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电影
2013-06-03整理丁冠楠
整理/丁冠楠
电影、形式与文化
(第三版)
作者: [美]罗伯特·考尔克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原作名: Film,Form and Culture(Third Edition)
译者: 董舒
页数: 424
定价: 78.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培文·电影
◆ 内容简介
电影的文化语境,以及电影与媒介经济的关系,是贯穿全书的议题;本书的根本核心点是:电影不会存在于一个文化真空中,而且它一直都是在一个文化决定式的经济体制中被创作出来的。在向我们介绍历史和文化分析方法论的文化研究章节,本书依然会对希区柯克的《眩晕》以及约翰·麦克蒂尔南的《虎胆龙威》进行对比性解读。本书现在的作用有点像某种聚焦的过程,将处于一端的电影形式研究和处于另一端的类型——电影告诉我们的故事——讨论集聚起来。
◆ 摘录:
“了解电影史能有助于我们了解电影形式和内容的惯例(convention)。显然,电影随着时间在变:电影及其制作者都有历史,我们自己也有历史,文化也有。视觉结构、表演风格、故事内容、电影的欣赏方式(look)——所有这些都和十年前或一百年前不可同日而语了。不过,这些变化在许多方面都只是表面性的。稍微夸张点说,除了一些重要的例外,电影的结构及其创造的故事和人物几乎未作任何改变,或者在电影历史进程中只发生了一些渐变(gradual way)。真正发生变化的是技术手段和风格(尤其是表演风格);大体上电影的题材和叙述方式与历史上首次公开放映的影像之间保持着一贯的延续性。不过电影总是喜欢对自己的原创性和独特性大放厥词。“银幕首次呈现……”是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很流行的一句宣传语。“最滑稽”、“最独特”、“与众不同”、“最佳影片”,以及“世所未见”等无厘头言语依然在电影广告中大派用场。事实上,任何一部商业剧情片总是或多或少地与另一部商业剧情片类似,而且都是有意为之!在好莱坞,为了让某部影片开拍,你必须说服经纪人、制片人或片厂老板,你所构想的这部影片“很像”(just like)其他某些电影,“唯一不同的是……”(only different)。看下罗伯特·阿尔特曼(Robert Altman)的影片《大玩家》(The Player,1992)前半小时的喧闹场面,你就能明白向好莱坞制片人“推销故事”是怎么回事了;然后你还可以去看下艾伯特·布鲁克斯(Albert Brooks)的《灵感女神》(The Muse,1999)或斯派克·琼斯(Spike Jonze)的《改编剧本》(Adaptation,2002),因为这些都是再现电影原创构思过程的反讽奇幻片。
“就像……一样,唯一不同的是……”是驱动电影的引擎。好莱坞电影尤其是建立在类型惯例基础之上——通过类型史上变换起伏、不断重演的风格和电影元素进行讲述的故事种类(kind),便是类型。历史通过类型去影响电影,反之,电影在极少数的情况下也能影响历史。正如我们将在第八章和第九章中看到的那样,类型是电影工作者和电影观众之间签订的一份复杂契约。我们怀揣着特定的期望去观看一部恐怖片或惊悚片、爱情喜剧或一部科幻片、西部片或言情剧。如果电影没有迎合到这种期望,我们就会很失望,并且有可能不会喜欢这部影片。如果一部电影表面上披着类型的外衣,内里却在拿这种类型开刀或开涮的,那么两者之一就有可能发生。如果其他的历史或文化事件正好与这种开刀或开涮行为合拍,那么这种类型极有可能会衰落并消亡。这种规律在20世纪60年代晚期和70年代早期的西部片身上得到了应验:三部动人且令人不安的影片对西部片的历史和形式元素提出了质疑——它们是萨姆·佩金帕(Sam Pekinpah)的《日落 黄 沙 》(The Wild Bunch,1969),阿瑟·佩恩(Arthur Penn)的《小巨人》(Little Big Man,1970)以及罗伯特·阿尔特曼的《雌雄赌徒》(McCabe and Mrs. Miller,1971)——应和了当时民众对越战的消极反应,以及一些对帝国主义利益和“昭昭天命论”(manifested destiny)神话的深度疑虑,而这种疑虑使西部片从盛行一时的类型片从此一蹶不振。现在的西部片与其说是对该类型的重演,还不如说是对该类型的评论,或者被科幻片等其他类型所吸纳。时下一些较为有趣的西部片,都是打着类型的旗号来探讨人物、历史和性别话题的,吉姆·贾木许(Jim Jarmusch)的《离魂异客》(Dead Man,1995)和玛吉·格林沃尔德(Maggie Greenwald)的《小乔之歌》(The Ballad of Little Jo,1993)便属此类。”
镜头的语法(插图第2版)
作者: [美]罗伊·汤普森 / 克里斯托弗·J·鲍恩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原作名: Grammar of the Shot,2e
译者: 李蕊
出版年: 2013-8 页数: 200
定价: 29.8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后浪电影学院
本书为电影爱好者、初学者和从业者了解镜头语法的常识提供了一条捷径。语法是了解一门语言的关键,作者通过数十年的拍摄和教学经验,清晰详述了镜头语言的整套体系,包括景别、构图、摄影布光、焦距变换、拍摄角度、镜头运动、镜头匹配等。全书语言通俗而风趣,并详细介绍了从前期筹备到现场拍摄的众多实践细节,包括对后期剪辑的预想。此外,本书还聘请专业的插画师为书中相关的语法技巧配图,以帮助读者更加直观地了解镜头语法的秘密。
顶级电影导演大师访谈——电影的艺术
作者: [ 美]Mike Goodridge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译者: 秦丽娜
出版年: 2013-6 页数: 192
定价: 108.00元 装帧: 平装
本书独家采访了17 位才华横溢的世界顶级电影导演,通过访谈的形式展现了导演工作的职能与属性、电影分镜头的选择、电影场景的布设,导演与演员、摄影师、化妆师等相关工作人员的沟通,以及如何克服遇到的种种困难等。本书还首次向读者独家揭秘近年来的经典电影的拍摄手稿、示意图、故事板和概念图等资料。本书适合所有电影爱好者、电影行业的从业人员以及对电影文化感兴趣的人。如果您想成为一名导演,书中多角度介绍的优秀电影导演的创意构成和对视觉语言的运用方法将会让您受益良多。
剪辑圣经:剪辑你的电影和视频(第2版)
作者: 【美】钱德勒(Chandler,G.)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原作名: Cut by Cut: Editing Your Film or Video 2nd Edition
译者: 黄德宗
出版年: 2013-7-1 页数: 480 定价: 79 装帧: 平装
作者以好莱坞剪辑师的视界,将胶片和数字剪辑技术娓娓道来,不仅让读者了解剪辑的全部流程,还以从业者的角度为读者提供了诸多有用的建议和技巧,让读者少走弯路,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本书为读者提供了各类有用的表格、工作报告和预算表。正文之后附有信息详尽的工作指引、资源列表与术语表。本书适合影视爱好者、影视行业从业人员、影视专业学生以及所有希望了解剪辑工作奥秘的读者阅读。
我是怪人,我是独行者
作者: 吉恩·菲利普斯 编著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副标题: ——库布里克谈话录
译者: 顾国平 / 张英俊 / 艾瑞
出版年: 2013-6 页数: 296
定价: 42.00 装帧: 平装
◆ 内容简介:
本书第一次将库布里克为数不多的访谈汇集在一起,影评人士和普通电影观众都可以通过本书看到这位离群索居的电影导演的内心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说,本书具有很大的价值。书中收录了1959年至1987年之间库布里克接受的访谈,采访者包括吉恩·西斯科尔、杰里米·伯恩斯坦和吉恩·菲利普斯等。这些访谈揭示了库布里克广泛的兴趣爱好——包括核能及其后果、太空探索、科幻故事、文学、宗教、精神分析、暴力的危害、甚至还有国际象棋——以及这些兴趣爱好对其电影的影响。在访谈中,库布里克还热情洋溢地谈论摄影器械和音效技术的进步如何使影片的效果更加惟妙惟肖……
库布里克对电影制作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亲力亲为,全程掌控,他在书中细述了这一工作习惯。“所有手持拍摄的工作都是我来亲自做,”他在1972年就《发条橙》接受采访时如是说,“我自己乐在其中,此外我还发现即使是对最有才华、最敏感的摄影师,我也不可能解释清楚我想在手持拍摄中得到怎样的画面。”
访谈中呈现的库布里克既不刻意设防,也不躲躲闪闪,相反,他坦白率直,坚持己见,同时还自信满满,能说会道。他拥有惊人的记忆力和极高的组织天赋,言语间常常一字不差地成段引用各类影评、书籍和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