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男权社会的韩国,为什么会选出一位女性总统
2013-05-20
ego问所有人
在男权盛行的韩国,为什么会选出一位女性总统?
金宰贤(韩国在华留学生,管理学博士在读)答ego
我想对中国朋友们解释的是,支持她的韩国人不是因为她是女性而投给她的,而是因为她是朴正熙的子女才投给她的。KBS等媒体联合调查显示,50~59岁人群对朴槿惠的支持率高达62.5%,60~69岁人群对她的支持率则高达惊人的72.3%。如果朴槿惠不是朴正熙总统的女儿,他们支持男性候选人的可能性更大。
举个例子,由于我更倾向于支持民主党候选人文在寅,我曾试图说服我的双亲。然而父亲却对我说:“你不知道朴槿惠经历了怎样的人生吗?我们应该让她做一次总统。”
像我双亲这样亲身经历过朴正熙时代的人大部分都支持朴槿惠。一方面他们怀念朴正熙时代,因为那时韩国经济呈现了高速发展并走出贫困,打好了韩国经济繁荣的基础,另一方面他们对朴槿惠具有欠债意识,因为她的双亲都被子弹夺去了生命。因此,他们都希望朴槿惠能够当选总统。
涛吴问所有人
猫科动物真的可以成为坐骑吗?
匿名用户答涛吴
猫科动物多是豆腐腰,腿短,自身承重能力有限,长途奔跑的耐力很差,不适宜当坐骑。
我们可以回顾一下《西游记》中的猫科动物坐骑:
文殊坐骑:狮妖
文殊菩萨坐骑:青毛狮怪
救苦天尊坐骑:九头狮精
但从剧情来看,这些都是飞行坐骑,不是靠奔跑的。
狮、虎、豹等大型猫科动物的高度都在1.5米以下,人骑上去,腿长的就能够到地了,体型上不太符合坐骑的标准。
另外,大型猫科动物在奔跑时,作为承力点的腰部振幅很大,人骑在上面会大大影响它们的奔跑能力。
像马、骆驼这样的常见坐骑无一不是拥有身高、体长、腿长、耐力足这些特点,而且是经过了长久的人为培育,朝着适宜骑乘的方向进化的。而猫科动物们则在大自然中自行生长,也只能是向着适合自身生存的方向进化了。
学识1949问
所有人
代理省长或市长是如何任命的?和正式职务有何区别?
《博客天下》答学识1949
总体来说,在本行政区域的职权行使上,地方政府职务的代理者与正式任命者要做的管理工作是一样的。但是,二者的产生却要经过不同的流程。
在地方政府,省长和市长要经由省、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任期与地方人大一样为5年。尽管没有明确的规定,但是通常情况下,省长或直辖市的市长会由前任副省(市)长或副省(市)委书记中产生。像现任重庆市市长黄奇帆,就曾担任重庆市副市长和市委副书记。
然而,在省、直辖市人大闭会期间,也偶尔会出现省、市长因故不能担任职务的情况。这时,就会由当地人大常委从副省长、副市长中决定代理人选,直到下届人大会议时再进行补选。而代理省、市长往往也会在之后的选举中“正名”。比如2009年底,在胡春华辞去河北省人民政府省长职务后,陈全国担任代理省长,而仅过了一个月,他就在省人大会议中被选举为正式省长了。
据本刊不完全统计,在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中,有超过22个正式省、直辖市长担任过代理职务。
蒲绒问所有人
为什么现在大多说Happy Holidays而不说Merry Christmas?
半拉熊答蒲绒
这是一个非常“政治正确”的替换。主要出于宗教上的考虑,毕竟不是所有人都信仰上帝。
在不了解对方信仰的情况下,用“Happy Holidays”比“Merry Christmas”要安全得多。后者可能会引起犹太教或其他宗教教徒的不悦。
“政治正确”文化在美国社会非常盛行,可以归纳为“四项基本原则”—不能冒犯少数族裔;不能冒犯女性;不能冒犯同性恋者;不能冒犯信仰不同或持不同政见者。
比如“反对派”被称为“政治异议者”,“印第安土著”则叫做“原住民”。同“Happy Holidays”一样,看似锱铢必较的词语替换,代表了着美国关于公共行为的道德习惯和社会共识。
OurDearAmy问所有人
出租车司机曾经告诉过你哪些城市的秘密?
刘醇答OurDearAmy
北京平安大街上没有天桥,没有地道,电车电线和隔栏都是可迅速拆卸的,因为它是一个皇城根北侧的直升机机场。
代三个表答OurDearAmy
北理工比清华还大。
Ed Obrien问所有人
在其他国家里,类似“吃饱了没事干”、“闷声发大财”、“一揽子”和“不折腾”等市井化用语会在官方言论和文本中出现吗?
王童鹤(纽约时报中文网翻译)答Ed Obrien
会。不过,英语中正式用语与口语的分野本来就没有汉语这么泾渭分明。美国政治语汇,尤其是在面对群众演说时,用语都极度口语化。
演讲用语一般为了煽动和吸引民众,必须使用民众习惯的语言风格。去年民主党全国大会上前总统比尔·克林顿的讲话里就有很多极端口语化、市井化的平实用词。他先问台下观众:“你们说这四年是不是过得更好了?”之后自问自答:“You bet we have!”翻译过来就是:“绝对的呀!”
在西方,领导人不仅热衷在演讲里大量使用口语,也把这一偏好融入到竞选口号中。奥巴马的“Yes we can”(没错,我们行)就显得十分口语。萨拉·佩林2008年喊出过一个鼓励开采本土石油的口号—“Drill, baby, drill”(挖油啊,哥们儿!),克林顿1992年提出的“The economy, stupid”(笨蛋,关键是经济)同样市井气十足。
不过正如开头所述,英语中口语和书面语没那么泾渭分明,所以尽管“Yes we can”很口语,但毕竟没有那么不合书面用语。还有奥巴马2008年的另一个口号“Change”,中文媒体翻译成“变革”,但“change”这词,本身只是“变”的意思,汉语翻译成“变革”就微秒地把它拔高了。
如果说上面的都是竞选文案,不算官方文本,那么布什时代通过的“No Child Left Behind Act”法案就可以算作官方文本的代表。维基百科上把这个法案名字翻译成“有教无类法案”,相比之下,原文更近似于“一个都不能少”的表达则显得亲切得多。