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地理实践作业设计的反思与改进设想*
——以北大附中八年级地理实践作业为例

2013-05-25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100048程子序

地理教学 2013年23期
关键词:作业学生

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100048) 程子序

初中地理实践作业设计的反思与改进设想*
——以北大附中八年级地理实践作业为例

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100048) 程子序

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教学是当前地理教学改革的热点之一。地理实践作业设计的质量关乎能否有效检测学生运用已有地理知识、技能,解决地理问题的水平。北大附中初中地理备课组面向八年级学生布置了一项关于“居住地环境状况调查”的地理实践作业。通过对该项作业的效度分析,发现该作业在检验学生地理野外调查技能、运用地图意识、统计分析地理数据能力、提出地理问题意识等方面存在较大优势。作业在时间进度安排、区域尺度选择、激发学习兴趣等方面存在欠缺。以此作业为例,为初中地理实践作业的设计提出了降低难度、优化尺度、多层设计、及时指导等改进设想。

初中地理;地理实践教学;作业设计

地理实践活动是指以中学地理知识为基础,乡土地理实践点做依托,学生实践参与为主要形式的学习活动。[1-2]地理实践活动能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可以使学生接触到多种学习方式,有助于克服自身的弱点。[3]《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开展乡土地理调查、为家乡建设献计献策等活动,以树立建设家乡的志向。[4]北京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北大附中”)初中地理备课组以实践活动为载体,结合乡土地理教学内容,面向八年级学生布置了关于“居住地环境状况调查”的地理实践作业,以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观察地理现象,提出、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笔者曾于2013年春季学期在该校兼职任教,期间设计和实施了这项作业。

本文拟通过分析学生完成作业的效果及对作业设计的看法,了解作业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优化措施,以改善地理教学质量、提高作业设计水平。

一、实践作业的设计

北大附中八年级地理实践作业是一项关于“居住地环境状况”的调查,于完成《海淀区乡土地理》教学内容后布置。

1. 设计此项作业的缘起

为了解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观察某一地区地理现象、分析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备课组参考中国地图出版社七年级地理教材“居住地的选择和环境保护”一节内容,让学生开展更小范围的乡土地理调查,作为地理实践活动,以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学习科研常用方法、学会自主学习、提高学习兴趣。

2. 作业设计及要求

备课组编制了《北大附中八年级地理实践作业要求》,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明确:

(1)研究方向:关于居住地环境状况的调查。

(2)目的意义:环境为人类居住提供了必要的条件,选择居住地,必须了解当地环境状况;为有良好的居住环境,应针对居住地进行综合评价。[5]

(3)调查内容:调查自己所居住小区或即将迁入小区的环境状况。为避免学生调查过于笼统空泛,在调查内容方面给予“提纲”用以提示(如图1所示)。

图1 北大附中八年级地理实践作业“居住地环境状况”调查提纲示意图

(4)成果形式:可采用论文、调查报告、多媒体等多种形式。

(5)评价标准:从选题背景、研究过程、研究结论、设想展望等环节评定。

在上述要求的基础上向学生提出了若干具体要求。如: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增加调查内容,但不能缺少要求的内容;运用调查的一手资料,说明小区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小区实际提出较为具体的解决措施;为避免学生“滥竽充数”,明确成果须以个人为单位提交,学生可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侧重点不同的作业;给予3周时间完成,提供一课时让部分学生在课堂展示作业。

作业布置后,因学生对作业的评价方案不够明确,实施过程中教师又向学生提供了更详细的作业评价标准,从作业内容、实践性、创新意识合作精神、技术手段等方面给予了补充(如表1所示)。

表1 北大附中八年级地理学科实践作业评价标准(试行)

二、作业效度分析

笔者对所教授两个班级的79份学生作业进行了统计。其中普通班38人、实验班41人。学生作业成果以制作PPT、撰写调查报告为主。两班合计提交作业73份,其中实验班40份。此外,笔者于2013年4月22日在所教授的两个班级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79份,回收有效问卷72份,有效回收率91.13%。通过了解学生的实践过程、分析学生完成作业内容的质量以及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了解到该作业设计在检验学生地理野外调查技能、运用地图意识、统计分析地理数据能力、提出地理问题意识、检验学术规范等方面存在较大优势。

1. 检验学生地理野外调查技能

地理实践作业强调学生参与体验,本项作业能够充分检验学生能否运用恰当方法进行野外调查的能力。57.53%的学生能够采用实地观察、问卷、访谈等调查方法亲身走进小区,了解居住地的实际情况。实地观察者比例较高,多利用所拍照片描述问题。

但也有43.47%的学生仅通过简单走访、观察,主观描述小区的主要问题,并将这种描述理解为“观察与实地研究法”。如:

学生1:小区主要问题:①废气、废水、垃圾和噪声污染过多;②降水过少;③气温不舒适;④空气不清新。

仅有11.11%的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的作业缺乏专业调查统计,缺少收集数据、统计分析等过程。作业中使用访谈、问卷、文献等方法综合居民意见,反映小区居住地环境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学生较少,两班仅有7名学生。某学生使用的调查问卷及统计结果如图2所示。

图2 某学生运用问卷法调查并统计居民对小区环境的看法

也有部分学生“闭门造车”,随意粘贴小区开发商宣传信息、网络论坛等非官方信息或使用海淀区的普适性资料。如:

学生2:逸成东苑分三期开发。一期设计为中档自用型住宅,属中产阶级的城市终极住宅。二期以TOWNHOUSE为背景是高档及中高档自用型住宅……(粘贴开发商宣传信息)

学生3:我居住的小区位于海淀区,占据了很好的旅游资源,如:颐和园、鹫峰森林公园、圆明园、凤凰岭……(普适性资料)

此外,学生认为本项作业比较困难的项目依次为:“走访调查居住地存在的主要问题”、“居住地自然环境状况”、“居住地的环境污染状况”等。综上所述,作业反映出学生在野外调查中缺乏选择“研究方法”的相关概念,地理野外调查技能较为薄弱,学生整体的实践能力较欠缺。

2. 检验学生运用地图的意识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本项作业在检查学生用图意识方面具有较大优势。作业反映出实验班与普通班学生运用地图的意识具有较大差别。普通班使用地图的学生仅占36.36%,且多利用地图展示自己居住小区的地理位置;实验班使用地图的学生占52%,多在描述小区地理位置、地形、交通通达性等问题时利用地图展示,如图3所示。这些学生普遍认为与文字相比,地图能更直观简洁地描述区域位置等特点。

图3 某学生利用地图展示小区周边商店分布情况

也有49.32%的学生未利用地图这一工具描述小区地理位置,普遍原因是作业中没有明确要求必须使用地图,这些学生多通过文字直接描述。如:

学生4:社区附近有京藏高速公路(G6)、京新高速公路(G7),以及地铁13号线(上地站)。距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直线距离21千米,距北京站直线距离54千米……

综上所述,本项作业在检查学生用图意识方面具有优势,同时反映出部分学生缺乏自觉使用地图的意识。

3. 检验学生统计分析地理数据的能力

本项作业能够检验学生统计、处理、分析数据的能力。统计表明,有12.32%的学生运用定量数据反映小区环境特点。其中一名学生观察记录了小区空气监测站的资料,统计了该小区PM2.5和PM10浓度、指数的实时数值及24小时均值,如表2所示。

表2 某学生观测小区空气质量统计表

部分学生虽利用定量数据,但使用的是北京市级行政区域的资料而非小区的资料,如:使用北京市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等。仅一名学生查找相关数据,绘制了北京市1-3月份气温变化曲线图,如图4所示。

图4 某学生绘制北京市1-3月份气温变化曲线图

显然这名学生虽具备了绘制统计图表的意识,但并未按一般方法计算每日平均气温,而直接运用最高气温及最低气温来反映气温变化特点。同时,该生仅运用北京市1-3月的气温统计数据,并不能够反映居住小区的气候特点。

86.11%的学生缺乏调查统计和定量分析,作业中没有体现出对地理数据的获取、处理、表达。根据调查分析,这部分学生基本具备将原始数据转化为专业统计图表的意识,但他们没有找到针对于居住小区的统计图表或数据资料,致使作业中没有呈现。

本项作业反映出学生统计、处理、分析地理数据的能力有所欠缺。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从课堂教学、作业训练等方面给予渗透。在作业设计方面,也应降低难度,给予学生一定资料或让学生调查便于查找资料的区域。

4. 其他方面

通过本项作业还可了解学生提出地理问题的意识、检验学生学术规范、评价学生计算机常识水平。作业中,多数学生机械套用参考提纲的格式,堆砌各类信息,类似补充“答案”。说明学生提出地理问题的意识较薄弱,缺少以问题为主线综合说明小区环境特点并整体评价的意识,如图5所示。

图5 某学生作业体系简图

此外,28.77%的学生没有按要求列出参考文献,其他学生虽有标注,但格式不够规范,多为粘贴网址、列举书名、网站名称等。学生使用专业学术期刊、地方志等文献较少,反映学生缺乏查阅文献并规范标注的意识及学术规范。学生使用计算机完成作业也反映出技术或常识方面的不足,如:文字排版、多媒体课件配色不够理想等。作业还反映出学生自信心存在差异,仅9名学生主动报名在班中展示作业。

三、作业设计的不足

结合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以及与备课组其他教师的访谈,归纳出本项作业设计存在的缺陷或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时间进度安排

27.78%的学生认为完成作业负担较重,表明用三周的时间完成这样的作业略显紧张。教师仅利用随堂10分钟左右布置作业,导致学生对作业的要求不够明确;受课时所限,每班仅有6名左右学生上台展示;学生缺少自主总结反思环节。此外,本项作业缺少明确的时间进度安排表,导致部分学生突击完成作业,并且迟交作业现象严重。

2. 区域尺度选择

本项作业调查区域的尺度较小,这一尺度在体现课程理念、方便学生调查等方面具有优势。但可供学生参考的资料不多、造成学生查阅资料的难度存在较大差异,学生认为作业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多为所居住小区的参考资料少、调查范围小,与周边地区差异不大等,以致部分学生认为不够“公平”。接近18%的学生认为获取大比例尺地图及针对小区的数据资料存在困难。此外,各区域的环境差异较小,环境问题较为普遍,多为停车位少、噪音污染等,导致学生作业缺乏特色。

3. 激发学习兴趣

地理实践活动需要学生走进社会、主动参与,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项作业在激发学生兴趣方面略显不足。较多学生对作业分数的关注度高于完成作业本身;部分学生课下谈论如何“应付”此项作业;学生间针对作业的互动合作、交流探讨较少。43.6%的学生认为通过本项作业,自己仅在了解科研的基本方法方面取得了较大收获;34.72%的学生认为自己对身边的地理现象或问题更加关心;仅有2.78%的学生认为提高了自身学习地理的兴趣。可见地理实践作业在设计时要增加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灵感。

四、改进设想

以此次作业为例,笔者认为初中地理实践作业的设计需要在以下方面改进。

1. 形成系列、降低难度

初中地理实践作业需要符合学生的心智特点。一方面需要降低作业难度,如: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渗透与作业有关的知识内容、介绍地理学家进行地理调查的过程和成果、展示往届学生作业供学生参考。另一方面,可将初中地理实践作业形成系列贯穿初中阶段,如:将综合调查拆分为自然、人文环境调查。教师运用“交互式脚手架”的方法逐步减少对学生调查过程中的指导,以穿越学生“最近发展区”。结合课程进度形成针对某地区乡土地理的系列调查作业。最后让学生独立整合作业,完成针对某区域的系统调查,综合说明该地作为人类居住地的宜居度。

2. 明确区域、优化尺度

教师应提前挑选典型区域供学生选择,以解决区域选择不统一,参考资料参差不齐,小区突出问题少等问题。针对独立小区尺度较小的问题,可在区域选择时合并临近多个小区,或选择乡一级行政区,如:街道。采用就近原则将居住较近的学生划为一组共同调查,合作完成侧重点不同的个人作业。教师在选择区域时需要注意区域资料完整性,如:地图、地方志、历史地理资料等,并向学生推荐可以查阅学术资料的网站或书籍。

可针对小尺度区域的特点,将地形、气候、水源、污染物等一些受空间尺度所限,不易在该尺度表现出来的地理问题或现象变通为小区路面平整度、下垫面覆盖物、调查周期内该地天气特点、有无节水措施、典型污染源有哪些等,以便学生获得一手材料。

3. 提高兴趣、多层设计

学生对小区已有充分了解,缺乏新鲜感。除学生自主选择调查区域外,教师可先提供课题指南,让学生选报,如:调查小区周边商业中心形成条件、某餐饮店选址考虑的主要因素等;或学生自行拟定,报教师审核。去掉或减少作业要求中“提纲”规定的内容,使学生带着问题去“调查”,而非机械地套用“描述”。采用多样的奖惩措施,从物质、精神两方面激励学生勇于创新,以提高学生兴趣,增强学生自信心。

作业设计要有层次性,既面向全体学生又发展学生个性。可将问题设置为不同层次,鼓励学生“异想天开”。如:设置选做环节,鼓励学生向有关部门反映调查结果并提交反馈报告等。

4. 确保反馈、及时指导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将作业要求解释透彻,提供作业进度安排表,告知学生查阅资料、设计调查、外出实践、完成作业、总结反思等阶段的大致进度。学生应自主设计并上交详细的时间安排表,以便教师根据计划及时指导。

教师的作业指导方式有待完善。提供《北大附中八年级地理实践作业要求》后,教师解释较少,学生对作业要求不够明确,多按教师“提纲”要求罗列内容,思想被束缚。而独立调查的形式,限制了学生间的合作学习。仅个别学生能利用邮件、短信等方式与教师探讨。总之,不应因课时较少、避免抄袭等理由限制学生的发散思维,扼杀学生间、师生间的合作互动。可深入挖掘教学平台及网络社交平台功能。如:将《参考文献格式标准》公布在教学平台,以便省时、直观地供学生参考;利用QQ群、微信群聊、微博等社交平台建立学生间交流合作、师生间互动探讨的良性机制。通过公共平台及时表扬或展示优秀作业、集中解决作业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以便学生在作业过程中得到及时反馈,保证作业质量。

[1] 刘广义. 地理实践活动的兴起及意义[J]. 内蒙古电大学刊, 2003(5):57-59.

[2] 李万涛. 探索地理综合实践课教学之路[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00(11):32-33.

[3] 林培英. 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的意义与发展[J]. 课程. 教材. 教法, 2002(11):46-50.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5]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中国地图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地理(实验本)第1册[M]. 北京: 中国地图出版社, 2002.

** 本篇论文获一等奖

猜你喜欢

作业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作业
我想要自由
聪明的学生等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