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子政务系统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2013-05-28孙晓东尹建伟

中国信息化·学术版 2013年1期
关键词:评价指标电子政务信息化

孙晓东 尹建伟

【摘要】电子政务绩效评价是根据反映电子政务绩效情况的统计指标,采用定量评价方法对电子政务绩效进行评价,可以形成对电子政务绩效的标准化客观定量分析结论。建立严密科学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价体系,合理分配有限的资源,有效把握发展方向,是一个国家成功实施电子政务的关键环节。本文首先阐释了电子政务绩效评价体系的意义,反思了电子政务系统绩效评价体系存在问题,提出了电子政务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的思路。

【关键词】信息化;电子政务;评价指标

【中图分类号】TP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1—0154-01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进步,评价体系中的某些指标和指标评判标准会发生变化。因此,在实际的应用中,需要根据这些变化对评价体系进行调整,使该评价体系可以更好地反映电子政务的建设情况。

一、电子政务绩效评价体系的意义

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价体系是“用定性或定量的分析方法,对电子政务的建设现状进行描述、评测的系统化指标”,其主要内容包括电子政务评价指标构成方案、电子政务评价指标数据和有关统计分析测算的方法制度。电子政务的绩效评测标准、评测办法将直接引导电子政务建设的方向和建设重点。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价体系在电子政务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实际意义。在规划阶段,有助于明确目标,突出建设重点,使电子政务建设一开始就在一个良性的框架中进行,提高项目的成功率;在实施过程,有助于及时了解电子政务建设的现状,确定下一步前进的方向,持续改进,提高建设效率,避免重大错误的发生;在完成阶段,有助于确定实现程度、了解其使用效果,有利于制定新一轮的阶段规划。

二、电子政务系统绩效评价体系存在问题的反思

(一)电子政务绩效评价忽视社会效益评价

与电子商务不同,电子政务的实施,不仅能带来经济效益,还能带来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一方面表现为办公效率提高、费用降低所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另一方面表现为通过电子政务平台开展的招商引资活动所产生的间接经济效益。因此,与电子商务绩效评价不同,电子政务绩效评价不仅要对电子政务经济效益评价,还要对电子政务社会效益进行评价。此外,电子政务建设的最终目的与电子商务不同,它不是以赢利为目的,而是借助信息化促进政府改革,构建一个高效率、低成本和法制化的现代政府,推进经济增长和维护社会稳定。因此,对电子政务绩效进行评价时,应体现这一最终目的,在评价电子政务经济效益的基础上,重点评价其社会效益。但目前很多电子政务绩效的评价工作,都是围绕着政府在信息基础设施上的投资、电子政务的硬件建设、政府办公成本降低等等而展开的,没有关注电子政务的社会效益,影响了电子政务建设最终目的的实现。因此,只有重视电子政务的社会效益评价,我们才能有效推动政府改革,借助电子政务的实施来构建现代政府。

(二)电子政务绩效评价方法不够灵活

目前,大多数电子政务绩效评价方法目的都是为了评价以国家为整体的电子政务状况,因此它们考虑的多是一个国家的状况,很少关注某个地区或城市当地电子政务实施的情况。这种单一固定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价方法缺乏灵活性,往往不符合具体地区的自身特点和对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的实际需要。事实上,对用户而言,当地的电子政务的发展水平要较全国的水平有意义的多。绝大多数政府信息或服务是通过当地政府提供给公众的,而不是中央政府。而且,相对于国家性质的公共生活,公众会更积极、更乐意参与当地公共生活。另一方面,每个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都有其自身特点,电子政务的发展要与每个地区的实际情况相适应,因此电子政务绩效的评价没有必要按照某一固定模式进行评价。

(三)电子政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不全面

目前电子政务绩效评价指标单一,出现了“技术偏好”、“供给偏好”等单一评价指标导向的现象,使得电子政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不全面。首先,在已有的一些评价指标中,评价侧重于技术指标。诸如网站是否可以发送在线表格;公众是否能通过网络技术与政府官员沟通;政府网站提供多少公共服务;国家是否给予足够支持等。这些评价指标偏重于技术问题和电子政务基础设施的硬件水平,忽略了对设施进行操作的人力资源软环境,更没有考虑电子政务的效率和效益。其次,目前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价指标,只关注电子政务服务供给,却很少考虑终端用户的需求和期望。具有“供给偏好”的评价指标,无法让我们发现电子政务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达不到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的目的。

三、电子政务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的思路

(一)绩效评价体系必须体现电子政务建设的最终目的

实施电子政务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政府工作效率、促进政府改革和提升政府形象,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因此,我国构建现代政府的价值取向应当成为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的价值核心,同时兼顾电子政务的投入和过程。具体而言,电子政务绩效评价体系的价值取向应当包括: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良好;政府办公高效率、低成本、法制化、推进经济增长、维护社会公正和公平、民主、开放、廉洁、负责、稳定和独立自主。这些价值取向应当在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标准和评估方式中得到体现。

(二)评价方法定量化

电子政务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系统,评价涉及范围广、评价项目多,目前对此较为成熟的定量综合评价方法是构建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评价。由于电子政务绩效评价涉及范围广、评价项目多,因此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时,如果仅仅通过部分可量化指标来评价,既不完整,也不科学,必须将难以量化的工作环节通过定性指标加以衡量,并将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构建出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既要具体明确,便于操作和数据处理,又要有综合性,能全面反映电子政务绩效。同时,各种绩效评价指标权数的确定和综合评价方法也要根据电子政务绩效评价自身的特点来相应选取。为此,我们有必要建立一套灵活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价方法。在重点考虑电子政务绩效评价体系普遍性的同时,还要给具体地区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留有适度空间。具体做法可以考虑为:涉及具体评价对象时,在不影响电子政务绩效的评价核心指标的基础上,可根据评价对象的具体职能和特点,调整非核心指标和评价标准。

(三)评价体系全面化

围绕上述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的价值取向,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要全面反映电子政务绩效的综合情况。一方面,既要体现电子政务建设的经济效益,又要重点反映电子政务建设的社会效应;另一方面,既要反映电子政务建设的纯产出,即电子政务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政府信息化应用水平和电子政务组织建设水平,又要体现政府工作效率的提高、经济效益的获得和政府形象的提升。各个评价指标之间要形成有机、有序的联系,形成一个全方位的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杨道玲,于施洋.论电子政务绩效本质及其评估导向[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06)

[2]向俐双.浅议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J].法制与社会.2009(10)

[3]张亚明,刘海鸥.电子政务绩效评估BSC-AHP模型及应用[J].科技管理研究.2009(04)

作者简介

孙晓东(1990-),男,辽东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

通讯作者

尹建伟,辽东学院教师。

猜你喜欢

评价指标电子政务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第三方物流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综述
基于UML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价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评价指标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资源型企业财务竞争力评价研究
中国电子政务的“短板”
我国县域电子政务工作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