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2013-05-24付瑶

继续教育研究 2013年3期
关键词:关系

摘要:理顺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既是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实需要,也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必然要求。分析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联性与相对独立性,查找两者关系中存在的问题,从强化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对策,对于促进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互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关系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3-073-03

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承担对在校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任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内部,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一、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关联性与相对独立性

1.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衔接性与连续性。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共同完成教育目标,共享教育资源,共用教育载体,两者紧密联系,相互促进。

(1)两者的教育主体具有交叉性。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育者是整个教育过程的组织者、教育活动的实施者,教师的教育方法和自身素质直接影响教育效果的好坏。在大多数高校,从事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教师也承担研究生公共政治课;在个别高校,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由部分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组成教学小组共同完成,这既是对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有利于本科学生在课堂上近距离地感受名师风采,同时,也有利于增强本科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兴趣、了解前沿问题,增加本科生政治理论课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另外,本科生是高校中思想最活跃的群体,研究生的思想问题在本科生身上也有反映,从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与本科生接触可以了解学生的思想困惑和容易出现的问题,便于集中应对。教育主体的交叉性,有利于整合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对本科生与研究生共同发挥作用,使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相互支撑、相得益彰。

(2)两者的教育内容具有衔接性。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之间既不是简单重复,更不能彼此孤立,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基础,后者是前者的深化与提升。如果没有本科阶段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知”与“识记”,不可能有研究生阶段的“运用”与“创新”。在具体的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本科生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与硕士研究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有重合,前者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要预留充足的空间,重在讲清楚讲明白,后者要针对研究生的知识结构和思维能力讲深、讲精,注重思考和提升。这样既能保证教育的连续、深入,避免出现炒冷饭或者把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生搬硬套地复制到研究生教育中去,不仅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也容易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

(3)两者的教育效果具有互补性。没有高质量的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很难达到应有的水平和效果,高质量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对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方法以及师资队伍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环境大致相同,两者共同分享校内的教育资源和教育载体。本科生群体的课余时间较多,组织和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更高,以本科生为主体的校园广播、主题教育活动、校报等校园媒体营造的教育氛围则有利于强化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研究生群体普遍比较成熟、沉稳,他们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方式与本科生不同,他们通过定期举办学术论坛、读书报告会、参与网上时事论坛讨论等形式能够带动本科生的政治参与热情,引导本科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另外,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途径,能够吸引本科生和研究生共同参与、加强互动,在教育效果上优势互补。

2.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阶段性与独立性。

(1)两者的教育层次不同。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都从属于高等教育范围内,但是,两者所处的教育阶段不同,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不同,本科生教育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研究生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两者在教育体系布局、课程设置、教育方法、教育体例以及各自的功能定位方面都有区别。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比较长,内容更加丰富、教育渠道和教育载体更加多元化,而研究生教育更强调“管用”,侧重“少而精”,而且,两者在教育层次上的差异不是高和低的差别,而是高等教育目标指导下具体的教育阶段的差异,所以,在教育过程中,既不能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去拔高本科生教育,也不能用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去应付研究生教育,两者之间的差异性并不妨碍彼此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2)两者的教育对象不同。分析教育对象的思想现状和心理特点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起点,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对象是在校大学生,他们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时期,自主意识较强,思想开放、个性鲜明,容易受到改革开放的影响以及多元社会思潮的冲击;与本科生相比,研究生群体集群性较弱,群体内部异质性较强,比较分散,经常以个体为单位活动,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失衡现象,心理压力普遍较大。另外,本科生与研究生的年龄阶段不同,成长环境不同,对理论的需求程度和接受程度也存在差异,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意识到这种差异性,针对不同教育群体选择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教育对策,体现教育的针对性。

(3)两者的具体教育目标各有侧重。从宏观上来说,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都以提升受教育者的道德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教育目的。但是,由于教育对象的差异、教育阶段的不同,两者的具体教育目标也各有侧重。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侧重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规范言行、提升道德水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方面,强调学生要“知道”“懂得”,能够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的魅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侧重于提供科学的思维工具,缓解心理压力,塑造健康人格,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人才,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方面,强调要“知其所以然”要“透彻”,能够用马克思主义解释现实问题,验证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当然,两者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只是各有侧重,有所区别。

二、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关系中存在的问题

1.忽视两者的相对独立性,以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取代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各司其职”,保证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但是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两者的区别容易被忽视,出现以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取代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倾向。一种表现是质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认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可有可无或者根本没有必要。长期以来,有学者认为研究生年龄普遍偏大,思想较成熟,自主意识较强,社会化程度较高,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趋于成熟,而且,一部分研究生在本科阶段已经接受过思想政治教育,所以,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大。这种观念导致对研究生疏于管理,认为学习和学术研究才是研究生教育的全部内容。另一种表现是把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做法直接复制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认为两者的教育背景、教育环境相同,本科生遇到的问题在研究生身上也有反映,忽视了研究生群体的特殊性,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中的作用也没有发挥出来。这两种表现的后果是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严重向本科生倾斜,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人数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研究生的招生数量,导致研究生处于“散养”的状态,思想困惑与心理问题没有得到及时关注和解决。研究生党团组织的作用被弱化,研究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积极性没有被调动起来。而且,与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相比,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明显滞后,存在很多空白点,研究空间很大。

2.忽视两者的联系,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彼此孤立。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都从属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两者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和极大的交流空间。然而,长期以来,受到本科生在校人数比例较大以及多种因素的影响,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处于彼此分离、各自为战的状态,出现了一强一弱、一重一轻的态势,两者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和沟通。一种表现是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没有给研究生教育更多的预留空间,教育目标与本科生实际相脱节,超越教育阶段,出现大而全、假而空的倾向;由于两者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机制,导致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全局意识,在教育过程的设计中不是从本科生教育的薄弱环节出发,给予必要的补充和强化,而是重复教育,硕士研究生的教育部分地与本科生重复,博士研究生的教育部分地与硕士研究生重复,导致研究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可度降低,仅为了赚学分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没有感受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性和实用性,收效甚微,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另一种表现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对策的选择上缺乏必要的衔接,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做好“启下”的工作,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没有有效地“呈上”,两者之间出现断层,思想政治教育的连续性大打折扣。

3.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各自存在的问题使相互支撑受到限制。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本科生阶段不可能完成全部的教育任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也不可能重复本科教育的工作,两者之间需要相互支撑、相互渗透、相互配合。但是,两者自身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局限性使得彼此之间的支撑作用受到制约。一方面,在改革开放以及西方社会思潮影响的背景下,青年学生群体的思想已经发生了变化,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教育理念和教育范式尚未完全建立,还处在由传统向现代的过渡中,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方法不够多样化,教育对策显得被动、滞后,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似有实无,适应超越规律得不到相应的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教育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这些问题不仅降低了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也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消极影响。另一方面,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仍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薄弱环节,部分高等学校存在重视程度不够,领导体制和工作体制尚不健全,缺乏相应的专职工作队伍,条件保障还不完全到位。特别是面对研究生规模扩大、培养模式和管理方式发生变化的新情况新要求,还缺乏积极应对的有效办法。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仍然处在调整中,辅助教材建设还不完善,研究生导师的作用以及研究生的自我教育亟待加强,这些因素限制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中的作用,对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和提升作用不明显。

三、理顺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的对策

1.尊重相对独立性,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第一,要加强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生教育与本科生教育同等重要,并非可有可无,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弱化会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效果。要改善目前对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认知程度和重视程度失衡的现状,认真学习关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及课程改革的相关文件,适当增加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投入力度,提供相应的政策指导、持续的资金支持、具体的制度建设以及师资力量的保障。第二,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以新一轮课程调整为契机,缓解原有课程设置中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具体而言,与本科生课程要体现吸引力和丰富性不同,研究生课程要体现思想性、学术性、时代性和实效性,要重点解决硕士研究生课程与本科生课程内容部分重复的问题,在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中为博士课程预留空间,保持课程体系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加强不同层次的课程之间的联系,本科生课程与研究生课程之间要体现出梯度。研究生课程要对专业课程具有渗透性,重视对学生的思维方式、方法的训练,使学生“学有所需,学有所用”。在辅助教材建设上要体现出时代性、前沿性和实用性,不回避理论难点以及时事热点问题,能够有助于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对课程选读篇目要做基本规范,避免盲目肤浅或者与时代脱节。第三,重视研究生的社会实践教学环节。加强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发挥研究生党团组织、专职辅导员和研究生导师的教育作用,鼓励和引导研究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尤其重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这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

2.尊重关联性,加强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第一,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形成全局意识。对于在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部门的工作,专业课教师以及相关管理部门都承担育人责任。其中,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统一整体,两者在教育环境、教育资源占有以及师资力量上都有交叉,只是具体分工各有侧重,不存在根本对立,不能人为地把两者分开。第二,为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交流搭建平台。以马克思主义学科或者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为依托,通过学术会议、学科建设以及教师培训等契机有意识地引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之间的交流。在高校内部,要通过文件学习、理论探讨等形式把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交流制度化、常态化。第三,加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促进本科生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和渗透。通过建设互联网空间以及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营造开放、共享、畅通、便捷的交流空间,打破以往各自为战的教育格局,使本科生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在虚拟空间内实现体系融合、资源整合,促进教师与教师之间、不同年龄层次和不同专业的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心灵沟通和情感交流,达到加强了解、消除隔阂、增进融合的目的。

3.培养既具有教学能力又具有科研水平的师资队伍。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是双重的,既应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也要有持续的科研动力;既要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相关学科基础,也要有饱满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这就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明确了方向。第一,要注重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教学与科研是提高教师素质的两翼,多数科研成果都来自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然后再反馈到教学过程中,提升教学效果,实现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教学经验的积累和科研成果的丰富是相辅相成的。第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和专业的学科基础,理论只有彻底才能说服人,否则很难在受教育者中产生共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涉及广泛,也要求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积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能埋头搞理论,要参加社会实践,优秀的理论研究成果往往来自对社会实践的深刻洞察,否则,理论就会因失去生命力显得干瘪,因失去前进的动力而停滞不前。第三,完善教师培训制度。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定期培训、轮训制度,鼓励学生辅导员提高学历层次,定期组织教师参观考察加强校际经验交流,在专业定位、职称评定、岗位设置等方面创造条件,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的稳定性、专业化和科学化。

[付瑶: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中国刑警学院警犬技术系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关系
商业保险与信用担保关系问题研究
课程与教学的关系与整合
新常态下高校会计监督与会计服务关系探究
浅论企业文化建设中加强党建工作的措施及其创新
施工项目管理与项目成本控制关系的分析
保加利亚媒体:饭局是中国搞定“关系”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