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分析

2013-05-28艾飞

科学导报·学术论坛 2013年3期
关键词:教育工作者心理健康大学生

艾飞

【摘要】大学生是国家宝贵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据国家教育部门统计,我国现有在校大中专院校学生已达2631万。从总的方面看趋势是好的,他们朝气蓬勃,充满理想,有完善自我的竞争意识,他们积极好学上进,乐于接受新事物。但是,在心理素质方面看,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教育工作者高度重视。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据国家教育部门统计,我国现有在校大中专院校学生已达2631万。从总的方面看趋势是好的,他们朝气蓬勃,充满理想,有完善自我的竞争意识,他们积极好学上进,乐于接受新事物。但是,在心理素质方面看,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教育工作者高度重视。笔者在工作中,通过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观察,目前,部分大学生不同程度的存在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压力过大,学习动力不足。

(1)新生学习适应的问题。不少大学生在中学是佼佼者,进入大学之后,昔日的“尖子”发现“山外有山,楼外有楼”,特别是不同省份生源的学生相比,在心理上产生巨大的落差和压力。

(2)在学习方法上,由于中学时代“填鸭式”的灌输,到大学的“抛砖引玉”,使得许多学生在这个新环境中显得无所适从。

(3)学习目标的失落。进入大学后,考研当然人人都想,但是,能挤过这座独木桥的必然是极少数,他们感到很大的压力,因此,大多数学生失去了新的追求目标,学习的动力不足。但为了拿到大学毕业证书,他们又不得不为英语过级、计算机等级、会计证书、各种等级的“过关”而苦恼、焦虑和挣扎。

二、对人生目标不清晰、迷失前进方向。

当前大学生在改革开放和社会急剧变革的时期,由于经历、知识局限,在理想和现实、个体选择与社会需求、理想与情感产生矛盾和冲突时,他们容易把未来设计得非常完美。而现实生活现实社会的各种机遇和条件满足不了“理想自我”的实现时候,这部分学生犹如大海中失航的船,迷失了方向,有些学生企图逃避与现实的矛盾冲突,出现了方向不清、信仰失落、精神空虚、情绪压抑、苦闷、抑郁、冷漠的心态。这样的大学生在面临多元化的价值观时,不能找准自己的坐标,茫然失措,容易失去自我。因此,多种焦虑并发相继出现,导致心理障碍的产生,个别的甚至连学业也难以完成。

三、不能适应新环境,陷入独立生活困境。

现代的大学生中,绝大多数都是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的独生子女,他们认为是社会的“佼佼者”,在家是衣食无忧的“小皇帝”,但是有的来自贫困地区的学生却因物质的贫困而自卑。因此,他们来到了一个新的环境,因自己的语言、社交能力、家庭背景等差异,一些学生感到不如他人,从而产生优势地位的失落,开始组成新的团伙,使他们重新开始认识新同伴,结交新朋友。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学生就显得相互关系难以协调,思想难以沟通,从而表现出独立生活困难而苦恼和情感难以寄托而孤独。另外,在这新的环境之中,自己远离家乡,远离父母、亲友,深感孤独和痛苦。

四、自我控制能力不强,难以处理好性与恋的问题。

刚入学的大学生年龄一般17~19岁之间,处于青春期,生理发育基本成熟。从生理的角度上讲,成熟必然引起心理上的变化,大多数孩子萌动着性意识,开始对异性产生出好奇和对异性的特殊好感,特别想对校园朦胧爱情向往与介入,在心理上出现了骚动不安的现象。但由于对什么是“恋”、什么是“爱”、什么是“性”,缺乏全面的思考和了解。由于年龄和阅历,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不强,难以处理解决性与恋的问题。特别是缺乏社会道德、法律和理智的约束,一些学生由于恋爱的失败,而产生了对异性认识的偏差,对失恋挫折容忍力差极容易出现问题,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防犯。

五、就业压力过大,对自己未来悲观失望。

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学生们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部分院校毕业生出现就业难问题,这也是他们遇到的前所未有的压力,毕业后他们将独自承担起自己生存担子,他们无法面对含辛茹苦把他们培养成大学生的父母和社会,他们感到前途迷茫,对自己未来悲观失望。这部分大学生由于缺乏生活的磨练和社会阅历,他们缺少正确看待社会现象、看待人生客观的分析能力。因此,许多学生过分自卑或自负,无法正确评判自己而产生思想上的不安和行动上的异常,往往自我封闭或盲从,从观念上容易造成与社会角色的混乱,严重者在部分人身上导致频频出现逆反心理、自私心理等不良反应。尽管他们没有生理上的疾病,但在他们的心理上的疾患较重。

综上所述,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实际上是各高校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表面上看主要是认识和适应的问题,但实质上是大学生价值观的另类表现问题。深纠问题的根源在于我们的教育体系思想教育和心理帮助跟不上去,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处于无人诱导,学生无法自我调适或调适不当的现状,因此极易导致学生们心理异常或心理障碍等问题。正如一位著名的社会学家指出:“我国当前正处在一个大变革时期,这个变革包括几千年沿袭下来的文化、观念的变革。”由此可见,学生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实际上有一个较长的过程,部分学生甚至大学毕业方才“醒悟”。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帮助学生构建科学而稳定的心理防线,帮助他们预防和矫正各种心理问题,完善我们教育体系上的缺失。

猜你喜欢

教育工作者心理健康大学生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德国早期儿童教育工作者严重短缺
大学生就业趋势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身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几点思考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浅论初中化学教学中的STS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