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单片机技术的无线供电系统设计
2013-05-28陶玉贵葛胜升
高 伟,陶玉贵,葛胜升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系,安徽芜湖 241003)
现代电子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如手机、掌上电脑、MP4等便携式电子设备越来越多地进入我们人类的生活中,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工作和娱乐设备,这些设备都是采用电池供电,当电池电量用完之后,需要使用充电器,对其进行充电,这样一方面,频繁的插拔不但使用不便,而且很容易损坏;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便携式设备投入使用,各自的充电器都不相同,互不通用,如果能够像USB接口那样,存在一种通用的供电方式,方便对各种电子设备供电,即可以方便人们的生活,又可以节约大量生产资源。因此,在此设计了一种可以近距离、无线供电方案,不需要任何实质上的连接,采用电磁感应技术,通过无线的方式,将电能传输给用电器。这种近距离无线供电技术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将来只需要将手机、掌上电脑等便携式设备放到无线供电器的工作范围内,无需插拔连线就可以供电,这样可以给我们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目前,对于无线供电技术的研究才刚刚起步。本文设计了一个简单的无线供电电路,利用单片机AT89C2051的特征设计电路,并编写一个简单的程序来实现无线供电,从而实现简易无线供电系统。
1 基本原理
早在许多年前就有无线供电技术这个概念,不少专家对此都有研究。目前,无线供电技术主要有以下3种方法。
(1)电磁耦合:变化的电场产生变化的磁场,变化的磁场产生变化的电场,变压器就是利用这个原理传送能量的,如果把变压器的两个线圈分开,就是无线供电。但是用这种方法有一个很大的缺点,没有高磁导率的磁芯作为介质,磁力线会严重发散到空气中,传输时能量消耗很大,特别是两个线圈距离很远的时候,能量损耗非常大。因此不适合大功率,远距离的无线供电。
(2)光电耦合:就是把电能转换成光能,通过光将能量传送到用电器再转换成电能。这种技术比较直观,而且光电转换技术也比较成熟,但是缺点就是光在传输途中不能有障碍物,否则能量无法传送到用电器。
(3)电磁共振:其原理类似声波共振的原理,两种介质具有相同的共振频率,就可以用来传递能量。由于本文只需要设计一个近距离的无线供电系统,所以采用电磁耦合的方式来传送能量。
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变压器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作而成的,它通过交变磁场把电量传送给用电器。如图1所示,为常见变压器的的结构,原边线圈和副边线圈由闭合铁心(由高磁导率材料构成)连接在一起,原线圈和副线圈之间紧密耦合,这样磁漏很小,能量传输效率很高。
在此提出的无线供电原理与变压器类似,但结构和常见变压器不同,采用的是原边线圈和副边线圈分离的结构,之间没有任何实质上的连接,这样原边线圈和副边线圈存在空隙,磁漏较大,对能量传输的效率影响较大。为了提高能量的传输效率,降低辐射,就需要空隙尽量的小,在本系统设计中,副边线圈在原边线圈上方,原边和副边空隙<2 cm。
图1 常见的变压器
图2 发射电路
2 系统构成与分析
2.1 整体电路设计
一个简单的近距离无线供电系统主要由两部分电路组成,发射电路和接受电路,分别如图2、图3所示。当需要供电时,只需要将接收线圈靠近发射线圈,通过电磁感应,发射端的能量就传输到接收端。
2.2 电路工作流程
由12 V电源对发射电路进行供电,单片机AT89C2051的8号引脚接跳线选择开关S1,开关接通即接地产生频率约167 KHz的信号,开关断开时产生频率为100 KHz的信号,信号通过11号引脚将信号传递给三极管8550(2073的驱动)和2073(其上接有散热片),再通过发射线圈发射信号。而接收线圈接收信号后,经过整流,可以点亮发光二极管D2(相当于负载)和D3(相当于工作指示灯),即实现无线供电。(其中发射线圈和接受线圈用铜线绕成圆形)
2.3 单片机工作原理及数据计算
2.3.1 单片机程序设计
在发射电路中使用了单片机AT89C2051,单片机AT89C2051为实现无线供电,设计程序如下:
2.3.2 单片机产生信号频率计算
采用的是12 MHz的时钟频率,跳线开关S1接通时,运行一次是6个机周,高电平“1”有3个机周,低电平“0”有3个机周,一个机周为1 μs。NOP指令占1个机周。JNB指令占2个机周,SJMP指令占2个机周。
S1导通,P3.4为低电平时,程序执行一次是6 μs,信号频率167 KHz。S1断开,当P3.4为高电平时,程序执行一次是10 μs,信号频率100 KHz。
这里我们可以得到两种频率的信号,这样可以根据负载的需要,通过改变时钟频率,得到不同频率的信号。单片机工作框图如图4所示。
图3 接收电路
图4 单片机工作框图
2.4 实验结果检测
用铜线构成发射线圈和接受线圈,其形状和参数完全相同,在接受电路中加一个电压表,当整个电路处于工作状态时,可以看到电压表的示数为4.5 V,也就是说接受电路可以输出4.5 V的直流电压。
[1]张志良.单片机原理与控制技术[M].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楼然苗,李光飞.单片机课程设计指导[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7
[3]刘华东,王计波,刘长国,等.电子CAD技术——Protel电路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荆晓博,陈启军.基于VHDL的数字电路课程改革研究[J].现代科学仪器,2007(4):43-45
[5]邓亚峰,李烽,张绪鹏,等,基于电磁感应式无线供电系统的信号传输[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0(10):34-36
[6]韩俊博,宋里旗,王建平,等.一种小功率微型机器人无线供电系统设计[J].广西轻工业,2011(7):29-38
[7]李文君.无线供电技术的设计及应用[J].电子质量,2011(8):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