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双胍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2013-05-30李海珍成媛媛刘海红
李海珍 成媛媛 刘海红
糖尿病作为临床常见的严重慢性代谢疾病之一,目前已成为仅次于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的第三大致死疾病,其晚期血管损害是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我国糖尿病发病率约1%,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国内外研究表明,有效控制血糖对于减少糖尿病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择我院2012年3月~2012年9月收治的62 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组给予二甲双胍联合质子泵抑制剂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入选排除标准 入选对象为病程超过3 个月的2 型糖尿病确诊病例,入院前未服用过噻唑烷二酮类以及磺脲类药物,在入院前3 个月内未接受过血糖代谢类药物治疗。患者空腹血糖(FPG)在7.0 mmol/L~14.0mmol/L之间,HbA 1 c%高于7.0%。排除1 型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以及严重基础疾病患者。
1.2 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62 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41 例,女性患者21 例,患者年龄35~75 岁,患者平均年龄为62.5 岁。患者平均病程为2.1年。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每组各31 例。其中,研究组给予二甲双胍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
1.3 观察内容 对两组治疗6 个月后的餐后2 h血糖(P 2 hBG)、空腹血糖(FPG)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 1 c)进行比较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2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进行t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指标变化情况 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FPG、P 2hBG、HbA 1 c等血糖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6 个月治疗后,两组血糖指标均有显著下降,研究组31 例患者的FPG、P 2 hBG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HbA 1 c无明显差异。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胰岛素指标变化情况 治疗前,两组患者胰岛素指标FINS、P 2 hINS、HOMA-I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6 个月治疗后,两组胰岛素水平均有明显改善,研究组31 例患者的FINS、P 2 hINS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HOMA-IR无明显差异。见表2。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指标变化情况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胰岛素指标变化情况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类因免疫因素、遗传因素、感染因素等造成的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电解质代谢紊乱综合征,在临床上患者表现为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轻、血糖升高等症状,糖尿病晚期患者会伴有多器官衰竭等严重并发症,临床致死致残率较高。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总数的90%以上,其发病机制为胰岛B细胞胰岛素分泌不足、外周组织摄取利用葡萄糖能力下降等因素,导致患者血糖浓度较高,造成患者胰岛B细胞胰岛素分泌增多,从而引起一系列血管损害。可见,治疗2 型糖尿病需要将保护胰岛B细胞,进一步减轻胰岛素抵抗作为治疗的关键。
二甲双胍作为常用口服降糖药物,能够恢复胰岛素对于腺苷酸环化酶的抑制,减少肝细胞糖原的产生,加强无氧代谢,从而增强外周组织对于葡萄糖的有效利用与摄取[1]。当前已经明确,二甲双胍具有激活一磷酸腺苷酸AMPK的作用[2],而AMPK对代谢的机制与他汀类药物类似,能够抑制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合成酶活性,从而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本组研究表明,二甲双胍对于降低餐后2 h血糖(P 2 hBG)、空腹血糖(FPG)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 1 c)均具有较好疗效。二甲双胍在治疗2 型糖尿病中的作用已经得到了公认[4],是目前临床治疗和药物叠加的基础药物,在治疗2 型糖尿病中有着重要地位[5]。二甲双胍除可有效降糖外,对于保护心血管和控制体重增加均具有重要作用,由此可见,服用二甲双胍疗效稳定可靠[6]。
艾塞那肽(Exenatide)是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的一种激动剂,可模拟人体自身激素GLP-1 的功能[7],具有促进胰岛B细胞增殖、改善其功能,以及促进胰岛素分泌,增加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和延缓胃排空等作用[8],因而,有着传统糖尿病药物不可比拟的优势[6],近年来已经成为糖尿病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最早在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糖尿病患者的胃食管反流病(GERD)中发现了质子泵抑制剂(PPI)对糖尿病的治疗作用,研究证明,患者血红蛋白A 1 c水平持续下降。通过质子泵抑制剂疗法能够有效升高患者胃泌素水平,并可对患者胰腺产生刺激,以增加胰岛素的分泌。相关研究表明,对正在接受磺脲类单药治疗以及二甲双胍单药治疗患者加用二甲双胍以及噻唑烷二酮治疗[9],同步进行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患者平均血红蛋白A 1 c水平显著低于从未接受过质子泵抑制剂治疗的患者。在对服用降血糖药患者跟踪研究中我们发现,在二甲双胍单药治疗组中,加服质子泵抑制剂患者[10],其血红蛋白A 1 c水平明显低于未加服质子泵抑制剂患者。有研究者对接受降血糖药但不接受外源性胰岛素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比较,发现服用质子泵抑制剂的患者和未服用质子泵抑制剂的患者平均血红蛋白A 1 c水平也具有明显差异,进一步证明了质子泵抑制剂治疗2 型糖尿病临床效果安全、可靠[11]。
本组研究发现,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FPG、P 2hBG、HbA 1 c等血糖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6 个月治疗后,两组血糖指标均有显著下降,研究组31例患者的FPG、P 2 hBG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HbA 1 c无明显差异。治疗前,两组患者胰岛素指标FINS、P 2 hINS、HOMA-I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6 个月治疗后,两组胰岛素水平均有明显改善,研究组31 例患者的FINS、P 2 hINS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HOMA-IR无明显差异。由此可见,二甲双胍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2 型糖尿病,临床效果稳定,降糖效果明显。
[1]明志红,肖伟,黄雁玲.二甲双胍联合用药治疗2 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0,16(9):51.
[2]Lebovitz HE, Dole JF,Patwardhan R,et al.Rosiglitazone monotherapy is effective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J].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2001,86 (1):280-288.
[3]Ratner R,Goldberg R,Haffner S,et al.Impact of intensive lifestyle and metformin therapy o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factors in the Diabetes Prevention Program.Diabetes Care,2005,28(4):888-894.
[4]李五星,陈红森,张秀叶,等.二甲双胍和罗格列酮治疗2 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09,4(31):132-133.
[5]Salpeter S.Risk of fatal and nonfatal lactic acidosis with metformin use i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J].N Engl J Med,2006,33(3):541.
[6]胡红琳,王长江,张木勋,等.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治疗2 型糖尿病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临床试验[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09,25(6):483-486.
[7]陈慧.中西医结合治疗2 型糖尿病60 例[J].中国临床医生,2006,34(9):51-52.
[8]许曼音,陆广华,陈名道.糖尿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90-96.
[9]张莉静,卢曦.基于PPAR抗糖尿病药物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2004,31(5):287-291.
[10]胡红琳,王长江,张木勋,等.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临床试验[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09,25(6):483.
[11]邓晋红.吡格列酮联用二甲双胍治疗2 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实践,2009,18(11):209-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