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手术治疗分析
2013-05-30杨林
杨林
踝关节外侧稳定的维持主要依靠的结构包括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几乎所有外侧韧带损伤都集于二者。踝关节不稳可导致关节软骨变性等系列继发病。当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确诊后,应早期进行手术。因此,多数学者主张手术方法治疗踝关节外侧不稳[1]。现将我院所从2000年6月-2007年6月收治手术的129 例病例进行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0年6月-2007年6月在我院进行慢性踝关节前外侧不稳手术的患者共129 例,男86 例,女43 例;踝关节明确外伤史129 例,病程在4 个月~10年之间不等,1年内有反复扭伤发作3 次以上的患者35 例。患者主要症状体征表现为: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外侧关节间隙压疼等;辅助检查:摄X线片,应力位X线片,MRI。
1.2 手术方法 踝关节镜探查,廓清视野,发现病变即行相应处理,如病灶清理术或微骨折术、骨赘切除等[2]。手术结束后,取踝关节前外侧切口,依次切开,保护神经分支,暴露外踝前下方,按以下情况相应处理:(1)跟腓韧带断裂:探查韧带。在外踝尖处切开,如跟腓韧带形态尚好,可将跟腓韧带于腓骨的止点处外踝切下,用电钻在原止点处钻孔,用克氏针在外踝尖处钻孔2 个,用细钢丝将缝线从两个骨孔引出,应注意勿伤腓骨上的止点,将跟腓韧带缝线拉紧打结。(2)距腓前韧带断裂:切开关节囊,剥离骨膜,用克氏针钻孔3 个,再在外踝表面钻孔3 个,备用。用细钢丝将上述备用缝线从骨孔引出穿过骨膜,拉紧打结,行关节囊紧缩术。重复抽屉试验。(3)如发现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均断裂,两种手术同时进行。石膏夹板固定。术后3 周去除石膏,进行踝关节跖活动。6 周开始踝关节被动活动,9 周恢复快走运动。
1.3 评价方法 通过运用踝关节镜技术及辅助检查,观察患者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踝关节的软骨损伤、软组织撞击综合征、关节游离体等继发病变,运用AOFAS评分系统分别于治疗前后对患者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对比分析前后两次的评分结果[3]。术后主要观察患者有无疼痛以及踝关节活动受限等,采用SPSS统计软件处理数据,数据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OFAS评分:修复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的患者术前评分为(66.7±5.9)分;术后(88.7±8.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修复距腓前韧带的患者术前(67.9±6.6)分;术后(89.8±8.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慢性踝关节外侧手术前后AOFAS评分情况
3 讨论
3.1 踝关节韧带生物力学 包括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和距腓后韧带。距腓前韧带起自腓骨下端前缘,附着于距骨颈部。足跖屈时其纤维方向与水平垂直。它在外踝的稳定性维持中发挥主要作用,对踝关节起一定约束作用[4]。跟腓韧带平均长20 mm、厚3 mm。它同腓骨短肌腱鞘紧相连,作用是阻止跟骨内翻。距腓后韧带只有当踝关节极度背屈时才紧张,限制踝关节背屈。因此, 距腓前韧带最易损伤。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合并损伤占56%。
3.2 关节镜下表现 慢性踝关节不稳的患者常常伴随关节疼痛,打软,甚至活动受限等。这是由于关节不稳所至。随着关节镜的应用和推广,对上述病症进行诊断成为可能。目前可行的是进行常规踝关节镜探查,对继发病损进行治疗。踝关节扭伤后发生病理变化,本组病例显示主要为关节软骨、骨软骨损伤。进行外踝韧带重建手术前,关节镜探查应当成为常规。常规照片未发现异常时行MRI检查,必要时进行固定,避免造成关节不稳而引起继发病损。
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损伤时,单纯修复距腓前韧带效果更好。经验认为,距腓前韧带必须修复,而跟腓韧带不予修复。
[1]徐建侃.康复训练辅助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0,32(12):905-906.
[2]赵连成.理疗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J].实用医药杂志,2012,29(7):603-604.
[3]马骁,胡跃林.手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106 例[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1,5(1):15-19.
[4]Muijs SP.Clinical outcome after anatomical reconstruction of the lateral ankle ligaments using the Duquennoy technique in chronic lateral instability of the ankle:a long-term follow-up study.[J].The 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Surgery.American Volume,2008,90-A(1):5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