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企业固定资产内部会计控制
2013-05-30周飞飞
周飞飞
【摘 要】企业的实物资产包括存货和固定资产两部分。相比货币资金来说,实物资产的流动性较差,但在单位资产总额中所占比重较大。本文就如何加强企业中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进行了初浅的分析。
【关键词】固定资产;折旧;采购
加强企业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保证固定资产的完整,实现固定资产的合理利用,对企业良好而持续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当前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较以前在计划、采购、日常管理等环节上强化了措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应该看到,我国企业目前在固定资产内部会计控制方面仍存在很多的缺陷和不足。
一、我国企业固定资产内部会计控制的现状
(1)盲目开发与购建固定资产。近几年来国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固定资产投资的力度,拉动国民经济高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的数量和质量对于刺激需求、促进国民经济高速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有关数据统计表明我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失误率接近投资项目的40%,其造成的损失让人触目惊心。主要表现在:一些建设项目管理上存在较大的漏洞,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的“三边”工作较多;在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方面超过企业筹资能力,盲目上项目,造成半拉子工程,使上千万、甚至上亿元的投资无法发挥经济效益;一些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深度不够,从项目建成就开始亏损,造成较大的投资损失。由于企业一味追求固定资产高规模,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决策环节草率行事、审批失察,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能力低下、对风险认识不足等原因,导致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的风险。(2)项目施工过程发生舞弊。固定资产建造过程中普遍存在舞弊现象,主要指工程耗材中发生的舞弊。具体表现形式为由于人为因素的影响,工程使用材料规格和质量不符合合同要求、价格高于市场价格、材料耗用量不合理、严重偏离预算等。项目施工过程舞弊现象的存在,究其原因是固定资产购建和工程项目环节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和执行存在漏洞,对工程建造过程缺少必要的监督检查,工程审计执行不力,使不合规定的材料用于实体建造,导致项目质量不能满足企业生产经营需要的风险;工程材料采购业务不相容岗位未实现职责分离,为一些人员拘私舞弊提供了机会和可能,造成价格过高风险;未对材料采购业务进行复核,对相关票据凭证未进行严格审查,致使虚构材料采购业务,虚报材料用量,损害公司利益。(3)在建工程转固定资产不及时。企业不论是自行建造固定资产还是出包工程,其会计核算均应通过在建工程项目进行,按规定在建项目融资利息费用构成在建工程投资成本。一直以来工程项目竣工决算比较滞后,一个项目完工后,最快一两年,最久的三五年才进行决算。许多企业在固定资产达到预计可使用状态后,未尽快办理竣工结算手续,及时转入固定资产,仍以在建工程列示,造成决算的工程项目所反映的固定资产信息不真实。在建工程挂账,延期办理竣工决算使融资利息资本化,使得利息计入工程成本,从而减少当期财务费用,同时又少提折旧,有的企业为达到经营指标,会拖延在建工程的结转,产生固定资产建造成本虚增、调控利润的风险。此外,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责任心的缺乏、企业的工程管理部门与工程核算部门配合不畅而对工程决算核实审批不及时、工程建设流程复杂而未能识别工程己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造成在建工程不能及时转入固定资产,导致财务信息不实风险。(4)固定资产折旧计提不合理。目前,我国企业普遍存在制定折旧政策一刀切的现象,很少考虑折旧的差异性,没能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制定适当的折旧政策,一般表现为折旧年限偏长、折旧率偏低。此外,有些企业未按规定办理相关报批手续,任意变更折旧年限、折旧方法等,折旧政策并未得到一贯性执行,违反了会计估计不得随意更改的原则;对固定资产折旧计提不规范,存在对已报废或已经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照提折旧的现象。在实际工作中,资产的价值管理和实物管理分属不同部门。如果固定资产的价值管理和实物管理相脱节,对固定资产不进行及时核对,就容易造成资产入账不及时,或清理报废资产未及时核减,造成固定资产价值不真实,从而导致折旧核算上的不真实、不准确风险。此外,一些企业人为改变固定资产的分类,任意扩大或缩小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范围,改变折旧年限和折旧方法。(5)固定资产处理随意性大。比如固定资产清理不及时,不经资产管理部门及相关领导的审批同意,不经过技术部门的鉴定,私自将资产进行处置,造成资产管理脱节。对于出售的情况,经常出现不经过竞价机制,任意选择购买商,从中收取回扣的现象。同时,对固定资产处置的相关凭证资料未提交给财务部门,导致账实不符,致使固定资产流失。企业员工为谋取私利,未履行岗位职责,未经过适当的申请、审批、鉴定等程序,对待出售的固定资产未进行市场估价调查、选择最优回收商,而擅自出售、截留报废资产或出售过程收受回扣,产生出售价格过低风险。
二、完善企业固定资产内部会计控制的具体对策
(1)优化企业资产配置,实现企业固定资产保值增值。企业应在保证企业正常工作的前提下,积极促进将企业闲置或不用的非经营性资产向经营性资产转化,优化资产配置,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同时加强企业非经营性资产向经营性资产转化的管理工作,规范企业非经营性资产管理行为,维护企业资产的合法权益,实现固定资产保值增值。(2)注重固定资产流程管理。固定资产业务的控制程序包括固定资产采购或购置控制程序、固定资产使用过程控制程序和固定资产报废的控制程序,这三个程序是相互联系的过程。固定资产采购业务控制的起点是使用部门提出采购申请,执行请购程序,然后由固定资产内部管理部门、固定资产采购部门对采购申请进系审批,审批后由采购部门负责实施采购活动,并将采购货物清单以及到货通知单交于设备管理部门验收,将采购发票、结算单据等原始凭证交给财务部门,财务部门根据凭证拨付资金给采购部门。固定资产使用过程的控制起点应该是使用部门提出固定资产领用申请,此后由仓库管理部门进行审批并执行有关的管理程序,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按照审批的情况办理移交手续,并编制一式三份的固定资产转移凭证,一份自己保留以备查,一份交给资产使用部门,编制固定资产卡片,并由领用人员签章以示负责,最后一份交给财务部门,由会计人员作为原始凭证。会计人员按照转移凭证的要素编制固定资产的记账凭证,并交稽核人员复核,然后会计人员根据审核后的记账凭证登记固定资产的明细账和总账,并定期进行核对。固定资产的报废首先由固定资产使用部门或内部管理部门提出报废申请,并将报废申请材料交给企业的报废鉴定部门和分管固定资产的相关负责人,审批部门在对报废申请和报废鉴定材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审批意见并签章证明。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按照审批意见将固定资产调拨凭证交给财务部门,登记固定资产总账,核销报废固定资产的账面记录。会计人员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计提折旧的会计政策,由财会部门主管对折旧政策进行审批,主管会计人员根据审批后的会计政策对各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并编制折旧计算单和有关折旧的记账凭证,经过规定的审核手续后结合固定资产的账簿记录,登记折旧的总账和明细账。会计人员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会计政策,由财务部门主管对折旧政策进行审批,主管会计人员根据审批后的会计政策对各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并编制折旧计算单和有关折旧记账凭证,经过规定的审核手续后,结合固定资产的账簿记录,登记折旧的总账和明细账。
参 考 文 献
[1]张丽梅.试析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难点及对策[J].现代商业.
2012(32)
[2]任爱萍.内部控制制度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运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8)
[3]李秋宇.固定资产减值准则下的利润操纵[J].企业导报.2010(7)
[4]孟秀丽.浅议内部控制中的固定资产管理[J].市场研究.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