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牙冠延长术保留残根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3-06-02黄婷李海燕李娟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36期
关键词:出血指数残根牙冠

黄婷 李海燕 李娟

在临床中牙折、龋坏与楔形缺损常会造成牙体大部分缺损, 致使牙齿断面在龈下形成残根残冠, 在展开修复与填充治疗前, 大部分需采用一定方法充分暴露牙断缘, 保留牙齿残根展开修复[1]。目前, 国内外多数医院采取牙冠延长术对修复难度较大的牙体缺损至龈下残根残冠展开处理, 通过将牙冠延长, 确保修复体固位充足, 提高患牙保存率[2]。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在为牙体缺损牙龈下有残根患者进行修复治疗时, 采用牙冠延长术展开修复前治疗, 临床疗效显著,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1年4月~2013年5月收治牙体缺损牙龈下有1~3mm残根患者32例(42颗), 其中男20例, 女12例, 患者年龄为17~49岁, 平均年龄为(30.8±2.6)岁;将存在严重肝肾疾病、心律紊乱、严重高血压、牙根松动度高于I度、牙周牙龈有严重疾病、出血及凝血机制存在严重障碍等患者排除。患牙均因外伤造成牙冠折断至龈下的残根与单根牙。经根管与X线片对患牙根长长度进行测定,牙根长度均不低于1.2cm。以根长在1.5cm以上患牙20颗为甲组, 以根长在1.2~1.5cm间患牙22颗为乙组。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治疗前4周展开超声波洁治术并展开X线检查, 按照模型对最佳牙冠长度进行测量。常规消毒与麻醉, 对牙根断端范围与位置进行探查, 对龈缘复位与手术去骨程度进行估计, 与邻牙、同名牙的牙龈高度相结合,对龈缘位置进行设计。根据牙龈需切除量作内斜切口并翻瓣, 将根断面暴露并将牙槽骨去除, 确保牙槽嵴与根断面保持3~4mm距离。将根面残留牙周纤维组织加以去除, 避免出现再附着。对龈瓣行覆位缝合, 将断端置于龈上1~2mm,行压迫止血并给予牙周塞制剂。术后6周展开义齿修复。

1.3 疗效判定 对术前、术后6周(修复前)与修复后3个月时两组患者牙周探诊深度与龈沟出血指数进行记录, 并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治疗有效评价标准为:患者主观感觉优良, 患牙恢复良好咀嚼功能, 牙齿无叩痛或松动现象, 牙龈未见炎症, 龈缘和临近牙齿保持协调, 修复体完好且密合,无松动, 经X线片检查牙槽嵴、牙周与根尖周未见异常;治疗失败判定标准:患牙有松动现象, 牙龈中有炎症且附着较差, 经X线片检查根尖周、牙周骨质透光性提高, 牙周膜阴影有增宽现象。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展开统计学分析, 用()形式表示计量资料。对组间数据展开t检验,组内数据展开χ2检验, 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对比 42颗患牙完成治疗后1周时复诊时, 牙龈均为粉色且质地坚韧, 肿胀有所消退, 术后6周复诊时未见牙周松动。3个月后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 甲组治疗有效20例, 无效0例, 治疗有效率为100.00%(20/20);乙组治疗有效15例, 无效7例, 治疗有效率为68.18%(15/22);甲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患牙各时段牙周探诊深度与龈沟出血指数对比相较于治疗前, 两组患者术后6周、修复后3个月牙周探诊深度、龈沟出血指数均有显著改善(P<0.05), 两组各时段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各时段牙周探诊深度、龈沟出血指数对比( )

表1 两组患者各时段牙周探诊深度、龈沟出血指数对比( )

组别 对比项目 治疗前 术后6周 修复后3个月甲组 牙周探诊深度(cm) 2.5±0.3 1.6±0.4 1.5±0.4龈沟出血指数 2.6±0.5 0.6±0.4 0.9±0.5乙组 牙周探诊深度(cm) 2.6±0.5 1.7±0.4 1.6±0.4龈沟出血指数 2.7±0.4 0.7±0.3 0.8±0.5

3 讨论

牙冠延长术是经手术方法对重度龋坏、折断下导致牙齿断端处于牙龈下, 生物学宽度受损残根展开临床治疗, 促使龈缘位置降低, 增长临床牙冠, 为牙齿修复做好充足准备,同时对美观问题加以解决的重要术式[3]。正常情况下, 人的牙齿龈沟底和牙槽嵴间一直保持固定距离, 这一距离即是生物学宽度, 正常值为2mm左右, 健康牙龈龈沟深度也在2mm之内。牙冠延长术正是在这一原理之上, 通过牙周手术将一定牙槽骨去除, 将牙槽嵴位置予以改变, 促使龈沟底位置再次确立, 以促使术后冠长度维持恒定状态。若术中过多去除牙槽骨, 可导致牙齿冠根比例失衡或牙齿松动, 最终引发牙周创伤。

本次研究是对创伤所致单根牙根折后断端处的残根与断根展开研究。通过对42颗患牙展开牙冠延长术, 患牙牙根长在1.5cm以上的甲组修复效果明显优于患牙牙根长在1.2~1.5cm间的乙组, 两组术后6周、修复后3个月牙周探诊深度、龈沟出血指数相较于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 且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 牙冠延长术在残根根长大于1.5cm时更为适用。

综上所述, 在牙体缺损牙龈下有残根患者矫正治疗中,牙冠延长术对残根保留与修复极为有利, 但在手术过程中应对适应证予以严格把握。

[1]方道文.牙冠延长术在残根残冠治疗中的疗效分析.安徽医药,2012,16(10):1472.

[2]牙祖科, 曾启新, 李雅灵.牙冠延长术用于暴露龈下残根的临床疗效分析.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9,26(1):120.

[3]马春亮.牙冠延长术与正畸牵引术在保留残根治疗方面研究进展.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13,6(3):187.

猜你喜欢

出血指数残根牙冠
YAG激光联合牙周基础治疗对牙周炎疗效分析
牙周序列治疗在牙周炎患者正畸过程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侵袭性牙周炎牙周基础治疗的效果探讨
玻璃纤维桩主辅桩在老年患者前牙漏斗状残根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牙冠延长术及根管修复治疗前牙龈下残根及残冠的疗效探讨
43个萌出前牙冠内吸收发病情况调查及对策
玻璃纤维桩与铸造金属桩在烤瓷全冠修复残根残冠上的疗效对比
血友病男性患者与健康男性龈沟出血指数的比较
不同桩核修复上颌前磨牙残根残冠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