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活血祛风化痰法治疗顽固性面瘫20例临床研究
2013-06-02龚杏
龚杏
面瘫在临床上又被称为口眼喎斜和面神经麻痹[1]。本次研究对患有顽固性面瘫的患者应用益气活血祛风化痰法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现汇报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7月~2013年7月本院收治的40例患有顽固性面瘫的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20例。对照组中男性13例, 女性7例;患者年龄23~75岁, 平均年龄(41.4±1.5)岁;面瘫患病时间1~19个月,平均患病时间(6.1±0.4)个月;治疗组中男性12例, 女性8例;患者年龄21~74岁, 平均年龄(41.2±1.6)岁;面瘫患病时间1~18个月, 平均患病时间(6.2±0.5)个月。两组患者上述三项自然指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治疗方式 肌内注射维生素B1, 每次100mg,1次/d, 肌内注射维生素B12, 每次500 μg, 1次/d, 口服强的松,每次30mg, 1次/d, 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 每次500 ml, 1次/d, 计划治疗两个星期。
1.2.2 治疗组治疗方式 服用牵正散和八珍汤, 每日各一剂, 分早晚两次服用。
1.3 观察指标 选择两组患者面部功能复常时间、治疗方案实施时间、顽固性面瘫病情治疗效果、停止治疗后面瘫病情复发率等指标进行对比。
1.4 治疗效果评价方法 痊愈:面部的所有区域功能和外观均已恢复正常;显效:仔细观察可以看出面部功能轻微减弱, 可有轻微连带运动, 面部在静止状态下处于对称状态,张力水平正常, 上额运动能力中等, 眼部轻轻用力就能够完全闭合, 口部存在轻度不对称表现;有效:面部功能有明显减弱, 但双侧没有任何损害性不对称, 可观察到并不严重的连带运动或挛缩, 和(或)半侧的面部出现痉挛, 面部在静止状态下张力水平, 上额的运动能力微弱, 眼部用力才能够完全闭合, 口部存在明显不对称表现;无效:面部在静止状态下存在明显不对称, 上额不能运动, 眼部不能达到完全闭合状态, 口部仅有轻微的运动能力[2]。
1.5 统计学方法 所得全部研究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用均数加减标准差()形式表示, 并进行t检验, 对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如果两组数据比较P<0.05, 则认为两组对比数据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面部功能复常时间和治疗方案实施时间 对照组应用常规西医治疗后(13.62±1.37)d面部功能恢复正常, 用药方案持续实施(18.56±1.54)d;治疗组应用益气活血祛风化痰法治疗后(7.91±1.59)d面部功能恢复正常, 用药方案持续实施(14.52±2.01)d。两组面部功能复常时间和治疗方案实施时间两项指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顽固性面瘫病情治疗效果 两组顽固性面瘫治疗效果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顽固性面瘫病情治疗效果比较[n(%)]
2.3 顽固性面瘫复发率 停药后对照组有7例顽固性面瘫病情复发, 复发率为35.0%;停药后治疗组有1例顽固性面瘫病情复发, 复发率为5.0%。两组该项指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面瘫主要分为周围性和中枢性两种类型, 周围性面瘫疾病发病主要因茎乳突孔内急性非化脓性的面神经炎导致面部表情肌发生瘫痪, 亦被称为贝耳氏麻痹, 而中枢性面瘫疾病发病主要由于颅内病变而致处于缺血、出血状态而引起的一种后遗症[3]。中医学研究认为导致顽固性面瘫疾病发病的主要机理为患者正气不足, 脉络空虚, 卫外不固, 风邪乘虚入中脉络, 气血痹阻而最终导致发病。中医学认为风为百病之长, 本病由于患者正气不足, 风邪乘虚而入络脉, 故将益气活血和营, 祛风化痰通络之法作为本病的基本治疗原则, 选用牵正散合八珍汤随证加减, 主要可以达到益气活血和营,祛风化痰通络的治疗功效, 从而可以达到邪去痰消, 经络通畅的治疗效果[4]。
[1]樊忠,王天铎.实用耳鼻咽喉科学.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42-143.
[2]张保国,李钦,王新春.中药学概论.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 2010:178-179.
[3]王梅康,郝晋东,曾宪峰,等.针药结合疗法对面神经炎急性期疗效的影响.武警医学, 2009,12(10):167-168.
[4]张艳艳,朱永志,张迪,等.早期针刺对面神经炎急性期疗效的影响.针灸临床杂志, 2008,16(02):238-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