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电子技术实训课实践与思考
2013-05-28张炳华
张炳华
【摘 要】本文探讨了中职电子技术课程实训课的途经、方法,提出了实训内容模块化、强化实训条件、指导教师团队化、细化实训过程等。
【关键词】中职;电子技术;实训课
当前,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已日益渗透到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为适应时代对人才结构的需要,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很多学校开设了电子技术实训课。目的在于为相关专业学生提供一个参与工程性电子技术实训的机会,对学生进行基础性的工程化的训练。
电子技术实训课是一门以工程操作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教学课程,以小型电子产品的装配、焊接,调试与检测为载体体,培养学生的工程操作能力,掌握电子技术工程中的基本操作技能。通过实训,巩固所学专业理论,加强动手操作能力,为将来从事相关、相近岗位工作打下技能技术基础,同时也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当前,大多中等职业学校要求学生毕业时要有毕业证和中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电子技术实训课的开设为学生获取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为做好电子技术实训课程,我们进行了尝试和探索,主要做法如下:
一、实训内容的模块化
中职学校的工科类专业大部分开设了电子技术课程,非电类专业常开设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而电类专业常开设电子技术课程。还有的非电专业开设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电工和电子合二为一,内容多而杂,但难度有所降低。同样是电子技术,对于不同的专业要求是不一样的。就电子技术课程来讲,它又包括模拟电子技术部分和数字电子技术部分。在本着理论知识“必需”、“够用”的前提下,以努力培养实践能力强且富有创新精神的“实用”型人才为目标,我们进行了电子技术实训课的实践与探索。现以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实训课为内容,举一例,见表1,即实训内容模块化的一种应用。
任课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校的实训条件确定若干模块,再确定每个模块的内容和目标,并提出模块组合建议。
根据专业方向的不同,实训模块数可增可减。要尽量保证模块与模块之间互相关联。如三个模块均属于模拟电子技术的内容。模块1制作成功后,其电源可以为模块2和模块3所利用。模块3制作成功后,为模块2提供了一种音源。三个模块互为利用形成一个完整系统,把一个完整系统看做为一个大模块。大模块使学生知微见著,见树木也见森林。实训内容的模块化、关联性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电子技术课程实训课。
二、强化实训条件
为满足工科专业的实习实训要求,学校要不断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其中电子技术实训室要有一定的规模,配置能同时满足40人的实训操作台、配套仪器、装配与调试工具等。实训室有专人负责管理,实行定期开放制度,最大限度提高利用率。实训期间有专门的实训班主任和一定数量的专业对口的实习指导教师。学校在开学初负责制订有关实训班级计划,任课教师据此制订不同专业班级的实训计划表,通过模块的增减以满足不同专业电子技术实训课需要。实训基地和有关实训室负责人,根据下发的实训计划表,提前采购相关套件。明确的目标。良好的实训条件,严密的组织管理,可以保障实训课的正常开展,学生将学有所获,技能水平将大幅度提高。
三、指导教师团队化
在实训课模块的增减变化中,实训指导教师也应不断调整。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各学科或同一学科的不同组成部分,技术交叉融合十分普遍,单个教师出现知识或技能方面的盲区再所难免,因此指导教师团队化可以实现技能上的互补。
电子技术实训课一般是在一至两周时间内集中进行。指导教师3人组合比较常见。一人充当实习班主任,负责实训期间的日常管理,如考勤、卫生、设备检修、安全教育等,另两人由任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担当,主要负责全程的实训指导。指导教师要选业务能力强且富有高度责任感的“双师型”教师,以完成实训过程中的理论知识准备、讲解示范、焊接训练、元器件的识别检测、装配、焊接、调试、故障检修和评估考核。指导教师间的协调配合至关重要,实训效果和目标的实现依赖于此。
四、细化实训过程
我们把实训过程分为三个基本环节,相关部门的工作可以具体列出,见表2。
学校在开学初就下发通知,其中包括表1和表2。各相关部门接通知提前做好准备。细化的实训过程,使各部门有了明确的工作方向、目标,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再通过互相配合,逐步完成预定实训目标。
五、职业资格证书
合格中专毕业生首先要颁发国家承认学历的《中专毕业证书》,“双证”要求的学校,学生还必须获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电子技术实训课的开设可以帮助学生获取诸如《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中级职业资格证书》、《维修电工中级职业资格证书》、《维修焊工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制冷维修中级职业资格证书》等。
六、认识与体会
通过电子技术实训课的实际操作,我们能够感觉到:第一、电子技术实训课程模块化,一可以根据理论教材确定,二可以根据校本教材确定。应用中模块数根据不同专业和实训时间进行增减,但要考虑模块间的关联性、实用性、经济性、目标性。其二、只有具备一定的实训软硬件条件,实训课开展才成为可能,要充分利用校内校外的各种资源想方设法创造实训条件。其三、根据具体情况,优化实训指导教师的组合,以效益的最大化为目标。其四、可操作性是细化实训过程的关键和前提。其五、实训过程的三个环节有规律可循,同时实训过程也是展示教师教学手段的平台,各种教学方法可以灵活应用其中。
笔者将电子技术实训课的方法借用到其它电类专业课程实训中,也得到了成功的体验,如中职技能大赛学生培训、科技活动、特色选修课、非电专业相关课程实训等。
参考文献:
[1] 张连华.电器-PLC控制技术及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 丁伯江.中职学校综合实训课程的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
[3] 王一群.实用音频功放制作[M].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