位于南岛奥玛鲁市海边的象岩阵是每一位纳尼亚迷必去的景点。海岸边,陡峭的山谷里人迹罕至,随风飘舞的青草中散落着许多圆形大石。漫步其中,只感觉庄严而空灵。据毛利人传说,这些巨石是1000多年前一艘海战大船沉没时滚出的瓜果形成的化石,科学家则认为是海底沉积泥经过400万年演化成了大国石。站在石群间,你似乎能捕捉到风中飘荡的一种壮丽之美。
《纳尼亚传奇》把这里作为电影中狮王的营地。影片最精彩的结尾部分——王子与女巫率部殊死决战。就是在基督城附近的弗洛克山拍摄的,一片背倚群山的辽阔牧场,众多高达三层楼的石灰岩巨石已经被岁月的风雨侵蚀成奇形怪状,片中两军对峙的两座小山赫然屹立。登上山顶,仿佛看见彼得骑着独角兽挥剑大喊“为了纳尼亚,前进!”高处的一座山顶有块状似雄狮的巨石,仰望这块“亚斯兰岩”,似乎能感受到王者的勃勃英气。
进入纳尼亚世界不久,有一个场景是兄妹四人在一条山谷间的蔚蓝河谷里泛舟前进,这条蔚蓝的达特河的意思是“飞镖河”,距离皇后镇很近,《魔戒》也曾经在这条弧线优美的河道上取景。
感受飞镖河最好的方式自然还是和电影主角一样——漂流。在发辫状的河道像回旋飞镖一样体验惊险的水上之旅,四周的风景同样不会让人失望:白雪覆盖的山峦、古老的原始榉木林、落差近百米的瀑布、深切的冰川峡谷,以及凝固的时间。除了让人尖叫的喷射船,安静的红色独木舟更接近电影原貌,由于支流很多,你随时可以停下来,和水上导游探讨究竟应该钻进其中的哪一条。随着河道的收缩,两岸的怪石有时候会紧贴着你的身体。运气好的话,你还可以找到几处盛满蓝水的天然冰窖。
难怪有人说,《纳尼亚传奇》与《魔戒》让你看到魔幻,《鲸骑士》让你看到温情,《金刚》则是人与自然最和谐的状态。可是没有一部电影可以把新西兰尽情地展现,唯有走进这里你才能发现,纯净美丽的新西兰,堪称地球上最后的“天堂之国”。
《阿凡达》是詹姆斯·卡梅隆花费数年打造的3D巨制,在全球获得惊人的28亿美元票房。去年这位好莱坞著名导演向新西兰官方提出申请,购买惠灵顿附近总面积达80公顷的土地,在这里巨资打造续集片场,《阿凡达2》预计将在2016年与观众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