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生态环境状况评价及对策
2013-05-25赵世民王道玮王江涛
赵世民,王道玮,王江涛
(1.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云南昆明 650093;2.昆明市环境监测中心,云南 昆明 650028)
昆明市生态环境状况评价及对策
赵世民1,2,王道玮1,王江涛2
(1.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云南昆明 650093;2.昆明市环境监测中心,云南 昆明 650028)
根据昆明市生态环境质量调查统计数据,以生物丰度、植被覆盖、水网密度、土地退化、环境质量等指数为指标,对昆明市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客观评价。结果表明:2010年昆明市的生态环境状况指数为57.28,总体生态环境状况良好;生态环境质量在西部地区处于优势地位,在全国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与2005年比较,生态环境质量略有改善。最后,结合昆明市的生态建设规划目标,对今后5a昆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合理化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对策措施。
生态环境状况;评价;对策;昆明市
生态环境是一切生物和人类生存的基础,为人类社会提供了物质保障和生活生态环境服务[1]。生态环境质量的优劣程度与人类社会经济能否健康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当今中国正处在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阶段,GDP快速增长,城市规模无限扩张,局部地区人口剧增,高污染高能耗企业仍有市场,各种资源不合理开发和利用,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已严重威胁到人类生活生存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健康 发 展[1,2]。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是通过对生态环境的优劣程度进行定量描述和评价,准确反映生态环境质量及污染状况,找出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为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制订生态环境规划以及相关管理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3]。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对实现区域生态环境有效管理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昆明市为研究区域,根据其生态环境的特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 (试行)》(HJ/T192 -2006),定量分析和评价了昆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状况。针对其生态环境现状,提出了合理的建议措施,旨在为昆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和规划,及其国家生态城市的创建提供决策依据。
1 研究区域基本概况
昆明市位于东经102°10′~103°40′,北纬24°23′~26°22′,地处云南中部湖盆群的中心地带,以高原丘陵地貌为主,属北纬低纬度亚热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受印度洋西南暖湿气流的影响,日照长、霜期短、多年平均气温14.7℃。气候温和,四季如春,气候宜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011.2mm。昆明东西最大横距140km,南北最大纵距220km,全市面积 21473km2,市区面积 330km2(其中主城区290km2,呈贡新区40km2)。昆明共辖6个区、7个县、代管安宁一市,另管辖 3个国家级开发区。全市人口765万,常住人口629万,人口密度356.26人/km2。境内主要有滇池、阳宗海、清水海等三大湖泊,分属金沙江、珠江和红河三大水系。以红壤为基带土壤,土壤类型复杂多样,共有 12个土类。植被类型属高原亚热带北部常绿阔叶林地带,生物多样性特征显著。
2 研究方法
在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的评价过程中,正确的评价方法对评价结果的可靠程度有着重要的意义。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作为生态系统质量的评价方法;另一类是从社会、经济的观点评价生态环境质量[4~6]。目前国内外主要应用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有:综合评价法、模糊综合评判法、指数评价法、物元分析评价法、人工神经网络评价法、密切值法、评分迭加法、主分量法、景观生态法、灰色评价法等[7~13]。
昆明市的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指标及方法参照《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 (试行)》(HJ/T192 -2006)的规定。按照代表性、全面性、简明性、结合性、方便性和适用性的原则,选取生物丰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水网密度指数、土地退化指数、环境质量指数等评价指标,对区域内的生物、植被、水资源、土地和主要污染物排放等情况进行合理的分析,并对上述 5个指标赋予不同的权重,对区域的生态环境状况指数 (Ecological Index,EI)进行计算、分析和评价。EI的计算公式:EI=0.25×生物丰度指数 +0.2×植被覆盖指数+0.2×水网密度指数 +0.2× (100-土地退化指数)+0.15×环境质量指数[14,15]。各指标的权重见表1。依据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生态环境分为优、良、一般、较差和差5个等级,每个等级的含义见表2。
表1 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权重
表2 生态环境状况等级
3 基础数据及其来源
本文根据生态环境状况评价对土地利用分类的要求,将土地利用类型划分为林地、草地、水域湿地、耕地、建筑用地、未利用地等6种类型,相关数据主要源于昆明市土地资源局和昆明市生态遥感调查研究成果;包括河长、湖库面积、年降水量和水资源量等基础数据主要源自 《昆明市水资源公报》和昆明市生态遥感调查研究成果;土壤侵蚀基础数据主要源于昆明市生态遥感调查和昆明市水利局提供的研究成果;SO2、COD和固体废物等主要污染物年排放量源自昆明市环境统计资料。
3.2 归一化系数[16]
归一化系数=100/Amax,式中:Amax指某指数归一化处理前的最大值。
为了与全国其他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比较,更准确、更客观地对昆明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和定位,本次评价采用全国归一化系数,具体见表3。
表3 归一化系数
4 评价结果与分析
4.1 评价结果
根据所选方法和评价指标,分别计算得出2005年和2010年昆明市的生物丰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水网密度指数、土地退化指数和环境质量指数等指标,具体见表4;再根据 EI的计算方法、各评价指标值及其权重,计算得出 2005年和 2010年的生态环境状况指数 (EI)分别为 56.40和57.28。根据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分级标准,“十五”和“十一五”期间,昆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均为良,即植被覆盖度较高,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基本适合人类生存。
表4 2005年、2010年昆明市生态环境指数表
4.2 昆明与全国生态环境质量的比较分析[17]
2.病毒耐药性检测:病毒耐药是导致抗病毒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抗病毒疗效不佳或失败者可行耐药检测。
根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刘海江等 2008年对全国2476个县(市、区)进行的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评价结果:生态环境质量 “优”、“良”、“一般”、“较差”、 “差”占全国国土总面积比例分别为8.7%、33.9%、38.1%、16.3%和3.1%;而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一般,“优”、“良”、“一般”、“较差”和 “差”占西部地区面积比例分别为4.6%、28.1%、40.3%、22.7%和4.3%。可见,昆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在西部地区中总体处于优势地位,即使与全国所有的地区比较,也处于中上水平。但昆明的 EI值仅略高于生态环境状况 “良”的临界值55,参照全国归一化系数计算,要达到 “优”值 75这一标准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昆明的生态环境质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仍然任重道远。
4.3 与“十五”期间的生态环境质量比较分析
与 “十五”末期2005年比较,2010年昆明市的EI值增加了 0.88,从生态环境状况变化度分级来看,无明显变化,但从变化趋势来看,昆明地区“十一五”的生态环境状况较 “十五”略有改善。
从表4列出的生态环境状况各评价指标值的变化可以看出,2010年昆明地区的生物丰度、植被覆盖和环境质量等生态评价指数均有所上升,表明“十一五”以来,昆明地区的植被覆盖和生物多样性有所改善;同时也表明 “十一五”以来,昆明大力开展的节能减排以及“四创两争”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据统计,“十一五”期间,昆明市共计完成造林 18.59万hm2,实施退耕还林 4.62 万hm2;城市绿地建设2842.7hm2,绿化覆盖面积9880.57hm2,人均公共绿地 8.45 m2;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75.68 km2;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和固体废物等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均有较明显的下降,2010年较2005年分别下降了23.3%、48.2% 和70.1%,生态环境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土地退化指数较 2005年增加了 0.9,说明近几年昆明的土壤侵蚀程度略有加重,从土壤侵蚀统计资料来看,主要是重度侵蚀面积有所增加,“十一五”期间昆明地区城市化和道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可能是致使土壤侵蚀加重的原因之一,而随着城市和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步完善,以及植树造林和土壤侵蚀治理等工作的大力开展,可以预见未来几年昆明的土地退化指数值将会有明显的下降。水网密度指数下降主要是由于 “十一五”期间昆明遭遇百年一遇的大干旱,降水明显减少,从而导致 “十一五”期间的水资源量较往常减少了约14.2%。
4.4 “十二五”生态规划及生态环境质量的预测
《昆明市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 “十二五”规划》的目标是:“努力争创国家生态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到2015年,饮用水源保护区、生态功能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外来物种入侵得到大规模控制;水土流失与石漠化问题得到全面遏制;人居生态环境得到全面改善,形成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构架;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数在云南省要名列前茅”。按照生态规划方案,将昆明划分为禁止开发区、重点保护区、优先治理区和优化发展区四大类。禁止开发区包括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陡坡地及土壤侵蚀极度敏感区,涉及面积1282km2,占总面积的6.1%;重点保护区包括对维护区域生态完整性具有重要意义的生态功能良好地区,涉及面积6156km2,占总面积的29.3%;优先治理区指污染物排放强度显著超出环境容量的地区,涉及面积 10022km2,占总面积的 47.7%,对该区域重点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与生态修复工作;优化发展区指上述三个区以外的区域,涉及面积3551km2,占总面积的16.9%,优化调整城市和产业布局与结构,提高土地的集约化利用程度。
按照 《昆明市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 “十二五”规划》,可以预计未来5a,通过争创国家生态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昆明市的植被覆盖面积和植被质量将较大幅度提高,生物多样性得到很大程度的丰富,生物丰度指数值和植被覆盖指数值将有所增加;通过对陡坡地和土壤侵蚀极度敏感区域水土流失的治理,重度和中度侵蚀土壤面积将进一步减少,土地退化指数值将有所下降;通过对优先治理区域污染物排放的严格控制和治理,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区域环境质量指数值;随着未来几年昆明“牛栏江调水工程”的顺利实施,降水量恢复到历年正常水平,昆明地区的水资源量将大大增加,水网密度指数值将大幅度增加。通过对影响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指标的分析,可以初步预测,“十二五”期间昆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会持续改善,生物多样性越来越丰富,生态系统更加稳定,越来越适合人类居住。
5 建议措施
2010年昆明的生态环境状况为良,并且较2005年略有改善。但从生态环境评价的指标因素来看,昆明市的生物丰度和植被覆盖指数得分均不高,并且土地退化指数偏高,这说明昆明市的土地利用结构及其比重不合理,植被 (森林)覆盖偏低,生物多样性匮乏,林地和草地的数量和质量均不高,建筑用地面积所占比例偏高,还存在很多土壤侵蚀较严重的区域。
因此,结合 《昆明市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生态建设规划目标,要全面提升昆明的生态环境质量,今后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1)做好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工作,提高全市人民改善生态环境的责任意识,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加强对 “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宣传,严禁滥砍滥伐。
(2)提高植被 (森林)覆盖率。坡度 >25°以上的坡耕地全部退耕还草还林,加大植树造林造草的力度,积极营造薪炭林、水土保持林和经济林,并提高林地草地的质量。
(3)合理规划城乡发展。城乡建设不仅仅是经济问题,它还是一个生态环境问题,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侵占了大面积的耕地和绿地,在不同程度上改变了城乡的空间环境和生物生存环境,从而导致各种污染问题不断出现。为了从根本上防止城市的无限制性扩张,要合理规划城乡发展,以城乡生态环境保护为重,可开发的适度开发,不可开发的坚决不开发,实现可持续发展。
(4)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坚决关停对生态环境破坏较严重的采砂采石采矿厂,并恢复原有的生态环境面貌;在坡度5°~25°的耕地,实施坡改梯,增强水土保持能力。
(5)深入开展 “节能减排”工作。加快淘汰生产能力落后和污染较严重的企业,进一步完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示范和推广;强化环境执法监督,强化对重点减排项目的建设和运营监管,有效削减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固体废物等污染物的排放量。
[1]李仕川,马泽忠.基于 GIS和 AHP法的大宁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分区 [J].重庆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2008,22 (5):5-9.
[2]张华,曹月,武晶.科尔沁沙地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18(2):125-128.
[3]伍玉容,王洁.公路网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初探[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7,30(11):70-71.
[4]李凤霞,郭建平.中国生态环境评价研究进展 [J].青海气象,2007,(1):11-14.
[5]寇俊卿,张海涛,杨德五,等.生态风险分析及研究进展[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 (农学版),2003,23(1):71-74.
[6]陈正.中国生态环境现状的统计评价分析 [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9,24(3):13-19.
[7]徐晰,高峻,汪琴,等.城市生态遥感监测与质量评价——以上海市为例[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8,37(2):206-211.
[8]贾艳红,赵军.白银市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4,40(4):91-95.
[9]郝永红,周海潮.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灰色评价模型及其应用[J].环境工程,2002,20(4):66-68.
[10]刘琦,任志远.陕西省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灰色综合评估[J].江西农业学报,2007,19(3):86-88.
[11]谢志仁,刘庄.江苏省区域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研究 [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1,l1(3):85-88.
[12]陈润羊,齐普荣.浅议我国生态环境评价研究的进展[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20):169-170.
[13]王乃茜,徐浩.云南省丽江市农业生态系统协调度评价[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0,10(3):78 -83.
[14]HJ/T192—2006,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 (试行)[S].
[15]王璐.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的综述 [J].科技信息,2007,(35):193-195.
[16]刘忠民.鞍山市生态环境状况评价 [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08,(4):52-54.
[17]刘海江,张建辉,何立环,等.我国县域尺度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及空间格局分析 [J].中国环境监测,2010,26(6):62-65.
Evaluation on the Eco-environmental Status of Kunming and Countermeasures
ZHAO Shi-min1,2,WANG Dao-wei1,WANG Jiang-tao2
(1.Facult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Kunming Yunnan 650093 China)
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s from the investigation on the eco-environment in Kunming,the status of eco -environmental quality(EQ)in Kunming was evaluated objectively by the biological abundance index,the vegetation index,the density index of the rivers(lakes)network,the land degradation index,the environmental quality index.The results showed that:the eco-environmental index(EI)in Kunming was 57.28 in 2010,and the general eco-environmental status was good;the EQ was in a dominant position in the western region,and an above average level in China.Compared with the situation in 2005,the EQ has been improved slightly.Finally,in line with the objectives of the eco-environmental construction planning of Kunming,the EQ of Kunming in the next five years was forecasted,and the rational countermeasures on eco-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construction were proposed.
eco-environmental status;evaluation;countermeasure;Kunming City
X82
A
1673-9655(2013)03-0102-04
2012-12-27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10ZX07102-006)。
赵世民 (1977-),男,汉族,湖南双峰人,在读博士,工程师,研究方向: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