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的七十二变
2013-05-27王成
王成
一天,悟空来到花果山实验学校,听到同学们正在讨论有关平行线的性质和应用,便想考考大家:“同学们学习了有关平行线的知识,现在俺老孙来出一道题,你们能用自己学过的知识解决吗?”
“如图1,MA1∥NA2,同学们,你们来看看∠A1+∠A2=_______°.”悟空话音刚落,就听到朱小戒抢答:“哎,太简单了,180°嘛!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啊.孙大圣你就这么小看我们?”
悟空摆了摆手说:“不着急,看俺老孙来变!变!变!大家看!如图2-1,MA1∥NA3,同学们,你们来看看∠A1+∠A2+∠A3=_______°.”“咦!悟空吹了口气,怎么图形变了啊?”同学们你一句我一句,但很快就动起了脑筋:既然已知条件是平行线,那我们肯定要运用平行线的性质来解决这个问题.大家经过讨论很快找到了方法:如图2-2,过点A2作一条辅助线A2B∥MA1,这样根据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也平行,把图2-1转化成两个与图1相同的基本图形.把∠A1A2A3分成∠A1A2B与∠BA2A3,它们分别和∠A1与∠A3组成同旁内角,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可得∠A1+∠A2+∠A3=∠A1+∠A1A2B +∠BA2A3+∠A3=180°+180°=180°×2=360°.
悟空听了同学们的发言,满意地点了点头.又吹了口气说:
“俺老孙再变!如图3-1,MA1∥NA4,同学们,你们来看看∠A1+∠A2+∠A3 +∠A4=_______°.”朱小戒说:“我来!如图3-2,分别过点A2、A3作A2B∥MA1,A3C∥MA1 ,同样的方法可以得到∠A1+∠A2+∠A3+∠A4=180°+180°+180°=180°×3=540°.”悟空听了朱小戒的发言,对朱小戒竖起了大拇指:“了不起啊,小戒同学!”说完对黑板又吹了口气:“俺老孙再来一变,你们能用刚才发现的规律解决这个问题吗?如图4-1,MA1∥NAn,则∠A1+∠A2+∠A3+…+∠An=_______.”
同学们思考了一下很快得出了答案:如图4-2,添加(n-2)条和MA1平行的辅助线,构成(n-1)对同旁内角,则∠A1+∠A2+∠A3+…+∠An=180°(n-1).
“现在的学生观察、探究、归纳总结的能力很强啊!看来我还不能小看我们花果山实验学校的孩子.”悟空在心里默默地想着. “大圣,真有你的!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你居然能变出这么多的问题来,让我们大家大开眼界啊.大圣再给我们出道题吧,还要变!变!变哦!”同学们一起说道.
悟空笑了笑,想了一下:“好吧,再来考考你们啊.”又在黑板上出了一道题:
如图5-1,直线AC∥BD,连接AB,点P在该平面上所处位置如图所示,请大家来研究一下∠APB、∠PAC、∠PBD这三个角的关系.
同学们纷纷动手在自己的草稿纸上做了起来,过了一会儿A同学很快得到了答案:∠APB=∠PAC+∠PBD.“很好!漂亮!”悟空表扬了A同学. “谁能把自己怎么思考得到答案的过程和大家分享一下吗?”“我!我!”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要求回答问题.最后沙小僧同学走到讲台前把自己的方法写在黑板上:
如图5-2,过点P作PQ∥AC,
所以∠PAC=∠APQ(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因为AC∥BD,
所以PQ∥BD(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也平行).
所以∠PBD=∠BPQ(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所以∠PAC+∠PBD=∠APQ+∠BPQ(等式性质).
即 ∠PAC+∠PBD=∠APB.
“很好,沙小僧同学回答很正确,而且书写规范,我们大家要向他学习!下面我们再来变!点P在如图5-3所示的位置,请大家来研究一下这三个角的关系还是∠PAC+∠PBD=∠APB吗?”
“不成立!应该是∠PAC +∠APB+∠PBD=360°.”很快又有同学给出了答案.
理由如下:
如图5-4,过点P作PQ∥AC,
所以∠PAC+∠APQ=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因为AC∥BD,
所以PQ∥BD(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也平行).
所以∠PBD+∠BPQ=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所以∠PAC+∠APQ +∠PBD+∠BPQ=360°(等式性质).
即∠PAC+∠PBD+∠APB=360°.
“ 太厉害了!不出绝招不行了!大家来看我再变!”悟空拿出了看家本领.
如图5-5,直线AC∥BD,连接AB,直线AC、BD及线段AB把平面分成①、②、③、④四个部分.规定:线上各点不属于任何部分,当动点P落在某个部分时,连接PA、PB,构成∠PAC、∠APB、∠PBD三个角.当动点P落在第③部分时,全面探究∠PAC、∠APB、∠PBD之间的关系,并写出动点P的具体位置和相应结论.(注:有公共端点的两条重合的射线所组成的角是0°.)
同学们立即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最后还是由朱小戒同学向悟空汇报了大家的探究结果.
共有3种情况:
1. 当动点P在线段BA的延长线上时,如图5-6,此时∠APB=0°,∠PAC=∠PBD.
因为直线AC∥BD,
所以∠PAC=∠PBD(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 当动点P在线段BA的延长线的左侧时,如图5-7,∠PAC=∠PBD+∠APB.
连接PB交AC于点E.
因为直线AC∥BD,
所以∠PEC=∠PBD(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因为∠PAC=∠PEC+∠APB(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所以∠PAC=∠PBD+∠APB(等量代换).
3. 当动点P在线段BA的延长线的右侧时,如图5-8,∠PBD =∠PAC+∠APB.
连接PB交AC于点E.
因为直线AC∥BD,
所以∠AEB=∠PB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又因为∠AEB =∠PAC+∠APB(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所以∠PBD =∠PAC+∠APB(等量代换).
听到同学们的探究结果,悟空很开心:“同学们,今天我们应用了大家最近所学的知识解决了许多问题,你们的表现很棒!大家既要学好课本知识,更要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清楚了吗?还能继续根据上述探究问题的方法,运用所学的知识继续探究当动点P运动到第④部分时,三个角之间的关系吗?试一试,然后与同伴交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