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替米沙坦对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及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2013-05-29余其振张立波冯茹李阳华栗洋

当代医学 2013年21期
关键词:米沙坦脂质硬化

余其振 张立波 冯茹 李阳华 栗洋

动脉粥样硬化是指在患者体内的大动脉或中动脉内膜中出现的黄色物质,属于动脉硬化的一种,此黄色物质中含有胆固醇以及类脂肪等成分。患者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多是由于患者体内出现神经血管功能失调以及脂肪代谢紊乱。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患者出现血栓或供血障碍等疾病的主要原因。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同时,常伴有高血脂、高血压或糖尿病等疾病,而患者若发生高血压,能促进体内动脉血管中粥样硬化的形成,从而导致患者体内血液对血管内膜进行冲击,使血管壁发生增厚现象、管腔变细,而患者体内血管管壁内膜发生受损现象后,易沉积脂质以及胆固醇,从而更加重了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因此,高血压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子,对患者健康危害甚大,为老年人主要病死原因之一。临床治疗方法较多,但根本上的治疗方向应该在降压的同时,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保护患者心脑肾靶向器官,深圳市光明新区人民医院采用新型血管紧张素Ⅱ(AT 1)受体拮抗剂替米沙坦治疗,疗效甚好,下面就此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深圳市光明新区人民医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临床确诊为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56 例患者,其中男34 例,女22 例,年龄36~76 岁。高血压Ⅱ级40 例,Ⅲ级16 例,平均病程6年。所有病例均符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高血压的最新诊断标准。成人收缩压≥160 mmHg(21.3 kPa),舒张压≥95 mmHg(12.6 kPa)。除原发性高血压的症状外,均有不同程度的血糖及脂代谢异常,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时可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表现,56 例中27 例有血胆固醇浓度以及甘油三酯浓度增高,而体内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反而降低,经脂蛋白电泳检查可知图形异常,包括19 例Ⅲ型高脂蛋白血症患者和8 例Ⅳ型高脂蛋白血症患者。

辅助检查经X线片对患者进行检查可知,患者体内主动脉发生伸长、扭曲或扩张现象,偶尔可见有钙质沉着出现。根据动脉造影检查可显示,患者四肢部位动脉、肾动脉与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因此造成管腔狭窄。肉眼可见的病理改变最早病变是脂质条纹。脂质条纹为条纹状或点状,且颜色呈黄色,不隆起或微隆起于患者动脉血管内膜的病灶。脂质条纹常见于患者体内主动脉后壁或主动脉后壁分支开口处。脂质条纹会发展为纤维斑块。内膜面存在表面隆起的不规则斑块,且斑块颜色可由浅黄或灰黄变为瓷白色。粥样斑块又称为粥瘤,是由于患者体内纤维斑块发生深层细胞坏死而产生的。血管内膜面可见灰黄色斑块既向内膜表面隆起又向深部压迫中膜。随着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病情的发展,纤维斑块和粥样斑块会继发斑块内出血、血栓形成、斑块破裂、血管腔狭窄以及钙化等病变现象。

1.2 综合治疗 基础治疗保持安静,注意起居有时,适当运动,饮食总热量不应过高,防止超重,合理安排工作及生活,避免油腻及刺激性食物,禁烟酒,对于部分因精神紧张患者,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药物治疗包括使用商品名为美卡素的替米沙坦片,一次40~80 mg,一日一次。若患者同时伴有轻中度肝功能不全,则替米沙坦每日给药剂量不宜超过40 mg。控制易患因素:如患者具有原发疾病糖尿病,应及对患者血糖进行控制,包括对患者饮食中糖分摄入量的控制,如有血胆固醇增高,则应控制高胆固醇适当给予降脂药物。

1.3 疗效判定 治疗后8 周,对患者血压值、BMI指数、动脉硬化指数及临床症状改善进行治疗前后对比,观察分析治疗效果。其中动脉硬化指数(AI)=[血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高密度脂蛋白(HDL)。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 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进行t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经过替米沙坦药物治疗后,患者的血压、BMI、动脉粥样硬化指数以及并发症情况均得到有效缓解或控制,且P<0.05。具体见表1。

表1 8 周后替米沙坦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及高血压疗效观察(n=56)

3 讨论

动脉粥样硬,简称AS,是动脉硬化的血管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动脉粥样硬化的特点为由内膜开始发生受累动脉病变。病变类型包括血管中脂质以及复合糖类积聚、血管壁出血、形成血栓、发生纤维组织增生及钙质沉着、动脉中层逐渐蜕变和钙化等[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饮食习惯的改变,动脉粥样硬化逐渐成为人们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据研究可知,高血压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概率明显增高,这是由于高血压促进患者体内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以及发展,而患者由于发生动脉因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又可使患者发生继发性高血压疾病[2]。因此高血压与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之间呈现出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状态。

我们通过替米沙坦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实践中发现它对于动脉粥样硬化同样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替米沙坦是临床研究出的新型降血压药,属于特异性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Ⅰ型)拮抗剂。替米沙坦并不对人体血浆肾素进行抑制,从而对离子通道不发生阻断作用。替米沙坦不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Ⅱ,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Ⅱ可对人体由于缓激肽作用增强而导致的不良反应进行降解。替米沙坦临床药效作用迅速,平均作用时间为0.3 h,药效持续时间较长,平均药效持续时间为35.4 h,替米沙坦在对人体进行降压作用时,对患者的心率影响较小[3],给予患者80 mg替米沙坦后,该药物几乎可完全对人体中血管紧张素Ⅱ引起的血压升高现象进行控制,且抑制血压持续时间为24 h,而在48 h之后,患者体内仍可测出替米沙坦的抑制作用[4]。研究表明,替米沙坦具有良好的受体作用专一性,且对患者抗高血压具有显著作用,并具有良好的临床利尿作用,能改善患者体内心肌狭窄障碍,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至于其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分析认为是此类新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Ⅰ型)拮抗剂通过对肾素影响可以改善脂质过氧化物和主动脉组织,减少氧化应激反应从而显著改善主动脉和组织内皮功能,抑制血管收缩,发挥较强的抗动脉硬化作用[5]。在高血压的个体化治疗中,有报道称医生根据患者肾素水平的高低采取分型治疗,高肾素型时血管转化酶抑制剂有效[6]。

在疗效评定中我们采用动脉粥样硬化指数这一指标,该指标是国际医学界制定的一个衡量动脉硬化程度的指标,数值越小动脉硬化的程度就越轻,引发心脑血管病的危险性就越低,我们进行p值检验与统计,本组动脉硬化指数(AI)P<0.05。在进行AI评定时,我们将患者TC、HDL、HDL三者数据进行计算,这个数据也是个动态值,P值是将观察结果认为有效即具有总体代表性的犯错概率,实践中最后的决定通常依赖于数据集比较和分析过程中结果是先验性还是仅仅为均数之间的两两比较,依赖于总体数据集里结论一致的支持性证据的数量。

综上,替米沙坦对动脉粥样硬化及高血压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能显著降低血压,延缓动脉硬化的发生,具有显著临床意义。

[1]贺玉泉,杨萍,祝金明,等.PPAR-γ在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中的表达及替米沙坦的干预作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7,11(4):533-536.

[2]罗义,沈潞华.高血压病的合理用药[J].中国临床医生,2005,33(7):393-399.

[3]陈端,张立建,钟惠娟,等.替米沙坦治疗老年性高血压合并糖耐量低减(IGT)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1,17(21):1-2.

[4]文重远,刘永明,王腾,等.罗格列酮对2 型糖尿病心肌能量底物代谢的影响[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7,21(6):1081-1084.

[5]陈明,胡申江.高血压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及治疗[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8,13(5):312-314.

[6]高伟,陈作元,王修卫,等.RAS阻断剂对糖尿病大鼠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9,45(4):355-358.

猜你喜欢

米沙坦脂质硬化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氢氯噻嗪联合替米沙坦用于高血压治疗的有效性分析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复方一枝蒿提取物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
白杨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及其药动学行为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
马钱子碱固体脂质纳米粒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
额颞叶痴呆伴肌萎缩侧索硬化1例
胰岛素抵抗OLETF大鼠血清IL-18水平变化及替米沙坦的干预研究
替米沙坦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BMP-7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