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探讨
2013-05-30冯婉萍
冯婉萍
新生儿黄疸多发于出生 1 周内的新生儿[1],因为没有充足的肝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导致胆红素的排泄速度缓慢,一般来说足月的新生儿黄疸病在 11~15 d逐渐消退。多项研究显示,高胆红素血症严重患者听觉会受到一定损伤,引发患者脑干听觉电位异常,因此及早治疗新生儿黄疸势在必行。笔者对新生儿黄疸进行蓝光照射法治疗,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 2010年4月~2011年6月广东省东莞市企石医院收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 260 例(男 140 例,女 120 例),所选患者全部符合《儿科学》中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诊断标准[3];其中足月儿 249 例,早产儿 11 例,就诊日龄 1~20 d。有伴随感染现象的新生儿黄疸 71 例,过期产儿 9 例,ABO溶血 17 例。所选患者入院治疗的当天对其进行经皮黄疸指数测试,测试结果见表1。
表1 260 例患者入院初TCB情况(mg/dL)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将维生素C、维生素B6静脉输入,输入 1.5 mL/kg甘利欣,每天使用 2~4 mL/kg的 6%碳酸氢钠用来对酸中毒纠正,促进白蛋白和胆红素的结合。在进行光疗时,让患者口服核黄素 6 mg/次,3 次/d,光疗结束后改为 1 次/d,连续服用 3 d;患者口服 2 mL/次,2 次/d的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针对重症黄疸患者要求每天服用白蛋白 1 g/kg,目的是促进白蛋白和胆红素的融合,以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将抗感染药物应用于因感染引起的黄疸患者。本次研究所用蓝光治疗仪器是 8502 型婴儿光疗暖箱,对患儿照射 12 h,1 次/d,共治疗 2~5 d。光疗需要注意:除去患者的肛门、双眼、会阴 3 个部位遮盖,剩余全身裸露在蓝光床中,光疗时保证患儿身体无任何护肤产品以保证照射效果。过程中护理人员精心护理,准确记录相关信息,细致观察患者神志反应状态,适时测量体温,勤于巡视检查,并为患儿及时补充水分,并将光疗过程中患儿出现的任何不良反应记录在案。
1.3 光疗不良反应 如患者在光疗过程中出现腹泻、发热、皮疹等反应不影响光疗,可继续进行。在光疗过程中应补充核黄素,这是由于蓝光将体内核黄素分解,大于 24 h的蓝光光疗会减少体内核黄素,并因为红细胞谷胱苷肽还原酶活性的降低而致使溶血情况的加重。
1.4 观察方面 针对入院患者,检查其肝功能、血常规、乙肝五项、TCB等,之后每天对TCB检测 1 次。对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浓度检测观察其动态变化,即应用经皮测黄疸指数测定,检测仪器是JD-2 型经皮测黄疸仪。测试时间是每日上午 9 时,由专门指派人员测定,在患者前额正中处取测定部位,垂直紧贴肌肤测试 3 次,取 3 次的平均值进行记录。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蓝光照射 24 h后测量经皮黄疸指数(见表2),在蓝光治疗结束后测量其经皮黄疸指数(见表3)。
表2 260 例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 24 h后经皮黄疸指数情况(mg/dL)
表3 260 例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结束后经皮黄疸指数情况(mg/dL)
多数黄疸患儿在经过蓝光照射 24 h后测量经皮黄疸指数显著降低,5 d后所有患者的经皮黄疸指数均降至正常水平。针对 11 例早产儿使用Ohmeda Medical Bili Blanket Plus照射 12 h,1 次/d,共 2~5 d,治疗效果显著,患者经皮黄疸指数也均降至正常水平。并且,对早产儿实施的治疗方式不用对肝门及会阴特别保护,治疗过程更方便。
3 讨论
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的高发病症,也是早产儿的常见并发症[4],严重者可出现核黄疸,对患儿身体危害极大,会影响神经系统功能,严重的可致残甚至致死[5]。笔者针对高胆红素血症采取了蓝光照射的方法作为首选方法,有效将血总胆红素降低,且无不良反应,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蓝光疗法是一种高科技疗法,治疗过程是通过蓝色光谱照射治疗的,蓝光波长 425~476 nm,经过光氧化分解有效让 4 Z、15 Z胆红素转化为 4 Z、15 E胆红素,是一种让尿液和胆汁容易排出体外而退黄的有效方法[6-7]。
因患者年龄小,治疗时患儿家长不免担忧恐惧,治疗前应多与家长沟通,正确传授新生儿黄疸的相关知识与危害性,得到家长的配合治疗可以使治疗事半功倍。某些家长会认为新生儿黄疸属正常现象,无需治疗,应及早扭转家长的这种错误认识,让患儿及早接受光照治疗及早康复,以防并发症的发生。
[1]玉顺子.新生儿黄疸发病影响因素及其危害[J].现代医药卫生,2009,23(22):3399.
[2]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M].7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14.
[3]刘义.新生儿黄疸的评估与干预[J].中华儿科杂志,2001,39(6):321-322.
[4]《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新生儿黄疸诊疗原则的专家共识[J].中华儿科杂志,2010,48(9):685-686.
[5]丁国芳.新生儿黄疸干预推荐方案[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9,16(8):501-502.
[6]刘义,杜立中,刘悠南,等.新生儿黄疸的历史回顾及问题[J].中华儿科杂志,2009,47(1):30-32.
[7]王惠敏,潘攀,邓益斌.两种蓝光照射方式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0,16(28):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