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猪市场形势与政策分析
2013-05-26李国祥
李国祥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北京市 100732)
1 近年来我国生猪市场运行的特点
1.1 近几年生猪生产价格的变化趋势
对2002~2011年我国生猪分季生产价格进行分析,发现2006年之前,生猪价格波动幅度相对较小,2006年后,生猪价格剧烈波动 (图1)。每一次剧烈波动,都是因为发生了比较严重、范围比较广泛的疫病。每个波动周期的开始阶段生猪价格较低,养猪户积极性不高,特别是在2009年和2010年上半年,生猪生产价格持续下跌,缩小养殖规模或者退出养猪产业,成了部分养猪户无奈的选择,再加上疫病导致的病死猪较多,市场供应紧张,接下来就会出现生猪价格暴涨。此时的养猪户又会不断进入养猪产业,导致生猪产量极度上升,猪肉价格就又会大幅下跌。如此循环,导致近几年生猪价格的剧烈波动。
1.2 2012年生猪生产与价格
1.2.1 猪肉明显增产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2年全国猪肉产量5335万吨,比上年增长5.6%。生猪存栏47492万头,比上年增长1.6%;生猪出栏69628万头,比上年增长5.2%。
1.2.2 猪肉价格低位运行
2012年生猪价格总体上表现为基本平稳,不同季度呈现小幅度波动。这对于稳定消费者经济负担和促进国民经济健康运行产生了积极影响。生猪价格1月到8月总体上下跌,9月后季节性波动恢复上涨,与前几年相比,波峰幅度非常小,整个生猪价格(毛猪)在14~18元间波动。虽然生猪生产价格波动幅度较小,但是全年很长时间价格低迷,这对养猪户个体来说影响可能比较大。
2012年生猪出场价格受季节性影响小幅波动,不同季节呈现不同特点。生猪生产价格涨幅自2011年第四季度开始回落,2012年猪肉增产,生猪生产价格前三季度由上涨转为下跌,且第二、三季度跌幅呈现扩大态势,同比生猪生产价格运行由第一季度上涨19.2%转变为第三季度下跌19.2%。全年生猪生产价格同比上年下跌4.1%。
2 2012年影响生猪价格变化的因素
一般来说,有很多因素会对生猪价格产生影响。如果我们能够正确把握住解释生猪价格变化的因素,就可以为判断2013年生猪市场的走势提供依据。
图1 2002年以来我国生猪生产价格指数
2.1 猪肉的供给可以部分解释生猪价格的波动
为什么近几年,牛羊肉价格均稳定上涨,只有猪肉价格剧烈波动呢?这和生猪生产能力的可变性有很大关系。生猪生产能力在一定时间内可能超过消费需求,也可能满足不了消费需要。那为什么生猪生产能力具有可变性?这是因为生猪生产受养殖者收益、生猪组织结构、生猪疫病等的影响比较明显。生猪存栏量和出栏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猪肉的供给量。如果生猪存栏量受到市场价格低迷或者疫病等冲击,尤其是母猪的存栏量不足,要想立即恢复生产能力,增加生猪出栏是不可能的。饲料成本较高时,生猪存栏增加则势必会带来猪肉供给的增加。产量增加,价格下跌,是市场的必然现象。一般生猪产量同比增长3%,生猪价格就可能会反映出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出现下跌。生猪产量增长5%以上就算增长幅度较大,生猪价格反映供应关系变化而出现下跌的可能性就更大。2012年生猪出栏和猪肉产量比上年增长速度都超过了5%,生猪价格下跌可以从生猪出栏和猪肉产量得到解释。
猪肉供给量可以由屠宰量来反映。2012年,随着生猪出栏数量和猪肉产量的增加,生猪屠宰量也呈现出增加的态势。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来看,2012年全国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量数据整体上与2011年相比是增加的 (图2)。从2012年3月开始,每个月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量都超过1500万吨。从2012年6月开始,每个月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量比上年同期增长速度都超过5%。
长期以来,养猪户往往只关注猪肉产量的变化,而对于猪肉产量与生猪市场运行及其价格之间关系的变化则关注不够。实际上,改革开放以来,只有很少的年份能够用猪肉产量的变化对生猪价格变化进行解释(图3)。所以,养猪户关心价格的变化,关心市场,不要过于局限猪肉产量,还要关心其他的一些因素,不能只看生产能力和总供给量,更要看有多少需求和消费。
生猪价格的变化,对猪肉的消费也是有影响的。价格特别高时,猪肉的消费量下降。虽然下降幅度相对较小,但中国人口众多,如果每个人减少一笔猪肉的消费,对整个市场的影响还是较大的。
2003~2011年期间,中国生猪生产价格和猪肉消费价格都经历了剧烈的波动。2005年和2006年生猪生产价格明显下跌后,人均猪肉消费量相对较多。2007年和2008年生猪生产价格大幅度上涨,人均猪肉消费量则相对较少。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城镇居民家庭人均购买量和农村居民人均消费量的数据,可以观察到生猪生产价格大幅度波动,影响到了城乡居民人均猪肉消费。生猪价格明显上涨时,城镇居民家庭人均购买猪肉量降到20 kg以下,而最低收入户家庭人均购买量则下降明显。2007年和2008年最低收入户家庭人均购买猪肉量大约13 kg,与农村居民相当,较2006年生猪价格相对较低时减少了大约3 kg。同样的,城镇居民低收入户家庭人均购买猪肉量和农村居民人均消费猪肉量在生猪价格相对较高时都普遍减少了 (表1)。对于2012年,生猪到底是因为猪肉供给量增多还是消费量减少导致价格下跌的,这是有争议的。有人怀疑2012年全国生猪出栏量和猪肉量增长速度没有国家统计局公布的5%那么高,主要是消费量减少了。2012年到底是生猪生产扩大还是猪肉消费量减少带来生猪价格下跌,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图2 2012年全国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量
图3 1980~2011年生猪产量与价格变化比较
表1 2003-2011年中国生猪生产价格与城乡居民猪肉消费量情况
生产的变化和猪肉供给的变化只能部分解释生猪价格的变化,需求和消费也会影响生猪价格。反过来,生猪价格和猪肉价格也会影响猪肉消费,尽管有时这种调节不是十分地明显。
2.2 生猪饲料成本
饲料是我国多数畜产品生产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研究,饲料成本大约占生猪养殖成本的60%,在猪肉价格低迷时甚至可能会占到价格的70%。而饲料组成主要是玉米,所以玉米的价格会直接影响到养猪成本。
自2003年以来,中国粮食和肉类价格总体上趋于上涨,肉类产品消费价格上涨幅度往往明显地超过粮食,生猪生产价格上涨幅度超过玉米,肉类价格波动幅度明显地高于粮食。2011年与2003年相比,玉米生产价格累计上涨了大约82.2%,而生猪生产价格累计上涨了大约98.3%。由于畜牧业生产效率偏低和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滞后,出现粮食和肉禽类消费价格涨幅总体超过生产价格涨幅,肉禽类价格涨幅超过粮食价格涨幅。2011年与2003年相比,粮食消费价格累计上涨98.3%,肉禽及其制品消费价格累计上涨大约116.1%。
猪粮比价变化表明,短期内玉米价格与生猪价格没有一致的对应关系。但是,不能否认粮食价格与生猪价格变化长期是一致的。2012年,生猪价格和玉米价格也不完全一致,但整体趋势是一致的 (图4)。未来的粮食价格会上涨,必然影响到生猪价格的上涨。
2.3 猪肉价格预期
价格预期是指大多数人对市场物价涨落的趋势所做出的一种预测,是人们对市场物价上涨可能产生的风险所采取的一种心理防御。
猪肉等与城乡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农牧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往往会成为媒体过分渲染的对象,从而引起生产者对市场波动产生强烈预期。根据过去的价格波动而调整生产,这属于适应性预期。一般来说,适应性预期往往会加剧周期性波动和季节性波动。适应性预期越强,周期性波动和季节性波动可能越明显,波动幅度可能越大。2012年春节之后猪肉市场价格开始下跌属于养猪者适应性预期所带来的必然反应。
但是,在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和经营者风险意识增强的情况下,过去的适应性预期正在发生变化。2010年春节之后猪肉市场价格不跌反升,是养猪户非适应性预期所带来的必然反应。面对2011年猪肉价格持续上涨,经历了前几轮猪肉价格波动的养猪户,可能会产生趋于一致的非适应性预期。一些高度一致的个人行为,可能会带来不良后果。2012年比较多的生猪养殖户可能产生非适应性预期,带来猪肉市场价格走势不确定性的上升。
2.4 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与生猪生产政策
生猪价格与GDP、CPI之间是有关联的。如2007年GDP高速增长对应猪肉价格大幅度上涨。猪肉价格与CPI相互影响更加明显(表2)。由于猪肉消费在居民消费总支出中的比重相对较大,猪肉价格大幅度上涨,往往会带来CPI的明显变化,而CPI是反映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最重要指标,所以猪肉消费价格指数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宏观调控政策选择的风向标。如2007年和2008年,猪肉消费价格持续明显上涨,2008年政府经济工作重要任务之一就是防止由肉类价格波动引起的结构性物价上涨演变为全面通货膨胀。
图4 2012年生猪出场价格和玉米批发价格
表2 生猪价格与GDDP、CPI 之间的关联
生猪市场运行状况有时与宏观经济形势和宏观调控政策有很大关系。近几年我国畜产品价格剧烈波动对国民经济运行影响明显,往往成为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改变的直接诱因。宏观经济政策虽然不能改变生猪价格的走势,但会影响价格波动的幅度,使幅度缩小。货币政策放宽和居民实质收入改善则有助于刺激猪肉消费,促进猪肉价格稳定。
除了宏观经济形势、宏观调控政策对生猪价格产生影响外,生猪调控政策也会影响到生猪市场运行。2007年以来,国家发改委出台了一系列生猪扶持政策和市场调控政策,特别是防止生猪价格过度波动的政策,包括发布预警信息、储备吞吐、调整政府补贴、进出口调节等措施和手段。通过发布预警信息,理应会引导养殖户合理调整生产;增加政府冻猪肉储备或者活体储备,理应会影响市场猪肉的供给量;对能繁母猪和种公猪发放临时饲养补贴等,理应会稳定生猪生产能力。此外,我国还有提高生猪生产能力的相关政策,包括实施生猪调出大县奖励政策 ;良种补贴、能繁母猪补贴政策;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补助政策等。不过,近几年生猪生产价格剧烈波动的状况并没有因为生猪调控政策而明显改变,表明我国生猪市场调控政策和扶持政策对生猪市场运行总体上影响比较小。我国出台的防止生猪价格过度波动的政策效应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环境政策同样影响生猪生产价格。东南沿海和大城市都建立了禁养区和限养区。 “十八大”报告又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生态文明政策、环境保护政策等会加大养猪业成本,促进养猪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此类政策的影响比较大,但短期内的效应不一定能显现。
生猪生产成本较高,要想降下来,就要靠科技发展。国家在加速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同时推进农业现代化,就要优先推进养殖业现代化。通过科技进步等发展现代养殖业对于消化饲料价格上涨而带来的成本上升的潜力是巨大的。现今国家整个科技政策已经出台,在全国范围内推进畜牧业现代化,增加畜牧业科技创新投入,优化畜牧业科技资源配置,建立畜牧业科技创新有效激励机制,引导和扶持新型专业养殖户发展规模化养殖。未来养殖企业将要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这对企业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如果养殖企业能够抓住机遇,科技创新能够活跃起来,养猪成本能够降下来,发展前景就会更好,如果科技跟不上,成本居高不下,将来面对的挑战就会越来越大。
3 未来短期内生猪市场走势
从短期看,生猪市场的价格波动不确定性很大。生猪的生产、出栏、消费一般会呈现出季节性波动。根据2012年生猪生产形势与价格走势,判断2013年猪肉价格在春节之后可能会下跌,但是下跌幅度可能较小,9月后则可能恢复性上涨。从2013年全年看,生猪出栏、市场供应、猪肉需求与消费整体上可能会比较平稳。
从长期看,生猪供给和生猪价格剧烈波动的时代可能已经结束。原因包括:第一,广大养殖户未必喜欢前几年多次出现的生猪价格剧烈波动。价格高时,能够扩大生猪销售的养殖户毕竟属于少数,而等越来越多的养猪户能够扩大生猪销售时,生猪价格可能已经大幅下降。第二,养殖户的应变能力、市场的调控能力在提高,这是市场稳定的积极因素。第三,猪肉价格剧烈波动对我国国民经济运行不利影响很大,国家必然会采取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稳定生猪市场。第四,近几年生猪市场剧烈波动使得养猪户的组织结构发生很大变化。国家加大力度鼓励养殖户发展规模化养殖。养猪户规模越大,生猪市场稳定力量越大。从市场角度来看,通过这些积极因素带来的稳定力量是主流。从消费的角度来看,2013年宏观经济形势可能进一步趋于平稳,不会出现高物价时代。如果整个物价水平稳定了,猪肉价格不管涨跌都不会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