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感觉”到“现实”
2013-05-30郑若麟
郑若麟
我曾采访过英国伦敦战略研究所前所长、法国学者埃斯布尔。他有一个论断:“中国威胁论”并非现实,而是一种“感觉”;但如果中国不认真对待这种感觉的话,“感觉”就会真的演变成“现实”。
近年的事实证明,“中国威胁论”确实正从一种“感觉”,变成某种“现实”。正是由于西方各国媒体在谈到中国时,频频渲染中国的“威胁”,使得“中国威胁论”在世界舆论中就真的从一种“感觉”变成了“现实”。对于法国这样一个与中国从地缘政治上几乎没有实际利益摩擦的国家,民意测验却证明65%以上的法国民众认定中国对法国是一个“威胁”,至少在经济层面上。在媒体几乎统治着社会舆论进而渗透人们思想的西方,“感觉”是如何变成“现实”的,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的现象。
在法国多年,我深知法国经济状况令人担忧。失业率超过10%、今年前两个季度均为负增长;国家债务一路攀升,达到1.9万亿欧元……然而,法国总统奥朗德却非常乐观。而且,他积极地向法国民众传递着他的“乐观”,并且竭尽全力地试图将这种“乐观”的“感觉”,向着“现实”方向推进。
尽管法国本月失业人口破紀录地达到了326万,但奥朗德总统依然信誓旦旦地告诉法国人民,到今年年底,他一定会让失业率变成“就业率”。奥朗德总统非常满意地告诉法国人民,到年底将会为法国年轻人创造10万个就业机会。而明年初将再创7万个。只是,奥朗德总统上台一年来,法国失业人口增加了11.7万名。
不要小觑这种对“乐观”的渲染所能起到的作用。事实上只要不断地重复(乐观的判断),(悲观的)舆论就会逐渐转变。仔细观察法国目前社会状态,就可以发现,法国实际经济状况与总统的乐观判断差异甚大,但舆论却宁愿跟随这种乐观打转。这与中国的现状恰恰相反。
的确,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期,从外向出口型转向内需消费型,因而出口和经济增长均有所减缓,但中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势头却势不可挡。中国经济前景从总体上来说绝对是属于“乐观”的。然而在某些法国媒体上,凡涉及中国的信息,却永远是“悲观”。
如《解放报》日前在一篇题为“中国:经济奇迹的终结?”的文章中,称中国经济增长上半年“仅”7.7%,下半年“可能”会降至7.5%,而到年底则“只有”7%。并通过种种“分析”,得出“中国经济奇迹将走向终结”的悲观结论。
事实上,不管中国发生什么事,法国某些汉学家、某些媒体都会千篇一律地从负面角度去解说。久而久之,凡涉及中国的新闻就都变成了“悲观”、“负面”的;然后再“进口”到中国,于是,尽管中国目前处于全球经济几乎最佳状态、无可争辩地是世界经济的火车头,但对中国的“悲观”、“负面”的感觉,却一日重于一日,甚至有席卷东西方之势。尽管我看到的中国现实远非如此不堪,而法国也远非如此完美。这至少是我的“感觉”。对于多多少少对两面信息均有切身体验的我来说,这实在是无法接受的一个……“现实”。
政治学家阿齐兹·沙伊尔曾写过:“统治就是公关。”说得更直白一些,就是说,在西方,高明的统治就是某种对舆论的巧妙处理,使得公众支持自己、反对对手。而在这一点上,我们却完全处于不设防状态……
一位政治家只知道做事而不懂公关,不懂争取舆论的理解和支持,那么他所做的事或者无人知晓,或者完全有可能被转变成负面新闻。沙伊尔其实一针见血地将选举体制时代的政治统治术之精髓告诉了我们。但我们理解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