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项目影响地表水环境水量工作等级划分初步研究

2013-05-25叶长兵李文朝张晶晶

环境科学导刊 2013年3期
关键词:水资源量环境影响水量

叶长兵,李文朝,刘 琴,张晶晶

(1.玉溪师范学院资源环境学院,云南 玉溪 653100;2.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江苏南京 210008)

建设项目影响地表水环境水量工作等级划分初步研究

叶长兵1,2,李文朝2,刘 琴1,张晶晶1

(1.玉溪师范学院资源环境学院,云南 玉溪 653100;2.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江苏南京 210008)

在阅读大量相关文献资料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包括建设项目所在区域水资源量、供水水体规模、建设项目用水规模、地表水环境敏感程度、可能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等指标的建设项目地表水环境水量影响工作等级划分指标体系。并在所构建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初步提出了建设项目地表水环境水量影响工作等级划分的依据,为完善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工作等级划分提供参考。

水量影响;工作等级;指标体系;地表水

作为一种技术方法和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在国内外已多有应用和研究[1~5],所制定的各环境要素技术导则在实际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以往的科研成果和实际工程表明,建设项目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水质和水量的影响上。然而,现行的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仅对建设项目地表水环境水质影响作了工作等级的划分规定,而对水量产生影响的工作等级未作规定,且国内外亦未见相关学术报道。若能构建建设项目地表水环境水量影响工作等级划分指标体系,并据此确定其对地表水环境水量影响的工作等级,则可进一步完善建设项目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关于工作等级划分的依据。

1 建设项目影响地表水体水量工作等级划分指标体系的构建

在阅读大量相关文献资料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本研究认为建设项目地表水环境水量影响工作等级划分的指标体系可由建设项目所在区域水资源量、供水水体规模、建设项目用水规模、地表水环境敏感程度、可能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等指标构成。

1.1 评价区域水资源量等级划分

建设项目对地表水环境水量的影响程度与该区域水资源量成负相关性,即水资源量越大,造成的影响则越小。基于一个区域的降水量与该区域水资源量具有较强的线性正相关性,本研究以降水量的大小代表该区域的水资源量。我国降水量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大致可划分为 >1600mm、800~1600mm、400~800mm、200~400mm、<200mm五个降水带。根据这一降水量分布特点,本研究将我国水资源量等级划分为丰富、中等、缺少三个档次,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评价区域降水量等级划分表 (mm)

1.2 供水水体规模

建设项目对地表水环境的水量影响与供水水体规模呈负相关性,即供水水体规模越大,造成的影响越小。若建设项目供水地表水体为河流或河口,根据供水河段的多年平均流量或平水期平均流量可将其分为大河、中河、小河三种类型。参考现行的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导则,河流或河口供水规模划分如表2所示。

表2 河流或河口水体规模划分表 (m3/s)

若建设项目供水地表水体为湖泊或水库,根据枯水期或水库的平均水深以及水面面积,可将其规模划分为大湖 (库)、中湖 (库)、小湖 (库)三种类型。参考现行的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导则,湖泊或水库供水规模划分如表3所示。

表3 湖泊或水库水体规模划分表 (km2)

1.3 建设项目用水规模

建设项目对地表水环境水量的影响与该项目用水量呈正相关性,即用水量越大,造成的影响也越大。我国现行的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将建设项目产生污水排放量分为五档,分别为≥20000m3/d;10000~20000m3/d;5000~10000m3/d;1000~5000m3/d;200~1000m3/d。由此可知,污水排水量≥20000m3/d即为大排放量;综合工业用水量产污系数 (按0.8计),结合我国工业发展现有水平,本研究将建设项目用水量 <5000m3/d视为小用水量,将建设项目地表水用水规模按用水量大小分为大、中、小三级,具体如表4所示。

表4 建设项目用水量等级划分表 (mm)

1.4 地表水环境敏感程度

建设项目对地表水环境水量影响的程度与该水体敏感程度呈正相关性,即该水环境越敏感,造成的影响越大。根据使用目的和保护目标,我国将地表水域功能划分为五类。根据地表水域的使用功能,本研究将地表水环境敏感程度划分为敏感、较敏感、不敏感三级,具体如表5所示。

表5 评地表水环境敏感程度划分表

1.5 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问题

建设项目消耗地表水水量而产生的生态环境影响问题主要因为生态用水量不足而导致,主要包括:地表水体水量减少而产生的土地次荒漠化、海水入侵、湿地退化、水生生物生存与繁衍受到影响等,本研究将建设项目因消耗地表水水量而产生的生态环境影响程度分为强、中等、弱三级,具体如表6所示。

表6 生态环境影响问题分级表

需要说明的是,表6中 “建设项目减少地表水体水量70%”确定为 “强”,生态环境影响的依据是参照以往研究成果查明了生态环境需水量约占河流或其他地表水资源来水量的 30%而定[6~8];生态环境影响问题分级为 “强”项中其他指标的确定较容易理解,勿需过多解释;而 “减少地表水体水量30%~70%”确定为 “中”生态环境影响。

2 建设项目影响地表水环境水量工作等级的初步确定

根据上述指标体系的选取与等级划分,在较为深入研究各种环境影响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本研究对各等级指标做有机组合,初步确定了建设项目影响地表水环境水量工作等级的技术导则。确定为一级评价工作等级的组合有:凡建设项目所在区域水资源量等级划分为 “缺水”者,且项目用水量规模为 “中-大”的,或供水水体规模为 “小”的,其与其他指标的组合为一级评价;凡建设项目地表水体供水规模划分为“小”者,且项目用水量规模为 “中 -大”的,其与其他指标的组合为一级评价;凡建设项目用水规模划分为 “大”者,且供水规模为 “小-中”的,其与其他指标的组合为一级评价;凡地表水环境敏感程度划分为“敏感”者,其与其他指标的组合均为一级评价;凡生态环境影响程度为 “强”者,其与其他指标的组合均为一级评价;若水资源量等级为 “中”、供水水体规模为 “中”、项目用水水量规模为“中”、地表水环境敏感程度划分为 “较敏感 -敏感”、生态环境影响程度为“中等-强”者,评价工作等级为一级。确定为三级评价工作等级的组合有:水资源量等级为“丰 -中”、供水水体规模为“大 -中”、项目用水规模为 “小-中”、地表水敏感程度为“较敏感 -不敏感”、生态环境影响程度为 “弱 -中”的组合时,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评价。其他组合为二级评价。

综上所述,可得如表7所示的建设项目影响地表水环境水量工作等级划分表。

表7 建设项目影响地表水环境水量工作等级划分表

3 结论与建议

(1)本研究构建了包括建设项目所在区域水资源量、供水水体规模、建设项目用水规模、地表水环境敏感程度、因水量减少而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等指标的建设项目地表水环境水量影响工作等级划分的指标体系。并在所构建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初步提出了建设项目地表水环境水量影响工作等级划分的依据,为完善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工作等级划分提供参考。

(2)本研究是在阅读大量相关文献资料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而完成,研究成果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由于研究时间短,人员构成较为单一,难免会导致所选取的指标体系不够系统以及各指标等级划分不够深入科学。因此,本研究成果仅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其可操作性需在实际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作进一步的检验。建议在今后的相关研究中,进一步完善建设项目地表水环境水量影响工作等级划分的指标体系,并对各指标的等级划分作更为科学系统的研究。

[1]申云,王朝品.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程序中的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32(3):62-64.

[2]常琳娜,高丹,周嘉.生态城市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研究-以哈尔滨市为例 [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6):254-259.

[3]吕培茹,陆建接,王秀丽,等.山东省孔孟文化遗产地建设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 (3):227-230.

[4]向晓军,李保珠.云南临沧盆地土壤天然放射性测定及环境影响评价 [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3):90-92.

[5]王栋成,林国栋.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技术方法探讨 [J].环境工程,2008,28(4):105-110.

[6]石维,侯思琰,崔文彦,等.基于河流生态类型划分的海河流域平原河流生态需水量计算[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0,29(10):1892-1899.

[7]冯夏清,章光新,尹雄锐.基于生态保护目标的太子河下游河道生态需水量计算 [J].环境科学学报,2010,30(7):1466-1471.

[8]姜秀娜,权建民,史晓昆.工程减水河段生态需水量计算方法的探讨 [J].东北水利水电,2009,27(2):61-63.

Grading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on Surface Water Quantity

YE Chang-bing1,2,LI Wen-chao2,LIU Qin1,ZHANG Jing-jing1
(1.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Yuxi Normal University,Yuxi Yunnan 653100 China)

The index system is established,based on the review and analysis of the relative literatures,for grading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on the surface water quantity.It reflects the issues such as the regional water resources of the project site,the capacity of water supply,amount of water use,environmental sensitivity of the surface water and the possible ecological issues.The paper also provides the guiding principles for the work of grading,and it is helpful for improving the technical guideline for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on surface water.

water quantity impact;assessment grade;index system;surface water

X82

A

1673-9655(2013)03-0093-03

2012-11-14

云南省科技厅项目 (2009CD099);云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 (2012Z147C);玉溪市科技局项目。

叶长兵 (1975-),男,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污水处理。

猜你喜欢

水资源量环境影响水量
基于SWAT模型分析嘉陵江流域蓝、绿水资源量的时空变化特征
小水量超纯水制备系统的最佳工艺选择
《环境影响评价》征稿订阅及广告征集启事
“三线一单”与环境影响评价衔接研析
浙江省近期各分区水资源演变情势分析
基于水力压裂钻孔的注水量及压裂半径的应用研究
区域地下水资源量计算与分析
分散药包千吨注水量的水压爆破
清水河上游流域可收集雨水资源量估算与检验
压缩机级间冷却冷凝析水量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